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约在这里

「家有韩媳韩婿」聊天会

 

记录整理/简海兰

 

 

2008年5月31日,星期六下午两点,俐理老师舒适的家中,几位好友悠閒围坐,侃侃而谈。

 

聊天会由《神国杂志》创办人高俐理老师主持,KRC夫妻成长营的讲师郭渊棐(George)和刘永龄(Linda)伉俪从纽泽西州前去,Catherine住附近,简海兰(笔者,亦是本刊关系单元企编)则在维州儿子家,以网路电话参与盛会。另一位家有韩婿的母亲苏顺美,当天不克出席,海兰会后以长途电话和她经验交流。

 

两点整,会议正式开始。俐理老师开场白:

 

「今天非常高兴,大家能相约在这里。这次聊天会的目的,在于畅谈『与韩国媳妇或韩国女婿的相处之道』。韩国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对保持民族的『纯正血统』看得很重,因此,韩国人一直排斥与外族通婚。但自从基督信仰传入韩国后,韩国人的思想观念渐渐发生变化,异族通婚越来越普遍,其中,中韩通婚人数最多,目前美国也屡见不鲜。盼望透过各位的交流,让大家更了解韩裔和华裔联姻的特色。首先,请大家介绍一下这几对年轻人的背景。」(见下页表列)

 

▲好友们在俐理老师舒适的家中聊天,由左至右为Linda、George、Catherine。

 

常听人说韩国人既专制又强悍,第一次听到儿女交了一位韩裔对象,有什么感想?

 

据一位韩国牧师分析:韩国民族如此强悍和他们的历史背景有关。因韩国长期以来是中国及日本的殖民地,在数百年苦难深重的民族历史中,锻鍊出危机意识,以及内聚的民族特色,也造就出韩国人强悍的民族形象。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华裔公婆的心声:

 

「高兴啊!因为儿子那时已年近三十,有了对象,我们非常高兴!」George抢先回答。

 

「当初,我虽然对韩国人的文化了解得不够,但也感到非常高兴!」Linda接著说。

 

「当女儿的男朋友邀我出去用餐时,我心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吃到一半,他果然向我提出跟女儿订婚的请求。我觉得他们都太年轻了,要他们等学业完成后再论及婚嫁。结果,两人真的在次年六月第一个礼拜毕业,第二个礼拜结婚,第三个礼拜度蜜月,第四个礼拜开始上班!妳说我能怎么办!」Catherine莫可奈何的声音中,却带著一丝掩不住的欣喜。她接著说:

 

「不过,我这韩国女婿很sweet的!有天晚上,我母亲与我到他们家共进晚餐,女婿听到女儿想吃冰淇淋,立刻闷声不响地出外买回来给她吃。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觉得女婿在乎女儿的需要,感到很安慰。而且,女婿也很幽默,天天逗女儿开心,我们全家都喜欢跟他在一起,因为,跟他在一起就有笑声!他还在努力学中文。我对女婿越来越满意了!」

 

五位父母都信任孩子的眼光,尊重他们的决定,孩子们心仪的对象,她们乐意无条件地接纳。

 

那么,你们觉得,家有韩媳韩婿,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两位岳母大人对女婿都十分满意,不觉得有何挑战,该是应了那句名言:「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吧!」至于对媳妇,挑战就多几重囉!两位婆婆总想做到视媳妇如女儿,却不容易达到这理想。只要媳妇不怕她们,也就感谢讚美主了!其实,人人都有优缺点,若能彼此以诚相待,做不到的地方在所难免,不必太过在意。真希望媳妇们能接受这个想法!

 

韩国是个男权思想非常浓厚的社会,对外国媳妇来说,是一道不容易跨过的门槛,尤其对特别重视男女平等的华裔现代女孩来说,更是如此。韩国婆婆出名的难应付,在近年流行的韩剧中亦不乏案例。

 

海兰曾询问亲家母:「妳服侍中风的婆婆;洗澡、餵饭,尽心尽力,一点都不马虎,莫非像韩剧中受控的媳妇?」亲家母回答,当初随公婆全家移民到美国时,很多事公婆都要靠儿子媳妇出面处理,也靠年轻人赚钱养家,基本上婆婆是处于弱势,不像韩剧中那些难缠的婆婆。她还说,照顾生病的婆婆,是她应尽的孝道呢!

 

 

看韩剧对于作韩国亲家有没有帮助?

 

Linda:「看了韩剧里的婆媳关系后,较能理解媳妇的想法。一般人会认为与亚裔的媳妇沟通比较容易,其实也不一定。我们有两位媳妇,另一位白人媳妇有时比较放得开自己。所以我觉得,跟哪一国人结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人的家庭背景及个性上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尽量做到肯定和鼓励她们。」George一直在旁应声,同意太太的说法。

 

提起韩剧,Catherine有好多感想:「我从韩剧里看到很多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像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还有很多好品格,像友爱、宽恕,都让我了解到韩国人温馨的一面。我记得看过一部戏叫《澡堂里的男人们》,里面一幕剧情很温馨感人:

 

澡堂里,爷爷坐著,爸爸坐在后面替爷爷搓背,儿子坐在爸爸背后替爸爸搓背。搓背时老爷爷教训孙子:『老的要照顾小的,小的要服侍老的。』然后全部向后转,变成爷爷搓爸爸的背,爸爸搓儿子的背。

 

像这种观念,对现代年轻人多么有教育意义!但我们看到,有长辈同住的华人家庭里,母亲做好饭菜后,往往叫孩子们先吃,对家中的长辈不够尊重。这是对孩子教育的缺失,也是父母没有尽到责任的地方。我们有许多失传的美德,真应该设法找回来!」

 

大家接著提到小时候拿红包时,都要跟长辈磕头。现在中国已很少有这个习俗,但在韩国,家家都还保存著这样的传统。

 

你们与韩国亲家在一起时,都聊些什么?做什么事?

 

Catherine说:「平时我们不常来往,每年圣诞节寄张卡片,或在特别的节庆里互送礼物。我的亲家对送礼很用心。偶尔有机会见面时,就谈谈教会、房地产,或孩子的教育。我想,如果有共同的话题,就很容易建立起彼此的关系。」

 

George接著说:「旅行是我们共同的话题。因为媳妇的继父喜欢徒步旅行,而我们到各地领会时常趁机旅遊,因此,谈起各自的旅行经验时就觉得很投机。」

 

Linda说:「亲家公是一位精神科医师,而我们从事心理辅导,会因个案的转介而彼此联系。亲家母是钢琴老师,我学过声乐,爱唱歌。儿子婚礼时,媳妇要求我献唱一首罗曼蒂克的歌,亲家母为我钢琴伴奏,这也是我们人生中一个难忘的场景。」

 

顺美在电话里笑得很开心,她说:「我们在一起才有意思呢,谁也听不懂谁在讲什么?他母亲不会说中文,也不会说英语,而我们又不懂韩语,只好一家带一个翻译在身边;女儿负责翻译中文,女婿负责翻译韩文,我们一开始聊天,他们两个就忙得不可开交,很有意思呢!」

 

海兰的亲家母和她一见面,就用她俩都不怎么灵光的英文对聊。最常谈的是儿子、女儿的脾气、个性。亲家公则沈默一旁,偶尔和儿子对饮两口温热过的清酒,用韩国人特有的礼节,彼此斟酒,含笑浅酌,自始至终不说一句话,也有意思得很。

 

在海兰的经验里,她认为韩国人特爱面子、特讲礼数:「儿子的婚礼上,应亲家母要求,增加了一项韩国的结婚仪式。我被茶几上摆满的硕大红枣、花生、桂圆、松子,还有柿子饼、牛肉乾等,引得嘴馋,想讨几颗回家品嚐。这下可好!婚礼结束后,一个大花包袱,里面装进了全部的果乾,诚恳地送到我手中。我直说:『我们平分!我们平分!』她也不依。只好带回家,请弟妹们帮忙吃。剩下的红枣摆入冰箱,好几个月才消化光。」

 

「儿子媳妇新婚时,只要返家探望,亲家母一定準备丰盛的礼物託他们带回来;不是特大盒装的韩国水梨或苹果,就是一个大竹篮,外罩粉红纱巾、桃红缎带,里面三大条咖啡捲,加上各色糕饼。我一看就怕了,怕自己迟早会变个大胖子。最大的问题是没那么多钱回送等值的礼物!求了好几次:『别再送了』,都没反应。我终于忍不住向媳妇打听,去店里买回一对豪华茶叶枕,找到一个藉口送给他们夫妇,才算了了一桩心愿。从此,他们怕我再花大钱回礼,也就自然而然地改掉了每次送礼的习惯!」

 

「六个多月前,在医院大厅里等候媳妇待产。从下午四点等到晚上十一点,两位母亲併肩坐在双人沙发上,亲家母紧张得把保丽龙冷水瓶都捏裂了,海兰赶紧劝她祷告。两人亲密的模样还被家人摄影留念。照片洗出来,媳妇的大姊得意地说,有谁见过这么亲热的亲家吗?」的确,海兰十分珍贵这份友情,现在有了小孙女,共同话题就围著她,简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不会有冷场。

 

从下午两点持续到五点,意犹未尽地结束了这场温馨的閒话家常。诸位好友在俐理老师家享受晚餐时,海兰只有在电话这头流口水的份了。

 

▲海兰与亲家母欢然相叙。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