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見回家的路

服事跨文化遊民的「隱基底」事工

 

採訪/鄭瓊瑜

 

▲黃光祿(右前1)與「隱基底」同工殷勤服事,盼望遊民也能擁有從神而來的喜樂、平安、盼望。

 

2001年底一場聖誕晚會上的奇遇,帶領黃光祿弟兄(2010年接受按立為牧師)踏進從未涉足過的服事領域─幫助無家可歸的遊民回到天父的懷抱。

 

聖誕晚會的奇遇


那年聖誕節前夕,與家人定居美國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奧馬哈(Omaha)市多年,當時擔任核能工程師並業餘投入多項服事的黃光祿,前往當地的基督教遊民服務機構─「敞開的門」事工(Open Door Mission),參加為遊民舉辦的晚會。那天他原本被排定演奏長笛,預備出場時卻發現一個兒童詩班已經熱鬧登場,正在臺上擺設表演聖誕歌曲的道具。「敞開的門」事工的一位牧師很抱歉地通知他:由於辦公室同工一時大意,在相同時段安排了兩場演出。看著那群可愛的孩子,黃光祿表示沒有關係,他願意取消原定節目,請兒童詩班盡情表演,不須掛慮。


不料,正當他輕鬆地欣賞孩子們活潑的唱唱跳跳時,一位帶兒童來的領隊同工忽然對會眾宣布:接下來將由黃光祿弟兄傳講信息。他心頭一驚:信主三十幾年,從來沒有在臺上講道的經驗,那晚原本要表演長笛,怎麼會變成以英語講道?該怎麼應變?緊張焦急之際,他想起了同年五月回臺灣短宣參與工人福音團契在臺北雙園醫院佈道時,一位美國宣教士牧師給他的福音故事畫冊。那本畫冊文圖並茂,內容清晰地印刻在腦海中,他憑印象就能講述出內容。


站在臺上,面對一百多位遊民,黃光祿定了定心神,述說福音畫冊中描述耶穌在耶利哥城外醫治瞎子的神蹟。講完信息,他呼召願意相信耶穌的聽眾走到臺前,出乎意料之外,那晚竟有十多位流浪漢走向講臺作了決志禱告。


第二天趁著工作空檔,他依照那位兒童詩班領隊告訴他的教會名字查閱電話簿,想親自打電話致謝,不料卻遍尋不著。他再向「敞開的門」詢問,值班牧師也正感到納悶,因為他事後翻看節目流程表,上面明明只排定黃光祿的表演,不知道活動當天怎麼會忽然出現兒童詩班。機構裡的幾位牧師也說他們在奧馬哈服務多年,對當地教會應該瞭若指掌,卻沒有人知道那個教會到底來自何方。


兒童詩班如夢般消失了,再也不曾出現,而那晚願意順服神的帶領、上臺獻出生平第一次英語即席講道的黃光祿,則因平實、觸動人心的講道風格,繼續受到「敞開的門」邀請,每個月固定前去向遊民傳講神的好消息,至今逾十一年。

 

以生命影響生命


剛開始,他總是單槍匹馬前去。慢慢地,有些素不相識的美國基督徒主動加入服事。為了推動事工的需要,他和同工們成立了「隱基底」(En Gedi)事工,為「敞開的門」收容的遊民代禱、作見證、傳講福音。同工最多時曾達三十幾位,多數為白人,均為義工,由黃光祿擔任事工主任。聖經中多次提到「隱基底」,那裡是遇見神的地方,也是被饒恕的地方,他和同工們期許幫助遊民認識神,經歷神無條件的愛與饒恕。


參與「隱基底」事工的同工來自律師、醫師、工程師、家庭主婦等各行各業。許多同工曾經歷離婚、家暴、入獄等破碎的過往,有些人甚至被原屬教會排拒在外。傷痛的經歷使他們在幫助遊民時更能夠將心比心,而他們的生命見證也更能激勵遊民。


「敞開的門」事工要求「隱基底」的同工一定要遵守三項原則:1.講道符合聖經真理;2.聚會流程充分準備;3.信息對聽眾生命有啟發與幫助。有一回,帶領婦女聚會的「隱基底」同工提及她到夜店消磨時光,遭陌生男子搭訕,但她立即表明已婚,與對方保持距離,未被引誘。同工原想以這個經歷來鼓勵女遊民堅守感情界線,不讓陌生男子有機可乘,但「敞開的門」事工的牧師第二天立即和黃光祿溝通,表示許多他們收容的婦女曾受家暴或酒精之苦,擔心那位同工的分享會使女遊民誤以為上夜店是很普通又安全的行為。


這個事件讓他與同工更深切地了解,由於遊民的遭遇往往很複雜,服事他們不能僅憑一腔熱血,而要時時禱告,請求神的帶領保護,不讓惡者有機可乘。


由於許多位「隱基底」同工的生命也還在「復健期」,除了和他們一同服事遊民,黃光祿也常關懷他們靈性的成長,幫助他們真正認識耶穌的愛。同工藉由服事,生命得到改變與醫治,其中一位同工後來並成為全職牧師。


然而,如同許多教會與機構,「隱基底」同工之間的配搭也曾因認知不同而產生衝突。有一回他見一位女同工非常努力追求屬靈成長,生命有很大的更新,便分派她在婦女聚會中帶領小組,不料其他同工卻質疑那位女同工還未完全戒菸,怎麼有資格擔當重任。他耐心地與同工們溝通,希望大家了解每個人都有過去,聖經中神重用的僕人並非完人,但只要愛神,願意被神改變、使用,一天比一天成長,就有資格服事神。

 

▲手臂上刺青的弟兄(左一)原為幫派成員,出獄後信了主,生命得以全然更新,並被接納加入「隱基底」事工,分享他信靠耶穌的生命見證。他後來成立一個重型機車福音佈道團,帶領和他有類似生命經歷的弟兄駕著機車深入各地黑社會,傳揚神的救恩。

 

屬靈的流浪漢


談到遊民,一般人多半衍生社經地位低落、未受過良好教育、不曾聽過福音等刻板印象,其實這些認知並非全然正確。


從服事中黃光祿驚訝地發現,許多遊民都曾上教會聚會,已受洗成為基督徒,甚至對聖經非常嫻熟,但生命卻深陷泥沼而無法自拔。


為什麼會這樣?他心痛地想起聖經路加福音十五章中浪子歸家的比喻。


小兒子要求分家產後便離開父親,遠走他方,直到揮霍殆盡,走投無路,才回家求父親將他當作雇工,賞他一口飯吃,豈料父親竟歡喜迎接他回家,穿戴上好衣物,宰肥牛犢慶賀他的失而復得。而大兒子住在父親家中,時時享有父親供應的一切,卻為小兒子的「幸運」而大發雷霆,不願踏進家門。


黃光祿感傷地說,這兩個兒子都不認識父親的愛,也未曾全心全意愛父親,體貼父親的心意。而今,教會仍充滿了許多信主多年、生命卻沒有被主愛改變的「屬靈流浪漢」。

 

▲隱基底同工向遊民分享福音,為他們禱告。只有生命改變,遊民才能重建人生,避免重蹈覆轍。


十七歲就信主,一直在教會中熱心服事的他因為1998年的一場大病,終於看清自己其實沒有「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參考路加福音10︰27)。


當時事業、家庭、服事均一帆風順的黃光祿忽然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末期。醫生斷言他有90%的可能無法活過一年,但經過一場差點無法醒來的大手術,他奇蹟般復原了。病癒後,他作了一個異夢,看見自己表面光鮮,實際上卻破碎不堪的生命,不禁痛哭失聲,明瞭自己其實如同浪子,棄天父而去。


黃光祿重新認識神的愛,從此以後,神也將領人歸家的負擔放在他心中。


許多流浪者雖然知道有神,卻從未真正打開心門。神的愛對他們來說,只是聖經上的知識、是別人的經歷,與自己無關。他們誤以為信徒若不能謹守言行,活出完美的生命,就會被神棄絕。但個人的生命問題並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導致他們更誤解神必定不願接納他們,此生只能與神形同陌路。


黃光祿服事過一位曾任醫師的白人中年男子,因陷溺毒品成癮,終致失去前半生累積的成就。他也曾遇見一位原本很傑出的藝術家,因為對生命失去盼望而放棄繼續努力的動力,過著自我放逐的生活。


引領無家可歸的人重建生活秩序,除了協助戒除惡習、提供暫時庇護、重建良好習慣、協助尋找工作等方法,最根本之道還是幫助他們真正認識耶穌的愛,對生命重燃美好的盼望。

 

▲右手邊那位黑人男士在「隱基底」福音佈道時信主,生命得到完全的改變,並加入成為同工。一個女士看到他生命的改變,也信靠耶穌並嫁給他。婚後兩人將男方失聯多年的兒子接來團聚。圖中是黃弟兄(左一)與他們全家。

 

以基督的心為心


很多遊民習慣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只有天寒地凍或酷暑難耐時,才勉強到遊民收容所稍事躲避。「隱基底」的同工與許多遊民僅有一面之緣,因此格外珍惜每次講道、分享的機會。


有位女孩的遭遇令黃光祿最為動容。那位女孩原為街頭妓女,在一場幫派槍戰中被流彈掃射而送醫時,才發現懷有身孕,之後被轉介到「敞開的門」接受庇護。「敞開的門」教導她聖經的真理,安排她到附近的旅館擔任清潔工,並協助她存錢。當女孩拿到第一筆憑自己雙手正正當當賺取的收入時,不禁跪下來,流出感恩欣喜的淚水,久久不能自已。


很多遊民因久未更衣、盥洗及抽菸,身上常發出令人掩鼻而過的異味,但他總是真誠地回應他們的擁抱。即使回家後需立即清洗裡外衣物與身體,但他知道,當他以基督的心為心,願意憑著信心服事這些被世人鄙棄的「圈外的羊」,神必會保守他平安無恙。


每個地區都有無家可回的遊民。以美國為例,據估計,每夜皆有約350萬人露宿街頭!黃光祿鼓勵有感動的弟兄姊妹加入義工團隊,與各地遊民收容所聯繫,將耶穌的愛與生命的盼望帶給流離失所的無家可歸者。


造成無家可歸的原因錯綜複雜,常涉及吸毒、精神病、家暴等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專業社工處理。曾有「隱基底」同工出於愛心,自掏腰包幫助服事對象租房子,最後卻發現對方的需要如無底洞般無法填滿。因此他特別提醒,務必謹守遊民收容中心的規定和服事的設定範圍,千萬不可因一時的惻隱之心而逾越界線,導致愛心無以為繼的窘境。

 

有些弟兄姊妹或許因擔心英語能力不足,沒有勇氣踏入跨文化、跨族裔的服事。黃光祿以切身經驗表示,第一代華裔美人的英語當然不能與本地人相比,但只要誠懇、切入重點、符合需要,就能觸動遊民的心靈。當年的聖誕晚會他若沒有勇氣順服神的安排,以英語公開分享信息,也許就沒有機會被神使用,成立「隱基底」事工。甚願本文觸動更多人幫助流浪的靈魂尋見回家的路,一生一世住在神的殿中,不再漂泊。

 

 

記者小檔案

鄭瓊瑜,來自臺灣,與先生、兒子定居北加州,享受簡單、平凡的家居生活。平日喜愛閱讀、旅行、露營。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