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祭祖到敬祖】个人篇 化捧斗为祝福

——化危机为转机的家族见证

 

文/林碧云

照片提供/邱建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俗于此时扫墓祭祖,这是中国人孝道文化的表达,以尊敬祖先恩德,训勉后辈行孝。

 

基督信仰也相当崇尚孝道。圣经说:“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埃及记20:12)“轻慢父母的,必受咒诅。”(申命记27:16)身为基督徒,在这重要的日子当然也要慎宗追远,敬祖扫墓。

 

清明节是华人重要的节日,一般人会在这个日子扫墓、祭祖,充分表达慎终追远和饮水思源,但台湾基督徒常常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祭祖,特别是在清明节。很多人认为基督徒不孝,因为基督徒在祭祖或是丧礼中不拈香、不跪拜、不跟随众人行道教、佛家的仪式,甚至有些基督徒也以为信了耶稣就要跟祖先切断关系。然而,基督徒岂真是不孝?岂真不慎终追远?

 

下面是清明节前发生在一位年轻人身上的真实故事,穿过清明时节的细雨纷飞,他仍然继续在演绎、诠释着对长者的孝与爱……。

 

严峻的挑战


邱建富,一个在传统民间信仰家庭长大的孩子,当兵退伍后在台北真理堂受洗与接受信徒造就。2014年2月,爷爷于过年期间无预警在睡梦中逝世,没有留下只字片语,亲友哀伤、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家族决定以传统仪式举办丧礼。

 

爷爷“头七”1 时,身为长孙的他因坚持仪式进行中不跪拜,低调退到亲属末排,本以为能免去尴尬,当父执辈及姪儿辈在前方整排下跪时,颂经团主礼居然连续两次对他大喊:“长孙,请向爷爷跪拜!”引起跪在地上的长辈转头,怒目而视,顿时全场气氛凝结,建富既错愕又紧张,连心跳声都听得清楚。他饱受四面楚歌的威胁,内心忐忑煎熬,迫切祷告神赐下智慧,助他化解众亲友的不谅解,与人和睦且有美好的见证。

 

▲古早的厨房里,放着一个米斗(贴着“满”字)是买米的量器,现在为丧葬仪式专用物品。出殡时,由孝男或长孙“捧斗”。(图片来源:http://1.share.photo.xuite.net/adwecare/114dfc9/11482009/538810928_m.jpg)

 

“头七”结束后,叔叔建议他干脆不要出席出殡场合,或在跪拜前离开,邱建富却不希望为了“捧斗”2 与跪拜与否的争论而破坏亲友关系,失去了未来向家族亲友传福音的机会。面临接踵而来的严峻挑战,建富祈盼能以爱消弭冲突,活出作光、作盐的见证。

 

父母的支持是他最大的后盾,父亲的一封简讯犹如及时雨鼓舞了他:“要不要询问一下牧师的看法?”真理堂苏奕璋牧师建议:“若父母理解,就不必出席异教仪式;若可行,另办一次基督教的家庭追思礼拜。一来表达孝心,二来让家族也能接触信仰,重点是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因为他们会直接承受来自亲友的压力。”

 

职场上的属灵长辈陈伟望弟兄建议:“因为信仰不同,基督徒与未信主亲友的思维频道也不同,除祷告外,战线要拉长,丧礼后仍可表达孝顺与追思,亲属会渐渐了解:基督徒也很敬重去世的长辈。”

 

以和平消弭冲突


教会弟兄姊妹特别组成一个祷告网络,同心为建富与亲友关系好转迫切祷告。几天后,建富与太太彭荻专程回叔叔家探望和他同住的奶奶,安慰这位伤心欲绝、胃口不济的老人家。他俩也准备了礼物及卡片表达对叔叔的感谢,盼能打动这位家族中关键人物的心,而叔叔正巧外出未遇。邱建富在回程途中,打电话向叔叔表达内心的想法,却招来叔叔怒气冲冲的一阵质问:“在哪间教会聚会?牧师姓名?他举办过几场丧礼?牧师的手机号码?”连珠炮式的逼问,简直令人无法招架。

 

▲邱建富与妻子彭荻同心祷告面对风浪,也同经历神,这位和平君王的怜悯,得与亲人恢复和睦。

 

坐在身旁的彭荻默默祷告,以信心坚定的目光传达了解与支持,就在不知道该怎么回应叔叔问话之际,事情突然有了转折,短短一秒钟,叔叔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转变,同意他可以全程参加出殡而不须下跪。原来叔叔刚返家就接到建富的电话,讲电话的同时,正好看到他留在客厅茶几上的卡片,或许被他的真诚打动,心变软了。神的安排何等奇妙!建富鼓起勇气问叔叔,出殡当天可否宣读感念文及全程摄影,以避开不跪拜的尴尬,叔叔也二话不说,同意了他的请求。

 

出殡当天,建富预备了感念文,最先抵达会场迎接遊览车,他搀扶着中南部上来的叔公们下车,一一向他们问安,也事先与司仪沟通,请司仪宣布可用鞠躬表达追思;只是,轮到内孙跪拜的五分钟,身旁堂妹下跪、祭拜、献茶又献果,建富却一个人直挺挺站在正中央,显得异常突兀,亲友中发出窃窃私语,内心饱受煎熬之际,姑姑当众呼喊建富跪拜,还好婶婶出面挡住,虽然家族中部分亲友不认同,但父母及叔婶力挺,让他顺利在丧礼中献花及念出感念文,表达对爷爷的追思及感恩,并将文章分送给所有亲戚,以避开“捧斗”、跪拜的仪式。

 

江子翠行道会黄信豪传道以过来人经验,分享自己父亲去世、身为长子面临的压力,给予建富许多鼓励与安慰。教会弟兄姊妹出殡时的出席陪伴,也让亲戚看到基督徒慎终追远的情怀,他们是一群爱邻舍如己、将心比心、与哀哭者同哀哭的人。在爷爷治丧期间,因在意长辈眼光,加上接二连三的突发状况,令建富内心交战、痛苦莫名,这短短两周,许多属灵长辈用爱、用祷告支持,鼓舞着他刚强壮胆,勇敢面对。最后神作工,丧礼终于在不违背建富信仰下落幕。

 

建富提到:“自2月爷爷过世,办完丧礼到清明节又经历许多转折,让我难忘也很感动,希望自己能成为传福音的出口,跟家族分享神的恩典,有些长辈与亲戚对我评价很差,认为我不孝、不尊重长辈的看法……。”真实的建富不是这样的,他想尽办法弥补这个落差。

 

▲爷爷奶奶和父母庆祝建富一岁生日;在子女、孙辈与曾孙的心中,爷爷是最慈祥的长辈(摄于1980年代)。

 

爱的纪念集

 

到底怎么做才合神心意?建富认为不是在丧礼上“捧斗”或跪拜才算尊敬祖先,而是有没有用实际行动真心思念。祷告后闪过一个念头,“为爷爷制作一本纪念集!”原本想烧成光碟,但考量家族中长辈多已七、八十高龄,使用电脑有一定难度而作罢。

 

▲邱建富在无数个下班后的夜里,挑灯夜战,编印成册的祖父纪念集,封面上左起为曾祖父、爷爷及父亲;爷爷抱着长孙建富,四代同堂,和乐融融。

 

虽然本身不具任何美术编辑经验,他顺服心里的感动,认真执行,对细节一点都不马虎。灵修时一段经文成为建富的印证与力量,那是以色列百姓面对灭族危机,叔父末底改对王后以斯帖发人深省的提醒:“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以斯帖记4:14)建富说:“既然神让我成为长孙,身为基督徒,我愿不愿意为神撒种,好让他收割庄稼?纵使我是软弱的,却能靠主刚强。”于是设定4月的清明节为截稿日,希望有机会为家族做些不一样的事。

 

▲邱建富(左)与父母妹妹感情甚笃,处于丧礼风暴时,他们的爱,是他最大的后盾,四个月后,父母决志信主。

 

他参考多本刊物编排与见证,构思纪念集架构与内容,也邀请父母一同协助,收集大量照片,不只是爷爷、奶奶,也包含了叔公们、叔叔、婶婶、堂哥、堂姊们的照片,时间横跨五代四十年,从高祖父那一辈开始,曾祖父、祖父、爸爸到他,前后花了两个月,在无数个下班后的夜里,挑灯夜战,终于编印成册。

 

纪念集内容包括邱家大事年表、祖谱、感念文、爷爷生平简介,以及个人得救见证。印制装订共廿四页,内有两张图表,四篇文章,廿五张照片,还附着见证性的福音单张,终于在清明节前夕顺利寄发给所有亲戚。

 

清明节后不久,因着堂妹婚礼,整个家族再度齐聚一堂。这次会面有神恩典的记号,建富在婚礼上感受明显,原本对他的言行举止很不谅解的长辈,看了纪念集后,对他态度不一样了,曾经觉得他不尽孝道的表姊夫主动来道谢,长辈对他友善关爱。婚礼当天,姑姑主动邀他拍照,婚礼隔天姑丈打电话来,告诉他纪念集哪些地方做得好,令他赞叹神的奇妙作为,这是两个月前办丧礼时难以想像的画面,因着神,这位和平君王的怜悯,带领他与亲人恢复和睦。

 

从爷爷过世、清明节到堂妹婚礼,过程艰辛且难熬,建富体会基督徒“身在世界却不属世界”的独特身分,也领受到“王后以斯帖的位分”。神是化不可能为可能的神,更是化咒诅为祝福的神。建富感谢教会多年来的教导,遭遇困境时,在小组团队的陪伴、代祷下,让他因顺服而蒙福,大大见证神的荣耀!

 

注:
1.台湾民间的丧礼习俗繁琐,其中之一即自死者去世后,每隔七天祭祀一次,七期才结束。最重要的第一个七天称为“头七”,由儿子们负责祭品与祭拜。

2.米斗是古早买米时,店家计算米量的一种圆型或方型容器,所以,以前买米都是说买几斗米。出殡时,会用米斗将亡者牌位置于其中,随着棺木去火化场或墓地,完成殡葬后再捧回家。习俗上,大多是由孝男或长孙“捧斗”,所以在台湾常听老人家说要媳妇生个“捧斗”的,就是要她生个男孩。现在买米大多用公斤为单位,米斗就化身为丧葬仪式的专用物品。

 

献给祖父的感念文

文/邱建富

 

亲爱的爷爷:

 

以前我看到三重老家斑驳的墙壁、狭小的房间及楼梯,总认为需要翻修才能住得舒适,但长大后才了解,当年您在三重,无祖产、人脉,还因战受伤,却和奶奶在五年不到的时间,买地、盖屋,完成了让子孙安居的使命。如今我看到房子里苍黄的墙,反而看到,其实这是您带领全家在三重落地生根荣耀的记号。这需要何等的殷勤、忍耐,您的开拓性格与生命力令我心生敬佩,如同圣经上说:“蚂蚁没有元帅,没有官长,没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在收割时聚敛粮食。”(箴言6:7-8)“懒惰人羡慕却无所得,殷勤人必得丰裕。”(箴言13:4)今天,我以能当您的孙子为荣,这具有五十年历史的老房子是最好的见证人,您是我最好的老师与榜样。

 

现在您走了,因我是基督徒,虽然没有拿香祭拜您,但是我与您的孙媳妇,以基督教的礼仪,真诚为您献上鲜花,以九十度鞠躬致敬,表达向您至诚的孝心、怀念及尊敬。我会揣摩您生前遗愿,尽力连结邱家亲戚,在您身后,让家族关系更亲密与和谐,使家族在社会上更昌盛与卓越。

 

敬请您悦纳我们的心意,希望您满有喜乐与荣耀。


爱您的长孙 建富敬上

 

 

作者小档案

林碧云,热爱文字创作,居住台湾内湖,育有一女。以黄襄为笔名著有《幸福的条件》等书,现为《中信月刊》专栏作者。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