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城取经行
W450文字实务工作坊综合报导
整理/施慧琴
王正行同学的这首「文营归后」,描写的正是于2005年7月29日至8月2日举行的文字营工作坊。一群自认尚有用「文」之地的「美人」(在美国的华人),应女盟主高俐理之邀,由各地赴宾州爱城(Allentown, PA)的文字营工作坊取经。盼取得经书后,能报效神国,有朝一日衣锦还天乡。
话说,刚到文字营所在地的马利亚修道院,已有重重关卡等候众「美人」。第一关便是「水饺关」。此关纯为暖身预备,所以有技巧者,便包起水饺;无处发挥者,则先较量嘘寒问暖的工夫。
「水饺关」让众「美人」嚐尽甜头。接著,女盟主放出「电影关」,以便测试大夥儿的观察力与饭后持续力。当晚,大多数人都轻轻松松过关,期待隔天的「取经行」。
天外飞来神将领
每早晨除了女盟主的倾心分享外,工作坊的数位护关高人,个个亮出浑身解数,关关精采。远从台湾飞来的两位出版界高人,分别让我们这些「取经人」大开眼界。
◎道为天声
道声出版社陈敬智副社长用一整天的时间,传授《基督教中文出版的现状与趋势》和《属灵书籍的创新发行与行销》。除了使我们初步认识北美、大陆、台湾的基督教图书发行流程,他还从摩西领受石版开始,引出「创作→编製→发行→读者」等连串的文字工作。
我们从《圣经》看到保留原始话语的重要性,也同时回顾到两百年前,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将基督教带到中国,并为中国翻译第一本《圣经》,开启基督教文字宣教在中国的大门。
陈副社长也特别介绍未来出版的趋势,提到现代科技会更多地应用到出版业。因此POD(Print On Demand )出版,及BLOG (Web log)出版应运而生。阅读也随之走向多元化,「视觉阅读」、「听觉阅读」、「触觉阅读」,随著有声书、影像书、电子书、网路书的发行,越来越受欢迎。
从基层出版工作做起的陈副社长,用心研究销售过程中的窍门,了解畅销书为何畅销的原因,同时结合新书发佈的宣传、免费赠阅新书好书的方式,有计画和目的地推广基督教好书。因此,除了鼓励大家多写好作品,他也风趣地说,只有写了好作品,出版社才有书可出。
▲2005年工作坊老师阵容极一时之盛;左起高俐理、丁远平、陈敬智、愼广兰、苏文安、黄瑞怡、陈惠琬。
◎天赐鸿恩
天恩出版社丁远屏社长之所以能卓然有成,系因立足于坚固磐石上,又怡然将生命中的每个脚印,踏在全能真神为他拣选的道路上。
丁社长说到「企划编辑」是文化传播幕后的关键人物,攸关一本书、一篇文章、一则专访是否出色、叫好又感人。除要有文学素养之外,还得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市场行销观及整合的组织力,就是要有全球宏观的视野。一旦确认方向后,要作点、线、面、体的企划,更需要钜细靡遗、落实使命的教战步骤;严丝合缝、环环紧扣,运筹帷幄弹指间,笔底云烟漫四海。
从丁社长的分享中,我们看到他一生事奉得力,根植于幼时酷爱读书,博览群籍、见多识广,站在历代巨人的肩头上,自能高瞻远瞩,睹人不能见;体察精闢,作人不敢为!《国度》杂志的首创,即为用文字牧养举世华人信徒的典範。如今,他又鼎力扶助初生的《神国资源》杂志,作为《国度》的接棒,宏观细察华人基督徒的现况、需要与盲点,针砭与补汤,双管齐下,实在是位神国谋略的将领。
人生如戏戏人生
如果您看过「北京人在纽约」,扮演姑妈的便是「戏剧关」的关主慎广兰老师。
慎老师是职业影剧明星及戏剧教授。原籍南京的她,操著一口北京腔,带著感恩的口吻说道:「这一路,都是神的引导。让我从一个羞答答十分内向的小女孩,自南方跑到了北京,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经过老师的精心指导及自己的认真学习,才有今日的我。」
说到戏剧,她举手投足间,都带著明星的风采。谈到人生,在那亮丽不见风霜侵蚀的外表下,竟有个比戏剧还让人动容的过去。她不但不因所受的苦而埋怨,反倒说:「文化大革命的苦难,让我对生活及苦难更加深一层的体认,对日后演艺事业不无帮助。在演艺圈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如果一不小心,就会掉入罪恶的深渊。感谢讚美主,因为有信仰,使我终能洁身自好,不为污染。」
慎老师在介绍戏剧的理论与技巧时,特别邀请几位同学将理论实际化。许芸表演电脑打字;马林表演回家做饭,美惠表演餐馆约会。慎老师幽默地指出各人的缺失,现场爆笑声此起彼落。她接著临场示範,令人瞠目结舌,还开出一连串的经典电影清单。
两堂课下来,取经人士个个不捨离关。诗侠王正行有感而发,用毛笔写一副对联赠慎关主,联曰:「广宇龙女心神国;兰亭流觞忆金陵」。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取经行一路走来,已不自觉进入最后三关。没想到竟走进了一个似真似幻的「桃花源」。这里有三位关主把关,探讨东西方的奇幻文学。想从这座宝山挖出珍宝,没有「三两三」的功夫是不行的。
◎拾取彩虹尽头的金钥匙
飘逸动人的关主陈惠琬老师,一路向这群取经客介绍「奇幻文学」的特色:
1.多半发生在另一个架空的世界(secondary world)
2.有许多超自然的事物
3.主轴线常是主角走上一旅程(journey)
4.整个故事传递一个隐喻或象徵
5.植根于早期故事泉源
陈老师说,人们偏爱奇幻文学,是因为它提供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完整、更丰富的感觉。其次,读者在问题与解决中得释放。同时,奇幻文学也提供一套它的道德体制,人心能得到安慰,譬如《魔戒》、《天路历程》、《那里亚童话集》等。这些基督徒作家都认为神话是传递现实的媒介,他们都把握了奇幻文学的特质,而写出丰富基督教色彩的作品。
「想像」的定义是,将那些我们听不到、摸不著的事物,用我们的脑海来形成的一个世界。基督教文学的最大挑战,便是「形容那不可形容,描述那不可描述,用具体形容抽象,用故事描述神圣」。耶稣也用许多比喻来帮助我们了解天国,了解什么叫「重生」。
陈老师提出三个基督教对奇幻文学的争论。第一,由于十七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运动,人们不再追求「美」。第二,对巫术、巫师、巫婆的恐惧和憎恨。第三,我们需要圣灵教导,如何慎思明辨,就不难从奇幻文学中取得教训。因此,陈老师鼓励我们拾取彩虹尽头的金钥匙,为基督教文学开启一扇彩色缤纷的大门。
▲工作坊同学以特大号卡片给辛劳的俐理老师惊喜的感谢。
◎捕捉奇幻天光
今年文字营中,有群想捕捉日出之美的「仙人」,每天比太阳早起,想把太阳起床瞬间,那尚未经过尘世洗练的美丽,存在记忆的宝库里。这群「仙人」此时的单纯,可与孩童不相上下。
接著陈惠琬老师之后的护关高人,恰巧是童心未泯的黄瑞怡老师。她带著我们遨遊孩童的世界,突然间竟发现自己成了小飞侠,恣意飞翔在那无边无际的幻界里。
奇幻文学是一种特别文体,依赖传统口述文学。每个民族都有很多故事,经过很长世代,代代相传。所以,每个人讲故事,在重述时都会有点改变、成长。例如《格林童话》原本也不是给孩童看的,是改写后才成为现在的童话。
西方的《小熊维尼》(Winnie the Pooh)、《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爱丽丝梦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把动物拟人化,故事有惊险、令人费解的地方,但是,这些故事确实给予人对「不可知」的某种精神或情绪上的满足。
黄老师带我们进入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世界,欣赏她的作品《地海传说》六部曲。她的故事不仅引人入胜,作品背后的思想更具有广度与深度,能将抽象思想「故事化」、寻常生活「奇幻化」。勒瑰恩相信,认识黑暗势力,并与之相遇、交会、合一有其意义,也认为人性深处的善恶纠缠能靠自己取得和谐。因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奇幻文学的魅力或危机,就在读者沉醉于作者动人的情节时,无形中也接纳了作者的世界观和她的终极关怀。
奇幻文学,如同诗,说的是夜的语言。黄老师盼望我们欣赏这些奇幻文学时,分辨那照亮我们的光,不是巫师的法术之光;温暖我们的,不是古龙口中喷出的火焰,而是那原本不属地海的,一掬天光。
◎神魔佛怪有一套
如福尔摩斯探案里的探长般,本关关主苏文安老师的「办案」手法极其高明,一下便把《西遊记》里一行人的来头及犯罪记录逐一阐明。
《西遊记》是中国明朝的一部奇幻文学钜作,集六百年来多位不知名文人和吴承恩手笔,成为集体创作的结晶。心猿意马、七十二变、相差十万八千里、齐天大圣、紧箍咒、火眼金睛、猪八戒、猪八戒吃人参果、大闹天宫⋯⋯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就使用的成语和俚语,可见文化影响力之深远。
《西遊记》的故事与人物反映出中国封建制度下的现实和衝突。书中描绘了一个比写实世界更完整、更丰富的新奇、诡异氛围,使读者在其中的奋鬥与解决过程中,得到释然与快慰;同时,也提供一套神仙鬼魔与现实世界共通的伦理道德体制。因此,赏析本书,应由政治社会、设譬取喻、哲学人生和古今平衡四种观点去入手。
透过《西遊记》,苏老师勉励我们:
1. 要追寻天边的彩虹,亦要欣赏脚边的玫瑰。基督徒在追求灵命长进时,要体会、享受事奉神的甘甜和痛苦。
2. 欲达成目标,须团队合作。因此,无论在家庭、教会或职场上,不在乎寻找完美人才,而是如何将各具优、缺点的人才,整合、训练为团队,让众人互补互励,同心朝目标前进。
3. 正邪之别,存乎一心。心猿意马的猴王孙悟空,终能改邪归正。正如《箴言》四章23节所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动机和心态对了,虽然人无用的才能好比「000000」,但是,若将生命奉献在神的手中,凡事以神居首位,就是在「0」前面加了「1」,使一切的才能有了永恒的价值。
4. 任重道远,写出华人基督徒的《西遊记》。苏老师盼望华人基督徒文字工作者,在中国奇幻文学的路上找到一条出路 ,能够把圣经真理带进社会各角落,人心得到真正的满足。
苏老师最后鼓励我们把基督信仰,应用到生活、属灵生命上,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有天宫的「照妖镜」可以「看透万事」;有敏锐分辨的眼光和判断邪恶的能力,掌握真我;在家庭、职场、教会、文字上被神所用。
▲工作坊全体师生在青翠山坡上合影,喜乐洋溢心、灵满足。
背负使命再相逢
几天闯关下来,行囊里增加了几本护关高人传授的手抄祕笈外,心箱里也装满了丰富的爱与华人基督徒文字工作者的使命。
离去前,我们从女盟主及护关关主们手中,拿到通关證书。各自分享取经心得时,爽朗的笑声与感动的心声,掺杂著离别的愁绪瀰漫于空气中。我们知道,此去,是背负使命,盼将神国的信息「道成肉身」;此去,是因为有约,约定明年再相逢。别了,各位大侠,后会有期!
(本文根据本届工作坊学员冰光、许芸、王正行、罗存信及魏帼等人记录浓缩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