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异象,凝聚共识

林元生长老从芥菜种会目标管理谈起

 

采访/高俐理

整理/翁静育

照片提供/芥菜种会网站

 

 

Q: 近年来,芥菜种会同工林柔慎姊妹寄给我很多创办人孙理莲师母过去的书信,从书信中才知道她做过很多伟大的工作。这几年我有机会参与帮助柬埔寨、雏妓的事工,更能体会这类事工的挑战。林长老本身是杰出的企业家,跟我一样都是牧师的孩子,也都是很本土的台湾人,对这块土地都有很深的感情。毕竟,芥菜种会是台湾第一个社会福利机构,而且还是基督教机构,这就意义深远了。我知道,林长老在担任董事长的七年间,对于芥菜种会非常用心经营,首先,请林长老先对芥菜种会做个简介(该会事工更详尽报导请见本期72至76页)。

 

1927年孙雅各牧师偕新婚的妻子孙理莲自美来台,在淡水定居,承接台北神学校(今台湾神学院)及淡水中学校长职务。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台湾进入战时体制,日本政府于1940年将孙雅各一家人遣送回美国。战后孙牧师夫妇于1947年重返台湾,于1948年在南投、花莲等地展开山地医疗团服务,1952年以芥菜种会之名展开救助事工,1962年财团法人基督教芥菜种会在台湾正式登记立案。

 

▲1927年新婚初期,小俩口已经决定:“人生只有一次,让我们到最有需要的地方去服事。”图为孙理莲与孙雅各牧师结婚照。


日据时代结束,孙氏夫妇再度来台。当时规定宣教士的太太只能支持宣教士,她觉得自己不能做什么,就跟先生表示,很想帮助台湾这些孤苦的人,所以她说:“我要成为太太的宣教士,而不是宣教士的太太。”

 

迥龙的乐山疗养院本来是长老会宣教士戴仁寿买的,但因日本政府要在那里建汉生(即痲风病,因尊重病患, 台湾已更名)医院,他就把那块地让给日本政府,而到八里开设乐生园。1949、1950年,乐山疗养院的汉生(痲风)病人很可怜,无药可医,常常自杀,当地牧师就打电话请孙理莲师母过来帮忙,那些人有小孩,她就把病患无力照顾的贫童带出来,设立育幼院来照顾他们。当时有很多少年流浪街头被抓到警察局,她就把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领出来,为他们设立了少年之家。

 

从这里开始衍生很多事工,可以说,只要是政府不能做的,只要哪里有需要,她就做。

 

孙理莲师母说过三句名言。第一句是大学时代说的话:“人生只有一次,让我们到最需要的地方。”第二句是刚到台湾时说的︰“我要成为太太的宣教士,而不是宣教士的太太。”第三句就是每当同工抱怨做太多、力不从心时,她都会回答:“我们不行,但神可以,让我们来祷告。”

 

芥菜种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但后来国小教育普及,中学也免试,政府也让原住民享有升学优惠,服事的对象渐渐减少。实际上,玉山神学院的老一辈原住民神学生或牧者,四、五十岁以上的,很多都是从芥菜种会的习艺所、补习班出来的。

 

▲孙理莲决定成为太太们的宣教士,帮助贫困孩童,而不只是作个宣教士的太太。

 

Q:为什么您对芥菜种会这么有负担?


由于近二十几年来台湾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而芥菜种会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而未能掌握社会脉动,财务一度相当艰难。在2006年,承蒙大家推选我担任董事长,我就比较积极参与并带动机构的更新。我四十五岁从营利事业退下来,就是希望协助教会与机构,让这两者的管理与福音事工都做得更好。所以在担任董事长以前,已经担任两任董事,我的心态一直都是:“假如有更合适的人,我们尽力配合,让主其事者能做得更好;但假如需要我,我也会尽力作主忠心的管家。”

 

Q:您如何带领芥菜种会的同工异象重整、凝聚共识?


第一就是把制度弄清楚,也辞退一些不适任者。刚接任时,我常对同工说,我们要有异象、有理想,否则就是在利用这些弱势的孩童来“保住饭碗”。我鼓励他们提升异象,看到更多、更远的使命,才能让孙师母的异象与理想持续下去。

 

过去十多年,台湾社会没有加薪反而薪水倒退,但芥菜种会的薪水都有正向的调整,让同工觉得在这里服事是有希望的,也知道机构要求有所回报,做得好的人不只薪水提高,年终奖金也会提高。但既有加薪,工作就要有指标,我常鼓励同工设立长期目标,设立KPI,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ex),评估今年你的绩效如何,有哪些地方要改善,并设定明年的新目标。

 

这样实施了几年之后,我请了对企业管理很有经验的陈献义牧师来带领我们的“目标共识营”,经过两三次董事跟高阶主管的共识营,时机成熟以后,我就请新任总干事推动目标管理。新任总干事很配合、很有能力、学习力也很强,马上去找资源,找了生产力中心来开了两门课程,怎么做长期规划,怎么做平衡计分卡。

 

在同工以前都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我们把今年、五年、十年……四十年的目标管理做好。他们做的超过我想的。我二、三十年前在企业界也做过目标管理,现在进步很多,她们才第一次学习,就比我所预期的做得更好。

 

例如:首先我们希望目标能够更聚焦。过去我们的事工从婴儿到老人都做,可是人力与资源都不够。现在只要我们做的,都希望能做到卓越,再复制成功经验。

 

未来我们希望藉由更多教会认养当地贫困的孩子,希望在四十年后,会有1000间以上教会跟我们合作;现在育幼院只在新庄,以后我们希望北中南东都会有;少年之家只在花莲,以后各地区都有。我们希望从这几个共识设定未来四十年的目标管理。

 

▲2012年8月3至26日举办的孙理莲宣教士纪念展,感动了无数人。

 

▲宋达民夫妇成为爱心大使,为贫困孩童募款。

 

Q:相较于企业,在福音机构领导有什么特别的挑战?


很多基督徒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只有在教会内服事,才算是服事神。他们工作时只做该做的,却只把教会的服事当作重点,从来不会去想怎样把工作做得更有效能,甚至当教会有事情,把工作丢下就走了。

 

但我也遇过一些基督徒,工作、服事都很认真,他们知道在职场就是在服事神,即使在是厕所里捡起一张纸屑,也很重要,但很多基督徒不是如此,常常无法抓住神的心意。

 

我也见到很多跟神关系亲密、有深厚生命连结的基督徒,信主没几年就带人来信耶稣。时代改变,以前社会上蓝领占多数,现在白领才是多数,既然如此,品格更显得重要。我有机会在教会或机构演讲时常提到︰“在教会常常太讲求爱心却忽略了要求,而企业可能太看重要求却疏忽爱心,两者都要平衡。”这是很多基督徒没有搞清楚的地方。

 

▲重新凝聚共识,订定目标管理的芥菜种会的少年之家,充满蓬勃朝气。

 

Q:能否描述一下你自己的成长背景?


我是第三代、也算第四代的基督徒,因为我的祖母、外祖母和外曾祖母同时信耶稣。家父后来去念神学院,我在爸爸牧会的新屋长老教会,常常有会友有意无意地表示,我应该去接爸爸的牧会工作。

 

但我毕业后进入德州仪器公司工作,后来德州仪器把重点放在积体电路(IC),有个产品决定不再生产,打算外包给韩国公司,那时候我们几个同事,就是现在的董事长、我和另外一位吴先生,心想这个产品既然很有潜力,就决定出来成立一家公司。事实也证明,这个产品的确相当热门,就是LED。

 

当时LED的技术只能当指示灯,根本不可能做照明灯,但是现在都有办法了,我们就在那时成立光宝电子公司。我后来接了总经理六年,觉得应该要把在企业界所学的用在教会界,于是从第一线退下来,只担任董事。我是在四十五岁时退下来的,从那以后,都在参与教会、机构的服事。

 

Q:请问您记忆所及,在经营企业时,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


第一,我在担任总经理时,在公司里面成立团契。每当公司面临困难,都藉着团契的祷告求神施恩。第二就是,从我开始赚钱,就十分之一奉献给神,而且超过十分之一。我知道我的钱是神给的,就要照他的原则奉献给他。很多基督徒常忽略这点,忽略就变成偷窃(参考玛拉基书3:8-10)!所以我常鼓励基督徒十一奉献,甚至鼓励牧师传讲十一奉献的道,这是给信徒的莫大祝福,而不是压力。

 

在这二十年教会和福音机构的服事里,我发现照理讲,教会和福音机构应该是最好管理的,因为我们有神的参与,大家应该都可以在爱心里说诚实话,彼此以恩慈相待。但是我发现,教会或福音机构的管理往往比一般的公司更难,因为很多基督徒并没有真正生命与神连结,常常批评、论断,利用教会或机构拿不该拿的钱,这是很严重的事。有些人甚至为了权位而放弃了信仰,结党营私,进入教会的人如果没有真的属灵生命,也跟外面未信者所行之事都一样,就不配称为基督徒。

 

▲林元生长老除了是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生坚定爱神,追求卓越与成长。(图片来源:林元生长老)

 

Q:对于基督徒年轻人,你会给他们什么样的建议?

 

我在1975年,二十八岁时创业。年轻人创业要先求问神:“这是不是你的旨意?”我觉得寻求神、认识神、守住神要我们做事的原则,是第一要件。

 

第二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特别是管理的技能、才干。一半以上的公司都在五年以内倒闭。所以管理要搞好,专业要很杰出,才能掌握企业经营。

 

第三就是,别好高骛远,先把一件产品做好,不要什么都想做,要把优先次序设定好。

 

Q:我最近发现一件事,欧美因为有基督教的背景,整个企业环境比亚洲健康。有一些现象看到心很痛,常有人发现亚洲老板的EQ或职业道德上偏差得很多,该怎么办?


台湾和东南亚的商场道德标准很低,很多公司拿订单就是要回扣,需要贿赂,我想碰到这样只有两条路。第一就是祷告求神让你找到更好的老板或公司。例如有些公司不是基督徒老板,却用基督教的原则来做事,像是台积电。

 

第二就是自己组织公司里的一些人来为老板祷告。曾有这样的实例,有一位基督徒老板居然告诉员工︰“因为你不会抽烟也不会喝酒,不适合待在这家公司。”所以真的要为老板祷告,使他照着神的心意去经营公司。

 

至于创新与专利,公司要刻意规划,成立研发部门或新事业。我以前作总经理时,刚开始就设定25%的利润要从新产品出来。同样的,芥菜种会也设立了研发单位来了解社会新动向,期望未来成为社福机构的先锋。

 

任何计划最重要的是人。每个老板都要栽培员工,一级主管要拟定二级主管的储备名单,发掘有潜力的人才,这都在我们四十年的规划里面。

 

Q:可否描述关于你跟主之间特别的经历?


我从小信主,对神从来没有怀疑,加上家母从死里复活,所以我从小相信神迹。如同马可福音十六章17节,信的人必有神迹奇事随着,我也敢为人祷告。但是在我五十岁前,信心不够,常常到医院为癌末的病人祷告,出了医院,就觉得那些人无法得医治。五十岁以后,我参与许多机构推动圣灵的更新,让我能与神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经历圣灵的大能。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甲状腺开刀,开完刀时,讲话有气无声,但我并不惧怕,仍满有信心。接着到美国接受声带手术,当医生研判还需要再开刀一次,我和太太就决定不再开刀,要仰望神的医治;在几乎无声的情况下,仍然每天唱着《我们有伟大奇妙神》来赞美神。

 

后来到慕主先锋教会学习等候主并寻求神的医治,在祷告时,有弟兄在异象中看到我唱《至好朋友就是耶稣》,在台语教会为神作见证,也唱《How Great Thou Are》,在讲华语及英语的教会作见证、传福音。

 

我那时候就抓住此应许,并藉着赞美神、等候神,因为苦难与神更亲近,时刻都可以等候神,身体恢复到比以前更健康,声音也能唱歌且天天进步。以前投资就祷告祈求神,现在就等候神,寻求异象,让神给我回应。

 

我太太很有信心,祷告都比我多。我们关系非常好,我奉献都不必跟她讲,她从不会责怪。至于投资的事通常都会请她一起祷告、一起寻求印证,现在我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儿子处理,我的孩子也一起操练跟神的关系。

 

▲林元生长老伉俪鹣鲽情深,同心爱主,慷慨奉献,也经历神无数的恩典。夫妇俩同游以色列,在迦密山上以利亚像前欢喜留影。(图片来源︰林元生长老)

 

Q:您们夫妻为何能够这样同心服事和奉献呢?我经常听到有人说这笔奉献不要让我的配偶知道,心中很难过。


(林长老娘微笑地表示)我们所有一切都要让人看见神,不要看见人。很多时候我们的见证很好,但人们只看到神的赐福,却忽略了是这位神在这个人身上的作为。

 

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婚后不久,我就发现元生有奉献的恩赐,比方说,知道有某个奉献需求,我心里的数目可能是50美元,但元生的数目却是100美元。他的总是比我多,我就明白他有奉献的恩赐,因此只有支持,绝不拦阻。神讲的话都会成就,他必开天窗倾下赐福。

 

(后记:结束这段令人感动的采访,相信必能激励许多夫妻在奉献上彼此扶持,而不是为此争吵。我们相信,这正是父神为何在事业与财务上大大赐福林长老伉俪他们的理由之一。)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