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三迁记事

 

文/张宝维

 

 

湾区居大不易

 

2008年,因工作关系,我们举家从生活相对安逸的德州搬到加州矽谷湾区(简称湾区)。由于公司所在的纽市学区不理想,我们在邻近纽市、学区优良且生活机能方便的佛市租下了一间连栋屋落脚。

 

当时老大即将入学,準备为他註册佛市学校时,我们无意中得知海沃市有所公立学校刚开办「中英沉浸教学」(Mandarin Dual 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我和妻子都希望孩子们有机会在双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中文,虽然路程遥远,每天得花三小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我们仍毫不犹豫地申请跨学区就读,度过了六年半带著老大和老二长途通学的日子。

 

由于该双语课程未延伸到中学,老大小学毕业时,本来要回到佛市读中学,不料年年调涨一成的房租,忽然涨了16%,我的薪资调幅完全跟不上节奏。在佛市住了几年,常听到朋友们感歎所谓的「好学校」,多是家长全力督促子女学习的成果,学校能提供的资源其实有限。考量老大与老二均已养成自动自发读书的习惯,即使学区普通些,他们也会认真学习,我们决定搬到租金较为合理的纽市。那一年,老三也届学龄了,刚好佛市也开办了中英沉浸教学班,我们便为老三申请跨学区就读。

 

孩子们的新学校离家均只有五分钟车程,我和妻子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压力顿时减轻不少,完全没料到更艰巨的挑战正迎面袭来—老三的学校生活竟困难重重。

 

孩子们的需要

 

佛市学区期待幼稚班新生在入学前学会英文字母,但老三在班上年龄最小,从未上过学,忽然要适应团体生活规则,课业又落后(得和班上同学分开,到特别班上英文课),对他造成极大的压力。

 

硬著头皮撑到三年级,他开始出现激烈的情绪反应,异常敏感,指责旁人,发脾气时完全无法沟通,什至影响课堂秩序,被数度停学。期间我们曾带他接受专业心理辅导,不知是否因谘商师时常改期,治疗成效不彰。

 

升上四年级后,老三的情绪问题每况愈下,经专业机构测试,被诊断出患有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DHD)。心理医师建议我们将老三转出中英沉浸教学,减轻他的课业压力,但这也意味著他必须转校。

 

焦头烂额之际,老大老二也开始抱怨上学无趣,缺乏挑战。老二虽以校长奖从初中毕业,但对纽市教育颇为失望,感受不到上学的价值。在高中就读的老大虽成绩优良,但课程选择性不多,加上与某些同学因价值观差异而产生衝突,使他不想继续在该校就读。

 

既然老三必须换学校,老大、老二也想转到学业上较具挑战性的中学,我和妻子向神祷告:我们是否又该搬家了?

 

▲作者全家于2008年因工作因素迁居北美加州矽谷湾区。

 

是否又该搬家了?

 

邻近的好学区,就佛市及东边山脉另一头的普市。6月,我们看了两市的不少房子。普市房子又大又新,但离公司远;佛市地点方便,但房子又小又旧。搬到完全陌生的普市,不知道值不值得,但也不想勉强搬回佛市,住在条件不佳的房子里。考虑再三,决定采取另一方案—找理由申请跨学区转学至佛市就读。我们以孩子欲选修纽市学区没有的课程(如外语或心理等)为由提出申请,并与孩子们沟通:若佛市拒收,就只好继续上纽市学校。

 

6月提出申请,7月底才收到纽市学区的回信:「因你们欲申请的课程只为佛市学生开设,故拒绝受理申请。」几天后,我和妻子在晚餐时告诉孩子们申请转校的结果。一阵安静,没有人接话,只有动筷的声音。这样的沉默,说明了他们的失望及无奈。

 

身为父母,看到孩子的反应,著实心痛。我们多么希望他们能开心上学,至少把日子过得有劲一点。因此我和妻子再次动了搬到普市的念头。但那时已8月初了,离普市开学只剩十天,再不行动就没机会了。

 

接受挑战,放手一搏

 

我们立即查看出租广告,房价竟比6月时便宜。我们在看中的社区中找到一间更宽敞、房租却较低的房子,剩下的就是子女们的决心了。

 

当晚召开家庭会议,提出搬家需付出的金钱、精力,以及环境改变带来的不安。而且大费周章搬过去后,学校也不一定符合期待。

 

老大一句「在这学校,我是100%的不喜欢。但去那里,至少还有50%的机率会喜欢。」定了我们搬家的决心。是的,「没希望」是最难受的。因为怕麻烦而在原地过毫无生气的生活,倒不如放手一搏,接受新的挑战。

 

为赶上开学,我们必须在四天内完成签约,才能取得学校註册所需的居住證明。

 

隔天(週日)我们便传真租屋申请给房东,房东週一打听我们的行事为人,週二就决定将房子租给我们,但需拟好契约,週四签约。虽然口头约定随时可能生变,但时间紧迫,当晚我便将水电、垃圾、网路、邮件等都改到新址,并上网租搬家的箱子和卡车。

 

週四下午,孩子们在家继续装箱,我和妻子前往新居与房东签约。善良热情的房东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诉说这房子的故事,直至黄昏,我们委婉告知子女仍在家等我们,房东才意犹未尽地打住。

 

週五早上八点,我们便带著孩子前往普市高中註册、选课、参加新生训练、办学生證,并利用空档带老三前往小学註册,在高中与小学之间来回奔波,下午四点才回到纽市。疲累的家人留在家中小事休息,我则马不停蹄地南下取卡车。因著湾区房市沸腾,不少人逃难似地搬离,邻近地区的卡车都已被预定一空,大尺寸的车更是可遇不可求,我只得到20英里外的城镇租了一台中型卡车。

 

和搬家工人约好当晚六点便开工,但搬家工人供不应求,推迟了两次,我们别无选择,只好同意週六上午七点半见。但週六一早等到八点仍不见人影,且简讯不回,电话无人接听。若不是考量到需保留体力开车及整理新居,我几乎想自己动手搬算了。

 

十点半,工人终于姗姗而来,原本预订上货三小时,卸货三小时,但工人将工时改成上货、开车、吃饭、卸货共六小时。我打电话向搬家公司反应,对方态度强硬,表示若我们不同意,他们就将工人唤回。我们一时之间不可能找到其他搬家公司,只好妥协。还好工人很认真专业,所有物品无一损伤。只是来回跑了两趟,过了预定还车时间,只得多租一天。那天晚上一家人首次在新居过夜,每个人都直撲床铺,昏睡到天亮。

 

从找房、打包、註册新学校,到迁入新居,前后不到两个星期,我和太太顶著极大的压力撑过来,有如从山顶往下衝的瀑布,激流不断,随时要决定下一步该往哪里奔流;但为了提供适合孩子们的求学环境,我们真的办到了!那几天,我每天睡不到四小时,运动量却破记录,日日走路超过一万步,週六更高达两万五千多步。由于常常没时间吃饭,我在两週内减轻了10磅,算是意料之外的福利。

 

▲湾区房租高涨,为了家庭预算与孩子教育的考量,10年来搬了3次家。

 

神总是及时供应

 

老大老二积极地在新学校展开学习。对搬家最不热衷的老三,每回经过旧家附近,都想回之前学校看一下,还好几个星期下来,他已开始与我们分享他的新同学,课室里的景像等等。看到三个孩子努力地适应新环境,不同于之前的无精打采或情绪暴衝,我和妻子深深庆幸我们不怕麻烦,勇于走出舒适区,让孩子们有机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

 

这次搬家虽然花费不赀,精神体力透支,但平安顺利,一个环节接著一个环节,毫不误事,一路上充满神的祝福。我们6月底便看中这个社区,但当时觉得租金太高,没想到两个月后,神便在同一个社区,为我们预备了价格适中却更宽敞、房间更多的新居。

 

搬家过程中,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两个大孩子第一回插手搬家,亲手打包、搬运、拆箱安放;老三自己照顾自己,完全没有打扰爸妈与兄姊。全家一起为了更好的愿景而同心努力,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另一个很深的感触是,这几年在湾区租屋,有时会觉得彷如中产阶级经济难民,也好似被追赶的狗般四处流走。当年从德州因工作之故,举家搬到湾区,后在佛市因房价高涨而不得不搬至纽市,如今又因负担不起学区房价而翻一座山,搬到陌生的普市。

 

然而,一路行来,神从来没有离弃我们。每回搬家,神总是及时为我们预备最适合当时需求的住所,并带领我们参与住家附近的教会小组,使我们有机会服事、祝福所住之地。

 

「我岂没有吩咐你吗?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
(约书亚记1:9)

 

相信从神而来的祝福,将永远跟著我们一家,无论到那里。

 

 

张宝维,日本出生,未满週岁时举家回台居住的台湾人。自幼在台受日本教育,高中赴日独立生活两年,之后赴美读大学,居留至今。目前从事物联网科技业,担任环太平洋区客服主管。与马来西亚华侨的妻子共育二男一女。参与文字事工,现为神国行政同工。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