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营会即将开班】 眼光与天地
——苏文安老师编辑课体会
文/李文屏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眼光。”2013年7月,美国宾州,我第一次参加苏文安老师“神国资源文化实务营”的编辑课,这句话是他在课上的经典分享之一,也是我对这次上课收获的一个总结。话说“眼界决定境界”,苏老师助我拥有了编辑新眼光,因而旧天地(编辑工作)也就成为新天地,让我到达更高一层的境界。
眼光超越繁琐
大学毕业后,有几次担任编辑的机会,都因我害怕琐碎的事务、觉得编辑不是属于我的那杯茶而未饮,只是陆陆续续、零零星星参与过一些编务。
但是,在事奉中摸索打滚、学习谦卑顺服后,这些年,神突然开了不同的门给我,突破了我对自己事奉范围的界定,一年前,还把一份福音杂志的编辑大任交在我手上。
祷告后,禀于“神关的门就泰然接受,不怨天尤人;神开的门就安然进去,不妄自菲薄”的原则,我开始饮这杯原以为不属于我的编辑茶。
一旦承诺就当尽心,而尽心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要努力提高自己在事奉上所需具备的技能;所以,我报名参加了苏老师的编辑课,希望在编辑的“茶道”上得到指点。
说实话,原来只期待一些技巧上的具体收获,以为一两堂课就指点完了,剩下的就是自己慢慢消化的功夫;没想到这课程是持续几天的。而且苏老师一开口,我就知道遇到高人了,因为他对文字事奉的定位非常分明而且“高段”,是“文字牧者”:杂志是“文字教会”,读者为会友,作者是同工;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对人、对神、对己的真诚胜于一切。
听到这些话,我的心被触动,觉得内里产生了一些奇异的变化。我突然被带到一个高度,可以纵观脚下的纵横阡陌,它们不再是孤立的某一条路、某一处弯,某一段额外的麻烦,而是错落有致地互相关联,形成一幅田园美图。手中的编辑工作仍旧细碎而繁琐,但我看到了其后与“教会”紧紧相扣的宏观意义;而这意义,足以让我超越对琐碎编务的不耐了。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眼光。”的确,因为获得新眼光,我的旧天地也就变新了。
▲作者李文屏(中)在神的呼召中来到编辑营,用新的眼光看待并展开编务!
眼光超越自我
个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在事奉上,性格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过程和效果。内向安静的我,通常不太主动“揽事”,也不太会积极与人打交道。
但是,当我意识到角色定位和自身责任时,行动变得不一样了,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转内向为外向,打破自己个性的局限。比如,带团契不再安守角落看热闹,而会去启动话题、主动关心他人等。苏老师让我看到编辑以文字去牧养读者的职责时,好像把我自己内在那个闭锁的个性之门打开了,呼召我说:“出来吧,有些事是你要做的。”
其实,落笔的时候,新一期杂志的编辑工作正鼓密锣响地进行中。在这一期编务中,我已经有些“反常”了:会更主动地跟作者联系,更耐心地跟同工交流,更积极地给大家鼓励和打气等。虽然我不确定神让我在编辑的职位上做多久,但是,我很确定地知道当以什么心态来守好每一天的职分。
这就是眼光不同所带来的内在和外在的变化!当我把杂志视为教会,读者视为共行天路的会友,作者视为同扬天恩的同工时,团队的归属感就更强了!不再滞留在一贯的安静个性里,等待别人去凝聚团队,而是在知道神是队长的前提下,积极做好自己的本分,从而超越个性的局限。至于结果,则安心放在神的手里。
总之,这次编辑课程的收获难以言尽;其他方面,我不仅在具体编务上得到不少启发,也很享受和欣赏苏老师寓教于乐的教法和授课过程。诚如苏老师所言︰“工人先于工作!”这不但适用于作者,对编者自己也很适合;因为惟有成为“对”的编辑,才可从事“对”的编务;而成为“对”的编辑,首先要有“对”的眼光来看待每一项编务。
修于内方可行于外,有新眼光就有新天地。特别谢谢苏老师的真诚分享,带领今夏编辑课的发现之旅,让我在编辑的“内功心法”上得到启迪和造就。愿神帮助,可将这“内功心法”慢慢运用在外在事奉上,进而延伸至个人生命的成长中,由内而外,因不断更新眼光而有不断换新容颜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