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期:《晨曦心影》

那遙遠的汽笛聲

 

文/楊韓甲華

 

 

子夜,在陌生的地方醒來,「嗚⋯⋯」火車拉起一聲長長的汽笛,迴盪在平疇沃野,踏過濃濃夜霧,從遠方傳來。童年時,也是遙遠那一聲火車汽笛,迴盪在田畦溪澗,夜夜踏入竹屋,爬上木床,催促著飢腸轆轆的小女孩,在淡淡的哀愁中進入夢鄉。

 

▲韓景榮先生用心教養兒女,希冀代代傳承敬虔愛主、憫人疾苦的遺志。

 

戰火的無奈


四○年代末,爸爸還是個大男孩,眉宇間卻帶著戰爭煙硝下的惶惑與沉重,他攙扶著懷胎七月,美麗卻毫不張揚的媽媽,緊捉著才兩歲,小眼閃著好奇,四處歡蹦的我,全家登上軍艦,從廣州航向基隆。預計兩天的行程,軍艦惟恐遭遇轟炸,在大海中多繞了十天的路,爸媽攜帶的乾糧吃罄,只得每天用一元港幣向水手購買一磄瓷杯米飯,先餵女兒,兩人再分食剩餘的,一人一口。


小夫妻倆還來不及揮灑年輕的理想與抱負,冷不防地,卻落入變天的未知和茫然中,以飢餓揭開自己和孩子的新命運。軍艦終於抵達基隆,全家虛弱得難以舉步,就拿出行囊裡昂貴的英國製肥皂和小販交換一餐價廉的蘿蔔糕解飢。

 

大地賞零嘴


住在臺灣的眷村十年裡,五個弟弟、妹妹相繼出生。爸爸雖然是校級軍官,要撫養六個孩子卻得靠媽媽細心盤算,聚攏每一毛錢,統籌使用,全家才能勉強填滿肚腹。而缺少肉類油脂的食物不扎實擋飢,孩子們的眼裡常是盛著餓、寫著饞。 幸而大地仁慈,賞賜可口的零嘴,每天放學,我遍嚐綿延路旁酸津津的酢醬草;剝下朱槿花萼吸吮甜滋滋的花蜜;循著掌形鋸齒葉,撥開草叢,摘取紅豔的野草莓;挑選紫色小漿果,享受馥郁的果香。


每當農夫收完紅薯,我就跟隨著一群曬得烏黑的玩伴,赤腳在田野奔跑,跪在地上,雙手再翻一遍掘過的田土,撿拾農人丟棄不上眼的小支紅薯,有時竟然尋獲漏網的大條薯,我的心快樂得要迸開了!抱著分得的一份,就著田隴水溝,我急急涮掉泥土,大口咀嚼清香鮮脆的甜味。

 

 極窮間樂施


難得的日子,家中包韭黃豬肉餃子,搭配日日簡單的菜色、糙米飯。屋中洋溢著彷彿過年的興奮情緒,孩子的舉止都透著乖巧;爸媽揉麵桿皮、剁肉拌餡,談話裡也透著和樂。當白胖胖的水餃浮起來,口水都引出來了!媽媽先舀起一滿碗的肉餃,又添幾隻,遞給我說:「送到隔壁雁雁家,請他們嚐嚐!」


「媽,我們可不夠吃啦!」


雁雁的媽媽常不歸家,她比我的年齡小,卻要洗衣燒飯,照顧父親和弟弟。媽媽憐惜她,煮了好吃的,常常不忘記送一份給她。爸爸安慰我說:「東西少吃多滋味,多吃淡無味。」從雁雁家回來,我的碗裡躺著五隻孤伶伶的餃子,公平分配,每人得到同樣的數目。


我細細品嚐,試圖讓美味在嘴中停留久一些。抬起頭,看見爸爸正盯著我瞧,笑一笑,從他的碗裡挾起一隻胖餃子送到我的碗裡。弟弟、妹妹露出羨慕的神情,爸媽索性在每個孩子的碗裡各添一隻。他們倆合起來只剩四隻,兩人推來讓去,最後,爸爸咬一口餃子,將剩下的全餵給媽媽,還送上好幾個香香。童稚的我真不懂,親吻的滋味好過肉餃嗎?

 

飢餓奪不去的憐憫心


爸爸是虔誠的基督徒,每個星期天,和媽媽帶著我們上教堂,引導我們認識創造天地的主宰,也鼓勵孩子們敬愛上帝的獨生子耶穌。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聖經約翰福音六章35節)爸爸捨不得我們身體挨餓,更不願讓孩子內在的生命飢渴貧瘠。 每晚睡前,爸爸領著全家人跪下向上帝道謝,每個人都健康無恙,他心滿意足;他也為孩子們祈求一顆不被飢餓奪去的憐憫心懷,處於貧窮仍然勇敢面對人生的信心。


齊克果的觀察,生命是先活過,後來才明白。


今夜,在陌生的地方入夢,夢回童年,看見爸爸牽起我的小手,交付在上帝慈愛的大手裡,我的心輕輕走進那熟稔的汽笛聲中,一片安恬和滿足。

 

*行出真理,請看人生補羹第四盅《晨曦心影》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