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标竿直跑
奥运金牌传教士李爱锐的启发
文/陈约翰
▲李爱锐的故事被拍成电影《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
苏格兰飞人
1924年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400公尺赛跑金牌得主李爱锐(Eric Henry Liddell),190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父亲是英国伦敦传道会牧师詹姆士(James Dunlop Liddell),当年正在中国传教。李爱锐六岁时和哥哥罗伯特自中国回到英国,求学时期便崭露惊人的运动天赋,举凡橄榄球、板球、田径都是校队队长,尤其短跑项目更为突出,曾获100码、220码及440码英国冠军,享有「苏格兰飞人」(Flying Scotsman)的美誉。1
「我奔跑时,感觉到上帝的喜悦」
李爱锐成长于苏格兰家庭,自幼基督信仰根基深厚,他也深信上帝赐给他赛跑的恩赐。当越来越多的训练和赛事,占用了他佈道和传福音的时间,与他一同服事的妹妹珍妮担心哥哥因赛跑而远离福音事工,李爱锐则语重心长地向妹妹说,他很清楚上帝创造他的目的,就是到中国服事;但上帝也使他跑得比别人更快,「我在奔跑时,感觉到上帝的喜悦」,「赢得比赛不只是追求个人乐趣,而是荣耀上帝。」
李爱锐相信他跑步的意志来自信仰的力量,「信仰好比赛跑,我没有赢得赛跑的妙方,因为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去跑。然而赛跑奔向终点的力量从何而来?从内心而来。耶稣说:看啊!上帝的国在你心中,你若全心寻求我,你必寻见。你当全心全意爱主,这就是你奔跑人生竞赛的秘诀。(This is how you run a straight race.)」2
主日不出赛的奥运选手
1924年,仍在爱丁堡大学就读的李爱锐获选进入英国奥运代表队,优异的短跑成绩,使他成为英国奥运夺金的热望。但就在英国队搭船前往法国时,他获悉参赛的项目中,包括擅长的男子100公尺短跑预赛都将在星期天举行。
面对热爱的赛跑、为英国争光的大好机会,却需在星期天比赛的衝突,李爱锐决定守安息日,「不在星期天出赛。」
奥委会拒绝英国代表团更动星期天赛程的诉求,出席奥运会的英国威尔斯王子乃邀请代表团主要成员会商,希望说服李爱锐在星期天出赛。他以国家尊严和爱国情操向李爱锐晓以大义,其他人则强调英国的传统一向是君王第一,上帝其次,在非常时期,对国家的忠诚高过一切。另外有人质疑李爱锐心口不一,爱跑步却拒绝出赛,什至说:「你倘继续固执己见,就是不识大体!」
对此李爱锐始终坚定而冷静,他说:「上帝设立国家和君王,并赐下律例典章,君王依此治理国家。然上帝的十诫说,安息日属于祂,我遵循这个原则。」3
「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
400公尺决赛当天,美国选手舒兹(Jackson Schultz)在出赛时递给李爱锐一张纸条4,上面手写著圣经撒母耳记上2章30节的经文:「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李爱锐选择不在主日出赛,虽因此遭到责难与质疑,但上帝的话语再次临到他,坚定了他遵守上帝诫命的选择─他知道上帝给的奖赏终胜过世上所有比赛的金牌。
然而不巧,李爱锐被安排在最外圈的跑道。在400公尺比赛中,由于弯道加大了跑步的离心力,且他无法目测与其他跑者的距离,这意味著李爱锐夺金机会渺茫。然而奇迹发生了,当枪声一响,李爱锐奋力衝出,一路领先,在最后百米时,他两臂大幅上下摆荡,仰脸向著天空,彷彿看见上帝的荣光。他加速衝向终点,不仅夺得金牌,并以47.6秒打破奥运和世界纪录。
那等候耶和华的必如鹰展翅上腾
奥运会起源于古希腊,现代奥运会则自1896年开始,迄今成为人类最大的运动赛事,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各国元首高官、贵族名流和一般民众都来观赛,场上有不同国家的选手与裁判。比赛中有人衝刺,有人跌倒,有人站起来继续奔跑;有人因疲累而放弃,也有人因落败而啜泣。这景象一如以赛亚3,000年前所预告的,万民与列国间的争竞都是短暂的,在神的面前,如同滴水微尘,微不足道。
以赛亚宣告:「疲乏的,祂赐能力;软弱的,祂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睏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 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以赛亚书40:29-31)
1923年,李爱锐也曾在苏格兰举办的英法国际田径赛中参加了400公尺项目,不幸在弯道时被抢道的英格兰选手撞倒。李爱锐看著其他选手的背影急速而去,并不放弃。儘管落后其他对手足足18公尺,却奋力急追,奔驰的他像迎风高飞的鹰,在剩下40公尺时已超越所有选手,最后以二公尺领先衝刺撞线夺冠,然后倒在队友的怀里。
上帝看重人心
使徒保罗说:「我不是说我已经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著标竿直跑……。」(参考腓立比书3:13-14)李爱锐前半生为上帝的荣耀而跑,面对信仰挑战时,顺服上帝的诫命,选择不在安息日出赛。上帝看重敬畏祂的人,让世人在顺服祂的人身上看见祂大能的作为。
也因著信仰,在24岁时李爱锐毅然返回中国,为传扬福音奔驰在中国的土地上,后被日军关在山东潍坊乐道院集中营。在艰困的环境中,他以爱主之心,帮助了许多人,带领许多人认识耶稣,什至使人立志成为传教士。43岁时,他在集中营过世,次日,一位非基督徒囚友描述李爱锐被神的爱所充满的生命,说:「耶稣与我们一起住在营里,但他昨天死了!」
世人认识李爱锐的精彩,也许是因为他曾是奥运赛跑的金牌得主;然而他留给我们的比奥运金牌更精纯、更有价值,就是他与神亲密同行、为基督而活的信仰态度。
是态度,不是能力
人不论能力大小,为主全然摆上的态度,是上帝所看重的。「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加福音16:10)神在意的不是我能做成什么,而是忠心的态度,也就是不管我做得到做不到,我都愿意在神面前谦卑,用赛跑的力气,努力做祂所交託事。如神託付戴德生(Hudson Taylor)向中国人传福音,他说:「假使我有千镑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
李爱锐分享他奥运400公尺夺牌的秘诀是:「前200公尺我以最快的速度奋力向前衝,后面的200公尺,靠著上帝的帮助,祂让我跑得更快。」我们的能力是神所赐,但态度却来自我们的选择。当我们愿用全力,毫无保留地付出,这样的态度令人动容,必定也是神所喜悦的。李爱锐的见證告诉我们,全然的摆上,是定意的选择,不是随性而为,也不会随波逐流。
靠主得胜中最大的功课
李爱锐认为:根据原则所做的决定,不需要附带證明。上帝有恩典,但没有义务要让遵行祂旨意的人,在任何属世的比赛赢得第一名。5 李爱锐依据信仰原则做出决定,但把主权和结果交给上帝。他获得400公尺金牌非常高兴,但并未把「拒绝不在星期天出赛」和「因而上帝赐福给他」划上等号。
当我们祷告、祈求,当我们为了信仰原则而付出,什至遭受误解时,相信神最终会赐福予我们;即或不然,也相信凡上帝给我的,对我都是最好的。
但以理在不敬拜神(或被要求改敬拜大利乌王)和狮子坑之间,决定「在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参考但以理书6:7-10),果然他被丢进狮子坑;然而上帝却用奇妙的方法拯救了他。
李爱锐一如但以理,面对生命挑战之时,无论是在田径赛或中国的禾场,他无惧地选择信仰的原则,无论成败生死,顺服在神面前;为所当为,把主权交在神手中。这是基督徒靠主得胜过程中最大的功课。
在客西马尼园里,在上十字架的前一夜,主耶稣曾经向父神祷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祢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参考马太福音26:39)主耶稣对人类的彻底之爱,战胜了撒旦的试探与阻挠;祂「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参考腓立比书2:8),定意完成天父交给祂伟大的救赎计画。祂为我们在生命跑道上立下标竿,召唤我们不断向前奔跑,直到我们得著神在基督耶稣从上面召我来的奖赏。
李爱锐效法耶稣,超越奥运金牌,「纯金」的信仰态度,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启发。
▲李爱锐分享他奥运400公尺夺牌的秘诀:「前200公尺我以最快的速度奋力向前衝,后面的200公尺,靠著上帝的帮助,祂让我跑得更快。」
1. 〈他是奥运冠军:前半生为信仰放弃比赛,后半生为信仰死在中国〉,文/真光视界CEO(https://kknews.cc/sports/8xglp6l.html)。
2. 〈火战车里的主角─将生命奉献给中国的李爱锐〉,文/刘屏(http://blog.ilc.edu.tw/blog/index.php?op=printView&articleId=407615&blogId=1651)。
3. 维基百科索引Eric Liddell: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9F%83%E9%87%8C%E5%85%8B%C2%B7%E5%88%A9%E5%BE%B7%E7%88%BE。
4. 电影《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1981年英国电影,导演Hugh Hudson。
5. 纪录片 Eric Liddell: Champion of Conviction (2007) 。
6. 电影《终极胜利》英语版《On Wings of Eagles》,2016,导演冼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