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城取經行
W450文字實務工作坊綜合報導
整理/施慧琴
王正行同學的這首「文營歸後」,描寫的正是於2005年7月29日至8月2日舉行的文字營工作坊。一群自認尚有用「文」之地的「美人」(在美國的華人),應女盟主高俐理之邀,由各地赴賓州愛城(Allentown, PA)的文字營工作坊取經。盼取得經書後,能報效神國,有朝一日衣錦還天鄉。
話說,剛到文字營所在地的馬利亞修道院,已有重重關卡等候眾「美人」。第一關便是「水餃關」。此關純為暖身預備,所以有技巧者,便包起水餃;無處發揮者,則先較量噓寒問暖的工夫。
「水餃關」讓眾「美人」嚐盡甜頭。接著,女盟主放出「電影關」,以便測試大夥兒的觀察力與飯後持續力。當晚,大多數人都輕輕鬆鬆過關,期待隔天的「取經行」。
天外飛來神將領
每早晨除了女盟主的傾心分享外,工作坊的數位護關高人,個個亮出渾身解數,關關精采。遠從台灣飛來的兩位出版界高人,分別讓我們這些「取經人」大開眼界。
◎道為天聲
道聲出版社陳敬智副社長用一整天的時間,傳授《基督教中文出版的現狀與趨勢》和《屬靈書籍的創新發行與行銷》。除了使我們初步認識北美、大陸、臺灣的基督教圖書發行流程,他還從摩西領受石版開始,引出「創作→編製→發行→讀者」等連串的文字工作。
我們從《聖經》看到保留原始話語的重要性,也同時回顧到兩百年前,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將基督教帶到中國,並為中國翻譯第一本《聖經》,開啟基督教文字宣教在中國的大門。
陳副社長也特別介紹未來出版的趨勢,提到現代科技會更多地應用到出版業。因此POD(Print On Demand )出版,及BLOG (Web log)出版應運而生。閱讀也隨之走向多元化,「視覺閱讀」、「聽覺閱讀」、「觸覺閱讀」,隨著有聲書、影像書、電子書、網路書的發行,越來越受歡迎。
從基層出版工作做起的陳副社長,用心研究銷售過程中的竅門,了解暢銷書為何暢銷的原因,同時結合新書發佈的宣傳、免費贈閱新書好書的方式,有計畫和目的地推廣基督教好書。因此,除了鼓勵大家多寫好作品,他也風趣地說,只有寫了好作品,出版社才有書可出。
▲2005年工作坊老師陣容極一時之盛;左起高俐理、丁遠平、陳敬智、愼廣蘭、蘇文安、黃瑞怡、陳惠琬。
◎天賜鴻恩
天恩出版社丁遠屏社長之所以能卓然有成,係因立足於堅固磐石上,又怡然將生命中的每個腳印,踏在全能真神為他揀選的道路上。
丁社長說到「企劃編輯」是文化傳播幕後的關鍵人物,攸關一本書、一篇文章、一則專訪是否出色、叫好又感人。除要有文學素養之外,還得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市場行銷觀及整合的組織力,就是要有全球宏觀的視野。一旦確認方向後,要作點、線、面、體的企劃,更需要鉅細靡遺、落實使命的教戰步驟;嚴絲合縫、環環緊扣,運籌帷幄彈指間,筆底雲煙漫四海。
從丁社長的分享中,我們看到他一生事奉得力,根植於幼時酷愛讀書,博覽群籍、見多識廣,站在歷代巨人的肩頭上,自能高瞻遠矚,睹人不能見;體察精闢,作人不敢為!《國度》雜誌的首創,即為用文字牧養舉世華人信徒的典範。如今,他又鼎力扶助初生的《神國資源》雜誌,作為《國度》的接棒,宏觀細察華人基督徒的現況、需要與盲點,針砭與補湯,雙管齊下,實在是位神國謀略的將領。
人生如戲戲人生
如果您看過「北京人在紐約」,扮演姑媽的便是「戲劇關」的關主慎廣蘭老師。
慎老師是職業影劇明星及戲劇教授。原籍南京的她,操著一口北京腔,帶著感恩的口吻說道:「這一路,都是神的引導。讓我從一個羞答答十分內向的小女孩,自南方跑到了北京,進入了北京電影學院。經過老師的精心指導及自己的認真學習,才有今日的我。」
說到戲劇,她舉手投足間,都帶著明星的風采。談到人生,在那亮麗不見風霜侵蝕的外表下,竟有個比戲劇還讓人動容的過去。她不但不因所受的苦而埋怨,反倒說:「文化大革命的苦難,讓我對生活及苦難更加深一層的體認,對日後演藝事業不無幫助。在演藝圈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如果一不小心,就會掉入罪惡的深淵。感謝讚美主,因為有信仰,使我終能潔身自好,不為污染。」
慎老師在介紹戲劇的理論與技巧時,特別邀請幾位同學將理論實際化。許芸表演電腦打字;馬林表演回家做飯,美惠表演餐館約會。慎老師幽默地指出各人的缺失,現場爆笑聲此起彼落。她接著臨場示範,令人瞠目結舌,還開出一連串的經典電影清單。
兩堂課下來,取經人士個個不捨離關。詩俠王正行有感而發,用毛筆寫一副對聯贈慎關主,聯曰:「廣宇龍女心神國;蘭亭流觴憶金陵」。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取經行一路走來,已不自覺進入最後三關。沒想到竟走進了一個似真似幻的「桃花源」。這裡有三位關主把關,探討東西方的奇幻文學。想從這座寶山挖出珍寶,沒有「三兩三」的功夫是不行的。
◎拾取彩虹盡頭的金鑰匙
飄逸動人的關主陳惠琬老師,一路向這群取經客介紹「奇幻文學」的特色:
1.多半發生在另一個架空的世界(secondary world)
2.有許多超自然的事物
3.主軸線常是主角走上一旅程(journey)
4.整個故事傳遞一個隱喻或象徵
5.植根於早期故事泉源
陳老師說,人們偏愛奇幻文學,是因為它提供一個比現實世界更完整、更豐富的感覺。其次,讀者在問題與解決中得釋放。同時,奇幻文學也提供一套它的道德體制,人心能得到安慰,譬如《魔戒》、《天路歷程》、《那里亞童話集》等。這些基督徒作家都認為神話是傳遞現實的媒介,他們都把握了奇幻文學的特質,而寫出豐富基督教色彩的作品。
「想像」的定義是,將那些我們聽不到、摸不著的事物,用我們的腦海來形成的一個世界。基督教文學的最大挑戰,便是「形容那不可形容,描述那不可描述,用具體形容抽象,用故事描述神聖」。耶穌也用許多比喻來幫助我們了解天國,了解什麼叫「重生」。
陳老師提出三個基督教對奇幻文學的爭論。第一,由於十七世紀西方宗教改革運動,人們不再追求「美」。第二,對巫術、巫師、巫婆的恐懼和憎恨。第三,我們需要聖靈教導,如何慎思明辨,就不難從奇幻文學中取得教訓。因此,陳老師鼓勵我們拾取彩虹盡頭的金鑰匙,為基督教文學開啟一扇彩色繽紛的大門。
▲工作坊同學以特大號卡片給辛勞的俐理老師驚喜的感謝。
◎捕捉奇幻天光
今年文字營中,有群想捕捉日出之美的「仙人」,每天比太陽早起,想把太陽起床瞬間,那尚未經過塵世洗練的美麗,存在記憶的寶庫裡。這群「仙人」此時的單純,可與孩童不相上下。
接著陳惠琬老師之後的護關高人,恰巧是童心未泯的黃瑞怡老師。她帶著我們遨遊孩童的世界,突然間竟發現自己成了小飛俠,恣意飛翔在那無邊無際的幻界裡。
奇幻文學是一種特別文體,依賴傳統口述文學。每個民族都有很多故事,經過很長世代,代代相傳。所以,每個人講故事,在重述時都會有點改變、成長。例如《格林童話》原本也不是給孩童看的,是改寫後才成為現在的童話。
西方的《小熊維尼》(Winnie the Pooh)、《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把動物擬人化,故事有驚險、令人費解的地方,但是,這些故事確實給予人對「不可知」的某種精神或情緒上的滿足。
黃老師帶我們進入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的世界,欣賞她的作品《地海傳說》六部曲。她的故事不僅引人入勝,作品背後的思想更具有廣度與深度,能將抽象思想「故事化」、尋常生活「奇幻化」。勒瑰恩相信,認識黑暗勢力,並與之相遇、交會、合一有其意義,也認為人性深處的善惡糾纏能靠自己取得和諧。因此,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奇幻文學的魅力或危機,就在讀者沉醉於作者動人的情節時,無形中也接納了作者的世界觀和她的終極關懷。
奇幻文學,如同詩,說的是夜的語言。黃老師盼望我們欣賞這些奇幻文學時,分辨那照亮我們的光,不是巫師的法術之光;溫暖我們的,不是古龍口中噴出的火焰,而是那原本不屬地海的,一掬天光。
◎神魔佛怪有一套
如福爾摩斯探案裡的探長般,本關關主蘇文安老師的「辦案」手法極其高明,一下便把《西遊記》裡一行人的來頭及犯罪記錄逐一闡明。
《西遊記》是中國明朝的一部奇幻文學鉅作,集六百年來多位不知名文人和吳承恩手筆,成為集體創作的結晶。心猿意馬、七十二變、相差十萬八千里、齊天大聖、緊箍咒、火眼金睛、豬八戒、豬八戒吃人參果、大鬧天宮⋯⋯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就使用的成語和俚語,可見文化影響力之深遠。
《西遊記》的故事與人物反映出中國封建制度下的現實和衝突。書中描繪了一個比寫實世界更完整、更豐富的新奇、詭異氛圍,使讀者在其中的奮鬥與解決過程中,得到釋然與快慰;同時,也提供一套神仙鬼魔與現實世界共通的倫理道德體制。因此,賞析本書,應由政治社會、設譬取喻、哲學人生和古今平衡四種觀點去入手。
透過《西遊記》,蘇老師勉勵我們:
1. 要追尋天邊的彩虹,亦要欣賞腳邊的玫瑰。基督徒在追求靈命長進時,要體會、享受事奉神的甘甜和痛苦。
2. 欲達成目標,須團隊合作。因此,無論在家庭、教會或職場上,不在乎尋找完美人才,而是如何將各具優、缺點的人才,整合、訓練為團隊,讓眾人互補互勵,同心朝目標前進。
3. 正邪之別,存乎一心。心猿意馬的猴王孫悟空,終能改邪歸正。正如《箴言》四章23節所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動機和心態對了,雖然人無用的才能好比「000000」,但是,若將生命奉獻在神的手中,凡事以神居首位,就是在「0」前面加了「1」,使一切的才能有了永恆的價值。
4. 任重道遠,寫出華人基督徒的《西遊記》。蘇老師盼望華人基督徒文字工作者,在中國奇幻文學的路上找到一條出路 ,能夠把聖經真理帶進社會各角落,人心得到真正的滿足。
蘇老師最後鼓勵我們把基督信仰,應用到生活、屬靈生命上,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有天宮的「照妖鏡」可以「看透萬事」;有敏銳分辨的眼光和判斷邪惡的能力,掌握真我;在家庭、職場、教會、文字上被神所用。
▲工作坊全體師生在青翠山坡上合影,喜樂洋溢心、靈滿足。
背負使命再相逢
幾天闖關下來,行囊裡增加了幾本護關高人傳授的手抄祕笈外,心箱裡也裝滿了豐富的愛與華人基督徒文字工作者的使命。
離去前,我們從女盟主及護關關主們手中,拿到通關證書。各自分享取經心得時,爽朗的笑聲與感動的心聲,摻雜著離別的愁緒瀰漫於空氣中。我們知道,此去,是背負使命,盼將神國的信息「道成肉身」;此去,是因為有約,約定明年再相逢。別了,各位大俠,後會有期!
(本文根據本屆工作坊學員冰光、許芸、王正行、羅存信及魏幗等人記錄濃縮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