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义&行义】结语

千里之行

 

文/林敏雯

 

 

行出「第三条路线」

 

2019年9月,新学年才开始,纽约某高中的一群学生发生争执,其中一名遭刺伤。当他躺在地上,大量失血时,大概有50名学生围观。许多人拿出手机,不是打电话求救,而是照相、录影,po上社群媒体。1

 

从媒体报导和日常生活中,不公不义的事似乎已成常态。然而更让人心寒的是「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聚众越多,越事不关己。

 

《神国》杂志自2018夏季刊起,由「基督丰荣团契」会长吴淑仪执笔,开始【慕义&行义】专栏。52期〈第3双眼睛,第三条路线〉一文中,吴淑仪从个人观察、省思、亲身经验,挑战读者不仅以真理的「第三双眼睛」看见教会内外的不公义,更看到主耶稣走出的「第三条路线」─十架的路:

 

「耶稣不仅与哀哭的人同哭,祂自己亦承担痛苦,为的是赎回因罪受苦的我们,也呼唤我们以神的安慰来安慰世界的苦难。」

 

这些由种族、性别、阶级歧视造成的不公义,世代积累,深植社会文化中;这些不公义所造成的苦难,或者发生于近在咫尺的「隐蔽之地、隐藏之民」中(参考56期〈看不见的福音工场〉),或者成为国际关注的难民危机(参考55期〈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或隐蔽或公开,都是真实的苦难;或远或近,神都已在那里。

 

你我身为基督跟随者,怎可转眼不看,岂能再置身度外?

 

▲面对不公义,更令人寒心的是「旁观者效应」─聚众越多,越事不关己。

 

行出怜悯和恩慈

 

从福音书和历史记载,不难找到「置身度内」之例。

 

路加福音「好撒马利亚人」比喻中的主角,在面对种族歧视的不公义时,没有振振有词严责犹太宗教领袖的伪善,没有哀歎无法翻转世代以来的敌对。他选择以怜悯和恩慈接待受伤的人。

 

第二世纪基督徒佳立德(Callistus),组织「守望生命」(Life Watches)。这群人巡查罗马城中的垃圾堆,要拾回遭遗弃的新生儿,交由基督徒家庭收养。2 在轻贱生命的不公义中,他们没有站在广场为无助的婴儿辩护,没有默然放弃不能改变的文化。他们选择以怜悯和恩慈维护弱小的生命。

 

如今,也有许多机构与个人选择以怜悯及恩慈的行动,回应社会文化中的不公义。

 

吴淑仪参与的「基督丰荣团契」在柬埔寨接连设立了「丰荣女儿之家」、「丰荣妇女之家」、「丰荣女子学校」、「丰荣社区中心」,要以整全的福音抗衡人口贩卖。除了把受伤的女子救出火坑,更给予她们受教育的机会,得以开始尊严的生存。在柬埔寨歧视、伤害妇女的社会文化中,犹如灯塔在暗夜中发光。(详细内容请参考54期文章〈公义与怜悯:同一银币的两面〉。)

 

本刊艺术企编周兰惠受邀前往台北的「珍珠家园」,为曾从事性工作的一群阿嬷上绘画课(详见本期文化单元〈珍珠阿嬷画人生〉)。虽只是短暂驻留,她以自己的专长带给处于社会金字塔底层、受人鄙视的阿嬷们一点欢乐,许多尊重。周兰惠说:「这是一件『做对』的事。」

 

▲「行公义,好怜悯」之路或许艰难遥远,只愿基督徒谦卑与神同行,迈出第一步。

 

行出谦卑

 

神透过先知对祂的子民说话:「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8)

 

耶和华神的指示如此清楚,主耶稣自己也道成肉身,实践「行公义、好怜悯」。你我身为基督跟随者,还能如何推託不明白,还有何藉口不去行?

 

经过多年观察与亲身参与,吴淑仪语重心长地指出,最大的挑战并非充斥社会文化、看似无法改变的不公义,反倒是在教会四墙内,基督徒当中。她看见教会似乎关心基督徒个人灵命的义与法,是否都「信仰正确」,更什于世界上的苦难与受压迫的人。想想耶稣指责法利赛人的伪善、自义,多少在今天的教会、基督徒中,也有迹可循?

 

当社会公义的议题出现,基督徒都是如何处理?在查考神的话如何解读之后,是拿著圣经当砸人的石头,或是盛水的杯?当不公义的受害者出现在身边时,是对他们说:「我为你祷告,平平安安地去吧」,或是与他们同担伤痛,认同他们所受的欺压和鄙视?

 

当基督徒追求灵命进深、成长,能看到的结果是更有力的讲道、更精彩的查经、更激动人心的诗歌敬拜,还是更积极走入人群,与哀哭的人同哭?除了分派福音单张和佈道会邀请卡,曾否给出时间和心力,以恩慈陪伴受苦的人,为遭逼迫的人寻求公义?

 

「跟随耶稣」可能是许多基督徒的心志。然而你我可曾细究,耶稣的脚踪到底行至何处?敬虔爱主的基督徒,又愿意「跟随」到什么地方?

 

约翰福音第九章记载了耶稣医治瞎眼的乞丐。当宗教领袖执著于「对错」时,公义圣洁的主基督,选择在圣殿之外,寻见被赶出去的人。

 

你我是否愿意「谦卑与神同行」,行出教会四墙,去寻找被摒除于圣殿之外的人?

 

▲热食供应站供应遊民热食和亲切的关怀。(图片提供:陆仁笛)

 

行在最小的弟兄上

 

怜悯与恩慈的源头是福音,而基督丰沛灵命外流,彰显在服事受欺压者、病患、妇女、穷人、外邦人等等福音边缘人。吴淑仪在53期〈祂在哪里〉一文中如此说:「社会关怀植根于灵命深化,而灵命深化又表彰于关怀行动!」

 

主耶稣宣讲的国度福音,是颠覆的福音,是充满行动的福音。

 

然而放眼当今社会文化中的不公义,如同燎原野火。在熊熊烈焰前,你我又能做什么?就从自己手中那桶水开始,就从身边开始。

 

住在南佛州棕榈滩郡的陆仁笛(Randy Lewis)说,过去不了解在如此富庶的土地上,怎可能还有忍饑捱饿的人。直到14年前的一个週六下午,他来到住家附近的公园,加入一群年轻人,把墨西哥捲饼发给遊民。从此生命不再一样。

 

这个「墨西哥捲饼团队」(Burrito Project),目前借用邻近棕榈滩华人基督教会宽敞且设备齐全的厨房,每週六早晨準备数十个墨西哥捲饼,连同乾净的衣物和盥洗用具,发给小镇上的遊民与在职贫穷者(working poor,又称穷忙族、薪贫族,指虽有固定工作,但薪资不足以维持生活者),并在遊民领饼用餐时,关怀他们的生活,以神的话鼓励他们。这个团队至今已发送出近50,000个捲饼。

 

事工渐渐扩大,陆仁笛和一群委身的基督徒,也固定在週二设立热食供应站,邀请附近城镇的遊民前来享用,每週大约接触250名街友。他不断思考,除了供应食物,还能如何服事这些街友,才算是真正帮助他们。

 

近几年陆仁笛和另一位有相同异象与心志的夥伴,成立「南佛州安栖所」(South Florida Sanctuary)机构,积极筹款并申请政府补助,为的是建造一处能提供遊民沐浴、餐饮、医疗,以及职能训练的安栖所在。3 期盼在供应基本需要后,能帮助遊民朝自立迈进,因为他们需要的,不单是够温饱的生活,更是受肯定、有价值的人生。例如他们为遊民募集工装靴(work boots),好让他们能穿上安全、耐用的鞋子,加入劳动生产之列。

 

据陆仁笛所知,遊民中许多遭毒瘾、酒瘾之害,还有许多患有精神疾病却得不到合适的医疗照顾。棕榈滩是个富裕的地区,然而在隔著海景豪宅、市郊新社区不过几条街,就可看见完全不同的景象。贫穷,或许是个人不智选择带来的结果,也可能是制度性压迫造成的不公义现象。如洛杉矶等大城市的遊民现象,近来再次受到关注。如何处理、解决,成了居民、政客、媒体等等众说纷纭的议题。

 

陆仁笛由衷地说:「我不知道有著成千上万遊民在人行道上生活的大城市当局要怎么做,但是我知道想要按著神心意生活的个别基督徒可以做什么。」他建议,在车上放些小点心和瓶装水,在递给于街头伸手的遊民时,给他们一个和善的眼神和一句鼓励的话。

 

安栖所的T恤衫上印著马太福音二十五章40节:「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陆仁笛说这是他和同工们的信念。这些遊民岂不是我们当中最小的弟兄?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在接受服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关怀。

 

对陆仁笛来说,看到多年所服事的遊民,不但开始自立生活,还回头来谢谢同工,并愿意加入服事行列,再没有比这个更大的鼓励了。

 

▲陆仁笛(右)提醒基督徒:遊民是真实的人,是最小的弟兄。(图片提供:陆仁笛)

 


【慕义&行义】专栏已经告一段落,但神的指示没有停止,也没有改变。你我身为基督跟随者,该如何在放下杂志的时刻,迈出「行公义,好怜悯,谦卑与神同行」的第一步?


 

1.         纽约高中生围观受害人(https://www.nytimes.com/2019/09/17/nyregion/ny-teen-murder-oceanside.html)。
2.       「守望生命」的基督徒拯救弃婴(参考:https://world.wng.org/2000/06/a_new_opportunity)。
3.        更多关注「南佛州安栖所」,请上网https://www.southfloridasanctuary.com/

 

【慕义&行义】专栏全部文章,请上网参考杂志52-57期文化单元,http://www.shen-guo.org/culture.html

 

 

林敏雯,文字工作者,主日学老师,喜爱学习、分享神的话。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