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篇】

化痛苦为感恩,化咒诅为祝福

 

口述/叶高芳 整理/郑琼瑜

 

▲原生家庭对下一代有很大的影响。(© www.123rf.com/profile_altanaka)

 

感恩与祝福

 

由于母亲是父亲的“外遇”,八岁之前,我从未见过父亲。后来父亲在原配的默许下,才安顿了我们一家人,但他很少回我们这个家,偶尔回来,有时是醉酒,有时是和母亲争吵,我几乎没有机会亲近他。

 

父亲的疏远与冷漠,以及母亲的焦躁与缺乏安全感,加上旁人的闲言闲语,使我内心非常受伤、愤怒,埋怨自己为何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甚至小小年纪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初中时,哥哥信耶稣后生命大为改变,邀我到教会聚会。在教会中,我体会了未曾享受过的爱与关怀,封闭的心逐渐开启。十六岁生了一场大病,进一步促使我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隔年复活节我受洗成为基督徒,人生逐渐翻转,从内向退缩变为喜欢接触人、为别人服务。大学化工系毕业后,我决定跟从神放在我心中的感动与呼召,投入家庭与心理辅导事工,转眼已四十五年。

 

记忆无法抹灭,但我早已走出原生家庭的阴霾。神已将我年少时难以承受的苦难,化为对我自己以及对他人的祝福,并常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见证与教材。如今回想往事,没有痛苦,只有感恩;没有咒诅,只有祝福。

 

▲许多人心中困着未长大的孩子,继续被往事伤害。(© www.123rf.com/profile_altanaka)

 

原生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与子女的关系等,对下一代影响很大,根据文献资料以及我的临床辅导经验,当原生家庭功能失调时,父亲带给子女的伤害与影响往往更为深远。

 

1.性别认同:父母是孩子性别认同的第一个对象。父母的互动、角色对孩子有着长远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阶段最为关键。如果父亲不常与家人相处,儿子,特别是独生子,成长过程中便可能因缺少模仿、学习的男性榜样,在性别认同上产生混淆。

 

2.择偶与婚姻:父母的关系常影响孩子对婚姻的观感。我便由于父母常起冲突,曾一度非常讨厌婚姻。有些人则因父母轻忽婚姻,日后选择对象时也随便、不在乎。在父亲常对母亲拳脚相向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尽管痛恨父亲的行为,立誓将来绝不对另一半施加暴力,然而他们婚后,却很可能由于不知如何妥善处理和配偶之间的冲突,而复制父亲的暴力行为,事后纵然懊悔,但若未经适当辅导,往往一犯再犯。

 

3.职场关系:若父亲非常威权,孩子从小在害怕、压抑中成长,进入职场后,很可能将父亲的形象投射到主管身上,产生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非常畏惧主管;另一种则是不愿服从,动辄和主管对抗。这两种情况都将严重影响个人在职场的表现与发展机会。

 

4.叛逆行为:根据我的观察,青少年加入帮派,有很高比例是由于父亲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向外寻找接纳、认同、保护,视帮派首领如父兄,为了得到他们的关爱与肯定,不惜言听计从,铤而走险。我在青少年时期也曾打算加入帮派,还好帮派老大没有接受我,加上哥哥带领我到教会,扭转了我的人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5.信仰认同:神是基督徒温暖的“天父”。但多年前,一位姊妹向尚未信主的朋友介绍神是我们在天上的父亲时,那位女士竟浑身不适,难以接受,经过深谈,方知由于她和父亲的关系破碎,“父亲”的形象对她而言充满痛苦回忆。这件往事使我深刻了解,许多人是依据和地上父亲的关系来认识天父的,破碎的父子、父女关系,很可能使子女日后难以体会何谓天父的慈爱。

 

▲伤口若未经适当处理,将可能发炎、恶化。

 

原生家庭的阴霾

 

以下几项因素,导致许多人受困在原生家庭的阴霾中,难以挣脱:

 

1.记忆的牵绊:人是有记忆的,往日的伤害难免浮现心头,带来一些困扰。“事情都过去了,忘了吧!”这样的劝告对当事人并没有帮助。有些人以为自己早已遗忘往事,事实上只是以意志力压抑记忆,在某些情境下,伤痛的往事仍会排山倒海地从记忆深处涌出。

 

2.未长大的孩子:我曾辅导一位八十几岁的女士,谈话过程中,她不断地控诉父亲,数度痛哭失声。原来她在母腹时,父亲由于已有许多女儿,一直希望得个男孩,不料事与愿违,父亲非常失望,对她视若无睹。为了博得父亲的肯定,她努力求学,考取医学院,成为医师,在专业领域颇受推崇,但始终未能获得父亲的关爱。父亲在她六十岁时去世,她从此陷入更严重的忧郁中,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一场空,不管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父亲的肯定,如今父亲去世了,她再也没有机会做任何努力了。虽然她当时已年逾八旬,但在陈述父亲对她的冷漠与拒绝时,我看到眼前坐着一位尚未长大、不断被记忆伤害的小女孩。

 

这位女士并非特例,许多人无法走出原生家庭阴霾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是因为不愿遗忘,而是心中困着一个未长大的孩子。

 

保罗劝勉信徒:“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以弗所书4:13-14)惟有生命长大成熟,伤痛往事浮现心头时,才不会退化成当年那个无奈、无助的孩子,继续被伤害。

 

3.穿着旧人:二次世界大战时,某个集中营曾发生一起几乎引起暴动的事件。当时被掳的军人们常年穿着一套破烂脏污的旧衣服,非常难受,人人渴望换上干净的衣裳。一天早晨,集中营指挥官宣布他有一个好消息与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每人都可换一套衣服,俘虏们欢声雷动,但指挥官接着公布坏消息:大家必须互换旧衣服。这样的羞辱使俘虏们兴奋的心情跌落深谷,有些人甚至不计生死,气愤地冲上前与指挥官理论。这个事件说明了穿着清洁的衣服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渴求。

 

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便如同生命的旧衣。保罗说:“要脱去你们从前行为上的旧人,这旧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渐渐变坏的;又要将你们的心智改换一新,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4:22-24)若未脱去旧人,或只是换上另一套别人的臭旧衣服(从别人得到不正确的观念,或不当的协助),或是仍穿着自己臭旧的衣服,只是外面披上华丽的衣服(表面上好像有改变,实质只是隐藏和伪装内在的旧我),其实生命仍被困在残破的往事中。

 

4.未处理的伤害:这是最根本,但也常被忽略的问题。身体的伤口若未经适当上药、包扎、处理,将可能发炎、化脓,甚至致命。同样的道理,心理的创伤,尤其是重大、持续的伤口,虽然肉眼看不见,但若未经医治,放任不管,伤口将持续恶化,残害当事人的身心。

 

▲打开原生家庭伤害牢笼的钥匙就握在自己手上。

 

心理学的限制

 

心理学家发展了不少学说来处理原生家庭伤害,不可否认,这些理论与方法都有些果效。然而,如果当事人未疗伤、成长,心中仍隐藏着许多负面回忆,辅导的效果也许一时看来不错,但将流于表面、短暂,经不起考验。

 

以近年流行的“正向心理学”为例,这派学说强调正面思考,注目于生命中的美好时刻,立意虽好,但仍无法彻底医治心灵伤害,因为改变生命绝非仅止于正向的肯定、安慰。如果没有适当的疗伤,生命没有康复、成长,那么,在某些情境下,被遮盖、隐藏的伤害仍将如潮水涌上心头,继续带来伤害。此外,这派学说缺乏帮助人们脱去原生家庭负面伤害的动力,和“穿上新人”的实质帮助。

 

总之,要走出原生家庭的阴霾,当事人必须真正走出受伤的经历,生命经过疗伤、蜕变、成长、成熟,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当往事浮现心头时,不再受到困扰。到这个阶段时,心理学的辅导方法,如“正向心理学”等,才能真正发挥果效。

 

▲神能化痛苦为感恩,化咒诅为祝福。图为走出原生家庭阴霾的叶高芳牧师(前排中)三代同堂全家福。

 

走出原生家庭的阴霾

 

帮助人们走出原生家庭阴霾,可归纳为六个阶段:

 

1.体谅与了解:如果任由当事人不断重述往日的痛苦,那么他将如同一张出故障的唱片,卡在唱机上辛苦地迴转,重复播放相同的内容,无法停止,也无法前行。辅导者应适时引导当事人从体谅与了解的角度,理解造成伤害的家人当时所处的难处。

 

例如,有些父母未能成为孩子期待中的父母,从体谅的角度来看,父母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也被自己的原生家庭深深伤害,缺少好榜样,而且未能走出伤害,以致为人父母后由“受害者”成为“加害者”,继续伤害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也许父母当时承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或职业、经济等巨大生活压力,因而未能成为称职的父母。

 

2.存感恩的心:人们在谈论原生家庭伤害时,往往专注于“伤害”,以至于淡忘,甚至湮灭了亲子间难以否定的“爱”与养育之恩。若能唤起亲子间“爱”的回忆,哪怕只是一丝丝温暖回忆,使当事人能对父母存着一些感恩,或者至少感谢的心,此时便可进入下一阶段。

 

3.反省自己的态度:当受困于原生家庭伤害的当事人,能够放下怨怼的情绪,感谢父母对家庭的付出时,便可引导他们反省自己如何对待父母。人们活在父母的阴影下时,多多少少也会反击、伤害父母,或是以父母的失职为藉口,没有尽到子女的责任与义务。

 

4.饶恕与释怀:多年前,我曾帮助一位饱受长期失眠之苦的女士,她看了许多医师与心理治疗师均无效果。我们谈话不久,她便从手提袋取出一件以双层塑胶袋小心收藏、留着陈年血迹的女用内衣,控诉十年前的某一天,前夫暴打她,使她受伤流血。虽然两人已离婚,但她坚持保留这件血衣,作为当年受苦的证据,并经常看着血衣咒骂前夫。

 

听了她的陈述,我便了解和掌握了她失眠的关键。我请她将血衣交给我烧毁,她本来不愿意,我在心里一直为她祷告,并开导她,帮助她了解这么做的重要与必要性。后来她改变心意,和我一起烧掉那件衣服,真心原谅前夫,并宣告向往事告别,进而得到释放。第二天早晨,她开心地打电话向我道谢。十年来,她第一回不需吃安眠药便一觉到天亮。我告诉她不需谢我,她能够走出困境,是因为她愿意帮助自己。若她一直将自己锁在怨恨中,不仅自己受苦,也会让孩子生活在阴霾中。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这位女士般挥别伤痛。对有些人来说,饶恕是一个过程,需要一些预备、觉悟,并建立重新看待往事的眼光。如果没有经过前述三个阶段,就要求当事人原谅父母,即使当事人愿意,恐怕也难以打从心底真正地饶恕与释怀,达到疗伤的效果。

 

许多当事人的父母已年迈或过世,早就无法继续伤害他们,但他们却困在记忆的牢笼中,怪罪父母、持续伤害自己与下一代,这其实是一种自残与自贬。当事人握紧拳头,愤愤不平地控诉自己被父母关在伤痛往事的牢笼中,却没有注意到,打开牢门的钥匙就握在自己手中。

 

对于仍在经历原生家庭伤害的人们,当他们愿意体谅与了解父母、感谢父母的付出、 改变自己,并饶恕父母时,便有机会和动力,与父母重建关系。即使一时无法改善和父母的关系,至少可使自己不再饮怨恨的苦水。

 

5.寻找“代父”:许多在原生家庭得不到父爱的人,一生都在寻找替代的父亲(简称“代父”)—配偶、公司老板、帮派首领等,都可能成为父亲的替代者。

 

若能寻觅到好的“代父”,对经历原生家庭缺憾的人将有很大的帮助。亲人、老师、牧师等,都可成为替代父亲角色的重要人选。然而,若所托非人,将对父爱的渴望寄托在帮派、混乱的男女关系等上面,则会使生命更加空虚,甚至造成令人悔恨的后果。

 

然而,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因而不可能有完美无缺失的父亲或代父。如果我们在不完美的人当中寻找父亲,或者代父,都仍然是一个浪子,惟有天上的父亲,才是十全十美的代父。辅导的过程中,我会尽力引导当事人了解,惟有认识完美的“天父”,才能得到彻底的疗伤与医治。

 

6.从“父己”到“父人”:要从原生家庭的伤害中得到医治,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父己”,亦即“父我自己”,成为自己的父亲,凭着从天父与“代父”得到的关爱与榜样来关爱、珍惜、督促、肯定自己,帮助自己长大成熟,不再被原生家庭的阴霾伤害。

 

回想一路走来的历程,我能够走出原生家庭的阴霾,实在是神的恩典。伤痛的往事,使我特别能够以同理心来体谅、关怀正在承受家庭伤害和困扰的人们,并在神的带领下,投入“父人”的家庭与心理辅导事工,尽力成为他人的好“代父”,陪伴进而帮助受伤的人疗伤、成长、蜕变。每当看到别人的生命从忧伤、无助,转为喜乐、满有盼望,我心中的喜悦便无法言喻。

 

虽然我成长在一个失调而且会让子女受伤的原生家庭,然而,因为认识天父,使我能够宽恕、体谅、了解父母,走出阴霾,以爱建立自己的家庭,决心不将伤害传至下一代。我和妻子结缡已四十五年,在婚姻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调整、互相接纳,成为彼此最知心的朋友和灵魂伴侣。儿子成长过程中,我总是尽力参与他的活动,陪他谈心,和他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情。如今儿子已为人夫、为人父,育有两位正在小学就读的可爱儿女。一家人不论多么忙碌,都会拨出时间“三代同乐”,共享亲情之爱。

 

“若有人在基督里, 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感谢神,他能帮助人将痛苦化为感恩,将咒诅化为祝福,并使用人成为别人的祝福。

 

 

受访者小档案

叶高芳博士,现任国际真爱家庭协会会长,拥有家庭协谈博士及协谈心理学博士,是华人推动专业家庭教育与辅导的先驱者。自1972年起委身家庭事工,至今已45年,为知名家庭教育及辅导专家,享有“心灵捕手、亲情大师、器捐推手”等美誉。著有《家庭短文集》、《婚前十大难题》、《婚前准备与辅导》、《瞻望婚姻之旅》、《爱情指南针》、《婚姻大补帖》、《性爱与婚姻》,以及与妻子李怀恩合著的《性福人生、性福婚姻》等十余本书籍。

 

记者小档案

郑琼瑜,来自台湾,现居美国北加州,育有一子。喜爱简单的生活,珍惜当下。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