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才为主用

——复兴中的柏林华人基督教会(BCCC)

 

文/廖美惠 供图/徐立

 

▲柏林华人基督教会采哥德式建築。

 

柏林教会与你们相比,可能程度不高、财力不丰、德语不通、英文不会、能力不够、经验不足……,但我们的生命见、喜乐服事的故事很多,夜也说不完!德国柏林华人基督教会驻堂牧师徐立对新泽西州若歌教会上千位会众如是说。

 

柏林教会

 

德国首都柏林,位居欧洲的中心,在宣教位置上一直举足轻重。据统计,目前德国华人约有二十万,其中柏林华人约三、四万。柏林华人基督教会(BCCC--Berlin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以下简称柏林教会)是目前德国境内华人基督徒人数最多的一所教会,约有会众二百余位。哥德式建築,外观雄伟的柏林教会座落于柏林市中心,服事来自柏林和勃兰登堡地区的居民。该教会起源于八○年代一个小小的查经班,当时有几位来自台湾、香港和越南等地的华人基督徒聚在一起查考圣经。

 

2006年,由美国新泽西州若歌教会(Rutgers Community Christian Church)于慕洁长老推荐派遣到德国柏林华人教会的徐立,2016年10月与庄伟苓师母回到所爱的母会,分享这十年来在柏林牧会的心得与感想。他的讲座题目包括:“天生我才,为主所用”、“不同文化环境的欣赏”及“柏林教会的过去与近况”。徐立一面勉励并挑战北美的基督徒,一面也让北美基督徒有机会进一步认识这个愿意为神所用、正在经历复兴中的柏林教会。

 

在徐立来到之前,柏林教会曾一度没有主任牧师,每周的主日证道主要要靠四面八方的教会支援。此外,神也常差派世界各地资深属灵长辈来到柏林牧养这里的华人同胞,其中也包过若歌教会长期的支援与帮助。十年来,柏林教会从三十几位会友发展到今天二百多位会众,除了神的恩典与大能之外,徐立夫妇推动门徒训练的健康风气、活出生命的真实榜样以及如家人般的委身关爱,也是推动柏林教会复兴与成长的关键之一。

 

2010年6月19日,对柏林教会及徐立夫妇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经过长期的观察与考验,柏林教会正式接纳了徐立,举行了按牧典礼,将徐立按立为柏林教会的驻堂牧师,结束了多年没有正式驻堂牧师的窘境。

 

演讲中,徐立多次提到德国华人教会与北美华人教会的不同。早期北美华人教会主要是以留学生查经班开始,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德国华人教会会友主要以打工、经商为主,也有一些留学生及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群体。“我们可能程度不高、财力不丰、德语不通、英文不会、能力不够、经验不足……,但我们生命见证、喜乐服事的故事很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柏林华人基督教会起源于八十年代一个小小的查经班,目前约有会众二百余位。

 

为主所用

 

“在你身上,看得到神的荣耀吗?即使是一个游民都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你愿意过着要死不活的灵命状态吗?”“你希望只是一个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在礼拜日做礼拜的基督吗?”“你满足于只在教会内小小空间,见面时只有‘你好!我好!’的基督徒生活吗?”“走出去宣教吧,让你的生命为神所用吧!”徐立用他那一贯“爱之深,责之切”的口吻,挑战在场每一位基督徒。

 

擅于举例说明的徐立,用“木头与琴匠”阐释“天生我才为主用”。他表示,一块木头适合做大提琴或小提琴,关键还不是在那块木头本身材质,而是在于琴匠的功力与眼力。当神拣选一个人出来服事,被拣选的人应该顺服神的旨意,就像那块木头一样,工匠一定会帮助木头,让那块木头的功能与价值发挥到最大。

 

“神的拣选,是因为神有计划与目的,神就像那个慧眼识英雄的工匠。”徐立经常鼓励柏林教会的弟兄姊妹们,神把他们带到柏林,绝不是偶然。整个教会也慢慢被徐立感染,愿意被神雕塑,成为“神手中杰作的一块木头”,即使是刚信主不久的人,也能马上参与服事,为神所用。

 

各样事工

 

极看重服事的柏林教会,有着各样的事工,包括:机场事工、难民事工、游民事工、小组长事工、门徒训练以及其中一项专门针对弟兄的“战壕门训”。所有成功的领导者都知道的一个秘诀就是“带人要先带心”。曾经是职场老将的徐立主张“弟兄们要彼此同工,必须先彼此了解。”这些年他带领着一帮弟兄们联谊,一起露营、钓鱼、骑脚踏车……。徐立说,距离上一次骑脚踏车是三十年前的事,这一次在柏林骑脚踏车竟然骑了六个小时,差点老命休矣。弟兄们相处的前几个月,不谈事工,只谈个人感受,慢慢带出“战壕友谊”。

 

游民事工起源于2015年,一位姊妹向徐立表示,教会生活显得无聊,不愿成为德国的边缘人、寄生蟲,应该为柏林这个城市做些什么,贡献一己力量,溶入社会。于是,柏林教会发展出这项游民事工。

 

最让徐立感动的是,游民事工是教会会友们自动自发组成,不是由上而下的指派。每周三下午三点,十几个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会友就自动集合,为游民准备打包三明治、提供保暖的衣服,甚至为游民剪头髮……,他们与当地机构一起合作,对游民提供各样帮助及关怀。

 

有一回,游民事工的见证传到一位德国铁路局长耳中,局长在一个场合遇见了徐立,问:“你们为什么愿意做服务德国人的事?”徐立简洁地回答:“我们居住在柏林,柏林是我们的家乡,而我们爱我们的家乡!”

 

“信仰不是坐在礼拜堂,而是要让人看见,神是真实存在的。宣教工场就在你生活的四周。”拥有宣教学博士的徐立,有多次宣教经验,他的宣教观是,宣教应从本地、本家、本乡开始。然而,家乡也可能是最难的宣教工场。必须要用神给的真实生命来见证福音。

 

发展游民事工,另外带出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是,一些一起服侍的德国基督徒主动询问:“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祷告吗?”

 

难民潮问题,是近年来极为棘手的国际社会问题。这几年,德国收纳了近百万名的中东难民。徐立在柏林当然常会碰到一些中东难民,甚至有与难民一起学习德语的经历。“他们知道我是牧师,但我们还是可以做朋友。对穆斯林背景的朋友,我们必须先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彼此有信任感,才可能有对话,并进一步交流。”

 

▲“柏林教会经过这十几年来高高低低的起伏,目前已经看到一道复兴的曙光”。图为徐立牧师、伟苓师母夫妇合影。

 

活给你看

 

“人的事和人的需要,永远做不完,但不能因为做不完,就不去做。”徐立夫妇来到柏林教会的第一年,每周都会去探望弟兄姊妹。早期推展教会事工也碰到很多拦阻与困难。

 

刚到柏林教会的第一年,会众还是抱着“观望”态度在检视徐立夫妇。“我们像是生活在金鱼缸内的小金鱼,时时被人关注,被人查看。”后来徐立想通了,“Turn the table around。把金鱼缸转过来吧!”“我们怎么活,你们也怎么活,活给你们看!”原来,会众是在观察牧师,透过牧师的言行举止,来了解作神的儿女是怎么一回事儿。

 

问到柏林教会这几年成长迅速有何特别因素?徐立表示,欧洲华人教会的流动性大,这是常态,但一批批人走出去,也有另外一批批人走进来,他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飞扬,随风撒下福音的种子。柏林教会会众群体广泛,做餐馆的、作清洁工的、学生、孩童、难民、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单亲家庭尤其多。早期教会内全职的上班族屈指可数,健全的家庭也不多,现在则已经有五十几名全职上班族,健全家庭也慢慢增多。

 

“早期这里的全职上班族人口少,多是打零工的人及学生会众,奉献自然较少。但是这些奉献都是他们一分一毛攒起来的,他们乐意给,愿意把自己所有的给神,这一点特别令人感动。”徐立提到一位个子娇小的老妈妈,数十年如一日,每次徐立讲道结束后,老妈妈就会递给徐立一些小点心,慰劳神的仆人。

 

过去十年徐立夫妇在柏林牧会,除了每周准备一篇讲道,写两三篇博客,带领小组查经和门徒训练外,还帮助会众各类辅导和危机处理夫妻家庭问题、孩子教育问题、年轻人感情问题、财务问题或生命被捆绑的问题等。在美国有多年高阶主管经验的徐立,有时还帮学生毕业前找工作修改履历表和改求英文职信,教他们如何在面谈时正确地推销自己,也帮助年轻人寻找人生方向。他还曾帮助创业的弟兄姊妹看企业计划书是否合理,为公司和餐馆取过名字,甚至还帮弟兄修改过写给女朋友的情书呢。

 

“有人的地方自然就会有问题、有需要,我们解决不了全部的问题,但必须认同他们的需要与痛苦!”徐立夫妇经常陪伴有困难的会友一起哭,一起祷告。“事工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把他们引进神的大能里,让他们亲身经历神。”

 

这十年来,徐立夫妇全心付出,全人摆上。“牧师的神”最终也真实地成为柏林教会会友们的神。曾经,一位会友写给徐立的一封感谢信中生动地描述:“讲台上你是一位有尊严的牧者,探访时你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劝诫时你是一位严厉的师长,穿牛仔裤时你是一位亲切的好朋友。”

 

接班传承

 

“十年来,我们的身体虽是疲惫,内心却是饱足;我们与柏林教会一起经历了从没有驻堂牧师,到如今整个教会兴旺复兴,德国的‘十年生命’,千金不换!”

 

这次受若歌母会邀请,匆匆二天半,讲座一结束徐立夫妇马上连夜搭机返德。许多若歌老会友看见多年不见的徐立夫妇,惊讶他们的面貌和十年前几乎一样,甚至更年轻些。徐立笑着答说:“和年轻人在一起,太多事要做了,没有时间变老!”

 

徐立表示,估计现今德国的华人基督徒大约有一千多人,在德国五十几个城市中,几乎都有一个学生查经班。然而整个德国经过按牧的华人牧师不到十位,可见在德国是多么需要有长期留驻的牧者来喂养这一群饥渴的羊群。

 

“神既然把我们放在柏林,一定有他的旨意。柏林教会的会众们,每个人都愿意相信‘天生我才必有所用’。不论是年长者、年轻人、少年人、弟兄或姊妹,我对柏林教会最引以为荣的就是,每个人都愿意摆上,每个人做愿意做耶稣的门徒而不只是信徒。”

 

在柏林教会的网站或周报上,看不到主任牧师或任何一个同工的名字,“我们的主任牧师是耶稣基督,我和大家一样只是一名跟随耶稣的门徒。”

 

柏林教会经过这十几年来高高低低的起伏,目前已经看到复兴的一道曙光。徐立用一句话“In sweet spot for molding!”(被神的爱融化,正处最佳状态中)来形容柏林教会目前的光景。

 

许多外来讲员到柏林教会时,都会问徐立,希望讲员讲什么题目。徐立的回答总是:“尽量讲重话吧!不怕的,这群人的生命是被复兴改变过的,是愿意被主所用的人。他们听得进去的,只要是对事奉与生命有益的话题,都很受欢迎。”

 

今年已迈入六十四岁的徐立,最后语重心长表示,他已经在认真思考接班传承的问题了。“为了确保柏林教会更健康茁壮地成长下去,为了让柏林教会的复兴继续下去,现在必须开始迫切培养接班团队。”他公开邀请,任何有牧者心肠,对牧养及门训有负担,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下,有牧会经验,受过基要真理神学训练,愿意被神所用的传道人,欢迎主动自荐给柏林教会。

 

 

 

▲徐立牧师(前排正中)主张“弟兄们要彼此同工,必须先彼此了解。”多年前他特意召集柏林教会的弟兄们成立“战壕门训”,图为一起露营合影。

 

 

受访者小档案

徐立生于台湾,1978年在台北怀恩堂受浸,同年赴美攻读计算机资讯学与工业工程学位元,1980年与庄伟苓师母成婚,毕业后曾在美国多家大公司任管理要职,2003年开始全时奉献,与伟苓师母在新泽西泽曦教会牧会并攻读“牧养与教会领导管理”道学硕士。2006年8月由若歌教会推荐到柏林华人基督教会事奉,并带领当年夏季福音生活营。2010年6月19日被按立为柏林华人基督教会的驻堂牧师至今。

 

记者小档案

廖美惠,来自台湾,与夫王治元育有一儿一女。蒙特梭利认证教师,新泽西州若歌教会儿童主日学老师,北美中华福音神学院兼职学生,《神国》杂志特约记者。呼召:教师及文字工作。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