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之旅
访加拿大冰湖区牛津屋原住民部落
文‧供图╱天蜜
▲牛津屋位于加拿大冰原区。(图片来源:https://images.app.goo.gl/UqUs79Xi7YbUNLrb8)
座落冰原的神的家
2019年6月,广袤的加拿大冰原融化成粼粼湖水,岛屿是印第安原住民家乡。清早,我和女儿杨悦(Alice Reed)从她住的Manitoba省Thompson小镇出发,前往保留区牛津屋(Oxford House)拜访西拉牧师。杨悦和夫婿马丁是威克理夫国际联会(Wycliffe Global Alliance)宣教士。
飞机停在碎石跑道尽头,空服员宣佈:「神湖窄岛(God’s Lake Narrows)到了。」几位原住民下去,又一批上来,往下一站神河(God’s River)飞去。这两个中途站名,想必是早年宣教士因湖水太美而向神发出的讚歎吧。
阴霾细雨中飞机降落在牛津屋机场。撑开伞,空气阴冷道路泥泞。「喂!你们去哪?找谁?」有人从卡车里探头喊,女儿回答:「我们在等西拉,他没来接机。」「噢,我载你们去吧。」我正犹豫搭便车是否安全,女儿已跳进车内。不久,他把我俩放在西拉家门口扬尘而去。原来部落村民都彼此认识,搭便车很寻常。
西拉牧师的木板平房,门开著但没人在家。附近有座加油站、储油塔和一家商店。店外站著无所事事、玩笑打闹的年轻人。马路对面是一座原木屋,竖立「小心火灾」警告牌,看来这是森林保育处。忆起女儿曾说西拉的正职是保育主管,牧师只是兼职,于是上前询问,惟一一位职员让我们进去避雨,他去找今天休假的西拉。
神真奇妙,一场意外竟把我们放到了最正确的位置。西拉牧师记错我们来访的日期,所以早晨去了树林查看有无捕到猎物。牛津屋是1798年欧洲人设的毛皮交易站,两千多居民,老一辈还懂捕猎,年轻人却缺乏兴趣。西拉说茂密森林已被伐光,仅剩小树;年轻人想融入主流社会要有极大勇气和毅力,多数人害怕离开。无奈家乡已没有祖辈的好山好水,也没体力活可干,村内缺乏工作机会和娱乐,所以即使网路费用高昂,村民还是忍痛付费,让年轻一代能上网玩玩手机,打发时间。
原住民下一代普遍存在自暴自弃、酗酒吸毒的问题。青少年自杀率飙高,2017年曾惊动政府采取紧急安置,并派心理人员做杯水车薪的短期辅导。追根究柢,他们心灵空虚、自我形象低落、没有盼望,这是百年历史烙下的创伤。
早年白人商贾开矿伐木建水坝,恣意掠夺土地和天然资源,空留荒土恶水陷他们于贫困而不顾;1950年代又强制孩童去住宿学校学英语,几乎消灭了他们的母语和传统文化,造成难以弥补的亲子隔阂与文化断层。
加拿大政府在2008年正式为此道歉,现在问题还在缓步解决,如:水源长期污染不能饮用,居民居室拥挤却没钱建屋,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医疗设备简陋而无法就地洗肾,交通不便费用高昂等等,都是心里的痛。
69岁的西拉牧师黝黑壮硕,个性靦腆,讲话轻柔。他土生土长,走哪都碰得到亲戚。他先带我们去Niiyahk Bible Chapel。这是1950年由北加拿大宣教会(Northern Canada Evangelical Mission)临湖搭建的敬拜圣所。1970年代从美国俄亥俄州来了一对年轻夫妇带领好多人信主,西拉是其中一位。后来宣教士染疾离世,妻子返美,便把教会託付给当地信徒。
▲1970年代宣教士在此地带领多人信主,西拉(中)为其中一人。他的正职是森林保育处主管,牧师只是兼职。图为杨悦、西拉,和保育员John在牛津屋部落森林防火处合影。
传诵福音的神工人
这间只有星期日使用的教堂,传唱著100年前翻译的克里语诗歌,目前信徒20位,半数是西拉的亲属。随后去到部落办公室。女儿在2018年的复活节,曾带著糖果和腹中胎儿初访此地,现在想举家搬来学习语文,长老们爽快答应。他们建议等冬天湖面结冰能通车时再来,因为教会宿舍屡遭遊荡少年砸破门窗,要等材料运得进来才能修补。
▲1950年由北加拿大宣教会临湖搭建的Niiyahk Bible Chapel,摊开的是早年翻译的诗歌本。
事情办得顺利,我俩返回机场。雨过天青的跑道,群群白鸟翱翔,只见小飞机盘旋三次却又飞走。天黑后才知飞机怕撞到鸟,明天中午才可能回来。没料到啊,外孙女还在家等著喝母奶,女婿出差,充当临时保姆的外子怎么招架得住?我们母女今晚睡哪?只见女儿频打手机,我则默默祷告求神安排。
夜里,西拉牧师载我们回到只有他能开锁的森林保育站,破例安置。原来木屋上层有五张为外地消防员预备的单人床。神的预备超过所求所想!感谢神,因为多留一晚,我们和牧师能有更多交流。
次日他带我们参观村里惟一的养老院、诊所、电台和超市。他从一本相簿翻出珍藏的黑白照片,我看到各年代来这里宣扬福音的男女老少,笑意盎然地在天国事工长河中投下身影,心底湧出无限敬佩和感恩。
回程机上,我默想以赛亚书62 章4 节,字字扎心:「你必不再称为『撇弃的』,你的地也不再称为『荒凉的』,你却要称为『我所喜悦的』,你的地也必称为『有夫之妇』,因为耶和华喜悦你,你的地也必归他。」神对这片大地与居民的慈爱应许绝不落空。
▲用克里语写成的《约瑟的故事》,其中插图反映原住民文化,包括七头胖驯鹿和七头瘦驯鹿跃出河里(左上、右上);约瑟被卖为奴(左下);约瑟向兄弟揭示真实自己(右下)。
女儿一家三口在2020年2月入住牛津屋一个月,和当地人有美好交通。其间,她趁冰原尚未融化,驾车往返其他部落,协调用三种克里族方言(Swampy Cree, Ojibwe, Dene)出版了儿童圣经故事书《约瑟的故事》,有纸本和电子版。原住民艺术家Allan Chapman画出贴近文化背景的插图,长老Martha Spence口语朗读。孩童们在Bloom Reader App可以边看边听。女儿离开不久,新冠疫情爆发, 各村严禁外人入内,但听说有部落因环境拥挤,染病率达40%而向政府发出紧急求救。原住民的身心灵真需要弟兄姊妹关心代祷!
(有关杨悦和夫婿马丁在副极地翻译圣经的报导,请参阅本刊外展单元51期〈在天寒地冻的副极地翻译圣经〉。)
▲2019年6月作者夫妇去加拿大探访女儿女婿和週岁外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