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飘洋过海?」

纽约第三华埠布碌崙区的福音呼声⋯⋯

 

文/张陵兮

 

 

其实,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到中国大陆去宣教,但住在大纽约都会区或新泽西北部的人很容易就可以来布碌崙,这是一个大禾场。

 

你知道布碌崙有多大吗?布碌崙是纽约市五大行政区之一,它包括了九个县、十五个镇、二百六十万人口,布碌崙无论是人口或面积都超过美国五十州中的三十个。2004年纽约市长彭拜(Bloomberg)在信义会医院所属第八大道华人诊所主持揭幕仪式时,曾宣佈现在布碌崙是全美华人增长最迅速的一个城市。

 

移民潮如滚滚热浪

 

根据2004年夏天的统计,此地已有二十六万三千名华人,这还不包括没有合法居留身分者,比起十年前足足增长了一倍。这新移民如滚滚浪潮势不可挡,街头巷尾处处可见讲西班牙语的墨西哥裔或讲普通话及福州话的华人。因此,在此服务社区已一百二十馀年的信义会医院,也因应情势重新设计了所有的指示牌,同时并列英文、西班牙文、中文、俄文及阿拉伯文。当然,这五种语文只是代表在日落公园区及贝瑞吉区较多数的族群,其他少数族群的语文一时仍未能全部标明。

 

牧会的挑战与突破

 

我被神呼召在此作牧师,在一个由德裔移民开创的传统信义会服事,这间会龄一百一十七年的教会正面临核心会友流失、人口转变及人口老化等挑战,但最重大的挑战则是「如何坚持传福音」。其实,此地宣教工作的主干就是寻找资源、引进资源及运用资源,以提供新移民身心灵各方面的实际的帮助。

 

我们像一般教会一样,有主日学、学道班、新会友班等课程,为因应社会人口结构变化,我们更新了崇拜的仪式和音乐,改为中英双语崇拜且将歌词列印出来。想像一下,每个主日用英语、粤语、普通话三种语言讲道的景况,我已如此讲了六年,正像从远地被差派来的宣教士一样,必须在其中挣扎并适应。感谢主,在过去六年之中,引领我尝试下列途径来宣扬主爱,牧养教会:

 

(一)担任医院院牧:在急诊室及医院中担任院牧,增添很多机会服事急难中的病人及家属,打开社区服务之门。

 

(二)积极推动双语事工与崇拜:既然欢迎不同族裔及社会背景的人来教会,就要学习「彼此接纳」这个非常不容易的功课,愿上帝恩待我们继续学习长进。

 

(三)以创意向青年人传福音:我组织了一支篮球队,每星期六带一群九至十六岁,来自不同族群、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的青少年打球,牧师兼作球伴,又得作和事佬。结束后再带他们吃午餐或汉堡,把握时间讲五分钟福音,然后开车送他们回家。一年半过去了,其中有一个孩子带了她的外婆来教会,这是六年交往之硕果,终于她俩受洗成为基督徒。

 

(四)开办音乐会安慰人心:2002年一月,911事件发生四个月之后,创设了定期的「免费」音乐会,使圣雅各堂在布碌崙西南区藉音乐来治疗许多忧伤的心灵。感谢主使用我个人的音乐恩赐来开展此事工,并兴起乐于分享且有才干的音乐家同工,服事街坊。四年来,这每月一次于第二主日下午四时举行的音乐会从不间断,看见上帝不断恩待我们一步步前进,让我们切实体会信靠、顺服并仰望主去开荒,就不缺乏!

 

(五)青少年暑期外展:「教会不够人手,能做什么外展呢?」感谢主,藉著信心、勇气、热忱,我们用本身一点点的人力物力资源,加上其他外援,办假期圣经班、免费语文补习、野餐活动等,平均每年有一百五十人次参加青少年活动;另外还推广室内乐,培养音乐人才,我们得到专业音乐家训练及推广,两年下来有三十人受惠。

 

(六)社区活动及服务:我们参与暑期「街上摊位展览」,办「友谊主日」提供防疫注射及公众卫生教育,另外,定期在两个信义会的老人中心作宣教服务。911之后,罗省信义会生命堂与我们一起举办福音粤语话剧外展,有一百五十人与会,他们的热忱也挑旺了我们的心。在纽约闽恩堂佈道会邀约,本堂协助之下,2004年有三千人来听福音。这一切都是上帝得荣耀之见證,在布碌崙极需能驻守、接纳、餵养并不断鼓励支持的同工来共同打这一场福音的仗!就算此地教会每天都带一个人归主,那么十几二十个教会每天只能带十几二十个人,每年也只不过20x365=7300人,这跟新进的移民总数简直不成比例,我们还要等神家荒凉到何年呢?祈愿我们都有像保罗一样的热忱、决心及行动:「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马书九章2∼3节)

 

▲911事件后,首次的粤语福音剧佈道。


(七)参与「文字工作为基督」行列:个人开办三场音乐会,一场音乐剧指挥,筹了两千元支持《路德文选》在中国大陆合法出版C. L. P. C.《五千本项目》(中国基督教文字事工会),以文字增加信徒领袖之圣经、神学知识,这本小小的五百馀页书,包括三大信经、十诫、主祷文、八篇精彩讲章、受洗、圣餐及一般神学的基本要道,每本值美金3.50元,有意订阅或奉献者请向笔者接洽:

Mary  Chang  Literature  for  Christ  c/o
St. Jacobi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5406  Fourth  Avenue
Brooklyn, N. Y. 11220


我诚心地祈祷,愿主让我们「打破疆界」,去为主多得人、多做工。我热忱地欢迎你为我们祷告,邀请你参与这伟大的行列。我虽能谙十四种中国方言,但在整个开发神国禾场的圣工上仍是微不足道的,愿主赐福你,恩待你!有任何感动欢迎来信: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或来电:(718) 431-8978,或 (917) 572-5181(晚)

坚守布碌崙—
缅怀挪威裔皮.纳森牧师


(Pastor Per W. Larson)

我在医院的四楼走道上拦住了正推往太平间的推床,在这位敬爱的前辈面前肃立,并邀我的同工跟我一同祷告;以见證这位忠心的八十二岁老人在过去对布碌崙区的贡献。

 

我巴不得掀开裹著他身体的大塑胶袋,见他最后的一面,但碍于法律规定而作罢。不过,我庆幸自己能从记忆中捕捉他的身影:那活泼的讲道、感人的歌声、令人宾至如归的招呼以及接纳各类人士的胸襟。他,就是皮.纳森牧师,一位挪威移民。在去世的前一天,他还说:「唉!今天我不能去讲道了,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的缺席⋯⋯」因他急症住院了。他曾说,教会徵询他是否愿意去中国传福音,但他婉拒说:「我的禾场就在这儿!」

 

纳森牧师把青春岁月奉献给教会—美国教会,挪威教会。当他注意到挪威移民逐年递减而华人如潮水般不断湧入,而他却「不会讲中文」传福音时,他立刻祷告,找到一位华人传道,一通电话之下就邀请了这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从史丹顿岛过桥来开荒,这一个邀请就诞生了纽约第五十九街信义会弟兄会华语福音堂的华人事工。

 

这二十几年来辛勤向新移民宣教,不单是落实了纳森牧师的异象,更是实践了主的「大使命」。时至今日,这教会还在不断地增长中。愿感动皮.纳森牧师的灵也同样感动我们在去布碌崙区开发、扶持福音外展工作。

 

 

作者小档案
张陵兮是美国信义会雅各堂主任牧师,纽约信义会医院院牧。出生于大陆,在香港长大,台湾求学,目前在纽约服事。从事教育及音乐专业多年。她的三名子女均已大专毕业。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