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C校友分享】 永恆的生命投資

——我如何踏上神學院之路

 

文、供圖/廖美惠

 

▲「神國」特約記者 廖美惠。

 

KRC伴隨我的屬靈成長


2001年夏,我們全家自臺灣移民美國。同年感恩節,我成為家中第一個基督徒。十五年來神在我們家中做了奇妙的工作,讓我從喜歡爭名奪利的「嫉妒徒」,成為願意順服神旨意的基督徒。


2003年,一姊妹邀我參加了「神國資源文化實務營」的文字培訓,在那裡奠定了我日後的寫作基礎。在高俐理老師、蘇文安老師及陳惠琬老師的帶領與呼召下,我把自己的筆獻在祭壇上,十餘年來從無間斷寫作。三位老師除了教我們寫作技巧,更教我們屬靈生命、事奉態度,慢慢擴張了我生命的境界。


2005年,我取得「蒙特梭利幼教教師執照」,在神帶領下來到一家韓裔基督徒開設的幼稚園任教。老闆要求每早全體老師一起靈修,帶領我們唱詩敬拜讀經。那是我每日靈修的啟蒙。有幾次韓裔同事帶我去她們教會早上六點的禱告會,神讓我看到她們愛主火熱的心,激勵我對信仰要更認真追求。


2007年,我們全家來到新澤西州中部的若歌教會,教會的主日學、聖經學院、主日講台、小組查經都幫助我在真理上紮根。同時,我繼續勤練KRC文字營所教的「七每」運動:每天靈修、每週寫一篇心得、每月投稿、每月讀一本好書、每季服事兒童主日學、每半年上一神學課、每年參加文字培訓。


信主不到五年,我和外子即共同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這深深影響了我們一家四口,促使我們必須更信靠神、跟隨神。朋友們對「在家教育」有正反兩面的聲音,慈愛的天父卻送給我九個字:「不要怕、不要比、不要急」。如今兩個兒女都已上了大學,回頭看,這一段曲折與神同行的「在家教育」之路,竟是我們全家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在家教育期間,廖美惠(左二)與家人合影。

 

人生下半場─「不要怕」


2013年,兒女都上了大學,我們夫妻倆進入「空巢期」,開始討論「人生下半場,夫妻倆應該把時間、精力、財力,投資在甚麼地方,甚麼是最有意義的事?並且這件事,是今日不做,明日便會後悔?」


我倆得到的共識是:要把握現今的機會,趁著還有心力、體力,進入神學院裝備自己,為人生下半場準備,作神的使者。這是最有意義的投資。


但一年多過去了,我們似乎只是「紙上談兵」。我懷疑自己只是三分鐘熱度,況且外子患有青光眼,體弱多病,我們真有能力、有資格讀神學嗎?這是出於神的呼召還是自己一時衝動?


2014年3月與外子到以色列旅遊,在耶利哥城不斷聽到一個信息:「不要怕!」當時不明白,我在怕甚麼?「不要怕」對我意有何指?到了加利利湖畔,在彼得教堂的石碑前,聽葉宏光牧師傳講信息「餵養我的羊」,感到特別扎心。但我還是不明白,這兩個信息對我個人有何特殊意義?


聖地歸來,我和外子開始更勤於研讀聖經。同年4月初,在若歌教會禱告會偶遇即將自「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業的一位學姊,她鼓勵我「不要怕,勇敢踏出第一步,去念神學院吧,快快裝備自己,為主使用。有一大群中國留學生等著我們餵養呢!」聽到「不要怕」和「餵養」兩詞,我不禁流下淚來。原來神早已知道,也早有預備,關鍵是,我有能力嗎?我準備好了嗎?

 

永恆的生命投資


申請神學院就像十年前決定是否要「在家教育」,聽到不同的聲音與建議,正面多過反面,不過反對的聲音還是挺嚇人的:「小心,讀神學院會變成大頭腦!」「神學知識未必和屬靈生命成正比。」「不如把讀神學,寫報告的時間拿去服事有需要的人。」……


經過兩個月禱告並與教會牧師及幾位學長學姊懇談,我和外子還是提交了申請。不要怕!主的恩典夠用!學神學本身不是目的,是達到目的必須媒介,最終的目的是要把學識化為事奉的生命。


能夠念神學院是恩典,能夠夫妻一起念書更是雙倍的祝福。進入北美華神一年多來,白天上班,晚上上課,雖然不容易,但生活充實有意義。神學院的宗旨之一是造就靈命、學識、事奉均衡發展的聖工人員,我期許自己「心」「智」並用,「光」「熱」皆需,將所學與個人靈命更新結合。祈願今後傳福音能夠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回顧過去十五年,我深深感恩,在每個生命的重要轉折點,都有神的保守與帶領。我深信入讀神學院是神賜我的福分,也是我對神永恆之愛的實際回應。期許人生下半場,對神、對人的愛心並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仁義的果子,叫榮耀頌讚歸與神。

 

 

作者小檔案
現任本刊特約記者、新澤西漢新月刊特約記者。目前為蒙特梭利幼教老師,兼職神學生。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