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四大奇书,思人生人性】5 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演义两大悲剧英雄过招(下)

 

文/苏文安

 

 

上期我们谈过「真实性vs.真实感」、「瑜亮的恩怨情仇—邂逅;三杀;三气;相惜」,以及「三国演义的伟大配角周公瑾」,接下来当然轮到智绝天下的诸葛亮飘然登场了……

 

▲《三国演义》开卷词

 

三国演义的第一主角—「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诸葛亮

 

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足智多谋的天才,罗贯中笔下那「身长八尺、面如冠玉,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亮,又怎么会成为悲剧英雄呢?

 

《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悲剧由44回起始,到了57回就盖棺论定了。而诸葛亮的悲剧却由38回延伸至104回,其规模和层次,都比周瑜深广了很多。

 

首先是性格的悲剧。诸葛亮的使命感再加上他那勤奋执著的个性,使他「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见97回〈后出师表〉)。任诸葛亮才高八斗、聪明盖世,仍被刘备临终前所施展的「帝王之术」套牢。第85回中,刘备将三个儿子交託给他,吩咐他们「以父事丞相」。还流著泪拉著诸葛亮的手叮嘱:「若嗣子(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再次立誓委身,对刘家忠贞不二。刘备利用诸葛亮「重然诺守诚信」的国士气质,来巩固儿子的权位,而诸葛亮也註定无可回避地走向天下未平、壮志难酬的悲剧结局。

 

▲诸葛亮的悲剧由38回延伸至104回,其规模和层次,都比周瑜深广了很多;图为电影版「赤壁:决战天下」。


除了「性格的悲剧」,还有「环境的悲剧」。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传统是诸葛亮的「罩门」,死守君臣伦常,使他无可奈何地受制于愚鲁胆小又优柔寡断的刘阿斗。

 

例如第100回,后主(阿斗)听信了「诸葛亮将要篡位」的传言,将正打仗打得形势一片大好的诸葛亮紧急召回。诸葛亮明知是怎么回事,但若不遵旨班师,却正好坐实了谣言,只好回成都。在101回,当他质问后主时,后主无言可对,最后居然说:「我很想你,没别的事。」诸葛亮再追问,后主才认错道歉,但大好时机已逝,全面胜利再也无望。

 

诸葛亮为了实践助刘备兴复汉室的承诺,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像周瑜对他的挑战一样,孔明也一次又一次地向那不可能攻克的目标衝锋。最具体的例證,就是「六出祁山」了。

 

《三国演义》自91回至102回,用了足足12回的篇幅来描述这场惨烈又徒劳的战争。儘管诸葛亮在征战过程中使出了脍炙人口的「空城计」(95回);儘管他发明了高科技又环保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102回);儘管他写出了震烁古今的名文〈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然而,最后总是无功而返。

 

他的际遇,让我们联想起在月亮上伐桂的吴刚,一斧斧砍得筋疲力竭,砍痕却瞬间自我修复;又如希腊神话中推著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Sisyphus),每次接近山巅,石头又自动隆隆滚回山脚……。


▲孔明高科技又环保的发明「木牛流马」示意图。


瑜亮悲剧故事的人生与信仰联想

 

「人物塑造,鲜活生动」、「大小场景,绘声绘影」;「文不什深,言不什俗」;「三实七虚,如真似幻」,皆是《三国演义》极值得品味学习的文学成就。但因本文的重点不在文学欣赏,故留待日后另文详述。以下笔者愿分享对瑜亮悲剧故事的人生与信仰联想。

 

▲诸葛亮的千古名文《出师表》碑刻。


人世舞台上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

 

民间戏曲中有一齣以三国故事为背景的戏,叫作〈千里走单骑〉。戏中的主角当然是红脸长髯的关公,然而到了最后,跟在关公身边的那名马伕,往往得到与关公一样热烈的喝彩与鼓掌。为什么?因为马伕在戏中有许多高难度的身段,非有精湛扎实的功底及高度的敬业精神,是不可能胜任的。


在《三国演义》中,永远「棋差一著」的周公瑾,很明显只是被作者罗贯中拿来衬托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然而,他展现出的强韧生命力和忠心尽责,同样令人激赏,同样令读者印象深刻,以致时至今日,我们一想到孔明,就不能不顺便想到周瑜!

 

由此我们领悟到:人世舞台上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无论我们在家庭、在职场、在教会所扮演的是多么不起眼的小角色,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忠于职守,我们就是伟大的「演员」。


圣经哥林多前书四章9节不也这么形容吗?─「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马太福音二十五章14至15节中,记载了耶稣所说「按才干受责任」的比喻,指出神按著个人不同的才干交付不同的人生使命,无论你我领受到多少,只要尽心竭力去经营、运用,在神眼中就是「良善又忠心的僕人」。有位朋友说得好:「即使我只领到一两银子,但若愿意被神用一万次,我不就等于有一万两了吗?」


敌手往往是真正的知音

 

《三国演义》第57回「柴桑口卧龙弔丧」情节中,描述孔明在周瑜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曰:『呜乎公瑾,不幸夭亡!……魂如有灵,以鋻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泉湧、哀恸不已。」连原本磨刀霍霍的东吴众将都惊讶又感动于孔明的真情流露。

 

没错,周瑜回光返照之际的那句最后遗言─「既生瑜,何生亮?!」其实是表达了对诸葛亮最大程度的羡慕与肯定。怪不得孔明虽如愿鬥垮了强敌,却反而怅然若失。因为,从此再也没有人用如此巨大的热情来追赶他、衝撞他,迫使他爆发出最大的潜能,而且事后居然会因恍然大悟于他的神机妙算而气到昏厥吐血。

 

旧约圣经的记载中,以色列国王扫罗与他的前部下大卫,就是这么一对知音式的冤家。若非扫罗王因深知大卫绝非池中之物,来日必能取扫罗家而代之(参考撒母耳记上20:31),于是恩将仇报、拚命追杀,大卫又怎能在长年流亡中组建出坚强的团队、磨练成伟大的领袖?又怎能流露出高贵的操守和令人激赏的生命品质?而扫罗王在偶尔良心发现时,对大卫的公开称扬,更显示出他其实是大卫真正的知音!(参考撒母耳记下24:17-20,26:21-25)

 

任职于波斯帝国朝廷高层的但以理则是另一「敌人即知音」的例證。其他高官嫉恨他、想拉他下马,却在公事上、在操守上寻不著任何把柄。于是彼此商议:「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神的律法中就寻不著。」然而,这岂非对但以理「虔诚敬奉神、坚持信仰原则」另一种形式的最高肯定?而这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治鬥争,至终反而让但以理为神做了最强有力的见證,而且所有的敌人、猛狮、兵卒,什至包括波斯皇帝,皆成了佐證者(参考但以理书第六章)。


是啊,何不将对手当作督促者?越是千方百计对你纠缠不休、紧咬不放的宿敌,说不定越是最能了解你、欣赏你的「知音」呢!

 


转个弯,一样有路走

 

《三国演义》第57回写道,鲁肃见孔明弔祭周瑜如此悲切,不禁自言自语:「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其实,所谓「瑜亮情节」,就是瑜一定要跟亮比出高下、分出胜负,因而心情打了死结,到最后自己逼死自己。何必一定要和别人在同一个框框之中争个你死我活呢?—你漂亮,我聪明;你会交际,我善思考;你能弹琴,我会跳舞;你数学好,我英文棒;你爱运动,我会画画……,不是很好吗?何不及早帮儿女、配偶、学生、属下、同工……,发现神赋予他们的特质与才干,并尽力去扶持、引导,好让他们成为快乐而有自信的人,而非终日在「人比人气死人」的苦海中载沉载浮?


欲成为快乐而有自信的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首要之务。世人往往认为聪明、漂亮、有钱,才是值得称讚重视的。然而,这却不是圣经的价值观。约翰福音三章16节说得非常清楚:「神爱世人……」,圣经没有说「神爱天才、名模、明星、富豪」,而是爱每一个人。

 

我很喜欢杜布森博士(Dr. James Dobson)在《转个弯,一样有路走》(Hide or Seek)书中的一段话:「每个父母要及早让孩子知道—神珍惜我胜过这世上一切财物;祂了解我的眼泪和掛虑;没有人关心我时,祂用无比的爱向我伸手,让祂的独生子为我捨命;祂将我的负担转变成资产,将我的空虚转变成充实;在我死后给我一个更好的生命,现在所有的缺陷和不足将被挪去,世上一切的痛苦将成为不复记忆的过去!」没错!对神有信、对己有望、对人有爱,天地自然无限宽广!


「性格决定命运」(Character is destiny),是吗?

 

周瑜追求完美又绝不服输的个性,驱策他一步步走向悲剧的结局。诸葛亮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又事必躬亲的个性,一路拖拽著他徒劳拚鬥、直至油尽灯枯。在三国演义中,关公、张飞、吕布、马谡……,不也都是因率性而为、不听劝谏而死于非命吗?

 

诚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有其统计学上的意义。不错,人无法拉著自己的头髮,将自己从「老我」的泥淖中拉拔出来。然而,若有一双来自天上的手呢?


你我有没有可能克服原生家庭的伤害,斩断家族中暴力、赌博、酗酒、外遇的恶性循环,重新打造一个温馨和乐、雕塑品德的爱之窝?你我有没有可能改掉坏脾气、坏习惯、坏嗜好、坏心眼,成为一个喜乐、可靠、正直、清爽的新人?你我有没有可能改掉意志不坚的老毛病,不再滥情、贪婪、自欺欺人?—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为祂凡事都能。

 

于是,我们就可以如同圣经以弗所书四章22至24节所描述的:「挣脱那使你们生活在腐败中的『旧我』,那旧我是由于私慾的诱惑而腐化了的。……穿上『新我』,这新我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是表现在真理所产生的正义和圣洁上。」(现代中文译本)


寻觅你我生命中的真英雄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们确实绽放了眩目的生命光芒,令读者啧啧称奇、歎为观止。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这背后附随著多少家破人亡、横死异域的悲惨故事,因此,若说「英雄」的塑像是由凡夫俗子的血肉堆砌而成的,实不为过!

 

单看后世评三国人物时,被称为「智绝」、「义绝」的孔明和关公吧!(曹操为「奸绝」,在此不论)「面如冠玉,飘飘然有神仙之慨」的诸葛亮,手上羽扇一挥,千军万马就大动干戈、血流成河,新添了多少孤儿寡妇!他对刘家固然忠心耿耿,但打击敌人绝不手软。君不见:二气周瑜时,儘管目的已达,还要吩咐士兵齐声高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硬生生把他给气昏;三气周瑜时,已将他「假攻西川,真取荆州」之计拆穿而气昏了他,却还要在山上饮酒取乐、耻笑一番,再派军拦住去路,送上催命函。而关公呢?虽然武艺高强,又对刘备义薄云天,却高傲自大、刚愎自用,至终被擒遭害。

 

可见世上英雄,皆有其缺点、弱点、盲点,我们若一心一意想要信赖、依靠他们,结局只有失望、幻灭。


王兰馨女士在观赏过探讨「何谓真英雄」的电影《小人物大英雄》(Hero,达斯汀霍夫曼主演)之后,如此写道:「当一个人被众人推崇备至时,很可能众人看到的,只是他表面的形象,有如墙壁上的投影,往往大过他本人实际的尺寸。同样地,一个人被鄙弃时,内心深处仍然藏有良善的种子,只要被激发出来,仍然会有美好的表现,可以成为英雄。」

 

「这样的体认让我在与人互动时更有宽广的空间,帮助我不再只凭对一个人片面的印象或认识就将他定型。强人会软弱,恶人也会行善。人性本就是多面向的,只是我们常狭隘地论断,顽固地对待,导致我们对人产生过高的期望,或过早的失望。这绝非对方的错,而是我们对人生的複杂过程,过分天真所致。」


作家马睿欣在同一部电影的观后感中更进一步剖析道:「人最大的挣扎,是明知生命里有些尊贵的品质,却活不出那尊贵的形象,于是,内心总是情不自禁地寻觅『英雄』来弥补自我在现实中的挫败。」

 

「若是一个英雄的假象便能如此使人性灵中的善洋溢,那么,一个真正英雄的事实呢?人难道不想了解吗?」

 

「于是,我渐渐明白,内心那个足以顶天,又愿意弯下腰来抓住我手的不会只是个英雄,更必须是个救主。祂既是能提供完美形象的英雄,又是能给我力量向完美奔跑的救主。」


这位真英雄、真救主是谁呢?对基督徒而言,答案是再清楚不过了:「……我们有一位伟大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我们的大祭司并不是不能同情我们的软弱。相反地,我们的大祭司曾经像我们一样在各方面经历过试探,只是祂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应该大胆地来到神恩典的宝座前,好领受慈爱和恩典,作为我们及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14-16,现代中文译本)


我们正在写历史

 

棋差一著的周瑜在向老天抗议「既生瑜,何生亮」之后撒手人寰了;才高八斗的诸葛亮也鞠躬尽瘁而逝了;刘备、曹操、孙权、关公、张飞、赵云、司马懿都过去了!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其实,任何断代史都是血淋淋的悲剧。有哪一个朝代的兴起,不是哀鸿遍野、血肉横飞?又有哪一个朝代的殒落,不是屍积如山、血流成河?然而,基督徒看历史,却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人类自己永远无法记取历史的教训,故没有前途、没有出路,幸好神是历史的最终主宰,因此我们有永恒的盼望。

 

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愿意让基督成为救主和生命之主,掌管我们的生命历史,即使目前的人生看来像悲剧,至终也必成为永恒的喜剧。否则,即使你的人生目前表面上看来像喜剧,至终也必沦为永恒的悲剧。

 

神写大历史,英雄豪傑写中历史,凡夫俗子写小历史。大历史影响中历史,中历史影响小历史。然而,小历史又何尝不会累积成中历史,中历史又何尝不是大历史的一个篇章?在这样的对应、互动、相辅相成中,我们都正在写历史。问题是:你要写下什么样的历史呢?(本文图片摘自网路)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