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或不去,这是个问题!

两封请帖带来的喜怒哀乐

 

文/林琦

 

 

结婚三年的表妹Sophia,终于传出怀孕的喜讯。表妹夫是独子,喜讯传来,举家欢腾,大家都期待小baby的来到。

 

预产期的前几天,我们多位堂、表姊妹及好友们,在表妹家中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新生儿迎接礼(baby shower)。小表妹Emily巧手好厨艺,做好多种口味的三明治整齐排在银盘里,各式可口点心放置在三层的水晶盘上。餐桌上点缀着粉红与淡黄的玫瑰花瓣。最可爱的是吊在半空中粉红、粉蓝的小袜袜及小内衣。

 

Baby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下诞生了。快要满月时,我去探望表妹。想起当年生老大时,在一间华人餐馆办了几桌满月酒宴请亲友,感谢大家的祝福。望着喂奶的表妹,我问她:“什么时候要办满月酒?”表妹答:“婆婆说我们在美国,不用讲究华人礼节,不办满月酒。”表妹的婆婆是很传统的华人,怎么说不讲究?

 

没有小孩的满月酒

 

亲戚们在电话中围着这话题“煲粥”,不过再怎么说,孩子是婆家的姓,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决定。几天后,电邮传来一封表妹的满月酒请帖。打开一看,地点跟我当年办的是同一家老少咸宜的华人餐馆。仔细读日期时,却发现下方有一排小字,“请不要带小孩出席”。再回头读一次,请帖是请我和先生,不是全家。但是那天先生刚好要出差,我不能把小孩留在家里,自行赴宴,所以─我不能去。妹妹的情况一样,小舅妈的情况也一样。

 

当然,这张请帖让亲戚们在电话中又煲了一锅更有料的粥。表妹很无奈,这是婆婆的决定,她也不好“推翻”。姨丈、姨妈一向好客,和亲戚的关系格外紧密,大家常见面聚餐,不似表妹夫家人口简单、亲戚少。两家人的信仰不同,对事情的处理与价值观都不一样,因此,对请客的看法及做法也就不同。

 

宴会当天,表妹的婆家请了许多生意来往的朋友、同事们,惟一出席的小孩就是刚满月的baby。餐馆是我们爱光顾的老店,但当晚的餐点没有姨丈、姨妈每次必点的菜色,这边的亲戚对满月宴意犹未尽。虽然如此,姨丈因为不是宴会主人,也为了与亲家的和谐与表妹的缘故,并没有对此次的满月酒提出任何意见。

 

几个礼拜后,电邮又传来一封请帖,是表妹代姨丈发的,要请大家到姨丈家参加家庭感恩礼拜,希望我们能全家赴会。

 

感恩礼拜在姨丈家后院举行,亲朋好友共聚在搭起的棚内,牧师简单分享了圣经的教导与祝福:“今天真要感谢神的保守,baby跟妈妈一切平安。感谢亲家对Sophia的疼爱与照顾,盼望年轻人能照着圣经教导,好好养育baby。”姨丈走去跟亲家握手,也请牧师为baby按手祝祷,祈望小baby能走在耶和华的道上,一辈子不偏离。

 

一对新人的结合,意味着两个家庭要彼此配合调适,坚持己见会让调适期的过程更加困难蜿蜒。表妹的夫家有自家的习惯与社交圈,必定与娘家的喜好与习惯不同。姨丈尊重亲家的决定与习惯,亲家也尊重姨丈的信仰,欢喜快乐地看着牧师为长孙祝祷。“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以弗所书4︰2-3)这不仅是教会同工的准则,也是让两个家庭合而为一的鼓励。

 

▲从庆祝baby满月的方式看到,一对新人的结合,意味着两个家庭要彼此配合调适,彼此尊重亲家的习惯和信仰。

 

不请自来的生日宴

 

如果说林家是大家族,那我的夫家更是非常大的家族。记得结婚喜宴敬酒时,先生介绍一桌桌的长辈,叔婶伯姑级的有好几桌。婆婆的大嫂(我跟着孩子称她舅婆)较常与我们往来,只要家族聚餐都会见面,平日也常互相拜访。

 

舅婆年纪虽大,但身体健康、活泼时髦,和婆婆如姊妹,常相邀出门。她们聊天可以从抗战时期讲到日本皇妃,她们的对话宛如有声书,带着晚辈走过六、七十年的时光隧道,故事感人又引起无限遐想。

 

曾几何时,不见舅婆来访,连家庭礼拜都未见她出席。打电话去问安或邀请,总是说客气话。这不像舅婆作风,必有蹊跷。赶紧打电话请另一位婆字级的长辈当“包打听”。

 

“唉呀!就是跟你婆婆有意见嘛!上次一起出门玩,讲到好多过去的事,姑嫂总有恩怨嘛!不过这次她可是决定了,不想跟你婆婆打交道!”包打听长辈对我解释。真不可思议,我不明白过去或最近到底发生什么事,让慈祥和蔼的舅婆如此气结,甚至要弃绝亲情。

 

▲舅婆的生日感恩聚会去或不去?要如何行动才能不失礼不尴尬,又传达祝福与和谐?


原以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过去的恩怨也会往负数方面递减,但大家族中的恩怨真不足为外人道。各人的包容度及接受力不同,晚辈不了解前因后果,也不是当事人,所以不适合做任何评断。心中暗暗惋惜这段可爱的姑嫂情,也告诉自己不要轻易定论。我尚未活到从心所欲不踰矩的年龄,怎能了解届时的心情与思维?对于舅婆的反应,婆婆虽然百思不解,也不想追就,淡定面对。北美的秋天渐凉,公公婆婆没跟舅婆辞别,离开北美回台湾过冬。

 

一日,从亲戚口中传来舅婆要做九十大寿,我们却没收到通知。虽然不是正式的寿宴,是在教会礼拜后餐叙,没被通知怎好不请自去?舅婆向来很照顾我们,她的生日不去问安道喜,又说不过去。去或不去,这是个问题!

 

先生赶紧打电话跟姊姊商量,要如何行动才能不失礼不尴尬,又传达祝福与和谐?姊姊认为舅婆是长辈,按理(礼),晚辈都该出席她的生日感恩聚会,何况舅婆与婆婆间的不愉快,不应该影响我们对舅婆的尊敬与和气。

 

那个主日,我们盛装到舅婆平日聚会的教会,穿着优雅大方的舅婆见到我们,走过来拥抱握手。敬拜开始,坐在后面几排的我望着她的背影─被所爱的儿女、孙辈们围绕着,是何等蒙恩!舅婆的儿女事业有成,却分散各地,难得全部到齐来教会敬拜神。想到:人生能有多少年日,又有多少九十岁的人还能在亲人环绕下,一同敬拜信仰里惟一的真神!

 

牧师讲完信息,祝祷后进行圣餐。饼与杯在舅婆家人间传递,众多家人中,只有少数几人领取。在温婉悦耳的琴声中,我再次望着舅婆的背影,思及:在信仰中,其实舅婆是很孤单的。当我拿起饼和杯时,心中默默地献上祷告:“感谢神赐智慧给姊姊,她做了很好的决定,让我们与舅婆一起感恩、敬拜,与她同声吟诗赞美你。有我们相陪,让她在信仰路上不孤单。感谢神,赐给舅婆子孙满堂,求神继续带领她的家人,让子孙明白舅婆信仰的真实,你的恩典和慈爱,满满地赐予她的全家。”

 

神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如大卫在诗篇中吟颂﹕“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求神将恩惠慈爱不断赏赐给舅婆,及我们家族中的每一位亲人!

 

 

 

作者小档案

林琦,文字工作者,与家人定居北美。喜爱阅读、音乐及观察身边人事物,并取之为写作题材。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