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领域中遇见神 /
以教育服事神──访李刘桂美校长
文/郑琼瑜 供图/李刘桂美
▲James Leitch小学庆祝2015年农历新年。李刘桂美(图中)与学生合影。
许多第一代华人移居海外后,往往受限于语言、文化等障碍,不曾梦想进入主流社会担任要职。来自台湾的李刘桂美(Mary Liu Lee)于二十几岁时,和当时担任宣教士的夫婿李天祥从台湾移民美国。年轻的她初至北美时,曾因不适应而失落、忧伤,后来在神的带领下,定意不论环境如何,都要以喜乐的心迎接每一天,成为上帝赐福的管道。数年后,她进入一所公立小学担任教师,并勇于承接重任,于2011年3月出任美国北加州Fremont知名的James Leitch小学校长,领导以白人为主的教职员,为美国的公立教育注入神赐给她的视野与影响力。
恩师开拓生命视野
李刘桂美生长于南台湾美浓一个淳朴的工农家庭,父母尽心尽力拉拔七个女儿及惟一的儿子成长,虽然对儿子期望甚高,对女儿们的发展则采顺其自然的态度,并未刻意引导、栽培。
“这一生中,影响我最深的是老师。”在高雄女中就读时,李刘桂美遇到一位影响她生命方向的国文科庄老师。庄老师是一位基督徒,非常重视生命传承,常和学生分享生活见证,鼓励他们阅读好书。高中期间,李刘桂美便在老师的引导下,接触了《荒漠甘泉》、《人子》,以及杏林子的散文等。庄老师开启了她的生命视野,她立志将来也要成为一位影响生命的良师。
高中毕业后,李刘桂美如愿考上台湾师范大学,主修教育,副修英语。从小,她的生命目标就是读书、升学、出人头地,讨重男轻女的长辈欢心;然而,如愿成为一流大学的新鲜人后,她却觉得心中有一股说不清楚的空虚,经常自问: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人为什么要活着?
▲全家福。李刘桂美(左叁)与夫婿李天祥(左二)、大女儿Natalie(左一)、二女儿Rebekah (右一)。
成为家族的祝福
为了加强英文能力,她接受室友邀请,参加由内地会宣教士带领的英文查经班。那位室友浑身散发令人羡慕的喜乐气息,而宣教士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更令她感动。为什么宣教士们愿意放弃在美国的高薪工作与舒适生活,远渡重洋,在陌生的海岛上默默付出生命中最精华的时光?为什么他们能够这么满足、快乐?李刘桂美渴望知道原因。
成长过程中,每回她看到基督徒高举着标语牌站在路边,上面写着约翰福音叁章16节经文:“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她总觉得那些人很愚蠢。然而,加入查经班一年后,有一天她读到这节经文,心里竟被深深触动。她向神做了生平第一个祷告:“如果祢真的是神,可不可以进到我的心中改变我,使我内心不再空虚、骄傲?”
一位堂哥的骤逝,促使她决定受洗,成为基督徒。她的这位堂哥于就读大学时信主,成为家族中第一位基督徒。这对笃信传统民间信仰的家族来说是大不孝的行为,长辈们难以接受。后来堂哥因车祸去世,许多教会会友南下出席葬礼,诉说她堂哥令人怀念的美好品格。
她的叔叔,也就是那位堂哥的父亲,被教会会友的爱心感动,不但不再反对基督教,甚至说自己早逝的儿子是家族的祝福。堂哥的离世对李刘桂美造成很大的影响,她决定以堂哥为榜样,成为全家族的祝福。
▲李天祥、李刘桂美与孙儿Jethro。
暂别教职,负笈他乡
师大毕业后,她至高雄苓雅国中任教,担任英文、国文,以及心理辅导老师。当时学校依学业成绩将学生分成“资优班”、“普通班”、“放牛班”。“放牛班”的学生往往被贴上贪玩、笨、不努力等标签,被师长、同学,甚至自己轻看。这种将学生分等级的做法,令李刘桂美非常困惑、失望。
她花许多时间和“放牛班”的孩子建立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依据他们的需求设计教材。孩子们和她建立了好感情,下课后常挤进辅导室,向她倾吐父母吸毒、离家,甚至家暴等不为人知的伤痛。陪伴这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对有特殊需求,如自闭症、学习障碍、过动症等孩子特别有负担。
在苓雅国中任教期间,她和在“福音总动员会福音船”服事的宣教士李天祥相识、相恋,携手成立家庭。1982年,李天祥决定到美国攻读神学,李刘桂美于是辞去教职,和夫婿远渡重洋。赴美后,李天祥在神学院攻读道学硕士,她则主修基督教教育。为了深入比较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与基督教教育的异同,她于神学院毕业后,又至加州州立大学东湾校区攻读教育硕士。
李刘桂美回忆,虽然她大学副修英语,并担任过国中英文老师,刚到美国的头两年,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以及经济上的需要等,仍压得她心头沉甸甸地。
虽然心情低落,她仍坚持每天祷告、唱诗歌、读圣经。当时OMF宣教机构的宣教士孔保罗(Rev. Contento)经常关怀、鼓励他们夫妻俩,此外,她常收听由时任达拉斯神学院(Dallas Seminary)院长的牧者Chuck Swindoll主持的广播节目,有一回 Chuck 牧师以腓立比书第四章第4节经文勉励听众“要喜乐!”这篇分享深深触动李刘桂美,她决定不再因离乡背井而忧郁,而要凭信心常常喜乐。
投入美国主流教育
李刘桂美移居美国北加州时,华人移民尚属少数,第一代移民想进入美国主流学校担任教师并不容易。然而,James Dobson(Focus on the Family 创办人)一篇鼓励基督徒投身教育,在世界上做光做盐,影响下一代生命的讲道鼓舞了她。神透过那篇讲道打开她的视野,呼召她勇敢踏入美国主流教育系统。虽然困难重重,但她决定回应呼召,勇往直前。
1992年,位于Fremont的 Forest Park 小学成立了中英双语教育课程,已按部就班获得教师资格的李刘桂美顺利取得这份教职,成为该学区第一位中英双语老师,并出任召集人。
由于校长大力支持,中英双语教育在该校逐年扩展,校内华人面孔的双语老师也日渐增加,不料却引起某些主流教师的反弹。
有些老师担忧双语老师将威胁他们的职位,有些老师则认为孩子既然在美国成长,小学阶段只要学好英文就行了。此外,由于华人家长常慷慨捐赠电脑、书籍等给双语班,使双语班的资源比其他班级丰富,也引起了某些老师的批评与嫉妒。原任校长退休后,接任的校长经常冷言冷语地否定双语教育的价值,使得双语班老师的处境更加艰难,担任召集人的李刘桂美更是背负沉重压力。
那段日子,以赛亚书四十章31节的经文:“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给予她很大的安慰与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祷告,她对未来渐渐有了新的蓝图:“进入普通班任教,深入美国主流教育,学习成为教育领袖。”为了达成目标,她重回校园取得校长证书,并且申请进入没有双语教育的小学担任普通班老师。
担任公立小学班级老师
离开双语教职后,李刘桂美先至Weibel 小学任教一年,当时的校长Bailey女士勤奋、坚定但和蔼亲切的工作态度成为李刘桂美的榜样。她向神祷告:她盼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一位兼具温暖亲切与坚定能干特质的校长。
来年,她转至同一学区的Gomes小学担任四年级和五年级老师。在Gomes任教四年半期间,她认识了许多关心她、常为她祷告的基督徒家长。这所学校有许多华人学生,但老师几乎都是白人,华人家长见到学校里来了位和他们同文同种的华人老师,大多对李刘桂美非常尊重与信任。
李刘桂美在台湾时便非常关怀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至Gomes任教后,她接纳许多被其他老师拒收的自闭症、选择性失语症、过动症等孩子至她的班上,真心爱这些孩子,鼓励他们发挥神在他们身上的计划与才华。一位已进入大学的女孩曾告诉李刘桂美,她对当年李刘桂美邀全班学生在教室里“露营”,建立友谊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往事一直念念不忘。
当时学校没有副校长,校长与秘书非但没有因为李刘桂美的族裔背景低估她的能力,还常委以重任,视她如副校长,校长外出时,往往由李刘桂美代为打理校务,这些工作资历也为李刘桂美日后出任校长打下稳固的基础。
▲社区报纸Tri-City Voice报导2013年James Leitch小学多元文化节。右图为李刘桂美与穿着印度传统服装的印度裔学生合影。
成为教育领袖
2011年3月,Fremont 市著名的James Leitch 小学校长一职出缺,同为基督徒的Fremont学区总监James Morris约她见面,鼓励她提出申请,他说:“我们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华人学生,却没有华人校长,你既然有校长证书,为什么不考虑争取校长职位?”李刘桂美马上表明自己是第一代移民,语言、文化仍有隔阂,也许难以领导美国土生土长的教职员工。学区总监要她放心,透露他早已多方探查,许多人均大力推崇李刘桂美的能力,他说:“你环眼看看,这个学区有这么多华人学生,你应该成为他们的榜样。”
然而,她心中仍有疑虑:她不仅是学校老师,还是位教会师母,校长的工作比老师繁重许多,她担心自己无法兼顾教会服事。但先生认为既然当初神带领她取得校长证书,如今又透过同为基督徒的学区总监邀请她申请校长职务,她应该勇于被神使用。
那阵子她正在阅读一本有关宣教的书籍,书上提到一位宣教士的心愿:“让神行大工,为神做大事。”她深受鼓舞,因为那也是她的愿望,于是决定放下疑虑,申请校长职位。
学区总监和她谈话的隔天就是提出校长职位申请的截止日,李刘桂美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准备申请文件。那是个星期五,她上午送出申请书,下午便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八位获得面试机会的申请者之一,于两天后的星期一进行第一轮面试,星期二又紧接着进行第二轮面试。
她对面试的表现并不满意,认为自己没能以英语淋漓尽致地陈述教育理念与工作资历,此外,她从来不曾正式出任副校长等行政职位,许多工作,如经费运用等,均没有经验。
面试时,她据实回答提问,不懂的事就承认不懂,而有一位申请者已在另一所小学担任校长,拥有丰富治校经验,因此李刘桂美认为自己绝无胜算,不料,隔天她便意外地接获入选通知。
出任校长后,李刘桂美才得知自己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学校附近一所教会的牧师是面试委员会中极具影响力的一员,他告诉李刘桂美,虽然她不是最有经验的候选人,但他非常欣赏她诚实的品格,而且他在祷告时,强烈地感受到神对他说:“这位就是最好的人选!”因此他大力向其他委员推荐李刘桂美。
▲2015年美术比赛得奖学生与李刘桂美(右四)以及办公室职员(右叁及右一)合影。
不畏艰难,赢得信任
James Leitch 小学是 Fremont学区中一所成绩优异,一位难求的学校。虽然只有幼稚园至三年级,但每个年级都有将近十个班级,学生人数近千人,全校大多数老师与职员都是白人。领导一群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教职员工,李刘桂美的的心理压力很大,但脚步已跨出,她决定依靠神,勇敢面对挑战。她祷告:“主啊,求祢使我成为好榜样,我在这所学校即使无法为祢做大事,我也要成为一个好的基督徒榜样。”
她知道自己极需代祷支持。除了请教会会友为她代祷,她并逐一拜访学校里的基督徒老师,邀请他们成为她的代祷伙伴,做她的镜子,常给她建言。
她坦言,虽然她是聘任委员会的首选,却不是部分老师与家长心目中的理想人选,上任后,不免遭遇令人百口莫辩的批评论断,甚至有人等着看她笑话;但她定意每天带着笑脸,以乐观正面的态度,真诚地关怀老师,主动与家长寒暄,体察学生的需要。虽然身为主管,但她常常谦卑地向已在学校工作二十余年的办公室秘书讨教,几年下来,秘书虽然在职位上是她的下属,但实际上已成为她的工作导师与好友。
诗篇一百一十八篇8-9节:“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这节经文时时提醒她:作校长不要倚赖人、倚赖强权,而要倚赖耶和华。出任校长后,她倚靠这节经文克服许多困难与批评,渐渐赢得信任与尊敬。
每个孩子都是宝贝
James Leitch小学设有三个特教班,许多学生的症状为重度。担任校长后,李刘桂美延续对特殊需要孩童的关怀,特别照顾这些孩子。
其中一位罹患重度自闭症的华人学生令她印象最为深刻。那位学生的家长原本认为孩子的疾病很不光彩,李刘桂美花许多时间关怀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带孩子接受治疗。这个孩子进步神速,奇迹似地由重度自闭班转到轻度自闭班。家长见证孩子的转变,看到人力的尽头仍充满着盼望,于是愿意认识神,主动到教会聚会。“这不是人能做的,完全是靠祷告,以及老师的爱心。”李刘桂美说。
她心里明白,要成为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她必须将学生交在神的手中。“我在这个学校最大的使命不是传递知识,而是生命的传承。”虽然受限于法规,不能在学校公开传递信仰,但和家长私下沟通时,她总会以神的爱安慰、鼓励家长,让家长知道:“神在每个孩子的生命里都有特殊的计划,每个孩子都是宝贝。”
▲2015年James Leitch小学改变日(Make a Difference day),李刘桂美(图中)与参与校园美化计划的学生与家长合影。
做教育界的光和盐
近年来,不符合圣经教导的观念,如同性恋,已渐渐被美国公立学校纳入教材。作为公立学校校长,李刘桂美常需面对抉择。她坦言,在真理与政策之间寻找平衡点是个难题,她服务的学区中,便有好几位高阶决策者、校长,以及老师为同性恋者,其中一位校长极力反对双语教育,并大力推行在教材中教导同性恋,开会时,李刘桂美和那位校长经常有不同意见。她愿意以神的爱接纳那位校长,但绝对无法同意与圣经教导违背的教育主张,因此每天上班前,她都会求神赐给她做决定的智慧,并保护她远离纷争。
接任校长职务的头几年,她着重于建立关系、赢得信任。下个阶段,她将结合资源,推广家长教育,邀请基督徒专家及父母分享如何教养孩童的身、心、灵,期望丰富家长的教养眼光与方法。此外,她也计划与教会配合,组成团队,在公立学校中做光做盐,长期帮助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给予属灵与精神上的支持。
提到退休后的梦想,她期许以基督徒教育家的身份,到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支持、训练当地的基督徒老师,甚至成立学校。她说:“老师能够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我希望培训基督徒老师如何结合道德教育与属灵教育,在教育岗位上做光做盐,影响学生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