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全力宣教
专访国际关怀协会新任会长李秀全牧师
采访/余国亮
三十五年前,笔者到哈佛修课研究,有机会参加波士顿郊区华人圣经教会,认识刚当上会牧的李秀全牧师和师母,常常聆听他们的圣经教导,成为一生极大的祝福。
七年前,李牧师准备接棒作世界华福中心总干事,有机会采访他,写下《宣教的良牧》一文,刊在《神国杂志》的创刊号。现在他以七十二岁高龄,刚卸下华福总干事一职,立即肩负“国际关怀协会”会长的重责。
为何他愿意置“退休”于度外?为何他对宣教事工情有独钟?藉这次专访,问题不单得到解答,心志更得到激励。愿感动李牧师奋勇宣教的圣灵,同样感动诸位读者广传福音,直到主的再来。
余:自2006至2011年担任华福总干事期间,您大力推动普世宣教的异象。根据您的观察和体会,对于华人教会在普世宣教中的成果与前景,请分享您最感恩的层面与最大的挑战:
李:三十六年前,王永信牧师开始推动华福运动,期许华福特别担任三个角色:1. 仆人;2. 桥梁;3. 先知。首先,我最感恩的是那五年任期内,华福各地的董事、六十九个分区的同工团队,华福常务委员会暨执行董事会,对我的信任、配搭、接纳和支持。还有华福财务顾问给我的鼓励,在祷告和金钱上的诸多支持,与香港二十多位一起配搭事奉的众同工,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其次,则是感谢主保守华福在各地举办过不同形式的福音大会。不管是非州、纽澳、北美、泛美、欧洲、长者、姊妹、基层人士等福音会议,每场大会上都看见主特别恩待,大家对宣教的挑战都有热烈的回应。
▲年华福大会上,李秀全牧师(后排最右)与众牧者为陈世钦牧师伉俪祝祷,将总干事的棒子顺利传承下去。
最后要感恩的是一年前,华福总干事顺利交接,接棒的是比我年轻二十岁、今年五十二岁的陈世钦牧师。
至于最大的挑战,我想用一句中国谚语来比喻,应该很贴切,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一,普世华人教会需要许多“巧妇”,我们要切切恳求主兴起更多的宣教士。第二,普世华人教会需要“米”,也就是物质上的支持和配合。第三,普世华人教会更需要“炊”,也就是圣工的果实。在这三样挑战中,最重要的就是巧妇,即工人。有好的工人,才有好的工作;有对的工人,才有对的工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普世华人教会的宣教挑战中,最重要的就是巧妇,即正确的工人。你准备好了吗?
余:就您来看,跟“福音出中华”有关且神将来必行的大事又是什么呢?
李:三十六年前,王永信牧师已经提出华福的口号:“华人教会,天下一心,广传福音,直到主临。”
过去五年,华福的目标和异象是:“福音进中华”和“福音出中华”。在福音出中华的前提下,我对路加福音十二章48节后半段的印象很深刻:“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神的多取、多要,是根据神的多给、多托而来。全世界各地都有华人和中国教会,我们可说是得天独厚,因为神已经预先安排好福音出中华的各样圣工。我相信他必要藉着华人教会来成就:
1. 向比中国人还多的十四亿穆斯林宣教。
2. 对犹太人宣教,因为圣经预言以色列人要全家得救,且华人跟犹太人在文化背景上有很多相似处。
3. 对印度教徒传福音,那是一个还未信主的庞大族群。
当然,如果要多加两件大事,那就是要向佛教和道教徒宣教了。
余:卸下华福总干事一职后,你为何决定接任国际关怀协会会长?
李:我今年七十二岁了,御下华福总干事一职后并没有退休,因为在圣经里找不到“退休”这两个字。我的恩师,内地会宣教士大卫‧艾德理曾说,退休的英文retire是指把旧轮胎换上新轮胎以后,继续往前走。
我对这个字有另一个解释。Tire是很累,Retire更累。感谢主,今天不是累不累的问题,而是在事奉主时,要回答“为谁辛苦为谁忙”。如果我知道忙于事奉的对象是谁,那么忙是有价值又有意义的,这样的辛苦就算不得什么了。现今是一个相当忙碌的时代,大家常抱怨忙是不对的,但马大真正的问题不是她忙,而是她为许多的事情“忙乱了”。
1997年,我在香港创办“国际关怀协会”,2002年也分别在台湾和美国成立分会,推动事工,现在分会遍布世界各地。该会基于我是创办人,想找我再继续带领这项事工往前走。我为过去身兼数职、无法全心投入感到亏欠,所以决定回来,只是没有想到竟回来当会长,这表示我过去的事奉不成功,必须重修吧(会心一笑)。
余:不,李牧师您太谦虚了!
李:我很乐意接受转换跑道的挑战,当然更希望将来能找到较为年轻的合适接捧人。
余:既然有这么多华人或西国宣教机构,为何还要成立国际关怀协会?神给国际关怀协会的特殊托付是什么?
李:“福音进中华”和“福音出中华”是国际关怀协会的异象。“福音进中华”已有两百年的历史。而“福音出中华”的异象落实,并不是由我开始,其实早在七十年前,已有从加拿大来华的宣教士翟辅民(Robert Alexander Jaffray),带领一些华人同工到东南亚宣教。过去由于战乱,华人教会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我只是在这十几、二十年不断重申这个异象而已。
我觉得华人的宣教机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官方统计中国基督徒是两千三百五十万,但也有人估计是一亿三千万。很难准确统计,那就取中间值五千万好了,如果从每一千人中差派一位宣教士,今天中国大陆就会多达五万名宣教士遍布各地。就算有十个海外基督使团(OMF),都无法胜任差派五万名宣教士的工作。成立宣教机构真是迫在眉睫,尤其是今天的中国,我们不能只有一个差会,需要化整为零。要紧的不是多少个差会,而是要同心配搭。如果资源能彼此互用,同工一起祷告,我相信千百个差会是需要的!
余:关怀协会计划如何与其他宣教机构合作?请举例。
李:跟其他机构的合作“最重要的”不是开会,而是祷告!在美国洛杉矶国际关怀协会的总部,过去八年都举办了宣教祷告特会,把宣教和祈祷结合起来。今年4月20到21日,在洛杉矶的十三个本地教会和机构代表聚首一堂,同心祷告,分享心中的负担,非常美。
当然,我们在各地如加拿大、纽西兰、台湾、香港、美国,都有宣教祈祷团契。我们特别强调宣教和祈祷的关系,提出“宣教莫忘祷告、祷告莫忘宣教”的口号。“宣教莫忘祷告”是对宣教差会说的。就是宣教时除了要有好的活动安排与装备训练外,不要忘记祈祷。“祷告莫忘宣教”是对教会说的。教会每星期都有祷告会,希望发起运动,每次祷告会花五分钟、十分钟为普世宣教祷告。
▲宣教和祈祷的关系密不可分,除了要有好的活动安排与装备训练外,宣教绝对不能忽略时刻向主呼求祷告。
我们鼓励神学生来报名参加在泰国的宣教工场训练(Mission Field Training,简称MFT)。我们跟缅甸和柬埔寨的神学院洽谈,争取让神学生在暑期花八个星期参加完以后,可以拿到学分。我们称作暑期跨文化宣教实习与训练课程,过去已有七十人完成这项训练,现在人数正逐年增加中。
在这七十人中已有五人在宣教工场服事,有两位已完成两年的短宣任期,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是我们与神学院的配搭,华神、新竹的信义会神学院、台北的门徒训练神学院、台中的中台神学院、高雄的圣光神学院等,都有神学生来参加这个跨神学院的特别训练。另外,我们也在柬埔寨积极成立一个护理学院,取名叫《拉法学院》。“耶和华拉法”出自出埃及记十五章26节,意即“耶和华是医治”。盼望众教会机构及基督徒与我们合作,提供师资,把米奉献出来,一同做成这件美事。
余:请简介国际关怀协会的异象、使命、策略、主要事工。
李:国际关怀协会的异象:“福音进中华”和“福音出中华”,也是我的“救恩神学”。一个人信耶稣是“耶稣进到”他的生命中,但福音的目的还未完成,一直要等到耶稣在那人的里面和周围活出来。“耶稣进去”是我们的得救,“耶稣出来”是我们的事奉。事实上这也是约翰福音二十章19至23节所记载的。
七日的第一日,门徒在一个封闭的地方聚会。耶稣从外面进来,说愿你们平安。然后再说,父怎样差遗了我,我也照样差遗你们出去。从这段经文看见耶稣进到门徒中,又差派他们出去,这就是国际关怀协会的信仰宣言和异象、使命。
我们希望在中国大陆有更多工作的机会,不想直接用基督教宣教差传等名称,而是用关怀的管道把福音带出去。策略是藉由我们的事工让福音进和出,所以我们准备在柬埔寨成立拉法学院,不单把福音带到柬埔寨,也盼望这学院能从柬埔寨差派人到寮国、老挝、缅甸、泰国、印尼等地宣教。
余:您对“福音出中华”、“领袖与领导”、“委身关怀未及之民”和“整全的福音”等一些宣教上常用的词汇,皆有新亮光与洞见,可否简单说明并补充?
李:我对“福音出中华”的分享很多,现在有个“世界餐馆福音团契”,他们请我当顾问。我给他们同样的挑战:“福音进餐馆”,“福音出餐馆”。
我总觉得神的“工人”比“工作”重要得多,但我们常常忽略一件事,就是领袖和领导要配合在一起。今天有很多人被放在领袖的地位,但他们没有发挥领导力。今天有很多人有领导,但没有被看重,没有被放在一个具有策略性的位置上。所以领袖和领导需要配合。求主帮助作领袖的人有更多领导的装备和训练。
以前我们常说“认养”或“认领”未得之民,我觉得不太合适,曾经有巴基斯坦教会写信到美国抗议说,你们说要“认养”我们,但我们又不是孤儿,不要轻看我们。所以不要说他们是未得之民,应说他们是福音“未及之民”,Unreached people。
“委身关怀”是一种承诺,是一种爱。我们要留意用字遣词的准确性,除了不说认领、认养之外,也不说“异文化”,而说“跨文化”。说异文化的意思是,我是同、你是异,你是低一等。我们传福音要千万小心,要除去我比你高一等的骄傲与优越感。作传教士到比我们差一点的地方宣教,谦卑很重要。我们要效法腓立比书二章,耶稣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一直降卑再降卑。
可能有人说我吹毛求疵,在鸡蛋里挑骨头,但我觉得语言的表达很重要。比方有一个人不是基督徒。你可以粗略地说他“不信”,也可以用未信者、福音朋友、慕道友来表示他目前还没有信(但将来必在主手中)。这些话都是讲同一件事实,但听起来的感觉就不一样。说他未信还好一点,不要直接定位他不信。
“整全的福音”,是从洛桑来的。洛桑的精神是:整体的教会将整全的福音传给整个世界(The whole church taking the whole gospel to the whole world)。这些年来我在这些话后面加上一句,就是要以整本圣经为基础,由整体的教会将整全的福音传给整个世界(The whole church taking the whole gospel to the whole world base on the whole Bible),从整本圣经来看大使命。
十多年前我看到一本书,叫《二十一世纪的宣教》,书中根据圣经把宣教整合成布道、门徒训练、社会关怀、社会公义和环境保护共五大层面。看完以后,我重新整理对宣教的整体观念。
虽然一个人不可能做足这五件事,但现今基督徒要好好检讨反省,我们传福音与宣教是不是真正跟整本圣经的教导一致。我常提到要注重平衡和优先次序,就是指平衡兼顾以上五个面向,并按着次序去落实。最近一期的《大使命》双月刊(97期2012年4月),专题就叫“整全宣教的探讨”,把宣教主要分为福音使命和文化使命。
▲李秀全牧师伉俪(前排右三、四)与国际关怀协会同工致力推动宣教。他强调,华人的宣道机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如果从每一千人中差派一位宣教士,今天中国大陆就会多达五万名宣教士遍布各地。
余:“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非常感谢您的分享,最后请跟读者分享如何参与、支持国际关怀协会?
李:在过去的五年,我下定决心跟同工们把华福从百货公司变成“宣教”专卖店。以前华福什么都做,包括妇女、家庭、老人、青年等。现在华福只做一样,就是宣教。我盼望全世界的华人基督徒和教会认清一件事情:神存留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完成他的大使命。
我最近常鼓励大家不要单看使徒行传十六章31节:“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也要看约书亚记二十四章15节:“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从这两节圣经看到得救的单位有两个,一个是个人,一个是家。最近一次突然发现路加十九章撒该的故事中,三次提到家。“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他竟到罪人家里去住宿”,“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基督徒家庭与宣教有直接且密切的关系。
最后,邀请各位读者从个人和教会两方面来支持我们。盼望您在个人祷告中,多多纪念国际关怀协会和所有华人的宣教团体。上文提到宣教需要米,即金钱、物资,但“最重要的米”是祷告。我们推动宣教伙伴教会,鼓励教会藉由祷告跟国际关怀协会配合,关心支持我们协会的工作。欢迎大家上网了解,网址是www.usacmi.org。
(图片来源:国际关怀协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