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古典文学对话

 

彙整/吴信惠

 

 

当代华人基督徒亟需对中国通俗文化经典深深凝视,并且开始更多对话……

 

「国度文化」单元自第十六期推出苏文安牧师撰写的「品四大奇书,思人生人性」专栏后,得到各地读者热烈的回响。苏牧师已于今年5月间结集出版《品奇书,觅真我》一书,其中包括尚未在本单元刊出,占全书篇幅逾三分之一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中的灵魂告白〉一文。

 

当年躲在衣柜里偷读《西遊记》的小孩,长大后以信仰的体会及文学素养,为读者在中国古典文学与基督信仰中搭桥,成为这块少人开发之地的文字拓荒者。正如语文教育学者黄瑞怡博士在她的回应文首句说:「是时候了,当代华人基督徒亟需对中国通俗文化经典深深凝视,并且开始更多对话。」

 

以下特撷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文之部分内容、大纲及回响与大家分享。既是踏上这片少人发掘的沃土,希望各位看官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与惊豔。


红楼梦的另一种声音

 

「《红楼梦》?不就是古装版的青少年爱情小说吗?」

 

「《红楼梦》?嗯,文笔很美,书中人物全时间谈恋爱,谈得死去活来,其他啥事儿也不用干,很琼瑶式喔!适合爱好文学的女生看。」

 

「《红楼梦》?在一个美丽大园子里上演的亲情伦理爱情大悲剧啦!一个帅哥+几位美女,三角、四角习题闹了老半天,让人读得好辛苦,最后却通通没有好下场!」

 

以上评论,全中,亦全不中。因为,它们只触及了《红楼梦》这部经典钜著的皮毛。在风花雪月、悲春伤秋的吟哦背后,《红楼梦》还发出另外一种深沉而悠扬的声音,就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难得听闻的「灵魂告白」—真挚恺切的忏悔。

 

要真切聆听这来自两百多年前的忏悔之声,从而在今日获得人生与信仰的启迪,同时与广大「红迷」对话,基督徒赏书人必须放下一切成见,认真享读、欣赏、理解这部震古烁今的文学瑰宝。

 

 

 

曹雪芹及他在《红楼梦》中的灵魂化身贾宝玉,的确走完了「欠泪→还泪→泪尽」的忏悔情感流程,而且极其凄美、真挚、深刻。因此,洋洋百万言的红楼悲剧,在读者掩卷之后,留下的是极其深沉的一份惆怅、无奈、憾恨与失落!

 

诚然,能生动细腻地刻划这些人类心灵中最微妙、最深刻的情感,带读者领会悲剧之美,本身就是伟大的艺术成就。只是,欲在「不如意事常八九」,性格悲剧、环境悲剧、莫可奈何的悲剧不断上演的人世间安身立命,却万万不能只停留在揪心悔恨,什至也不能单单停留在向神认罪悔改的层面。

 

从诗篇五十一篇,我们可以看见,对神子民而言,「忏悔」绝不仅止于以悲切哀哭、诚心认罪来纾解心灵中沉重的罪咎感、觅得精神上的解脱。忏悔,是基督徒修补生命、重建生活的一道门,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医治自己、弥补别人、超越环境的热力、爱力、生命力。这样的忏悔,乃是以圣经真理为自我省察的底线。以神为悔过求恕的终极对象。在忏悔过程中,除了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更与全知全能的神对话。

(本文图片摘自网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的灵魂告白〉回响

 

回响1:衔接古典与永恒

初读《红楼梦》,将其轻易归类为封建时代士族豪门的兴衰史。经过苏牧师的梳理,点出书中对上至王妃下至丫鬟诸多女子的刻划,赋予她们性情、见识,使得她们成了有对白、有动作的演员,不再是帮衬的活道具。

 

然而赏读所引发的并不止于此,苏牧师的联想更往作者内心看。原来《红楼梦》所书写的,不仅为属于特定世代的故事。原来曹雪芹以自传小说为体裁,透过人物描写投射人性真相,以虚构情节呈露人生现象;他试图表达忏悔,勇敢反省性格、环境的悲剧。只不过满腔悔恨无处投诉,更无力扭转莫可奈何的结局。

 

《品奇书,觅真我》剖析了有血有肉的经典著作,试图开启教会内外文化的对话。或者,原被视为属世俗物的古典小说,亦能成为衔接的桥樑,延伸你我目光至永恒,从中看见「神的荣耀」?

~林敏雯

 

回响2:红楼梦未完
有人说:「一本好书,可以在年少时阅读,中年时又读,老年时再读;正如一座伟大的建築,可以在晨曦中、午日下、月夜里欣赏。」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正是这样的经典作品。

 

年少时某夏日午后,闷热的空气里飘散著丝丝微风,我倚坐在舅舅家院子里,津津有味地寻思《红楼梦》里每一首诗词。正是我「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林黛玉和大观园女儿国里的小姐丫鬟,晴雯、鸳鸯、尤三姐、秦可卿、薛宝钗……等,个个哭泣而死、泪尽而亡;让我结结实实地沉迷在每一场凄美绝伦的悲剧之中,无限感歎!

 

如今,人过中年,读到苏文安老师所著《品奇书,觅真我》一书里的《红楼梦》赏析,再次细细品味《红楼梦》里那种「浮生若梦」的境界,并发现更深层的出世思想。

 

苏老师指出,在《红楼梦》风花雪月、悲春伤秋的吟哦背后,可以听见「一种深沉而悠扬的声音,就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难得听闻的『灵魂告白』—真挚、恺切的忏悔。」他要我们这一群「基督徒赏书人」,撇开成见,认真地聆听书中的忏悔之声,用心体悟这部珍贵的旷世名著。

 

我相信,待我老年再重读《红楼梦》时,又会是另一番风景!因此,对嗜读《红楼梦》如我者,红楼梦,未完。

~简海兰

 

回响3:从红楼梦看悲剧之美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先生作古快三百年了;我们身在美国各地和他的时空背景相隔遥远,然而,当展读《品奇书,觅真我》一书时的感觉却是:虽然时空如此浩瀚,但《红楼梦》在今天现代华人的心境里,仍然可以折射出千百种不同的亮光。我想,这就是所谓经典文学的魅力了。

 

《红楼梦》里人物的性格、观念、信仰、人际关系、传统包袱等,与大环境的因素交互作用之下,让我们看到,主角们一步步走上了悲惨的结局。令人感受深刻的悲剧,可以在人的心湖上投下无数的问号。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问:一定要是这样的结局吗?可不可能有别的路走?黛玉一定要死吗?宝玉一定得出家吗?

 

《红楼梦》在儿女情怀、家庭琐事上另拓格局。以儒道理想对立为经,以时间推换为纬,交织出无可奈何的悲剧结构。而当作者体会到自己也是共犯之一,而生无限罪疚、忏悔之心,所滴下的这些辛酸泪水,成就了「红楼」的悲剧光辉。

 

千百年来,少有中国文人能够达到泪尽,尝试赎罪的层次,也少有《红楼梦》如此深刻婉转的悲剧,但是基督信仰,却让我自己在悲极了,美绝了的清埂峰顶上,问:泪尽以后,是否还有另一座山?太虚幻境(境与镜同音),彷彿映照出人世的虚幻无常,万般皆空。我也想问:是否还有另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人世中永恒的真实?我承认,《红楼梦》是中国悲剧美的极致,但我也相信基督信仰是中国人转悲为喜,从没有盼望的尝试、自我救赎,到有被救赎的盼望的开端。

~黄瑞怡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