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而出
访卓宜娟姊妹谈化苦难为祝福
采访小组:潘刘慰慈,黄秀宽,王琳,林敏雯
整理:林敏雯
(于2006美南写作进深采访营)
以翻译的笔作她的鞋,为著神所赐的异象,卓宜娟姊妹执著于普世宣教的领域。从她的译作:《改变世界的神国勇士》、《猫狗神学大不同》、《祂看为至宝》,及《专为穆斯林世界祷告三十天》等书,你能想像她曾想放弃生命吗?
脊椎侧弯、家庭关系的困扰、事业濒临破产、自觉辜负神救赎的亏欠感⋯⋯来自各方的压力,蚕丝般层层捆绑著她的身心灵,宜娟感叹生命「白白虚度」。
2000年8月,她来到宾州乐园镇的文字营。在这里,宜娟听到神的呼唤。她决定从沮丧和空虚中走出来,接受神的再造,破茧而出。
▲在患难中仍然享受安息的卓宜娟。
活在茧中的生命
她年少时离开家人,在外地求学,寄居亲戚家里。他,一个越南华侨,中学时带著满腔热血,前来台湾唸书,却成为当时动荡政局的牺牲品而入狱一年。成长时心灵的阴影,使得这两个人各自背负著沉重的包袱,走进婚姻。
过去几十年来,宜娟和丈夫之间的婚姻关系一直是暗潮汹湧,家庭感情并没有因为两个儿子的出生、移民美国,什至宜娟的信主而改善。回顾往事,她认为自己的生活,与神的关系,都不能荣耀神。但是,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怎么得到帮助。
九○年代末期,家里经营的批发生意债务如山,使宜娟处在极大的压力下;更因为脊椎侧弯的毛病,让她手不能提,足不能行。这样身心灵长期处于痛苦中,宜娟的心思只有一个:这一生是白过了。在极度沮丧中,她一度出走,几番动了结束生命的念头。
她看到好友海兰在中年丧偶之后,非但没有因此消沉,反而更显得喜乐、坚强。宜娟早就纳闷其中的原因,偶然地,得知在宾州举办的文字营,似乎有声音告诉她:去看看吧!当她向曾参加文字营的海兰打听时,海兰极力推荐「亲切热心」的苏文安老师,使得宜娟对文字营,从好奇转为嚮往。
一句呼唤,一道曙光
2000年8月来到宾州乐园镇,在三天的文字营里,她「把心打开了」。所领受到的,宜娟只能以「震撼」来形容。看著她在回顾文字营的点滴时,挥动、敞开的手势,潸潸流下脸腮的泪,彷彿六年前的震撼,至今仍馀波荡漾。这,不只是情绪的悸动,更是整个灵魂与生命的颠覆。
文字营的主日早晨,苏文安老师引用了路加福音19章5节,对每位同学提出挑战。耶稣对税吏撒该呼唤:「撒该,快下来!」宜娟似乎看到那个被人鄙视的小人物,竟得到耶稣特别注意,之后以行动回应主—从树上下来,离开原来的位置,迎接主回家同席,并以偿还和救助作为生命改变的见證。
对她来说,这段经文无疑是当头棒喝,又如暗夜之后的第一道曙光。宜娟决定了,要从过去的不幸和苦难中走出来。实行苏老师对每个文字人所期许的「七每运动」,就是她付诸行动的證明。
但是,生活的压力仍然存在,中文的应用已经生疏。宜娟的心总是安静不下来,怎么开始读书、写作呢?1994年,大使命中心会长王永信牧师曾在宜娟的教会主持宣教大会。当时她受到感动,愿意在宣教的工作上,献上自己;只是因为环境的限制,不知该如何实践。此时心中浮现一个意念,或许她能以笔代鞋,走进宣教的领域。于是,她拾起一本书,著手翻译,《改变世界的神国勇士》(God's World Changers)就此诞生。
以笔代鞋,实践宣教使命
在翻译的过程中,宜娟深深体会神爱世人的心;被这份爱吸引著,她更坚信神要重新塑造她,给她一个新使命。接下来的几份翻译作品,不仅让她的笔力更锋锐,也让她的心灵得医治。虚度人生?不,那已经是过去式了;她已经有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在2002年,宜娟有机会陪同一位老太太参加葛理翰(Billy Graham)牧师的佈道大会,并伴随著她走到台前,接受耶稣为救主。这时,神让宜娟看到一个异象,就是启示录7章9节,使徒约翰记载的:「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何等荣耀的场景啊!宜娟不仅深受感动,也相信这是神呼召她向各族各民宣教的使命。
「任何事工都跟祷告有关系,任何事工都是以祷告开始。」这是宜娟的信念,也是她的实际经历。她的下一步,便是在2003年参加了「世界基督徒运动」(Perspectives on The World Christian Movement)的课程,期间对一个信奉伊斯兰教(Islam)的印尼土著民族进行研究,并加入了为这个民族的祷告网。因为这样深入的认识和祷告,以及平时接触的穆斯林(Muslim,伊斯兰教的信徒)客户,宜娟深刻觉得,因为一般人对穆斯林的无知与误解,导致惧怕和不友善的态度。她渴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华人,能共同承担向穆斯林世界宣教的使命。
她接著翻译了《祂看为至宝》(Precious in His Sight),以及《专为穆斯林世界祷告三十天》(30-Days of Prayer for the Muslim World)的祷告手册。背后的动力,绝对不只是兴趣,而是要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因为宜娟清楚认识这位永恒的神是位宣教的神。
同时,宜娟更藉著「猫狗神学」(Cat and Dog Theology),重新塑造了她的神学观 和人生观。
▲小组在采访过程中深受感动,收穫良多。
(前排左起)林敏雯、卓宜娟、黄秀宽
崭新态度过人生
狗儿说:「你宠我,你餵我,你给我住,你爱我,你一定是神。」猫儿说:「你宠我,你餵我,你给我住,你爱我,我一定是神。」源自一个笑话,却生动地描绘两种神学观。
「猫儿」基督徒的神学观是专注于自己;求神赐下福气,却占为己有;害怕进地狱而倒退著进天堂;看著主人的手,期望主人顺服。「狗儿」基督徒的神学观是专注于神;求神赐下福气,但愿意成为福气流通的管道,使更多人蒙福;渴望神的荣耀,面向天堂,快步前进;看著主人的脸;要求自己顺服主人。
宜娟原先认为,自己译著出版的书籍也好几本了,对宣教事工也极力投入,更尽可能做个好基督徒。然而当她参加了猫狗神学的讲座,直觉的反应却是—「我是猫!」她和同班上课的几位宣教士和牧师,看到自己亏欠神的荣耀而感到扎心,不禁痛哭悔改。
行动派的宜娟绝不是哭过就算了的人。她反而以「认识自己是只猫」为有福,因为知道问题的癥结,就能解决问题(What is mentionable is manageable.)。她也决心要传递这套信息,在一番研究和学习之后,宜娟不但翻译了《猫狗神学大不同》(Cat and Dog Theology)这本书;还将整套讲义翻译成中文,时时寻找适当的场合,将她得到的福气再传给别人。
认识了猫狗神学,宜娟开始调整生活态度。就拿吃饭这件事来看,从前就是为身体饱足感谢神;现在,她体会到,神赐给人类味觉,让我们能够品嚐、享受神造的食物的各种味道。因此对神的创造有更深一层的感谢,也因此归荣耀与神。
这样嚮往、讚赏神的荣耀,也让她在面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家庭关系、服事,什至对天堂的盼望时,都有了新的体悟。
当被问及她的右耳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时,宜娟脸上非但没有愁容,反而快乐地笑著:「这是神叫我休息。」因为她经历神奇妙的安排,且有更多的时间亲近神。
原来在2005年7月时,她常感晕眩,什至有一 次在开车时,把持不住方向盘。经检查诊断的结果,是右耳内长了个直径1.3公分的瘤。此时公司的业务在几年奋鬥之后,终于有了转机,并且就在她得知这个诊断前,刚把公司转售。今天,因著这个神经瘤,她需要很多的睡眠和休息,走路时也需要搀扶著别人。宜娟却是以玩笑的口气,称她得的是「神经病」。
因著这个病,她与丈夫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为出入行走都需要他的扶持,宜娟现在是名符其实的「牵手」(台语妻子的意思)。也因著对神的荣耀有了新的认识,过去家庭生活里的种种痛苦和不愉快,她看为神的美意与安排,为了要彰显祂的荣耀。至于丈夫的改变与否,那是「神的事了」,她这样觉得。
她丈夫过去是个不愿跟人来往的人,什至连自己的儿子们也不联络。宜娟说她很想做的,是「reconciliation(复合)的工作」。她透过电子邮件向儿子们报告家中的事情,也安排每个月里全家人团聚个一、两次。现在丈夫虽然还是不会主动与儿子们联系,但是偶尔也会提起:「好久没有看到儿子了。」
在神的荣耀中得自由
丈夫的救恩,是宜娟首先要向神求的,不是自己的疾病得到医治,也不是服事领域的扩展,「我已经有神,有天国了。」
面对未来,宜娟盼望「享受亲近神,预备自己去见主」。也盼望自己打头阵发掘出来的事工能有人接手。她即将开始翻译今年度的《专为穆斯林世界祷告三十天》,也希望后续的出版及推广工作都能尽快有著落。
宜娟说过去这十年来,她最常祷告的,便是向神求智慧、勇气和信心。在文字营里,她的生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生命的影响。这使她相信,不管过去的背景,只要立定志向,顺服神,神还要用她的生命,影响别人。因为在主里,她已经是个新造的人。
台湾的高俊明牧师在狱中曾写过这么一首诗,题名为「上帝的旨意」:
我求主给我一束鲜花,
但祂给我一株又难看又有刺的仙人掌。
我求主给我几只美丽的蝴蝶,
但祂给我许多醜陋又可怕的毛毛蟲。
我震惊、我失望、我哀歎!
但经过许多日子,
我忽见那仙人掌盛开许多鲜艳的花;
那些毛毛蟲也变成
美丽的蝴蝶飘舞在春风里,
上帝的旨意最美善!
对宜娟来说,难看的仙人掌和醜陋的毛毛蟲,曾经是她的过去。但在神的荣耀中,她已经破茧而出,成为春风中飘舞的彩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