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期神国知行-关系 Knowledge & Practice

【心情拼盘】系列6

行在独活的路上

 

文╱苗卉天

 

 

▲能「以天为盖地为庐」,即便独活行路,仍是别有一番风景。

 

有房无房皆知足

 

2021年得奖电影《Nomadland》引发讨论,在不同的地区,片名有不同的中文翻译:《游牧人生》、《浪迹天地》、《无依之地》⋯⋯,个人喜欢《游牧人生》。这是由华裔女导演赵婷根据美国作家Jessica Bruner 2017年所着、同名报导文学改编、类似纪录片拍摄手法的独立剧情片。

 

电影讲述了一位丧偶又失业的女性,离开了熟悉的乡镇,成为「无屋人士」驾车旅行,展开生活体验的所见感悟。除了少数是专业演员,其他都是素人本色演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就是货真价实的无屋旅者),使得电影更显贴近真实。

 

这种游牧族群在美国是属于隐藏人口,大致分布在乡村公路或铁路的开放路边,所驾的车型90%是RV房车,平均年龄超过55岁。值得玩味的是,这个族群大部分是迫于生活条件,只能削减物质需求,但也有些则是不愿意成为房奴而选择了游牧生活方式。建筑物是「房」,有爱有温暖的地方才是「家」,所以很认同剧中主角:「我是无屋并非无家!」

 

虽然没有丧偶经验,也非游牧一族,但同样身为单身女性「无房人士」的我,面对这种人生剧情多少也会有所感触。

 

正巧,最近有位算不上朋友,估且称为朋友的朋友,显示来电,当时正在厨房忙着煮菜,也在犹豫是否要接?(因为她的负能量强大,通常都是讲述抱怨,无解而终。)还是接吧!几句东扯西拉,她猛然没头没脑地丢出一句:「唉!妳到底什么时候要回台湾啊?」「回台湾?为什么我要回台湾?」她又紧接着说道:「不回台湾,将来谁会来照顾妳?」

 

面对突击队般的「关心」,感到莫名其妙:「妳以为回去就会有人照顾我吗?」不是不知道在美多年,我的家人相继过世,回去并没有地方落脚,以目前的经济状况与环境条件也无法进行搬迁,要怎么回去?

 

这位关心我的女士,单身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嫁人,婚后最想做的两件事:生子、买房,在经过多年努力,都如愿以偿。而令人不解的是她对周遭发生的事,特别在人际关系上,总是抱怨,似乎没有一件「好事」可说。这样过日子也真是不容易!忍不住问她:「妳到底在烦什么?」「唉呀,说不清楚啦,我也不想讲了。」的确,清官难断家务事,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想告诉她世界上的人并非都要选择主流道路,也不是人人都有独自上路的能力,想要有倚靠又要拥自由,如同只要收获拒绝耕耘,这就是贪心妄想了。

 

结束通话前,提出一个建议:「多陪妳的小孩玩吧,五岁的小孩应该是没烦恼的。」或许她是真心顾虑到我的老年将无人照顾,只是所用的语气与态度,像是在质询,因而阻挡了关怀的温度。或许这就是问题的症结:对人对事有太多的预设,但答案往往不是在自设的框架中。从全力以赴走向婚姻,经过人工受孕的辛苦,也成为拥房的女主人,理当以这份成就为荣!结果仍是对生活不满,看来有婚、有子、有房的实现,并没有为她造就快乐、驱走忧烦。外人如我,不便也不想探究,只能感叹,若不知足,还真是乐不起来。

 

施或受都享受

 

疫情期间,在家看剧是不可少的娱乐。日剧《独活女子的推荐》与《游牧人生》的色调迥然不同,是相对轻松的单元剧。讲述一名大龄上班女子,认真又自在,不介意旁人的眼光,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享受放飞个人世界。

 

主角在40岁生日时,给自己办了一场没有客人的单独派对。她穿上礼服,租了一辆加长型礼车,由私人司机带着奢游东京,经历了灰姑娘变身的奇妙过程。另外,她也独自一人飞热气球、看天文台、坐摩天轮、吃十份单点海胆寿司。她独自享用米其林认证的法国餐点。那种专心品尝的模样,使得法国主厨都出来向她致谢,因为这是对食物与厨师的最高致敬!

 

 

想想,也曾走过巴黎与法国乡间,但就不曾好好吃过一顿正式的法国料理。与好友聊起,也是心有戚戚焉,有朝一日一定要实现这份清单!行走在路上,需要提炼一些浪漫,才不会无聊,不是吗?剧中一段是独活女子自个儿前往保龄球馆。对她而言,这是一个锻链不在意他人眼光的场合。刚开始连续四球都掉进球沟,颇为沮丧;随着球技渐增,也尝到「全倒」的畅快。「当我没有在意别人时,发现别人也没在意我。」是的,不必与人击掌,自己也可以掷出精彩,玩得开心!

 

单身生活中的确会遇到一些「那人独居不好」的状况。有一回,因为旧疾肩部酸痛,自己贴不到止痛膏药。当时正在一家咖啡店小坐,就从背包拿了一片膏药与小费,请惟一在店中的女服务员帮我贴上。可想而知那位侍者一定很纳闷,怎么碰上这么一号奇怪人物?当下只想到要就地寻找帮助,况且我也算是眼熟客人,就硬着头皮开口试试啰。

 

总结人生要扮演两种角色,那就是「施者」与「受者」:当自己有能力给予时,不要吝啬;需要接受时,也不需自惭形秽。平常也要主动让周边的朋友知道自己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要有安全感。一山还有一山高,不需要花精力与旁人比较,不如善待自己,相信自己是神的杰作。在合理的范围内,给自己制造奖励的机会,才能尽情全力地享用神订制打造的「独特」礼物!

 

▲自己一人吃饭又何妨?专心品味,开心享用,便是对食物和人生致敬。

 

独行或结伴都无憾

 

不可否认,有些场合对单身人士颇具挑战,如何拿捏情绪,需要智商与情商并济。就拿近日参加的婚礼来说,因疫情限制,就在网上观看直播,与友人聊起,我们都对「切蛋糕」前的环节印象深刻!很显然,节目主持人与新娘是有一定的情谊,司仪敞明地说:「我没有草稿,想到哪就说到哪。」她以嘲讽的语气,把新娘平时的坏习惯数落了一遍,引来现场阵阵笑声。然而身为观众,还真没听出笑点,只是不舍这对新人,特别是新娘受窘的处境。刚刚才透过萤幕看见女方父母流露以女儿为傲与不舍,在此珍贵的时刻,他们会是什么感受?因为主持人握有麦克风成为场子的主导,有点像一场脱口秀。

 

原期待最后该把局面圆回来,说一些新娘的优点与祝福的话才对,很可惜,并没有。隐约中能感受到新人的无奈,与空气中的尴尬。如果这位口齿伶俐又具幽默感的姊妹,把握在致词时以新娘闺蜜的身分,大方给予新娘称赞与祝福,岂不大大加分,说不定能吸引某位弟兄,接着就可以准备自己的婚礼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单身人口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加上丧偶、离异的单身,越来越多的「单身家庭」出现,因而也产生了不容小覷的「单身经济」商机:单人座位餐厅、日本一兰拉面、一人小火锅、多功能的单人厨电、单身旅行团等等。

 

在我看来还有另一个重要单身经济,就是「迎接老去」,毕竟人走到最后都是单身。走笔至此,短短一周内身边已有三位癌症病患离开人世。其中一位男士虽有妻小,但独自来美治病,另一位女士则是来美做博士后,两人都有家人,在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家人却都不在身旁。虽然两位到最后离世都没有信主受洗,但教会的弟兄姊妹对他们实际起居的照顾,远远超过家人!

 

无论听闻或目睹,现实中许多人虽有亲人儿女,但各自忙碌、分散四处,最后还是各自终老。面对「以后谁为妳养老送终」,这是可以计画但无法定讞的提案,有谁能预测明天?马太福音6章34节说:「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与其担心害怕,不如将眼前过好。

 

谁是家人?对独居的人而言,就近朋友邻舍的功能大于远方有血缘的家人;身为神国子民,教会肢体就是属灵的家人。这是一种超越血缘的深刻关系。耶稣对门徒说:「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对于独活人士,这是一个打开眼界、崭新的价值观。如果你也认同,欢迎加入「独而不孤」的群组!

 

▲多结识好友,多看美景,多做有意思、有意义的事,独而不孤可以是多感动、少遗憾的生活。

 

引用电影《游牧人生》中那位终身未婚、75岁癌症晚期、生命只剩下六、七个月的老年单身女性所说:「我这一辈子过得挺不错的,见过许多美好的事物(大自然的景观),经历得够多,人生已经完整了。如果在哪一刻死去,我完全没有问题。」这位女士有着欣赏的眼光与知足的感恩,所以才能活得通达。

 

我也是一名旅者,虽然没有拥有看得见的产业,但能「以天为盖地为庐」,家就是在路上!盼望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多结识些好友,多看些美景,多做些有意思、有意义的事,多感动、少遗憾⋯⋯肉身虽逐渐进入晚年,但心思要像聪明的童女,预备好灯油,准备新郎随时到来!

 

 

苗卉天,大龄单身,有钱旅行、没钱散步。可以慵散、可以勤奋、能动亦能宅;欣赏美景、美事、美物,喜爱美食、美文、美乐。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