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宣教士之死

 

文/林敏雯

 

 

在银波间前行

 

2018年11月15日,华裔美籍宣教士周约翰(John Allen Chau,或译赵约翰)请渔民带著他靠近位于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北哨兵岛(North Sentinel Island),想要接触与世隔绝的桑提内尔人(Sentinelese),向他们传福音。当他在岸边看到桑提内尔人,便大声喊著:「我的名字叫约翰。我爱你们;耶稣爱你们。」

 

然而对方的反应却是搭弩张弓。约翰落荒而逃。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準备了很久。周约翰拥有急救执照,曾在南非透过青少年足球营传福音,也接受语言训练。为了避免把外界细菌带进这个族群,还打了许多预防针。

 

纵然第一次接触没有得到预期的正面反应,他并没有放弃,当天稍晚又一次靠近小岛。这次上了岸,约翰走进族人当中,唱著讚美诗歌,还开始讲道,什至有些族人安静听著。

 

好比电影《教会》(The Mission)的情节,宣教士历经千辛万苦爬上严峻峭壁,与手执长矛利箭的原住民面对面……只是此刻没有响起悠扬的笛声,而是冷不防一位男孩开弓放箭,射在约翰高举的圣经上。他再度落荒而逃。

 

当晚约翰在日记上倾吐他的惧怕、不解、挫败:「什么让他们如此防卫和敌视?……我很害怕……我不想死……」但他也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为了向他们宣扬耶稣,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祈求耶稣赦免那些要杀他的人,因为「他们可能会做到。」末了,他签上「荣耀惟独归神(Soli Deo Gloria)。」

 

翌日,约翰划著小艇往小岛出发,直挺的背影消失在银波间。几天后,渔民在岸边发现他的遗体。

 

▲1956年在厄瓜多殉难难的五位宣教士。(https://goo.gl/images/yLBHDJ)

 

丢掷尖锐的言语

 

事件发生后,全球各地新闻、网路媒体争相报导。基督教内外多有评论,以1956年艾略特(Jim Elliot)等五位宣教士,在厄瓜多接触奥卡族人时遭长矛刺杀的历史,与之相比。周约翰之死或得讚扬为「殉道」,或受谴责为「愚昧」;他定意接触「未得之民」的行为,或被看成实践大使命,或遭批评为帝国主义;有人肯定他是为了传达永生盼望,有人否定他,认为他只会给原住民带来疾病。

 

自艾略特殉难60馀年来,基督所託付「使万民成为主门徒」的大使命并没有改变,向异文化宣教在神学院、宣教差会里成为研究专题。今天已少有宣教士以伞兵空降的方式,赤手空拳进入「禾场」,反倒是透过与当地人一起生活、工作,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方式宣教。

 

宣教士周约翰之死,引发种种对他所隶属的「万国」(All Nations)宣教机构、福音派在宣教上的执著,什至宣教本身的意义,激烈讨论与质疑。

 

而在当今人人皆可发言的社群媒体时代,无论信仰背景,普罗大众纷纷出声,丢掷或尖锐或沉重的回应。什至在对周约翰本身的经历和行前準备尚未了解清楚的情况下,已有人讽刺他是为了在Instagram上po照片才去做的探险。

 

周家在丧失亲人之际,宣告饶恕那些杀害约翰的人,同时恳请大家体谅并尊重约翰和他的家人。

 

▲为了宣教,周约翰接受许多不同训练。(https://goo.gl/images/3h2NYd)

 

以恩慈同担悲痛

 

评论中,不乏基督教媒体和基督徒个人,对周约翰之死严词以对。肢体受残,信徒们怎能忍得下心责备?在讨论对错之前,是否该以恩慈对待?他不仅是位宣教士,还是我们的弟兄。

 

「约伯的三个朋友……从本处约会同来,为他悲伤,安慰他。……他们远远地举目观看,……就放声大哭。……他们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个人也不向他说话,因为他极其痛苦。」(参约伯记2:11-13)

 

这几位朋友后来的确开口说话,或责备或劝戒。只不过在这之前,他们先来到约伯身旁,为他悲伤,陪著他七天七夜。之后所说的话,虽未必全然有智慧、有道理,但至少在这之前,他们先以静默来安慰他。

 

宣教士周约翰的传道方式,的确值得基督徒省思、讨论。然而在开口评论前,是否能先为他悲伤,并以静默来安慰他的家人?

 

基督徒们是以什么动机来评论宣教士周约翰之死?在言词锋利的网路文化中,基督徒是受影响而随之起舞,或者吹起恩慈之风?身为基督的跟随者,岂不该先停顿、省察、祷告,三思而后言─这话是否正确,是否必要,是否带著恩慈?

 

神的话清楚告诉我们,祂是怜恤、慈心(compassion)的主。这个字不单带有温柔的同情,更有坚定的同理心─「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诗篇34:14)「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以赛亚书53:4)

 

我们可曾靠近他的家人?可曾怜恤他们的哀伤?可曾与他们共负失去至亲的悲痛?

 

▲宣教士划向小岛,在银波间往使命前进。

 

宣教士发声

 

或许需要宣教士来为宣教士发声。

 

在尼泊尔设立「克西马尼祷告殿」及「燕巢儿童中途之家」(Gethsemane Prayer House and Swallow’s Nest Children’s Home,https://swallowsnestministries.org/)的陈克铭(Clement Chen,参阅本刊40期〈把天父的心带到尼泊尔〉),在脸书上如此回应各方评论:

 

「老实说,感觉上我们更把周约翰看作一件东西、一种理想、一个观念,而不是有血有肉的人。在论断他的行为种种之前,我们本该爱他如自己的弟兄。为什么在人家哀伤的期间,还要侵犯他和他家人的隐私,扯出对他行为的种种批评?对我们来说,是解释到底发生何事然后发表意见重要,还是对人有爱重要?」

 

曾在亚洲服事40年,2018年甫退休返美定居的宣教士卫牧师夫妇,认为周约翰的经历确实值得宣教学者以温柔、恩慈、客观的角度评估。然而在这之前,首先需看到这是一位全然委身于神的青年,没有保留地投入使万民作门徒的使命,义无反顾遵行爱世人的命令;他对基督的爱是无可否认的。

 

他们也强调团队的重要性。需要以智慧的属灵辅导扶持前往禾场的宣教士,才是善用宣教士热情与勇气,这项最宝贵资源的途径。

 

卫牧师如此提醒:「只有神知道周约翰的动机,而我们不是神。」从人的角度看,似是白白牺牲了一条年轻的生命。然而神掌权,祂要透过基督的身体做工。

 

你我可曾想过,宣教士家人支持至亲回应神呼召的同时,需要面对失去他们的可能,他们如何平衡心态?卫师母表示,以祷告支持丈夫服事,是信靠神的操练与经历,她和孩子都经历祷告蒙应允,因此深信留守后方也是参与神事工的方式,也会分享丈夫得到的祝福。

 

卫牧师夫妇愿意向周约翰的家人传达安慰的心意:「你们可以为约翰所留下的美好回忆感恩。他是个无畏的勇士,他不惧怕死亡;他知道时候到了将往哪里去。」

 

平安抵达彼岸

 

来自澳洲的敬拜乐团「发光城市」的诗歌〈基督永属我〉(Christ Is Mine Forevermore, by CityAlight)如此说:

 

我如过客,行走朝圣窄路,
为基督名,承受伤害仇恨。
全副军装,经历征战无伤,
祂已应许,平安抵达彼岸。
Mine are days here as a stranger,
pilgrim on a narrow way.
One with Christ I will encounter,
harm and hatred for his name.
But mine is armor for this battle,
strong enough to last the war.
And he has said he will deliver,
safely to the golden shore.

 

宣教士周约翰遵行爱神、爱人的诫命,勇敢执行大使命,因而承受伤害仇恨,什至付出生命代价。世人看来似为徒劳,但他已抵达彼岸。

 

身为基督跟随者,你我又该如何以恩慈待人,才能活出爱神、爱人的生命?

 


 

爱宣教士,从认识大使命开始

 

访马赫罗(Herald Martin),佛州传道协会(Florida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简称FEA)主席

 

马赫罗牧师于2016年承接FEA这个已逾70年历史的宣教机构主席职位前,在国际宣教飞航机构(Missionary Flights International,简称MFI)服事14年,为加勒比海地区超过400个宣教机构空运物资。他接触过许多宣教士,近距离看到他们在禾场的生活。

 

得知宣教士周约翰遇难的消息,他首先想到的是60年前殉道的艾略特等人。他从许多讯息中读到,其实周约翰前往宣教前接受了许多培训,并非如一些媒体描述的缺乏準备。马赫罗认为,不应只因他具有冒险精神便把他说成是个探险家,而轻看他的动机。

 

马赫罗表示,周约翰的确是个冒险者,他的方式跳脱传统。但宣教本就是冒险,也需要超越框架。

 

在FEA差遣宣教士进入禾场前,强调尊重当地文化、习俗,谆谆叮咛宣教士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提醒在真实且激烈的属灵争战中如何安全进退。FEA设有关怀部门,由负责的牧师定期与宣教士联系,让他们有机会倾诉,密切关注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挑战,提供各方面的辅导与谘询。马赫罗表示,一般信徒常把宣教士想成是超人基督徒,其实他们不过是平凡人,也会有婚姻、财务、情绪低落等等问题。

 

因此他鼓励基督徒,支持宣教士的途径不仅是寄支票,还可透过电邮、视频、卡片、包裹等,传达对他们和家人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守望祷告。对宣教士全人关怀,是爱的表现。

 

看到基督教内外对周约翰的种种批评,马赫罗觉得痛心,却也不感意外。他提到巴纳集团2018年发佈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1%的教友不知道「大使命」这个词;那些知道的人当中,只有17%能清楚说明大使命的意思。他说,如果讲坛上不教导、不强调,会众怎会看重大使命,遑论敬重实践大使命的宣教士?

 

马赫罗指出,主耶稣复活后,每次向门徒显现,都会提到前进的行动。譬如「去使万民作门徒」(马太福音28:19)、「往普天下去」(马可福音16:15)、「传到万邦」(路加福音24:47)、「我差遣你们」(约翰福音20:21)、「作见證直到地极」(使徒行传1:8)。教会需要更慎重地体会耶稣的心意,更积极经营宣教的文化与生活型态。从本地开始,如接送邻舍来教会、提供新移民语言协助等,若神许可,祂会差遣基督徒往世界不同的角落去。

 

马赫罗任职MFI期间,认识一位来自芝加哥的长者诺普(George Knoop)。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后,诺普受呼召,放下成功的事业及舒适的环境,前往服事,除了协助宣教机构的行政事务,也教导当地人习得一技之长。遗憾的是,他2014年在当地遭暴力攻击而遇难。

 

当马赫罗把这个消息带给诺普的姊妹时,深深感受她们的伤痛。然而她们非常清楚诺普的心志,什至表示这是与他的委身相称的结果。

 

他语重心长地说,宣教必会遭遇危险,基督徒必然受迫害;这是主耶稣所预言,也是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实。如同60年前在厄瓜多丧失生命的五位年轻宣教士,之后激励了许多人力行大使命,他相信周约翰因宣教殉难,看似悲剧,神仍能带出好的结果。

 

马赫罗牧师勉励说:「基督徒不是受差遣就是差遣人。当基督跟随者更认识大使命,也就更知道如何爱宣教士。」

 


 

延伸阅读
‧〈周约翰的生命与死亡〉(The Life and Death of John Chao, the Man Who Tried to Convert His Killers, 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9/feb/03/john-chau-christian-missionary-death-sentinelese?CMP=share_btn_link)
‧〈从艾略特到周约翰:宣教与殉道之两难〉(From Jim Elliot to John Allen Chau: The Missionary-Martyr Dilemma, 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18/november-web-only/john-allen-chau-jim-elliot-missionary-martyr-dilemma.html)
‧〈周约翰家人说:我们饶恕部落对他的杀害〉(Family of U.S. missionary John Chau: We forgive tribe for Killing him, www.nbcnews.com/news/world/family-u-s-missionary-john-chau-we-forgive-tribe-killing-n939276)
‧〈51%的教友不知道什么是大使命〉(51% of Churchgoers Don’t Know of the Great Commission, Barna Group, www.barna.com/research/half-churchgoers-not-heard-great-commission/)

 

 

林敏雯,文字工作者,主日学老师,喜爱学习、分享神的话。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