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或不去?這是個問題!

兩封請帖帶來的喜怒哀樂

 

文/林琦

 

 

結婚三年的表妹Sophia,終於傳出懷孕的喜訊。表妹夫是獨子,喜訊傳來,舉家歡騰,大家都期待小baby的來到。


預產期的前幾天,我們多位堂、表姊妹及好友們,在表妹家中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新生兒迎接禮(baby shower)。小表妹Emily巧手好廚藝,做好多種口味的三明治整齊排在銀盤裡,各式可口點心放置在三層的水晶盤上。餐桌上點綴著粉紅與淡黃的玫瑰花瓣。最可愛的是吊在半空中粉紅、粉藍的小襪襪及小內衣。


Baby終於在大家的期盼下誕生了。快要滿月時,我去探望表妹。想起當年生老大時,在一間華人餐館辦了幾桌滿月酒宴請親友,感謝大家的祝福。望著餵奶的表妹,我問她:「什麼時候要辦滿月酒?」表妹答:「婆婆說我們在美國,不用講究華人禮節,不辦滿月酒。」表妹的婆婆是很傳統的華人,怎麼說不講究?

 

沒有小孩的滿月酒


親戚們在電話中圍著這話題「煲粥」,不過再怎麼說,孩子是婆家的姓,我們必須尊重他們的決定。幾天後,電郵傳來一封表妹的滿月酒請帖。打開一看,地點跟我當年辦的是同一家老少咸宜的華人餐館。仔細讀日期時,卻發現下方有一排小字,「請不要帶小孩出席」。再回頭讀一次,請帖是請我和先生,不是全家。但是那天先生剛好要出差,我不能把小孩留在家裡,自行赴宴,所以─我不能去。妹妹的情況一樣,小舅媽的情況也一樣。


當然,這張請帖讓親戚們在電話中又煲了一鍋更有料的粥。表妹很無奈,這是婆婆的決定,她也不好「推翻」。姨丈、姨媽一向好客,和親戚的關係格外緊密,大家常見面聚餐,不似表妹夫家人口簡單、親戚少。兩家人的信仰不同,對事情的處理與價值觀都不一樣,因此,對請客的看法及做法也就不同。


宴會當天,表妹的婆家請了許多生意來往的朋友、同事們,惟一出席的小孩就是剛滿月的baby。餐館是我們愛光顧的老店,但當晚的餐點沒有姨丈、姨媽每次必點的菜色,這邊的親戚對滿月宴意猶未盡。雖然如此,姨丈因為不是宴會主人,也為了與親家的和諧與表妹的緣故,並沒有對此次的滿月酒提出任何意見。


幾個禮拜後,電郵又傳來一封請帖,是表妹代姨丈發的,要請大家到姨丈家參加家庭感恩禮拜,希望我們能全家赴會。


感恩禮拜在姨丈家後院舉行,親朋好友共聚在搭起的棚內,牧師簡單分享了聖經的教導與祝福:「今天真要感謝神的保守,baby跟媽媽一切平安。感謝親家對Sophia的疼愛與照顧,盼望年輕人能照著聖經教導,好好養育baby。」姨丈走去跟親家握手,也請牧師為baby按手祝禱,祈望小baby能走在耶和華的道上,一輩子不偏離。


一對新人的結合,意味著兩個家庭要彼此配合調適,堅持己見會讓調適期的過程更加困難蜿蜒。表妹的夫家有自家的習慣與社交圈,必定與娘家的喜好與習慣不同。姨丈尊重親家的決定與習慣,親家也尊重姨丈的信仰,歡喜快樂地看著牧師為長孫祝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4︰2-3)這不僅是教會同工的準則,也是讓兩個家庭合而為一的鼓勵。

 

▲從慶祝baby滿月的方式看到,一對新人的結合,意味著兩個家庭要彼此配合調適,彼此尊重親家的習慣和信仰。

 

不請自來的生日宴


如果說林家是大家族,那我的夫家更是非常大的家族。記得結婚喜宴敬酒時,先生介紹一桌桌的長輩,叔嬸伯姑級的有好幾桌。婆婆的大嫂(我跟著孩子稱她舅婆)較常與我們往來,只要家族聚餐都會見面,平日也常互相拜訪。


舅婆年紀雖大,但身體健康、活潑時髦,和婆婆如姊妹,常相邀出門。她們聊天可以從抗戰時期講到日本皇妃,她們的對話宛如有聲書,帶著晚輩走過六、七十年的時光隧道,故事感人又引起無限遐想。


曾幾何時,不見舅婆來訪,連家庭禮拜都未見她出席。打電話去問安或邀請,總是說客氣話。這不像舅婆作風,必有蹊蹺。趕緊打電話請另一位婆字級的長輩當「包打聽」。


「唉呀!就是跟妳婆婆有意見嘛!上次一起出門玩,講到好多過去的事,姑嫂總有恩怨嘛!不過這次她可是決定了,不想跟妳婆婆打交道!」包打聽長輩對我解釋。真不可思議,我不明白過去或最近到底發生什麼事,讓慈祥和藹的舅婆如此氣結,甚至要棄絕親情。

 

▲舅婆的生日感恩聚會去或不去?要如何行動才能不失禮不尷尬,又傳達祝福與和諧?


原以為隨著年紀的增長,過去的恩怨也會往負數方面遞減,但大家族中的恩怨真不足為外人道。各人的包容度及接受力不同,晚輩不了解前因後果,也不是當事人,所以不適合做任何評斷。心中暗暗惋惜這段可愛的姑嫂情,也告訴自己不要輕易定論。我尚未活到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年齡,怎能了解屆時的心情與思維?對於舅婆的反應,婆婆雖然百思不解,也不想追就,淡定面對。北美的秋天漸涼,公公婆婆沒跟舅婆辭別,離開北美回臺灣過冬。


一日,從親戚口中傳來舅婆要做九十大壽,我們卻沒收到通知。雖然不是正式的壽宴,是在教會禮拜後餐敘,沒被通知怎好不請自去?舅婆向來很照顧我們,她的生日不去問安道喜,又說不過去。去或不去,這是個問題!


先生趕緊打電話跟姊姊商量,要如何行動才能不失禮不尷尬,又傳達祝福與和諧?姊姊認為舅婆是長輩,按理(禮),晚輩都該出席她的生日感恩聚會,何況舅婆與婆婆間的不愉快,不應該影響我們對舅婆的尊敬與和氣。


那個主日,我們盛裝到舅婆平日聚會的教會,穿著優雅大方的舅婆見到我們,走過來擁抱握手。敬拜開始,坐在後面幾排的我望著她的背影─被所愛的兒女、孫輩們圍繞著,是何等蒙恩!舅婆的兒女事業有成,卻分散各地,難得全部到齊來教會敬拜神。想到:人生能有多少年日,又有多少九十歲的人還能在親人環繞下,一同敬拜信仰裡惟一的真神!


牧師講完信息,祝禱後進行聖餐。餅與杯在舅婆家人間傳遞,眾多家人中,只有少數幾人領取。在溫婉悅耳的琴聲中,我再次望著舅婆的背影,思及:在信仰中,其實舅婆是很孤單的。當我拿起餅和杯時,心中默默地獻上禱告:「感謝神賜智慧給姊姊,她做了很好的決定,讓我們與舅婆一起感恩、敬拜,與她同聲吟詩讚美祢。有我們相陪,讓她在信仰路上不孤單。感謝神,賜給舅婆子孫滿堂,求神繼續帶領她的家人,讓子孫明白舅婆信仰的真實,祢的恩典和慈愛,滿滿地賜予她的全家。」

 

神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如大衛在詩篇中吟頌﹕「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求神將恩惠慈愛不斷賞賜給舅婆,及我們家族中的每一位親人!

 

 

 

作者小檔案

林琦,文字工作者,與家人定居北美。喜愛閱讀、音樂及觀察身邊人事物,並取之為寫作題材。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