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神的蓝图
对抗爱滋的文化信念之战
文/林敏雯
▲惟有复原神创造之初对性关系的美好蓝图,推广夫妻守贞、忠诚,教导男性尊重妇女及孩童,才有可能与爱滋病魔抗衡!(摘自网路http://www.flickr.com/photos)
性,是灵肉结合的动作与关系。
创造之初,神原定将如此的亲密归属夫妻,藉此孕育宝贵的生命。
然而今天在许多地方,性,却成了致命利器。
乌干达做到了
对抗爱滋的世纪之战,最惨烈的韁场莫过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战役,莫过于乌干达爱滋盛行率由1991年颠峰的15%,降至2003年的4%。1 为了解开打击爱滋的密码,这个国家因而成为许多医学、科学研究的焦点。2
1986年乌干达结束内战,总统慕索维尼(Yoweri Museveni)政权稳固后,成立控制爱滋专案,采取ABC战略—Abstinence(守贞),Be faithful(对伴侣忠诚),Condoms(使用保险套),3 透过积极的媒体宣传,包括平面文宣、广播、看板,以及草根性社区推动,传递爱滋的杀伤力以及预防方法。1990年代中期的调查显示,99.2%乌干达民众是从亲朋或社区集会中得到爱滋相关讯息。4
爱滋既无法治癒,亦无抗病疫苗防止发病,阻止病毒传播成了消灭病魔惟一管道,也是乌干达战略重心。到底战略中哪一个环节奏效,使得盛行率显著下降?
细究之下,保险套的使用要等到1990年代后期,以大量外援购买发放才较为普遍,其时爱滋盛行率早已下降。
至于守贞与忠诚的部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环球爱滋计画(WHO' s Global Program on AIDS)的调查,乌干达15至24岁单身男子的婚前性行为比率,从1989年的60%降至1995年的23%。5
从人口统计与健康调查(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的报告中亦可发现,与肯亚(Kenya)、尚比亚(Zambia)、马拉威(Malawi)等国家相较,乌干达没有固定性伴侣的比率要低很多。6
爱滋盛行率如此大幅下降,固然还有其他乌干达本国独有、交错关连的政治社会因素,然而调查数字显示的行为改变,带出的结果的确不容忽视。
文化与信念之战
爱滋的传播途径除了性行为,还包括共用针头注射毒品,以及怀孕期间经由胎盘、生产时通过产道由母体传染胎儿,或新生儿透过哺乳而受感染。7 但这些其他途径仅为少数,何况近十年来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法(antiretroviral treatment)的发明,已减低母体传染胎儿的机会。受限于当地医疗与卫生环境,剖腹产与奶粉餵养仍不什普及,8 预防母体感染婴儿的绩效有限,不足以影响乌干达爱滋盛行率下降。
既然爱滋主要藉由性行为传播,对抗爱滋理当由此著手。「乌干达模式」中行为改变的部分已成效显著,若应用于其他非洲国家,齐力反攻猖狂的爱滋,岂非最合理、最符合圣经教导的策略?
辛巴威研究学者威尔森(David Wilson),2004年于英国医学报导(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强调,「减少性伴侣是好的传染病学,而非好的意识型态。9」
然而,本世纪以来,抵禦爱滋的方法却渐渐转移至研发治疗病毒的药物与疫苗,以及发放免费保险套。当各个机构与政策争夺媒体注意力和金援,众声喧哗中,究竟何者基于传染病学,何者基于意识型态?
从联合国爱滋计画(UNAIDS),以及柯林顿(William J. Clinton Foundation)或比尔盖滋(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等大型基金会的预防方案中,「减少危险性行为」仅仅为许多策略之一,还得加上语意暧昧的但书。例如,「论及文化常态与信念,于协助爱滋预防和促进爱滋传染的可能,或许扮演了关键角色。10」
对抗爱滋二十多年来,「乌干达模式」似乎仍旧停留于该国,保有「奇迹」的惟一地位。「守贞」与「忠诚」是否仅为基督徒一厢情愿的崇高理想?或是世俗主义刻意避开的道德论断?
从相关调查报导中的数字与事件,出现另一种可能的解释:对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抵禦爱滋绝非仅是医学与科学之争,更是文化与信念之战!
▲对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抵禦爱滋绝非仅是医学与科学之争,更是文化与信念之战!
致命的文化与信念
非洲的夜是诡谲的。
没有聒絮的电视,没有川流的车辆,荡荡土地一片详宁,只听得见唧唧蟲鸣。
不,还有屏息的声音。那是卧伏的猎者,等待稍稍放松警戒的弱小掳物。黑幕覆盖下的隐蔽处,比夜色更幽暗。
住在南非开普敦的芭娃,十四岁时遭叔叔强暴,11 但她并非特例。在南非,曾有多起婴儿或幼童强暴事件,南非大学2002年报导一年内有一百万名妇女及儿童遭性侵犯。12 从医学研究顾问(Medical Research Council)最近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男子承认曾经强暴他人,其中许多为HIV带原者。13
和芭娃的叔叔一般,许多侵犯年轻女子什至幼童的男子,都迷信治癒爱滋的方法是与处女或孩童发生性关系。即使抗爱滋药物已降价许多,绝大多数非洲家庭仍负担不起。人在绝望时做出的困兽之鬥,已经超出礼教与良心的约束!
除了对爱滋的迷思造成妇幼受害,更由于居住空间狭隘,一个8x10呎的房里往往是十人以上家族起居作息之处。亲戚朋友与孩子们同睡,或分担照顾儿童的工作。如此近距离的相处,让慾念衝动的男人有机可乘。力气、地位均处劣势的孩童,夜晚上茅房,白天往返学校,都成为冒险之旅。
不只因为妇幼置身岌岌处境,她们还有如此错谬的信念:不论对方是丈夫、血亲、男友,不论是否感染HIV,女人都不能拒绝男人的索求,他们亦视此为天赋权利。
没有足够的警力调查强暴行为,况且侵害者很可能是家庭中主要经济来源,受害者既无资源雇用律师进行追诉,也不愿因控诉而失去供给温饱的人,于是制裁强暴罪行的法律形同虚设。14
由于社会和法律失职,无法提供这些受暴力攻击的妇女孩童保护与公义。她们投诉无门,身心受伤,还很可能因此感染致命的HIV。15 很多年轻女子受感染后尚且不知,照常结婚生子,将爱滋继续传开……
期待藉由行为改变,因守贞与忠诚而减低什至阻止爱滋传染,这个合理又属灵的策略,遇上世代相传的男权文化与错误医疗信念,阻碍重重。
性,不再是结合身心灵的亲密行为与关系,而沦为暴力与权力的宣泄,孳生夺命病毒的途径!
▲乌干达控制爱滋专案,采取ABC战略-Abstinence(守贞), Be faithful(对伴侣忠诚), Condoms(使用保险套),透过积极的媒体宣传,宣导爱滋的杀伤力以及预防方法。
降服呼召,带出行动
文化与信念的影响力广大深远,这场战役到底该怎么打?殖民地时期强制的文化什至信仰改变,在大帝国没落后便灰飞烟灭,还留下许多政治经济的馀毒,使得这片土地发展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如今为了抵抗爱滋,许多慈善机构、宣教组织投入庞大的人力财力,或从医学、科学层面试图减轻爱滋患者痛苦,或在文化信念上潜移默化,传递正确讯息。
不论是哪一层面与爱滋交锋,皆是阻力极大,成果极微。
难道,这种种困境足以成为基督徒推托加入这场战役的藉口?
华凯怡(Kay Warren)在《勇敢的降服》书中,16 开场便记述她如何顺手翻阅一本新闻週刊,看到照片中一张张在非洲饱受爱滋蹂躏的面孔、人形。
非洲让人感觉遥远,知道这些问题,仍感到爱莫能助,但从那一刻起,这些影像烙印在她的脑海,震慑她的心灵。这一篇报导颠覆她的生活、生命。在向神哭诉、与神角力之后,华凯怡终于决定「我愿意」,回应神的呼召,投身于爱滋事工。
如今在她的网站(www.kaywarren.com)上,可以找到许多资讯,包括教会关怀爱滋病患的方法(详阅本期社区单元),以及阻止爱滋传染的策略。其中不仅推广守贞、忠诚,更涵盖教导男性尊重妇女及孩童。17 毕竟惟有复原神创造之初对性关系的美好蓝图,才有可能与爱滋病魔抗衡!
华凯怡对神的降服带出行动,或许成效仍是微乎其微,或许无法克服所有困难,但终究是一个开始。
那么你和我该当如何?
註
1. www.usaid.gov/our_work/global_health/aids/Countries/africa/uganda_report.pdf
2. www.pubmedcentral.nih.gov/articlerender.gcgi?artid+1544373
3. www.avert.org/aidsuganda.htm
4. 同註2。
5. 同註2。
6. 同註1。
7.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9%BE%E6%BB%8B%E7%97%85
8. www.avert.org/motherchild.htm
9. 同註2。
10. www.unaids.org/en/PolicyAndPractice/Prevention/default.asp
11. www.mobile.alertnet.org/thefacts/reliefresources/107036097535.htm
12. 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444213
13. www.guardian.co.uk/world/2009jun/17/south-africa-rape-survey/print
14. 同註12。
15. 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6/08/13/AR2006081300716.pf.html
16. 《勇敢的降服》,华凯怡(Dangerous Surrender, by Kay Warren),使者出版,2009。
17. www.hivandthechurch.com/en-US/SLOW_and_STOP/How_to_Stop_AIDS.htm
延伸阅读及影片欣赏
想要更了解非洲文化或宣教见證,下列报导、书籍和电影能帮助你打开非洲的「视界」。
1. Historian Ahead of His Time, Christianity Today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07/february/34.87.html
2. Witchcraft in Uganda
http://www.iheu.org/node/1565
3. HIV/AIDS in Uganda,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v/aids_in_Uganda
4. 《爱呆西非连加恩─摄氏45度下小医生手记》,圆神出版社,2003年初版。
有关非洲主题电影:
1. Blood Diamond,中译为《血钻石》,谈论儿童士兵。
2. Hotel Rwanda,中译为《卢旺达饭店》,探讨种族屠杀。
3. 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中译为《最后的苏格兰王》,谈论暴君专政。
4. War Dance,《乌干达的天空》,纪录片。
5. Mama Heidi,暂译为《海蒂妈妈》,南非海蒂妈妈收养孤儿见證。
6. Faith Like a Potato,暂译为《马铃薯信仰》,青年农夫在南非开设儿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