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圣经,观埃及,思救恩
文/殷颖
在救恩历史中,埃及曾提供了重要场景。
而这部救恩历史书并未写下完结篇,
从旧约写到新约,还写进今日的教会与信徒生活中……
一、茉莉花开花落的未知数
埃及,是屹立中东的文明古国。数千年来,多少同时代的文明古国都已灰飞烟灭,但埃及仍为中东伊斯兰教的宗主大国,举足轻重。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统治埃及三十年,却被几片由脸书上飞出的茉莉花击倒,颇出人意外。他癌症缠身,生命垂危,经直升机、救护车,以担架被抬上法庭多次受审仍未结案,据说恐将被判处死刑。
穆氏政权倒下后,由埃及最大的伊斯兰教弟兄会组党控制政府,但实际统治者仍为军方。一件几乎可以肯定的事:中东伊斯兰教国家中,最早且惟一与以色列签订合约,在外交上承认以色列的埃及政府,今后应不会再维持以埃之间的外交关系。中东正处在大战爆发边缘,举世忧心,前途未卜!
二、以色列进埃及是神的旨意
神的选民亚伯拉罕后裔,在迦南遭遇饥荒,雅各(以色列)不得不远走埃及以求活命。之前,神已巧妙安排雅各第十一个儿子约瑟先到埃及,历经各种危难,最后竟掌握了埃及政权,埋下让以色列与众子同赴埃及的伏笔。
雅各全家到埃及时共七十一人(参考创世记46:27),他们获法老恩准,居住在歌珊地,后竟繁衍至三百余万人口,遍满那地(参考出埃及记1:7),令后来的法老为之侧目,欲除之而后快。
神将救赎大业寄望于忠心的仆人亚伯拉罕。首先,神召他远离故乡迦勒底的吾珥,从美索波大米丰腴的两河流域,要他远赴数千里之外的巴勒斯坦,即称为应许之地的迦南。
实际上,神是要亚伯拉罕脱离当时中东文化已发展鼎盛的美地,到达一无所知的偏僻地去另谋发展。然而终其一生,亚伯拉罕并未眼见救恩实现,他都是在期待中度日。等到妻子死了,还要花四百舍克勒银子才能为撒拉买一块墓地。
但亚伯拉罕的信心不减,因他坚信神的应许:“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3)这个盼望不知等了多少年,直到耶稣基督降生,并在十架上受死复活后,才真正实现。这条信与望的长线,一拉就是数千年;世人的信心,无人可与亚氏相比。
神救世的计划,并非朝夕实现,要到神自己的“时候满足”(参考加拉太书4:4),救世计划定会落实。要维持如此长远的信心,由生到死后数千年,亚伯拉罕为千古一人。
三、以色列人出埃及为神的救恩计划
在出埃及记中,我们发觉神下笔的细腻与缜密,每一个情节安排都引人入胜。其中关于神仆摩西(以色列尊为国父)的出世,按照摩西母亲与姊姊的计划,将婴儿摩西安置在蒲草编制的箱子里,放于河中,待法老女儿发现而收容,并安排其母为奶妈将孩子养大,情节十分戏剧化。
神的计划令人叹服。神将摩西安置在宫中,接受最好的宫廷教育,再置之旷野牧羊历练四十年。摩西真正的人生,八十才开始。他担任出埃及的领导者,责任重大,让我们看到神培植一代领袖的苦心!不禁神往。
出埃及的重大历史事件,谱成令人难忘的史诗。其中令举世注目的大历史事件,如:“法老王的十灾”、“以色列人渡红海”、“西乃山颁布十诫”、“旷野四十年,天降吗哪”等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大都已拍成电影,传播至今。
出埃及记是一部救恩历史,但这本历史书并未写下完结篇,由旧约写到新约,还写进今日的教会与信徒生活中,因这些历史事件仍在不断上演,摩西、法老王与悖逆以色列人的身影都还在当代社会与教会中现身;许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自己仍在西乃旷野中趑趄不前。
四、旷野中过日子的神迹
当以色列人兴高采烈地摆脱在埃及四百年的为奴生活,又神奇地安渡红海,不禁庆幸自己获得自由之身。但当他们走进旷野蛮荒,四顾只有砂石,而队伍中还有妇孺与牛羊,旷野中昼夜温差极大,这都是当初根本想不到,如今却要面对的千百种难题。
他们不但抱怨领他们出埃及的摩西,也抱怨引导他们离开埃及的神,在旷野中四十年,这些抱怨从未停止过。他们刚刚离开埃及时,要日夜兼程赶路,神为他们安排了云柱与火柱,分别在日夜引导前面的道路(参考出埃及记40:38)。
这批人在旷野中既无法耕种,又不能放牧,何以为生?神由天降下“吗哪”,以色列人一吃就是四十年(参考出埃及记16︰35)。在旷野饮水更成问题,神命摩西以杖击打磐石,使水流出(参考出埃及记17:6),为民解渴。
以色列人在四十年行旅中的另一件神迹是“身上的衣服并没有穿破,脚上的鞋也没有穿坏”(申命记29:5),这样的神迹,重要性与渡过红海,无分轩轾。我们日用的饮食皆为神赐,也皆为神迹;但人习以为常,视为当然,多半忽略了感恩。
五、神与人共写救恩历史
整本旧约出埃及记,记述神为人预备救恩的历史,实际上是神与人共同撰写了这部救恩历史。其中如亚伯拉罕、以色列、约瑟、埃及法老、摩西等重要参与者,各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忠有奸、有服从有顽梗,但最后都巧妙完成重任,共同谱成了救恩历史。
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负面人物呢?如果没有他们的顽梗与叛逆,救恩历史便写不成;这如同有人说,如犹大不卖主,主如何能钉十字架。基督要完成救恩,是神创世以来预定的使命,其实就算犹大不卖主(或卖主以后痛心悔改,如同彼得不认主之后的痛哭认罪),主仍会钉上十架。
神对法老的十灾,也并非神预备救恩的必要条件。各人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或正面或负面,都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好让我们吸取教训,引为鉴戒。这就是《圣经》的春秋史笔最可贵处:忠奸并录。从中,我们看明白神的恩典与怜悯。读《圣经》历史,不必求完美的诠释,因为神的旨意已清楚呈现了。我们只需献上感谢与赞美。
六、逾越节的羔羊
施洗约翰看到耶稣时,便宣告:“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翰福音1:29)认定耶稣基督就是代替世人赎罪的羔羊;按新约的“符类福音书”(四福音前三卷)记载基督钉十字架的日期与约翰福音有异。
约翰福音记载主被钉之日,正是逾越节羔羊被杀之时;因此出埃及记中法老十灾的最后一灾长子被杀,但以色列人各家都只杀一只羔羊,将血抹在门楣上,天使看见便越门而过,以色列人的长子便幸免于难。这就象征基督的救赎。逾越节对犹太人十分重要,摩西律法规定要严守此节,违者要由民中剪除。逾越节的实质含意贯穿新旧约,对基督徒也十分重要。
七、西乃山为新旧约的顶峰
新旧约圣经的顶峰,就是神在今日埃及境内的西乃山藉摩西颁下的十诫,这是神与人圣约的极致,是一切律法与福音的起源与归趋;为神创造世界以后的大事,也是救赎的根源。
当摩西登上圣山,神在山上显现时,风雷与密云突现,并有角声大作,全山冒烟,神在火中降临,山下的百姓因惧怕而发颤,《十诫》影片中有逼真的描写。
十诫原意为十言(The Ten Words),与圣约有关(参考出埃及记19:5-6),十诫着重以色列人与神、与人的关系;前五条是人对神,为属灵关系;后五条是人的道德与伦理的关系,如人之手、脚各有五指(趾),十分平衡。
神在造人时已有如此安排,不仅是消极禁令(不可),也是积极应许,与一般世人的法律有别,它不仅是旧约时代的诫命,也是新约时代的诫命(马太福音五章,主对律法的诠释);更是今日教会与信徒要遵循的圣约。
结语
埃及法老王历经惨痛十灾,只好将以色列人放走;但随即后悔,发兵追赶,都不幸葬身红海。以色列人在埃及生活了四百三十年,在如此漫长岁月中,一直无法将埃及文化完全泯灭;后代到了迦南地,埃及文化随即在当地外邦人的文化诱导下,再生与还原;对后来的以色列人留下长远影响。
埃及在中东是文明古国、强国与大国,日后生存在巴勒斯坦弹丸之地的以色列,都必须与埃及保持友好关系,甚至成为埃及的保护国,才能在中东生存;连所罗门王极荣华时,都要与埃及和亲,娶法老的女儿为妻(参考列王纪上3:1)。
日后的以色列国也多半要在埃及法老的保护伞下过日子。神藉历代先知多次警告以色列(参考以赛亚书30:1-5):投靠埃及必遭祸患,但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迄今,埃及亲西方的穆巴拉克政权在“茉莉花革命”中倒下后,中东战云密布;全球又因伊朗禁运而石油暴涨,笼罩在经济危机之下。
按说以埃之间,与全世界无关,却又是息息相关,因为埃及由旧约时代迄今,一直成为历史大事的重要场景,因此令关心神救世大计的基督徒格外关注。当记得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罗马书9:17)愿神的旨意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