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见回家的路
服事跨文化遊民的「隐基底」事工
采访/郑琼瑜
▲黄光禄(右前1)与「隐基底」同工殷勤服事,盼望遊民也能拥有从神而来的喜乐、平安、盼望。
2001年底一场圣诞晚会上的奇遇,带领黄光禄弟兄(2010年接受按立为牧师)踏进从未涉足过的服事领域─帮助无家可归的遊民回到天父的怀抱。
圣诞晚会的奇遇
那年圣诞节前夕,与家人定居美国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奥马哈(Omaha)市多年,当时担任核能工程师并业馀投入多项服事的黄光禄,前往当地的基督教遊民服务机构─「敞开的门」事工(Open Door Mission),参加为遊民举办的晚会。那天他原本被排定演奏长笛,预备出场时却发现一个儿童诗班已经热闹登场,正在台上摆设表演圣诞歌曲的道具。「敞开的门」事工的一位牧师很抱歉地通知他:由于办公室同工一时大意,在相同时段安排了两场演出。看著那群可爱的孩子,黄光禄表示没有关系,他愿意取消原定节目,请儿童诗班尽情表演,不须掛虑。
不料,正当他轻松地欣赏孩子们活泼的唱唱跳跳时,一位带儿童来的领队同工忽然对会众宣布:接下来将由黄光禄弟兄传讲信息。他心头一惊:信主三十几年,从来没有在台上讲道的经验,那晚原本要表演长笛,怎么会变成以英语讲道?该怎么应变?紧张焦急之际,他想起了同年五月回台湾短宣参与工人福音团契在台北双园医院佈道时,一位美国宣教士牧师给他的福音故事画册。那本画册文图并茂,内容清晰地印刻在脑海中,他凭印象就能讲述出内容。
站在台上,面对一百多位遊民,黄光禄定了定心神,述说福音画册中描述耶稣在耶利哥城外医治瞎子的神迹。讲完信息,他呼召愿意相信耶稣的听众走到台前,出乎意料之外,那晚竟有十多位流浪汉走向讲台作了决志祷告。
第二天趁著工作空档,他依照那位儿童诗班领队告诉他的教会名字查阅电话簿,想亲自打电话致谢,不料却遍寻不著。他再向「敞开的门」询问,值班牧师也正感到纳闷,因为他事后翻看节目流程表,上面明明只排定黄光禄的表演,不知道活动当天怎么会忽然出现儿童诗班。机构里的几位牧师也说他们在奥马哈服务多年,对当地教会应该瞭若指掌,却没有人知道那个教会到底来自何方。
儿童诗班如梦般消失了,再也不曾出现,而那晚愿意顺服神的带领、上台献出生平第一次英语即席讲道的黄光禄,则因平实、触动人心的讲道风格,继续受到「敞开的门」邀请,每个月固定前去向遊民传讲神的好消息,至今逾十一年。
以生命影响生命
刚开始,他总是单枪匹马前去。慢慢地,有些素不相识的美国基督徒主动加入服事。为了推动事工的需要,他和同工们成立了「隐基底」(En Gedi)事工,为「敞开的门」收容的遊民代祷、作见證、传讲福音。同工最多时曾达三十几位,多数为白人,均为义工,由黄光禄担任事工主任。圣经中多次提到「隐基底」,那里是遇见神的地方,也是被饶恕的地方,他和同工们期许帮助遊民认识神,经历神无条件的爱与饶恕。
参与「隐基底」事工的同工来自律师、医师、工程师、家庭主妇等各行各业。许多同工曾经历离婚、家暴、入狱等破碎的过往,有些人什至被原属教会排拒在外。伤痛的经历使他们在帮助遊民时更能够将心比心,而他们的生命见證也更能激励遊民。
「敞开的门」事工要求「隐基底」的同工一定要遵守三项原则:1.讲道符合圣经真理;2.聚会流程充分準备;3.信息对听众生命有启发与帮助。有一回,带领妇女聚会的「隐基底」同工提及她到夜店消磨时光,遭陌生男子搭讪,但她立即表明已婚,与对方保持距离,未被引诱。同工原想以这个经历来鼓励女遊民坚守感情界线,不让陌生男子有机可乘,但「敞开的门」事工的牧师第二天立即和黄光禄沟通,表示许多他们收容的妇女曾受家暴或酒精之苦,担心那位同工的分享会使女遊民误以为上夜店是很普通又安全的行为。
这个事件让他与同工更深切地了解,由于遊民的遭遇往往很複杂,服事他们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而要时时祷告,请求神的带领保护,不让恶者有机可乘。
由于许多位「隐基底」同工的生命也还在「复健期」,除了和他们一同服事遊民,黄光禄也常关怀他们灵性的成长,帮助他们真正认识耶稣的爱。同工藉由服事,生命得到改变与医治,其中一位同工后来并成为全职牧师。
然而,如同许多教会与机构,「隐基底」同工之间的配搭也曾因认知不同而产生衝突。有一回他见一位女同工非常努力追求属灵成长,生命有很大的更新,便分派她在妇女聚会中带领小组,不料其他同工却质疑那位女同工还未完全戒菸,怎么有资格担当重任。他耐心地与同工们沟通,希望大家了解每个人都有过去,圣经中神重用的僕人并非完人,但只要爱神,愿意被神改变、使用,一天比一天成长,就有资格服事神。
▲手臂上刺青的弟兄(左一)原为帮派成员,出狱后信了主,生命得以全然更新,并被接纳加入「隐基底」事工,分享他信靠耶稣的生命见證。他后来成立一个重型机车福音佈道团,带领和他有类似生命经历的弟兄驾著机车深入各地黑社会,传扬神的救恩。
属灵的流浪汉
谈到遊民,一般人多半衍生社经地位低落、未受过良好教育、不曾听过福音等刻板印象,其实这些认知并非全然正确。
从服事中黄光禄惊讶地发现,许多遊民都曾上教会聚会,已受洗成为基督徒,什至对圣经非常娴熟,但生命却深陷泥沼而无法自拔。
为什么会这样?他心痛地想起圣经路加福音十五章中浪子归家的比喻。
小儿子要求分家产后便离开父亲,远走他方,直到挥霍殆尽,走投无路,才回家求父亲将他当作雇工,赏他一口饭吃,岂料父亲竟欢喜迎接他回家,穿戴上好衣物,宰肥牛犊庆贺他的失而复得。而大儿子住在父亲家中,时时享有父亲供应的一切,却为小儿子的「幸运」而大发雷霆,不愿踏进家门。
黄光禄感伤地说,这两个儿子都不认识父亲的爱,也未曾全心全意爱父亲,体贴父亲的心意。而今,教会仍充满了许多信主多年、生命却没有被主爱改变的「属灵流浪汉」。
▲隐基底同工向遊民分享福音,为他们祷告。只有生命改变,遊民才能重建人生,避免重蹈覆辙。
十七岁就信主,一直在教会中热心服事的他因为1998年的一场大病,终于看清自己其实没有「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参考路加福音10︰27)。
当时事业、家庭、服事均一帆风顺的黄光禄忽然被诊断出罹患癌症末期。医生断言他有90%的可能无法活过一年,但经过一场差点无法醒来的大手术,他奇迹般复原了。病癒后,他作了一个异梦,看见自己表面光鲜,实际上却破碎不堪的生命,不禁痛哭失声,明瞭自己其实如同浪子,弃天父而去。
黄光禄重新认识神的爱,从此以后,神也将领人归家的负担放在他心中。
许多流浪者虽然知道有神,却从未真正打开心门。神的爱对他们来说,只是圣经上的知识、是别人的经历,与自己无关。他们误以为信徒若不能谨守言行,活出完美的生命,就会被神弃绝。但个人的生命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导致他们更误解神必定不愿接纳他们,此生只能与神形同陌路。
黄光禄服事过一位曾任医师的白人中年男子,因陷溺毒品成瘾,终致失去前半生累积的成就。他也曾遇见一位原本很傑出的艺术家,因为对生命失去盼望而放弃继续努力的动力,过著自我放逐的生活。
引领无家可归的人重建生活秩序,除了协助戒除恶习、提供暂时庇护、重建良好习惯、协助寻找工作等方法,最根本之道还是帮助他们真正认识耶稣的爱,对生命重燃美好的盼望。
▲右手边那位黑人男士在「隐基底」福音佈道时信主,生命得到完全的改变,并加入成为同工。一个女士看到他生命的改变,也信靠耶稣并嫁给他。婚后两人将男方失联多年的儿子接来团聚。图中是黄弟兄(左一)与他们全家。
以基督的心为心
很多遊民习惯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只有天寒地冻或酷暑难耐时,才勉强到遊民收容所稍事躲避。「隐基底」的同工与许多遊民仅有一面之缘,因此格外珍惜每次讲道、分享的机会。
有位女孩的遭遇令黄光禄最为动容。那位女孩原为街头妓女,在一场帮派枪战中被流弹扫射而送医时,才发现怀有身孕,之后被转介到「敞开的门」接受庇护。「敞开的门」教导她圣经的真理,安排她到附近的旅馆担任清洁工,并协助她存钱。当女孩拿到第一笔凭自己双手正正当当赚取的收入时,不禁跪下来,流出感恩欣喜的泪水,久久不能自已。
很多遊民因久未更衣、盥洗及抽菸,身上常发出令人掩鼻而过的异味,但他总是真诚地回应他们的拥抱。即使回家后需立即清洗里外衣物与身体,但他知道,当他以基督的心为心,愿意凭著信心服事这些被世人鄙弃的「圈外的羊」,神必会保守他平安无恙。
每个地区都有无家可回的遊民。以美国为例,据估计,每夜皆有约350万人露宿街头!黄光禄鼓励有感动的弟兄姊妹加入义工团队,与各地遊民收容所联系,将耶稣的爱与生命的盼望带给流离失所的无家可归者。
造成无家可归的原因错综複杂,常涉及吸毒、精神病、家暴等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专业社工处理。曾有「隐基底」同工出于爱心,自掏腰包帮助服事对象租房子,最后却发现对方的需要如无底洞般无法填满。因此他特别提醒,务必谨守遊民收容中心的规定和服事的设定範围,千万不可因一时的恻隐之心而逾越界线,导致爱心无以为继的窘境。
有些弟兄姊妹或许因担心英语能力不足,没有勇气踏入跨文化、跨族裔的服事。黄光禄以切身经验表示,第一代华裔美人的英语当然不能与本地人相比,但只要诚恳、切入重点、符合需要,就能触动遊民的心灵。当年的圣诞晚会他若没有勇气顺服神的安排,以英语公开分享信息,也许就没有机会被神使用,成立「隐基底」事工。什愿本文触动更多人帮助流浪的灵魂寻见回家的路,一生一世住在神的殿中,不再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