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期:传扬救恩

与忧伤人为邻舍

 

文/张泉

 

 

看到那一张张劫后馀生、疲惫不堪的绝望面孔,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征途……

 

带著那特有的优雅、深沉的古典吉他乐曲,和悦耳的歌声,悄然来到我们教会中,无人知晓他们─骆家骏和苏细圆夫妇,曾是戎马争战数十载,足迹遍及五大洲的宣教士,更没人料到他们从宣教卸甲后,休息的日子竟然如此短暂。

 

八年前,在一艘停靠西雅图港口附近的远洋货轮里,港务人员自黑暗狭窄、令人窒息的集装箱中,发现了几十位从大陆偷渡的中国同胞,以及在颠簸的海运中丧命的三具屍体。失魂落魄的倖存者,立即被关押在本地移民局看守所里。

 

骆家骏夫妇在电视上看到那一张张劫后馀生、疲惫不堪的绝望面孔,彷彿听到主耶稣临死前在十字架上最后那句「我渴!」的声音,便像当年蒙召随主出征一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征途。

 

拥抱绝望的心

 

在他们感召下,来自不同教会的弟兄姊妹準备了丰盛的佳餚,于除夕夜送进拘留所,被关押的同胞们边吃著爱心盛宴,边听著感人肺腑的诗歌,无不为之动容。骆家骏夫妇真诚的爱心很快赢得同胞们的信任和爱戴,大家亲切地称他们骆大哥、骆大姊。移民局福音事工在当地「世援社」(World Relief)的协调下于焉开始。

 

从那以后,每个星期日晚上,骆大哥、骆大姊便带领著义工们,準时到达移民局看守所探访慰问,八个寒暑春秋,从未间断。探访分男女两堂进行,人多时分三堂,每堂约一小时。週末晚上同胞们便纷纷趴在拘留所的窗上,热切地盼望他们来临,期待听到那优美和弦吉他伴奏的歌声,学习更多清新感人的诗歌。

 

他们每週分享的话语,为每位真切的祷告,双肩有力的拥抱,优美动听的诗歌,化解被关押者的悲伤、忧愁和绝望,为离乡落难者带来了欢乐和希望。他们中不少人接受耶稣并开始读经和祷告。

 

半年过去,同胞们的案子开始有了结果。有的成功获释,有的因病假释,有的被遣送回国,有的被继续关押候审。获释、假释的,一出移民局大门,便人地两生、举目无亲,第一个投靠的就是骆大哥、骆大姊。几年来,他们的家成了包吃包住的客栈。一批批释放出来的同胞,全被接到家中,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他们对接待工作早已习以为常,接机、送机更是家常便饭。

 

▲骆家骏和苏细圆夫妇看到哪里有忧伤的心,那里就有他们的邻舍。

 

靠近哀恸的灵

 

他们工作多年的机构,经调整后决定搬迁外州,他们没有犹豫,毅然留下,继续移民局的福音事工。后来,移民局搬迁到几十英里以外的另一个城市,依然没有犹豫,把房子变卖后,搬进离新移民局看守所较近的一所廉价、简易住房,继续探访与接待工作。

 

骆家骏夫妇不仅和获释、假释后分散在全美各地的同胞保持联系,一旦有机会便会专程前往探望,帮助他们和当地教会取得联系。对被遣送回国的,更是念念不忘,每年定期到大陆探访,使那些被遣送回国、身心软弱、生存不易的小弟小妹,再一次感受到关爱与激励。至于他们中有人移民到欧洲、中南美洲后,还特意邀请骆大哥、骆大姊来相见。

 

前不久,在他们应邀前往英国中北部「华人餐馆福音事工」特会前,我有机会和他们吃顿便饭。席间,他们手机响起,收到千里以外德州打来的电话,拜託为一位即将遣送回国的同胞购买一双鞋子。骆大姊从容不迫地记下鞋子的尺寸号码、收件人姓名和地址后,关上手机,继续有说有笑地吃饭、谈话。晚上临别之际,在空荡的车场上,遇见一位流浪汉,骆大哥已经驶离车场,又掉头开回来,把刚打包的饭盒和两个橘子递给了他。

 

他们的事工就是如此素樸踏实,走到哪,服事到哪。哪里有忧伤的心,那里就有邻舍。他们跨越了种族、文化、传统;跨越了教会、社区、国界,为上帝的国度全然献身,因为主曾说:

 

「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40)

 

 

作者小档案
张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获英国基尔大学美国文学硕士。1993年获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研究博士学位。现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工作。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