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虚谎的迷雾

专访邱茂松牧师谈「诈骗集团」于华人教会界的恶行与对策,以及刘哲沛律师、温英干教授的回应

 

采访/林敏雯

 

 

「这礼拜超级市场牛排减价,赶快去买喔!」「我只告诉你哟!根据内线情报,这支股票一定会涨!」

 

基于「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的心理,小至购物,大至投资,我们常可从亲朋间得到这些「利多」消息。听了消息之后,你会一笑置之,或以行动回应,往往取决于你对内容是否感兴趣,以及你与消息来源者的关系。

 

但是,当这个消息听起来实在是超乎想像的好,尤其是消息来源者是「虔诚的基督徒」,目的是为了「扩展基督国度」时,你的反应是「感谢讚美主」,还是自心底亮起警惕的红灯?

 

自1991年担任「洛杉矶华人教会同工联会」总干事至今的邱茂松牧师,语重心长地叮咛:要谨慎,要谨慎啊!

 

这次专访中,邱牧师不仅揭露「诈骗集团」于华人教会界的恶行,分析行骗的模式,更提出保护的对策。期盼藉敲响警钟,帮助读者设立防线,在真理的根基上,穿破虚谎的迷雾。

 

编织诱人的网罗

 

连续好几个主日了,张姊妹(化名,下同)满脸愁容地前来参加崇拜。赵师母看在眼里,默默为这个单亲妈妈祷告,礼拜一打电话给张姊妹,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张姊妹支吾了一阵,才说是前些日子邻近教会的陈牧师向她借钱,时候到了没有还,使得她承受极大的精神与经济压力。

 

师母安慰说,如果真有需要,教会可以先帮忙,但是,她到底借出多少钱呢?张姊妹说,连同存款加上房子抵押的净值贷款(Home Equity Loan),总数超过四十万美元。师母非常震惊,询问为什么陈牧师需要这么大一笔钱。张姊妹一边流泪,一边道出事件的始末。

 

几个月前,陈牧师偕同师母一起来探望,关怀她的近况,并辅导她与孩子的相处之道。离开之前,陈牧师提起神最近赐给他一个很大的恩典:有一位住在欧洲的退休宣教士师母,愿意将先生的遗产三百万美元,用来支持华人教会的宣教工作,赞助牧师个人需要的宣教经费。只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对国外流入的大笔汇款审查严格,请张姊妹一起为这件事祷告,希望顺利完成。

 

之后,陈师母打电话来向张姊妹借钱。她说因为汇款需要的手续费、律师费,超出预计的数目,如果就此放弃,原先投入的费用也无法退还。陈师母保證,两个月后一定如数归还,外加50%的利息。因为师母情辞恳切,又是多年信任的属灵长辈,张姊妹不疑有他,马上前往银行,取消定存,将毕生积蓄领出交给师母。

 

又过了约一个月,陈牧师夫妇再次拜访张姊妹,邀请她迫切为汇款手续祷告,因为阻挠重重。陈牧师强调,愿意捐款的师母很希望看到华人福音兴旺,只是需要更大的资金先投入,完成必要的手续和缴交遗产税。请她考虑抵押房子,以净值贷款来帮助陈牧师交付相关费用。张姊妹知道这会使自己的经济情况立刻陷入窘境,但是为了宣教事工的开展,她愿意忍受几个月的不便,更何况还有50%的利润!

 

没想到,期限到了,钱没有收回。张姊妹愈想愈觉得事情不对劲,鼓足勇气向自己教会的赵师母倾诉。赵师母陪著她询问陈牧师教会的长执同工,长执们震惊之馀,请陈牧师出面说明,才发现陈牧师不仅投入自己所有资产,还向张姊妹和其他会友借贷,总共超过一百万美金。

 

▲亮丽的文宣和动人的说辞绝不等于事实与真相。

 

拆除属灵的包装

 

在北美华人教会中,已发生过数起类似事件。骗局是由极具组织的集团精心设计,一套经过属灵包装的谎言,专找教会下手。在一开始的电子邮件中,对方会表示自己在「禁食祷告,迫切寻求神的旨意」之后,「神亲自启示要兴旺华人福音事工」,并且指出「你就是神要祝福的人」,同时承诺高额奉献,作为宣教或建堂基金。这些说辞很容易就打动热心宣教的牧者和基督徒。根据邱茂松牧师的分析,骗局「换汤不换药」,内容虽不尽相同,但可大略归纳为以下的模式:


一、动人的故事:来自非洲或欧洲的虔诚基督徒企业家突然去世,遗孀为得到丈夫被政府冻结的遗产,需经过繁杂手续,并指定这些遗产将来要用在宣教事工上。

 

二、诱人的回报:强调「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承诺只要出资协助拿回遗产,短时间内就能收取百万什至上千万美元的回报。

 

三、合理的程序:先要求一笔小钱支付律师、银行费用,以及遗产税。

 

四、不断的索求:在投入一定数目之后,对方以「事情比想像中困难」、「政府官员要求贿赂」等藉口,不断要求更多款项。每次都保證「这次一定是最后一次」,如果不继续投入资金,「前功尽弃就太可惜了」。

 

那么,为何找上牧者呢?邱茂松牧师认为,诈骗集团绝不会只期待一个人上钩。因为传道人容易得到别人信任,且有广大的接触面,经由他们,可以将魔爪伸入教会会友当中。

 

难道上当的牧者对骗局过程没有任何怀疑吗?

 

邱牧师的看法是,这些牧者的初衷是真诚地协助陷入困境的主内肢体得回被冻结的资产。巨额的报偿更让牧者相信,这乃是神回应宣教需要的方法。令人感到痛心的是,上当的传道人身为受害者,却因为涉及金额庞大,往往被要求离开教会,承受身败名裂的苦果,失去服事神的机会。也有弟兄姊妹失去对牧者的信任,因此离开教会。教会公款被挪用,则失去多年筹募的建堂、宣教基金,事工发展停滞。整个基督国度所受的创伤,无法以金钱来衡量。

 

设立保护的防线

 

自从得知有牧者和弟兄姊妹受骗,邱茂松牧师便尽力提醒、教导华人教会,不希望再有人落入陷阱。他建议个人与教会根据以下原则,设立保护的防线。

 

【个人防线】

 

一、要「谨慎自守」。许多受骗者自认以助人为出发点,并认为可将这笔钱财用在神的事工上。试想,若非心图意外之财,人们岂会放松警觉?为了避免受到诱惑,当收到此类电邮,最好勿存非分之想,马上消除,连看都不要看,更不要转寄。如果每个人都诚实自问助人的动机,就能避开受骗的危机。

 

二、要「灵巧像蛇」。就算看了之后很受感动,仍要对这种「意外的祝福」,「奇妙的恩典」保持戒心。在采取行动前,先向专业的会计师、律师徵询意见。由于骗徒猖獗,很多银行经手巨额汇款,尤其收款人在第三世界国家时,都会主动询问是否为取得遗产,希望提醒汇款人避免受骗。类似的骗案虽已不可胜数,却经过不断更新包装,仍然引人上当。

 

三、要「当机立断」。读者当中如果有受骗的,或是知道有人受骗,就应该立刻停止(或劝阻)汇款,马上向联邦调查局(FBI)报案。不要执迷不悟,奢望「有可能是真的」,「这次汇款肯定是最后一次」,「马上就可以得到回报」。

 

【教会防线】

 

一、教会是敬拜神的圣殿,不是买卖场所。从事保险、地产、直销的弟兄姊妹,尽量避免在教会拉客户。特别应防备打著投资公司名义,在教会中推销「保證投资回报率超过18%」的投资老鼠会。

 

二、教牧长执是教会的管家。教会管理经营属于神的资源,应对任何投资掌握控制的权力,并寻求适当的保障,如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保證,不能参与没有保障的投资。绝对要避免骗局中不能掌控汇款下落和回报的情形。

 

三、教会是牧者的归属。应该主动关怀牧者的生活,给予合理的待遇及福利。对于有心宣教的牧者,教会应该设立基金,公开支持,别让牧者承担募款的压力,因而影响服事。

 

四、教会是真理的根基。华人基督徒中有不少人在理财、投资领域的表现,卓然有成。教会应该举办讲座,以圣经教导为基础,传授正确的「管家理财之道」。

 

▲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球场上如此,投资理财又何尝不是如此?


迎接医治的开始

 

受害者如何得到赔偿呢?因为诈骗集团本部不在美国境内,就算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报案,也很难进入起诉程序,遑论追回被骗的金钱。上述案例的教会,部分弟兄姊妹曾考虑对向他们借钱的牧者提出诉讼,但是上当的牧者也没有能力赔偿,只好宣告破产。在长执开导下,这些弟兄姊妹才打消循法律途径解决的念头。

 

被骗失财的固然都是教会的弟兄姊妹,却因为是牧者私人的借贷,教会本身,什至宗派的区会、总会,并没有偿还债务的责任(编按:请参考刘律师不同的意见),邱茂松牧师才会严肃地呼籲,与其事后试图弥补损失,不如时时儆醒,抵挡诱惑,防患未然才是上策。

 

财物损失虽无法追讨,那么心理和灵命的创伤能够得到医治吗?邱牧师坚信,经历人生的低谷,更需要神的恩慈和怜悯。会众固然对牧者、教会感到失望,此时绝不能放弃信仰。惟有抓住神的应许:「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希伯来书13:5);「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下)


教会更需要在这样困难的时候,主动积极安抚肢体,带领全体会众恳切祷告,求神赦免和医治。同时要反省:对真理的教导是否不够扎实,使得弟兄姊妹轻易相信谎言;还是过于注重事工果效,什至取代神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受骗的牧者理当辞职以示负责,他们若是诚心认错,挣脱骗局,教会仍要以爱心来包容。具体的行动包括关心他们的前途、为他们祷告、以奉献来协助他们度过经济难关。这也是遵守主耶稣所赐「彼此相爱」的命令,向世人见證教会能在爱里合一。

 

相信读者对诈骗集团的恶行,已有进一步认识。是的,「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利米书17:9)然而,往更深层思考,这些找上教会牧者下手的骗局,难道不是撒但的恶谋吗?「击打牧人,羊就分散。」(参考撒迦利亚书13:7)当牧者一人跌倒,羊群就成了魔鬼掠夺的掳物。投资多少人力、物力、灵力,好不容易建立的教会,势必遭受极大的打击。

 

球场上有一句口号:「最好的进攻就是防守」(The best offense is defense)。藉由此篇报导,衷心企望教会能穿破虚谎的迷雾,并以真理的圣灵搭起防护网,因为我们所信靠的主,是「道路、真理、生命」。

 


 

專家回應 1


文/刘哲沛律师

 

Q: 此案,究竟张姊妹可否提出告诉,向同为受害人的陈牧师追讨损失?


A: 在法律上是可以的。她可以提出的诉讼理由包括:

 

违约(Breach of Contract)—无论是书面或口头契约均可;

 

担保(获利)未履行(Breach of Guaranty)

 

诈欺(Misrepresentation)—关键在陈牧师是否知情(本案中这理由可能不成立);

 

过失(Negligence)—指一般过失责任、疏忽调查的责任(要看陈牧师有无调查的责任);

 

背信(Breach of Fiduciary Duty)—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存在「特定关系」的认定(一般用在专业人员与客户之间),有关传道人与信徒间的「特定关系」,法院认定不一,尚待本案法官界定。

 

当然,陈牧师可以提出他的抗辩理由,认为这就像一般性的投资,本身就具有风险,可获利、可赔损,什至血本无归。张姊妹愿意借款,不也看到会有庞大利润的可能性?更何况陈牧师和张姊妹一样,不也同担风险?陈牧师自己也是受害人,如何能赔偿张姊妹的损失?

 

这宗案件可能在法院中打得如火如荼,但双方财务已受重创,哪里有钱支付庞大的诉讼费用?即使张姊妹赢了官司,也可能追不回损失。

 

Q: 法律上,教会是否负连带责任?


A: 这要看陈牧师向张姊妹提出借贷的理由,是为个人事工,亦或教会宣教?交易过程有多久?教会是否事先知情?若否,事情爆发后,教会如何处理?是否置之不理?

 

目前法院对此有两派看法,一派认为牧者代表教会,教会需负连带责任;教会若知情却未妥善处理,也应负疏忽管理的连带责任。另一派则认为法院不应介入教会内部的宗教信仰、神学立场及其惩处方式,而教会不需负连带责任。

 

笔者以为,教会平时应有衝突处理与调停的机制,以帮助双方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彼此认罪饶恕,找到神要我们在此事中学到的功课。此案件因涉及法律问题,需要专业人员协助。

 

而教会的领袖应受衝突处理与调停的训练装备,才能在问题发生时,按著圣经教导,有效面对伤痕,寻求和睦,落实主耶稣彼此相爱的诫命。目前美国有和睦事工,亦称和平使者事工(Peacemaker Ministries)提供此方面的训练。

 


 

专家回应 2


文/温英干教授

 

Q:如果陈牧师或张姊妹在投入钱财之前来向您请教,您有何建议,帮助他(她)避开骗局?


A:先向周围弟兄姊妹中的有识之士询问,就会减少上当的机会。特别是陈牧师,在处理这类金钱投资时,必须向长执会报告,由教会长执同工同担责任。张姊妹也应该多方询问,这是提防被骗的第一步。通常诈骗集团的信上都会说:「兹体事大,请勿对外公开」,谁若祕密、闷头进行,就上了当。集思广益就会减少衝动。「不先商议,所谋无效;谋士众多,所谋乃成。」(箴言15:22)

 

Q: 面对诈骗集团充斥的乱象,你我应当如何自保,防範于未然呢?


A: 拜高科技快速发展之赐,「诈骗集团」的手法也日新月异,除了能伪造足可乱真的纸钞,让各国中央银行疲于奔命,不断防堵;还能製作政府及机构的关防文件、银行支票,连官员或银行行员都难辨真假。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技俩,就是施小饵诈大财,「一视同仁」地对待教会与一般人。

 

例如通知你中大奖,并寄来知名银行的支票,请你存入自己的帐户,一两天内必须打电话给发奖公司(诈骗集团),如果照做,你的存款就会被诈领光光(见英文版《读者文摘》2007年6月号「消费者注意」专栏的“Don't Be Fooled.”一文)。在台湾,很多歹徒利用提款机(ATM)诈骗,假藉国税局退税、中奖、信用卡交易有问题,什至假绑票(儿女落在他们手中,赶快汇款赎回)等理由,通知「受骗人」(或「受害人」)到提款机前依照他们的指示按键,你的存款就悉数进入歹徒的帐户里了。

 

冷静想想,你我都是凡人,对方以乱枪打鸟的方式到处发放电邮,这种「从天上掉下来的财富」会轮到你我吗?英文俗语说得好:“Too good to be true.”世间物凡是好得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最好是「置之不理」,不要动念去贪图「不劳而得之财」(参考箴言13:11),因为「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箴言28:20)。觉得事有蹊跷,就要提高警觉,可能其中有诈。邱牧师的采访专文在这方面已有很好的观察及建议。

 

 

受访者小档案
邱茂松,出生于台湾台南市。1985年蒙召全职事奉,后进入美国中华归主神学院受造就,获道学硕士及教牧学博士学位。自1991年起迄今担任洛杉矶华人教会同工联会总干事。与师母陈爱梅育有一子。
同工联会抱持联络众教会,关心主僕人为宗旨,于大洛杉矶地区华人教会界举办每月餐会,筹备联合培灵、佈道等大型聚会。同工联会网址:http://www.glacma.org

 

记者小档案
林敏雯,年少时的嗜好-弹琴和写作,如今都用来服事神。现居南佛州,专职「相夫教女」。

 

 

 

刘哲沛小档案
加州执业律师。Glendale大学法律博士(J.D.);复于Pepperdine大学法律研究所专攻衝突处理与调停,获法律硕士(L.L.M.)学位。目前为洛杉矶高等法院调停律师。

 

温英干小档案
现任台湾花莲国立东华大学经济系教授,持有美国特许财金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资格,曾在世界银行任职经济专家二十馀年。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