那遥远的汽笛声
文/杨韩甲华
子夜,在陌生的地方醒来,「呜⋯⋯」火车拉起一声长长的汽笛,回荡在平畴沃野,踏过浓浓夜雾,从远方传来。童年时,也是遥远那一声火车汽笛,回荡在田畦溪涧,夜夜踏入竹屋,爬上木床,催促著饥肠辘辘的小女孩,在淡淡的哀愁中进入梦乡。
▲韩景荣先生用心教养儿女,希冀代代传承敬虔爱主、悯人疾苦的遗志。
战火的无奈
四○年代末,爸爸还是个大男孩,眉宇间却带著战争烟硝下的惶惑与沉重,他搀扶著怀胎七月,美丽却毫不张扬的妈妈,紧捉著才两岁,小眼闪著好奇,四处欢蹦的我,全家登上军舰,从广州航向基隆。预计两天的行程,军舰惟恐遭遇轰炸,在大海中多绕了十天的路,爸妈携带的乾粮吃罄,只得每天用一元港币向水手购买一磄瓷杯米饭,先餵女儿,两人再分食剩馀的,一人一口。
小夫妻俩还来不及挥灑年轻的理想与抱负,冷不防地,却落入变天的未知和茫然中,以饥饿揭开自己和孩子的新命运。军舰终于抵达基隆,全家虚弱得难以举步,就拿出行囊里昂贵的英国製肥皂和小贩交换一餐价廉的萝蔔糕解饥。
大地赏零嘴
住在台湾的眷村十年里,五个弟弟、妹妹相继出生。爸爸虽然是校级军官,要抚养六个孩子却得靠妈妈细心盘算,聚拢每一毛钱,统筹使用,全家才能勉强填满肚腹。而缺少肉类油脂的食物不扎实挡饥,孩子们的眼里常是盛著饿、写著馋。 幸而大地仁慈,赏赐可口的零嘴,每天放学,我遍嚐绵延路旁酸津津的酢酱草;剥下朱槿花萼吸吮甜滋滋的花蜜;循著掌形锯齿叶,拨开草丛,摘取红豔的野草莓;挑选紫色小浆果,享受馥郁的果香。
每当农夫收完红薯,我就跟随著一群曬得乌黑的玩伴,赤脚在田野奔跑,跪在地上,双手再翻一遍掘过的田土,捡拾农人丢弃不上眼的小支红薯,有时竟然寻获漏网的大条薯,我的心快乐得要迸开了!抱著分得的一份,就著田陇水沟,我急急涮掉泥土,大口咀嚼清香鲜脆的甜味。
极穷间乐施
难得的日子,家中包韭黄猪肉饺子,搭配日日简单的菜色、糙米饭。屋中洋溢著彷彿过年的兴奋情绪,孩子的举止都透著乖巧;爸妈揉麵桿皮、剁肉拌馅,谈话里也透著和乐。当白胖胖的水饺浮起来,口水都引出来了!妈妈先舀起一满碗的肉饺,又添几只,递给我说:「送到隔壁雁雁家,请他们嚐嚐!」
「妈,我们可不够吃啦!」
雁雁的妈妈常不归家,她比我的年龄小,却要洗衣烧饭,照顾父亲和弟弟。妈妈怜惜她,煮了好吃的,常常不忘记送一份给她。爸爸安慰我说:「东西少吃多滋味,多吃淡无味。」从雁雁家回来,我的碗里躺著五只孤伶伶的饺子,公平分配,每人得到同样的数目。
我细细品嚐,试图让美味在嘴中停留久一些。抬起头,看见爸爸正盯著我瞧,笑一笑,从他的碗里挟起一只胖饺子送到我的碗里。弟弟、妹妹露出羡慕的神情,爸妈索性在每个孩子的碗里各添一只。他们俩合起来只剩四只,两人推来让去,最后,爸爸咬一口饺子,将剩下的全餵给妈妈,还送上好几个香香。童稚的我真不懂,亲吻的滋味好过肉饺吗?
饥饿夺不去的怜悯心
爸爸是虔诚的基督徒,每个星期天,和妈妈带著我们上教堂,引导我们认识创造天地的主宰,也鼓励孩子们敬爱上帝的独生子耶稣。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圣经约翰福音六章35节)爸爸捨不得我们身体挨饿,更不愿让孩子内在的生命饥渴贫瘠。 每晚睡前,爸爸领著全家人跪下向上帝道谢,每个人都健康无恙,他心满意足;他也为孩子们祈求一颗不被饥饿夺去的怜悯心怀,处于贫穷仍然勇敢面对人生的信心。
齐克果的观察,生命是先活过,后来才明白。
今夜,在陌生的地方入梦,梦回童年,看见爸爸牵起我的小手,交付在上帝慈爱的大手里,我的心轻轻走进那熟稔的汽笛声中,一片安恬和满足。
*行出真理,请看人生补羹第四盅《晨曦心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