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祢民的呼求

 

文/林敏雯

 

 

两千六百年前,南国犹大趋近灭亡,这是以色列历史上一段黑暗时期。今天的你和我,又是处于何样的局势?在不公不义的大环境中,神的义民是否曾质疑持守信仰的意义?在暴戾的风气下,神的百姓是否失了指望?在政治与社会乱象纷呈、人心惶然寻不着依归的世代,神的儿女是否愿意抬眼仰望公义、怜悯的耶和华,向祂发声?

 

望楼上的叹息

 

提起沈重的脚步,踏著望楼的阶梯,先知哈巴谷想要站上高处,好有个宽广的视角。

 

俯瞰城内,百姓为了糊口汲汲营营,辛苦所得却无法保障基本生活需要。不远处一个穿戴华丽的官长信步踱来,对着市集里的摊位指指点点;随从马上进前推开小贩,踢翻装盛蔬果的篮框。

 

放眼城外,葡萄园向四方蔓开,枝叶间依稀可见青青果串,只是瘪小的子粒色泽暗淡。今年恐怕无法有个好收成了。这可曾经是出产丰美葡萄之地,连年虫灾、旱灾,难不成是许久未曾休耕的结果?

 

眺望远方,天与地相连处,淡淡烟尘昇起;静心聆听,隐约可辨战鼓隆隆。谣传中的铁甲马兵,可是要朝这里逼进了?难不成南国犹大终究步上北国以色列的后尘,也将沦入外邦统治?凶暴铁蹄下,人民可要受多大的苦!

 

哈巴谷仰天长叹:耶和华啊,耶和华,这是祢的子民、祢的国!祢要容许不义到几时?祢要掩面不看邪恶到几时?祢要忍心看着义民受害到几时?

 

两千六百年前先知的远愁近虑,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势。今世属神的义民,是否警觉置身近似的处境,也感受忧惧,也发出歎息?

 

▲今世的义民,是否也愿意步下望楼,回到百姓当中,回到神给每一个人所安置的岗位上,忠心、持续地敬拜、歌颂祂?

 

望楼上的呼求

 

细读中外史书,应当可以看出在不同世代、不同文化、不同国权中,总是会有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即便汉唐盛世,也仅是在诸多战役间的短暂和平;贤主明君不仅寥若晨星,也难有全备的惠民政策制度,足以流芳百世。除非是虚构的“乌托邦”、“桃花源”,人总是在不尽完善的大环境中求生存。

 

哈巴谷所处的时代,正当南国犹大的历史趋近尾声,约西亚王时期的复兴转眼成空,全国上下又回到偶像膜拜中。要将这个民族分别出来的律例、传统,已被外邦风俗取代。犹大固然有王,但各人任意而行,没有公权力,没有道德标准,没有对神的敬畏。

 

历代先知预警的毁灭,渐渐逼近。有人称哈巴谷为“先知中的约伯”,因为如同约伯个人经历身心灵之痛苦,先知所面对的,是来自大环境真实的苦难:逼迫无处可逃,冤屈无人申诉。当时受托付要牧养百姓的掌权者,为了一己之利,剥削、强占、打压、欺诈,恰恰与神“行公义、好怜悯”的要求背道而驰,而律法的总纲─“爱神、爱人”,也早已被弃之如敝屣。

 

北国以色列殷鉴不远,新兴敌人巴比伦的兇残,与之前的亚述相较,毫不逊色。神又怎能容许如此的邪恶侵犯祂的百姓?

 

当时在内有不公不义,在外有敌人犯境,就是持守神律例的义民,也需要经历这样集体、普遍的苦难。

 

今世的义民,是否发现自己在敌视信仰的大环境中,经历诸多逼迫、冤屈?是否发现自己的信仰非但没有给日常生活带来实质利益,反倒因为信仰要处处留意言行,以免误触任何“政治正确”的潜规则,轻则遭受蔑视、讥讽,重则被一状告进法庭,冠上“剥夺人权”、“仇恨”的罪名?

 

原该是公平的法制社会,可每一条立意良善的法规,都在有心、有权之士的操控下,受到扭曲、忽略,甚至推翻。该是公正的法官,选择与政党靠拢,以一己的意识形态解释法律;该是正直的执法者,却有滥用威权,欺淩最需要保护的弱势。

 

即便享有一时的太平,外敌的威胁总在不远处,一股残暴势力兴起、扩张。神的义民在其中亦要深受其害。

 

先知哈巴谷向神呼求,神的义民如今也呼求:公道天理何在?审判真要来临吗?神岂能掩面不顾?祂为何不干预?

 

▲正如先知哈巴谷昔日向神呼求,神的义民如今也呼求:公道天理何在?审判真要来临吗?神岂能掩面不顾?祂为何不干预?

 

望楼上的等候

 

以色列王国历史中,神屡次透过诸先知预告审判、惩罚将到。然而谁能接受有丰盛慈爱、满有怜悯的神,也会发怒、击打?

 

其实神也传递平安、恢复的讯息,应许离散之后必要归回,荒废之后必要重建,残破之后必要复兴。

 

于是犹太人等待、盼望应许实现,在他们心目中,神的“义仆”,那位拯救者,将会是荣耀的君王,大有能力的政治领袖。

 

相信今世的义民都承认耶稣基督是救赎主,然而身处苦难的大环境中,是否仍在某种程度上等待、盼望一位英雄、伟人,拯救百姓、伸张正义、抵御邪恶?

 

只不过这样的期盼,使得义民成为政治人物操弄的对象,也让自己的政治倾向,超越神所看重的道德议题。

 

只见候选人也进入敬拜殿堂,也手拿圣经。然而他们的行为,所推行的政策,又有多少符合圣经教导?又有多少政治人物在尝到权力的滋味後,不为之迷惑,而仍旧持守正直与清廉?

 

他们不是如“老大哥”冥顽不灵,固守与人心脱节的党纲,就是扮“梦想家”画饼充饥,夸口与现实脱节的福利。又可能是藉浮夸言语或行动,编导戏剧性事件,以为“收视率”等于“选票”。又或者有美其名为体恤人心,实则追逐民调结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又或有丑化对立党派、挑动分歧;开下媚民的政策支票,为反对而反对。

 

即便真能遴选一位与义民信奉同一位神、有一致道德观的掌权者,单凭一人之力,岂能逆转社会风气、树立公平公义?更何况难的是改变日趋邪恶的人心,是挽回渐渐失去的道德观,是让国家从此步上合神心意的道路。

 

又或许义民已对政治领袖彻底失望,只冷眼旁观,论断这些执政掌权者不是疯子就是骗子。又或许义民对人们的反应感到困惑,甚至寒心,指责这些狂热追随者没有分辨、没有理智。然而这些遭义民鄙视的领袖和百姓,心里是否也等待一位拯救者出现来拨乱反正,也期盼真实、持久的平安与盼望?

 

先知哈巴谷在望楼上等候神的回答,是出于忧国忧民的心肠。

 

在混乱黑暗的大环境中,义民们,你又在等候什么?

 

步下望楼

 

哈巴谷没有停留在望楼上哀叹。当他呼求、等待之后,神给他一个使命:记下神的话,使人能“随跑随读”,容易明白。当先知步下望楼,回到百姓当中时,环境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他的心志─在等待神预言实现的同时,记录、传递神的真理,持守自己的岗位,敬拜、歌颂祂。

 

因为他深刻认识神的公义,相信即使审判终究要来,神应许的恢复与更新,也不远了。

 

今世的义民,是否也愿意步下望楼,回到百姓当中,回到神给每一个人所安置的岗位上,忠心、持续地敬拜、歌颂祂?

 

何凤山博士(1901-1997),是一位在二战期间担任国民政府驻维也纳领事的基督徒。他眼见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于是签发至上海的签证,让数以千计的犹太人逃离奥地利,辗转前往其他国家,得到生存的机会。其中曾有人跑遍众领事馆,竟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授予签证,直到听说何凤山的义行,才从他手中拿到得救的契机。

 

▲何凤山博士(1901-1997),他的勇气挽救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因此得到“中国辛德勒”之誉。

 

何凤山的勇气让他面对所处之地的邪恶,也让他公然抗拒上司的指令。虽只短短两年期间,他的勇气挽救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因此得到“中国辛德勒”之誉。

 

他的牧师曾如此评论:何凤山知道神给他许多才能、恩典,这些不是单单用来使自己得益,而是为了使多人蒙福。

 

▲Dave Browning,拉撒哈奇园镇长,与镇里的学童在镇公所实习开会。


包德伟和包雪兰(Dave and Sharyn Browning)夫妇定居南佛州,平日热心事奉。包雪兰在教养三个儿子的同时,参与监狱福音事工,在当地基督教电台担任义工。多年来她也在每次选举时,加入投票所工作,有段时期还是培训新工作人员的教师。包德伟从事建築业,在2007年成为所居住小镇拉撒哈奇园(Loxahatchee Groves)的首任镇长迄今。

 

从包德伟投身小镇政坛,和包雪兰参与投票所工作的经验,让他们看见行使公民权利在民主制度里是如何重要。同时也让他们置身於许多不友善的批评,目睹操弄人心的手段,以及恶劣的人身攻击。

 

那么,为何还要淌这浑水,而不专心做“永恒的事工”?包雪兰省思“我们希望这也是永恒的事工。”他们能够做的,是在激烈的选战中不做人身攻击,在纷扰的会议中平静、理智处理提案,在所接触的每一人面前,以真诚和温暖相待。也就是说,在邻里间展现基督徒的品格。

 

他们夫妇相信,这既是神给的平台,就要忠心、尽力,在这里发挥影响力。

 

▲当一点又一点的烛火汇聚起来,所发出的光和热会有多么大?


以色列历史中曾有过一段极黑暗的时期,然而神呼召一个又一个的先知,托付他们传递审判与复兴的信息。这些先知如同暗夜里一盏又一盏的灯台,持续发光。他们的忠诚贯穿数百年、横越数千里的时空,引领著一代又一代神的义民,等候应许实现,直到黎明的日光照亮全地。

 

今日,神的义民是否也发现自己正处于风雨如晦的世代?在呼求、等待之后,是否神也托付,要义民在黑暗中投射亮光?

 

环视周遭,义民们应该不难发现如何凤山、包德伟、包雪兰的例子。即便只是平凡的信徒,即便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整个局势,他们却都愿意在困难的大环境中持守信仰,持续发挥影响力。

 

或许单独一支小烛光看来不能起什么作用,然而当一点又一点的烛火汇聚起来,所发出的光和热会有多么大?

 

义民在黑暗的大环境中仍可以歌颂,纵使歌声中带有泪水。暗夜将会过去,清晨的曙光就要来到。

 

 

记者小档案

林敏雯,文字工作者。从观察人、事、物中,记录美丽,呈献盼望。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