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彼此相爱

认识华人宣教士关顾

 

文/KK

 

 

海外华人教会差派宣教士到未及之民中传福音,已经有90年历史了。除了香港和新加坡的宣教士关顾制度相对比较完善,现今大部分华人教会对「宣教士关顾」(Missionary Care)或「肢体关顾」(Member Care)仍是比较陌生。一般人对关顾的理解是工场探访、谈话问安,或节日问候。但宣教士关顾远超这些,如果宣教士关顾不只是閒聊家常、问候,那还包含哪些方面呢?

 

宣教士关顾的目标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明白宣教士关顾的目的,并非是让宣教士在工场上「快乐」,而是让他和家人的身、心、灵尽能健壮。身体健康的人,并不是不会生病,而是在康复方面比其他人有更强的抗逆力(resilience)。宣教士也如是,既然回应呼召赴前线,就应有心理準备,这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旅程。

 

彼得前书四章12节:「亲爱的弟兄姊妹,若有火一般的试炼临到你们,不要觉得奇怪,以为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反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起受苦。这样,你们在祂的荣耀显现时可以和祂一同欢喜快乐。」

 

宣教是一场属灵的争战,在战场的人并不期望安逸无忧的生活,而要常常儆醒,不被那恶者的诡计所伤。再者,耶稣吩咐我们「去」之前,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已经交给我了。」(参考马太福音28:18)所以,一位与神有亲密关系的宣教士,内心是稳妥的。因为他知道,这场仗早已经定胜负,我们是带著权柄出去的。

 

谁该承担关顾的责任?

 

宣教士关顾专家Kelly O’Donnell和Dave Pollock在1972年出版的书中列出一个图表,清晰列明关顾角色的层次。

 

第一层关顾,是从上主而来的关顾(master care)。这是最不可缺的一环,意指每位宣教士要有能力与主建立亲密关系,以致能从神获取需要的养分和力量。如果缺少这最中心的关顾,其他的支援,都形同虚设。

 

第二层是「自我关顾(self-care)和「彼此关顾」(mutual care)。宣教士们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及拥有维持健康的基本常识,并切实去实行。华人宣教士因为刻苦耐劳,对这方面的认识与实践比较欠缺。

 

另一方面,人是需要同伴的,「彼此关顾」是指在工场与宣教士们的彼此支援和关顾。他们不一定属同一个团队,但能有固定的敬拜、祷告、团契分享等。

 

第三层是差会和教会的关顾。(sender care)差会的关顾像是公司给予的支援,多是行政或事务性方面的。比如安排子女教育、健康保险、住宿等等。教会则像家人,关顾宣教士的属灵生命、嘘寒问暖。教会、差会和宣教士之间需要多沟通(称为宣教铁三角),确保宣教士与其家人身心灵的需要,不会因沟通的限制而被忽略。

 

 

重要的关顾有哪些?

 

这铁三角所涉及的关顾的一环,究竟有哪些方面呢?以下是根据不同时间,从宣教士出发前、在工场,以及后期三个阶段,简略介绍关顾的主要项目。

 

前期筛选

 

大多数人可能不觉得筛选属于关顾的一环,也很少人认为筛选重要。其实,筛选的目的是要减低宣教士在工场的流失率。一般认为,如果神让一个人有感动,为何不让他去试试呢?很多稍有历史的差会,筛选的过程会比较严格。这或许会引起质疑:真要那么严格吗?如此高的门槛,不是会拦阻更多有潜力的宣教士吗?

 

适当的宣教士甄选评估有助于检验跨文化工人的呼召,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恩赐,评估对跨文化生活的适应力等。差会有责任察验宣教士的属灵生命是否能承担要面对的属灵争战。这涉及到他的圣经根基、生命的成熟度,以及是否有一颗谦卑受教的心。宣教士上禾场并不是一个人,多半属于一个团队。一位没有好的圣经根基、没有清楚呼召或性格不成熟的基督徒,如果出工场,就算只是两年的短宣,也可能成为事奉团队的属灵「破口」。

 

训练与装备

 

如果去宣教工场前能了解更多关于跨文化沟通、属灵争战、学习语言、多文化团队的挑战等资讯,非常有助于减低宣教工人的跨文化衝击,帮助他们更容易融入当地文化,增强跨文化工作的果效。如同把士兵送去前线前,教他狙击的技巧、分辨危机的能力和团队配搭等。没有前期训练就把士兵送去前线,伤亡指日可待。

 

很多西方差会已经有完善的前期培训课程,可惜有的华人差会或教会觉得没有能力投入太多时间和资源举办前期培训,故简化培训过程,什至在工场服事、学习、装备同时进行。如果士兵在出征前,没有学好战鬥的基本技巧,这表示作为差派他的教会或机构,并没有做好关顾的第一步。

 

▲帮助宣教士作装备,使之更容易融入当地文化,增强跨文化工作的果效,如同把士兵送去前线前,教他狙击的技巧、分辨危机的能力和团队配搭等。

 

在工场上的支援

 

有位教练学讲员带领工作坊时,捧著两盆植物,一盆是健康的,另一盆已奄奄一息。他说,通常人们都倾向关注那盆奄奄一息的植物,不会花太多心思在健康植物上。但如果我们好好照顾那盆健康的植物,就不需要等到奄奄一息时,再用加倍的精力呵护它。

 

这是许多基督徒对宣教士关顾的心态:一位健康的工人,不太需要花精力在他身上,并且期望他花精力去关顾软弱、出问题的宣教士。忽略固定恒常的关顾和支援,这是目前华人宣教士关顾的盲点。一位健康的工人,虽然能照顾自己和别人,但他也需要被关心、被餵养。很多时候,等到健康的宣教士出问题了,才感到「值得」动用资源来关怀。可惜到那时,疗伤或「救火」所要用上的资源和关怀的力量,就比之前的保养顾惜大多了。

 

在工场上固定恒常的支援,主要包括:

 

‧        宣教士的灵命:差会可以提供属灵导师、定期的退修会和祷告会、彼此督促灵修时间等。

 

‧        单身或家庭关系:宣教士的婚姻关系和谐、健康吗?亲子关系敞开、亲密吗?单身宣教士有健康的生活模式吗?他们如何处理压力或孤单?负责关顾的同工,都可以固定约谈,关顾宣教士的生活习惯。

 

‧        子女教育:子女教育对许多新兴差派国家(New Sending Countries)例如中国、南美洲的国家都是挑战。从这些国家所差派出去的宣教士,经济支援一般偏少。工人没有能力负担昂贵的国际学校费用,也可能没能力执行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因此子女必须进入本地学校,这造成相当严重的问题,例如:在穆斯林国家,孩子必须接受穆斯林宗教的薰陶。父母很挣扎,也不愿意孩子在如此的环境中经历各样难处;许多国家的教育制度难以衔接。在发展中国家,无论英语或中文教育水平都偏低,宣教士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后,无法获得同等学历资格回国继续学习。差会必须考虑宣教士子女教育,并且尽可能协助安排妥善,工人才能安心、无隐忧地在工场服事。

 

‧        个人成长:时代科技进步的速度飞快,宣教工场也不断出现新的课题,在工场上的宣教士因各种原因,无法持续接受培训和装备,停滞学习的宣教士会渐渐与社会脱节。差会需要持续提供培训或成长的资源给宣教士─不只属灵层面,也需要有关于社会或专业知识等多元层面,否则宣教士在职场、社区里的工作,会事倍功半。

 

▲如果好好照顾健康的植物,就不需要等到奄奄一息时,再用加倍的精力呵护它。

 

团队建立

 

战友们在战场上理应彼此支持。根据统计,宣教士提早离开工场的首要原因,是人际关系的耗损。本来应是正面支援的因素,竟然成为第一号杀手。造成此遗憾的主因是差派方误认宣教士们灵里成熟,都可以用圣经真理,处理彼此间的衝突。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撒旦是狡猾的,一些看来不是属灵争战的事,都会被它利用,削薄团队的团结。笔者认识一个小团队,刚到工场时,为了学习方便,六位同工住同一栋宿舍。他们竟然为了一块厨房的抹布,闹僵到一星期不说话。撒旦把无关紧要的事演变成彷彿生死攸关,慢慢分裂同工间的关系。

 

二、工场上压力大,宣教士的性格和背景不同,处理压力的方法也截然不同。如果工人生命不成熟,承载不了压力,或缺乏属灵洞察力,会成为团队墙垣的破口。很多时候,因为压力,大家彼此相容的幅度都大大减低,易造成伤害。一般教会都建议男女结婚前做婚前辅导,而在工场的团队成员朝夕相处,团队凝聚和沟通的辅导和培训都相当缺乏。

 

工场上的团队成员需要定期做团队建立和沟通的练习。如果有嫌隙,可能需要一位团队以外、被众人信赖的人帮忙和解,并教导健康的沟通模式,才能慢慢跨过磨合期,成为坚固的团队。

 

▲建立一个坚固团队,要有健康的沟通及互相信任。

 

紧急支援

 

宣教士所在之处,战乱、暴动、天灾、意外、重病、性侵,都可能发生。差会需要有手册,列明紧急情况如何应付,包括负责单位、所需资源、流程等。曾听过美国差到非洲的一位单身女宣教士,被当地人强姦。差会的应急团队立刻去安慰、保护她,安排送她回国检查、休息和进行心理辅导。两年后,她身心康复,决定再出工场。

 

父母的关顾与奉养

 

宣教士在前方,都会掛念后方的双亲。若是独生子女被神呼召作宣教士,父母的安好,会大大减低他在工场的压力。香港一些差会在筹款的预算里,加上「父母供养基金」一项,每月固定给宣教士的父母汇款表达关怀。教会肢体也可以安排轮流探望,及陪伴其双亲,缓解宣教士父母的寂寞。

 

回国的支援

 

宣教士归国有不同的原因。除了定期述职,还有可能因子女教育、身体健康、父母需要照顾、在工场上身心耗损,或退休等原因。无论何种原因,回国的过程,都可能会经历「反文化衝击」(Reverse Culture Shock)。宣教士在工场时间越久,衝击就越大。笔者认识一位宣教士曾住在纽约18年,在工场五年后,回到纽约述职时,发现公车的付款系统已经更新。当时她觉得很难过,因为在自己最熟悉的「家」,连坐公车都掌握不了。

 

可惜很多差会和教会忽略了宣教士回国后的照顾,认为有家人或朋友照顾他们。但凡经历过「回流」的宣教士都知道,回国比刚去工场更难。因为明明是自己熟悉的人和环境,但宣教士在外多年,里面的眼光和习惯已经改变。家乡的人们,却不太能理解宣教士所经历的改变。

 

差会可以为宣教士做的,是提供良好的「回顾陈述」(Debriefing)的机会。让经过训练的专业关顾,陪同宣教士整理在工场的经历,表达整个过程的挑战与成长。教会可为宣教士提供持续的回国后关顾,动员在教会的人脉关系,帮助他与家人,慢慢重新投入群体生活中。一位资深的宣教士关顾教授指出,如果在工场八年,可能需要整整两年,才能完全适应回国后的生活!

 

结语

 

宣教士关顾所涉及的什广,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些基本的层面。无论如何执行,其核心在于实践圣经中彼此相爱的命令。耶稣在受难前,给了门徒一条新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保罗也在书信里一再强调,在基督的身体中,肢体要彼此坚固和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

 

一个彼此相爱的基督徒群体,加上专业关怀者的付出,就能组成强有力的关怀团队。前方的宣教工人,需要这个强有力的基督肢体,来帮助他们完成所肩负的一项项极具挑战的重任。愿耶稣基督的爱流入许多工人的生命中,又从他们里面湧流出去,成为万邦万族未得之民的祝福。

 

 

KK,宣教士关顾者,就读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主修跨文化关顾博士学位。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