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C校友分享】 永恒的生命投资

——我如何踏上神学院之路

 

文、供图/廖美惠

 

▲“神国”特约记者 廖美惠。

 

KRC伴随我的属灵成长

 

2001年夏,我们全家自台湾移民美国。同年感恩节,我成为家中第一个基督徒。十五年来神在我们家中做了奇妙的工作,让我从喜欢争名夺利的“嫉妒徒”,成为愿意顺服神旨意的基督徒。

 

2003年,一姊妹邀我参加了“神国资源文化实务营”的文字培训,在那里奠定了我日后的写作基础。在高俐理老师、苏文安老师及陈惠琬老师的带领与呼召下,我把自己的笔献在祭坛上,十余年来从无间断写作。三位老师除了教我们写作技巧,更教我们属灵生命、事奉态度,慢慢扩张了我生命的境界。

 

2005年,我取得“蒙特梭利幼教教师执照”,在神带领下来到一家韩裔基督徒开设的幼稚园任教。老板要求每早全体老师一起灵修,带领我们唱诗敬拜读经。那是我每日灵修的启蒙。有几次韩裔同事带我去她们教会早上六点的祷告会,神让我看到她们爱主火热的心,激励我对信仰要更认真追求。

 

2007年,我们全家来到新泽西州中部的若歌教会,教会的主日学、圣经学院、主日讲台、小组查经都帮助我在真理上扎根。同时,我继续勤练KRC文字营所教的“七每”运动:每天灵修、每周写一篇心得、每月投稿、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季服事儿童主日学、每半年上一神学课、每年参加文字培训。

 

信主不到五年,我和外子即共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这深深影响了我们一家四口,促使我们必须更信靠神、跟随神。朋友们对“在家教育”有正反两面的声音,慈爱的天父却送给我九个字“不要怕、不要比、不要急”。如今两个儿女都已上了大学,回头看,这一段曲折与神同行的“在家教育”之路,竟是我们全家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在家教育期间,廖美惠(左二)与家人合影。

 

人生下半场─“不要怕”

 

2013年,儿女都上了大学,我们夫妻俩进入“空巢期”,开始讨论“人生下半场,夫妻俩应该把时间、精力、财力,投资在什么地方,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并且这件事,是今日不做,明日便会后悔?”

 

我俩得到的共识是:要把握现今的机会,趁着还有心力、体力,进入神学院装备自己,为人生下半场准备,作神的使者。这是最有意义的投资。

 

但一年多过去了,我们似乎只是“纸上谈兵”。我怀疑自己只是三分钟热度,况且外子患有青光眼,体弱多病,我们真有能力、有资格读神学吗?这是出于神的呼召还是自己一时冲动?

 

2014年3月与外子到以色列旅游,在耶利哥城不断听到一个信息:“不要怕!”当时不明白,我在怕什么?“不要怕”对我意有何指?到了加利利湖畔,在彼得教堂的石碑前,听叶宏光牧师传讲信息“喂养我的羊”,感到特别扎心。但我还是不明白,这两个信息对我个人有何特殊意义?

 

圣地归来,我和外子开始更勤于研读圣经。同年4月初,在若歌教会祷告会偶遇即将自“北美中华福音神学院”毕业的一位学姊,她鼓励我“不要怕,勇敢踏出第一步,去念神学院吧,快快装备自己,为主使用。有一大群中国留学生等著我们喂养呢!”听到“不要怕”和“餵养”两词,我不禁流下泪来。原来神早已知道,也早有预备,关键是,我有能力吗?我准备好了吗?

 

永恒的生命投资

 

申请神学院就像十年前决定是否要“在家教育”,听到不同的声音与建议,正面多过反面,不过反对的声音还是挺吓人的:“小心,读神学院会变成大头脑!”“神学知识未必和属灵生命成正比。”“不如把读神学,写报告的时间拿去服事有需要的人。”……

 

经过两个月祷告并与教会牧师及几位学长学姊恳谈,我和外子还是提交了申请。不要怕!主的恩典够用!学神学本身不是目的,是达到目的必须媒介,最终的目的是要把学识化为事奉的生命。

 

能够念神学院是恩典,能够夫妻一起念书更是双倍的祝福。进入北美华神一年多来,白天上班,晚上上课,虽然不容易,但生活充实有意义。神学院的宗旨之一是造就灵命、学识、事奉均衡发展的圣工人员,我期许自己“心”“智”并用,“光”“热”皆需,将所学与个人灵命更新结合。祈愿今后传福音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回顾过去十五年,我深深感恩,在每个生命的重要转折点,都有神的保守与带领。我深信入读神学院是神赐我的福分,也是我对神永恒之爱的实际回应。期许人生下半场,对神、对人的爱心并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靠著耶稣基督结满仁义的果子,叫荣耀颂赞归与神。

 

 

作者小档案

现任本刊特约记者、新泽西汉新月刊特约记者。目前为蒙特梭利幼教老师,兼职神学生。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