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營會即將開班】 眼光與天地
——蘇文安老師編輯課體會
文/李文屏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找尋新天地,而在於擁有新眼光。」2013年7月,美國賓州,我第一次參加蘇文安老師「神國資源文化實務營」的編輯課,這句話是他在課上的經典分享之一,也是我對這次上課收穫的一個總結。話說「眼界決定境界」,蘇老師助我擁有了編輯新眼光,因而舊天地(編輯工作)也就成為新天地,讓我到達更高一層的境界。
眼光超越繁瑣
大學畢業後,有幾次擔任編輯的機會,都因我害怕瑣碎的事務、覺得編輯不是屬於我的那杯茶而未飲,只是陸陸續續、零零星星參與過一些編務。
但是,在事奉中摸索打滾、學習謙卑順服後,這些年,神突然開了不同的門給我,突破了我對自己事奉範圍的界定,一年前,還把一份福音雜誌的編輯大任交在我手上。
禱告後,稟於「神關的門就泰然接受,不怨天尤人;神開的門就安然進去,不妄自菲薄」的原則,我開始飲這杯原以為不屬於我的編輯茶。
一旦承諾就當盡心,而盡心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要努力提高自己在事奉上所需具備的技能;所以,我報名參加了蘇老師的編輯課,希望在編輯的「茶道」上得到指點。
說實話,原來只期待一些技巧上的具體收獲,以為一兩堂課就指點完了,剩下的就是自己慢慢消化的功夫;沒想到這課程是持續幾天的。而且蘇老師一開口,我就知道遇到高人了,因為他對文字事奉的定位非常分明而且「高段」,是「文字牧者」:雜誌是「文字教會」,讀者為會友,作者是同工;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對人、對神、對己的真誠勝於一切。
聽到這些話,我的心被觸動,覺得內裡產生了一些奇異的變化。我突然被帶到一個高度,可以縱觀腳下的縱橫阡陌,它們不再是孤立的某一條路、某一處彎,某一段額外的麻煩,而是錯落有致地互相關聯,形成一幅田園美圖。手中的編輯工作仍舊細碎而繁瑣,但我看到了其後與「教會」緊緊相扣的宏觀意義;而這意義,足以讓我超越對瑣碎編務的不耐了。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找尋新天地,而在於擁有新眼光。」的確,因為獲得新眼光,我的舊天地也就變新了。
▲作者李文屏(中)在神的呼召中來到編輯營,用新的眼光看待並展開編務!
眼光超越自我
個性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在事奉上,性格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過程和效果。內向安靜的我,通常不太主動「攬事」,也不太會積極與人打交道。
但是,當我意識到角色定位和自身責任時,行動變得不一樣了,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轉內向為外向,打破自己個性的局限。比如,帶團契不再安守角落看熱鬧,而會去啟動話題、主動關心他人等。蘇老師讓我看到編輯以文字去牧養讀者的職責時,好像把我自己內在那個閉鎖的個性之門打開了,呼召我說:「出來吧,有些事是你要做的。」
其實,落筆的時候,新一期雜誌的編輯工作正鼓密鑼響地進行中。在這一期編務中,我已經有些「反常」了:會更主動地跟作者聯繫,更耐心地跟同工交流,更積極地給大家鼓勵和打氣等。雖然我不確定神讓我在編輯的職位上做多久,但是,我很確定地知道當以什麼心態來守好每一天的職分。
這就是眼光不同所帶來的內在和外在的變化!當我把雜誌視為教會,讀者視為共行天路的會友,作者視為同揚天恩的同工時,團隊的歸屬感就更強了!不再滯留在一貫的安靜個性裡,等待別人去凝聚團隊,而是在知道神是隊長的前提下,積極做好自己的本分,從而超越個性的局限。至於結果,則安心放在神的手裡。
總之,這次編輯課程的收穫難以言盡;其他方面,我不僅在具體編務上得到不少啟發,也很享受和欣賞蘇老師寓教於樂的教法和授課過程。誠如蘇老師所言︰「工人先於工作!」這不但適用於作者,對編者自己也很適合;因為惟有成為「對」的編輯,才可從事「對」的編務;而成為「對」的編輯,首先要有「對」的眼光來看待每一項編務。
修於內方可行於外,有新眼光就有新天地。特別謝謝蘇老師的真誠分享,帶領今夏編輯課的發現之旅,讓我在編輯的「內功心法」上得到啟迪和造就。願神幫助,可將這「內功心法」慢慢運用在外在事奉上,進而延伸至個人生命的成長中,由內而外,因不斷更新眼光而有不斷換新容顏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