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政经情势宗教发展总瞰

 

文/温英干

 

 

印度和中国都是文明古国,也是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超级大国。任何一种描写这两国的文章书籍都可能正确,也都难以整全。由于印度不像中国厉行节育,人口增长率相对提高。长此下去,印度人口很快会超过中国,排名世界第一。印度、中国与临近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加总起来,几近全世界人口的一半(45%),却也是贫穷人口最多的地区。

 

此外,印度也是福音事工最大的挑战之一。本文企图让读者稍解印度的社经、文化及基督教的发展,针对印度的基督徒开启圣经真理的亮光,希望这个文明古国能早日归向基督!

 

表1 印度宗教信徒人口(2001年人口普查)

资料来源: www.censusindia.gov.in/Census_Data_2001/ India_at_glance/religion.aspx

 

一、管窥印度1


1. 历史悠久,政局变迁
印度历史悠久,主前7000至6000年即有印度河谷的早期农业,主前2500年印度河岸出现都市文明。之后历经朝代变迁,主后18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统治印度,后由英国政府直接统辖,成为殖民地。1947年二次大战后,印度独立成为印度共和国,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分离。1971年东巴基斯坦脱离西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

 

独立后的印度属于联邦共和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有1000多个政党参加国会选举,包括7个全国性政党、40个地区政党及980个小党。

 

2. 幅员辽阔,经济落后
印度土地面积3百16万6千平方公里(还有向来与中国发生边境纠纷的克什米尔12万1千平方公里),约是中国大陆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七。

 

印度过去依附社会主义,经济成长缓慢,贫穷人口很多,1990年代开始实施经济改革,成长速度加快,成为新兴发展国家。印度与中国、俄罗斯、巴西,及最新加入的南非并称金砖五国(The BRICS),前景不可忽视,军事力量也渐渐增强。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同等购买力衡量达3.78兆美元,仅次于美、中、日,排名世界第四;以官方汇率换算,则只达1.31兆美元,世界排名第十二;平均每人所得相对很低,2009年每人国民总所得为1,18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资料,在全世界有统计资料的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36位,远远落后排名第105位的中国(3,650美元)。

 

3. 种族複杂,宗教繁多
2010年,印度总人口已达12亿1千4百万,接近中国的13亿3千5百万。印度人口多,种族複杂,方言不同,宗教也五花八门,加上种姓制度(caste system)贯穿种族与语言的影响,使印度成为最错综複杂的地区。据估计,印度有2500种不同族群(中国约500种,但官方只同意55种),其中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约占半数,是最大的民族。印度各民族大都有自己的方言,官方承认22种,其中印地语被定为国语,但英语流行各地,特别是南部地区,英语地位什至高于印地语。

 

印度宗教色彩非常浓厚,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但信奉印度教的占多数;伊斯兰教也很盛行,为第二大宗教,事实上,印度的穆斯林人口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尼与巴基斯坦。

 

根据2001年官方人口普查,如表1所示,印度约有80.5%的人信奉印度教,其他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13.4%)、基督教(2.3%)及锡克教(1.9%)。佛教虽起源于印度,影响力已逐渐式微,仅占总人口的0.8%,但佛教的传播对邻近国家如东南亚及中国、日本,却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目前印度教按人口算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共约10亿信徒,其中9亿5百万住在印度,仅次于基督教的约20亿人口与伊斯兰教的11亿(或称13亿)。2

 

印度教(Hinduism)一词为十九世纪欧洲殖民者所造,其实是一个泛称,来自婆罗门教与近代的印度教,其中有很多派别,彼此差异很大。印度教的特色如下:


‧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论: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主神,而印度教有三大主神,另外有三千多万神灵。
‧遵行种姓制度(见下)。
‧认为灵魂永存和万物有灵,因此有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认为人的前世所为影响现世:善行可使人升为婆罗门,恶行则使人堕为首陀罗、贱民,什至畜类。
‧强调祭祀,因此婆罗门地位至上;其次强调苦行,个人必须通过修行和累积功德才能认知梵(Brahman),与梵合一是印度教徒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梵是印度教概念,是宇宙万物赖以构成之根本,为至高至大的神灵。
‧承认吠陀经典的权威︰3主要是吠陀经(Vedas,意为知识、启示),广义的吠陀经包括多种经典,即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4

 

二、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5


1. 种姓制度的渊源与划分
主前20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形成婆罗门教,主张种姓制度,将人分为四个世袭种姓(Varna),依次为:婆罗门(Brahmana,白色,祭司与教师,掌管属灵权势),刹帝利(Ksatriya,红色,王族、贵族与战士,拥有世俗权势),吠舍(Vaisya,棕色,商人与农人,代表经济商业力量),以及首陀罗(Sudra,黑色,奴隶与劳工,但仍有某些权利)。

 

上述各种姓之间不能通婚,身分及职业世袭。此外,还将战俘及不遵守种姓制度的人列为不洁凈、不可接触的贱民—达利特(Dalit)或无种姓者(Outcaste)。6 虽然印度许多新兴宗教(如佛教)的成立都是基于反对种姓制度,但婆罗门教融入印度教后,种姓制度仍维持一定的影响力。即使现今印度宪法赋予人民平等权,种姓歧视仍普遍存在于社会中。7

 

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斯里兰卡)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範。

 

2. 立法保护弱势的贱民
由于种姓制度存在大量的不平等,历来批评者很多,且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互不相容,因此常被批评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什至被视为妨碍印度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的障碍或毒瘤。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种姓制度仍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贱民较多的农村。在城市里,种姓之间的藩篱已逐渐降低。

 

印度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印度宪法还明确承认贱民种姓(Scheduled Caste)及贱民部落(Scheduled Tribes),设法提高其政治与社会地位。这两种族群在英国殖民地时代被列为鬱闷阶级(Depressed Classes),自印度1947年独立后,两类人口比率已逐年上升。

 

贱民在公职与教育上也有保留名额,为扩张贱民的权益,在人口普查时还特别调查各级种姓及次种姓,以作为保留名额的依据。保留名额是指政府公职人员及高等教育的所占比率,包括三种人口:8 贱民(保留15%),贱民部落(保留7.5%),其他落后阶级(指社经地位与教育落后的族群,保留27%)。据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贱民人口约1亿6千6百万,占印度人口的16.2%;贱民族群人口有8千4百万,占人口8.4% 9;其他落后阶级人口更多,占印度总人口的52%或32%(依照不同调查方法)。依照国家调查局保守估计,前三种种姓人口约占35.7%,贱民及贱民部落占28.3%,而其他落后阶级为36.0%。几乎90%的印度贫穷人口及95%文盲都属于贱民阶级。10

 

3. 超越种姓藩篱的坎坷历程
虽然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影响什钜。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人口的4%,却占有七成司法权及近半数的国会席次。贱民仍饱受歧视,例如2008年8月,印度东北比哈尔省(Bihar)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由于那是贱民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致死。11 据统计,2005年间对贱民施暴的案例多达11万件。12 例如,印度首都新德理有一对年轻恋人被女方亲属捆绑虐待后用电击杀死,理由是男方种姓登记较低。犯案的女方亲属已被移送法办,但他对这种荣誉处决(honor killing)却不后悔,每年因此致死的男女多达数百名。13

 

幸好纳拉亚南(K. R. Narayanan, 1920-2005)担任印度总统(1997-2002),成为第一位出生贱民的国家领袖。他年轻时必须克服歧视才能接受教育,其后担任律师,步入政坛,曾任职外交官、驻美大使,在1992至1997年间担任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1997年当选为第10任总统,享有印度「平民总统」和「工作总统」美誉。纳拉亚南的奋鬥象徵印度独立五十年来,贱民超越种姓藩篱的坎坷历程,鼓舞了更多印度人努力向上,期盼有朝一日也能出人头地。14 看来印度在种姓制度的改革上虽有进步,但相较于中国历史文化中布衣卿相的发展,还有一段距离。


三、基督教在印度及其影响

1. 基督教东传印度的历史
传说使徒多马在主后52年远来印度传教,此说法的準确性仍未获證实,主要根据是伪经多马福音及多马启示录。第二世纪时,叙利亚的犹太基督徒到印度西南部喀拉拉省传教,基督教在印度传开。天主教法国道明会宣教士在14世纪初即到印度西北岸传教,葡萄牙宣教士则于十五世纪末到达印度西南岸马拉巴尔(Malabar)传教。更正教宣教士于18世纪初到南部。到19世纪初,随著英帝国统治印度,基督教在印度传教活动增加,信奉者也增加,但和19世纪时中国受列强侵略、宣教士也随之到中国积极传教类似,基督教也受到印度主流宗教的敌视,直到现在部分地区仍然如此,什至爆发极端分子攻击基督徒的情形。

 

2. 印度基督徒严重受逼迫
近年来反基督教的暴乱地区大多在印度教民族主义者集中的西边的古家拉省(Gujarat)与东岸的奥里萨省(Orissa,基督徒2.4%)。15 例如2008年夏季,极端印度教团体有青年民兵在东部的奥里萨省展开对基督徒的大规模攻击,杀害基督徒与纵火焚烧教堂、孤儿院及信徒的家。16 伊斯兰教徒对基督徒也迫害有加,对归信基督教的伊斯兰教徒更以暴力对待。例如有个基督教神职人员本为伊斯兰教徒,归信基督后被当地伊斯兰教徒团体迫害,扬言要杀死他。17面对基督徒受逼迫的情况越趋严重,印度基督徒在2010年1月30日纪念印度国父甘地遇难的日子,在南部卡纳塔克省(Karnataka)进行静默示威,要求政府保护基督徒,秉承甘地平等、博爱与和谐的精神。18

 

3. 历年印度基督教人口比率
基督教是印度第三大宗教,仅次于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根据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基督教信徒人口约有2千4百万,占印度总人口的2.3%,以天主教徒占多数(1千3百万)。19 基督教人口遍佈印度各阶层,而主要分佈则在印度南部及东北地区,如西南方的果亚省(Goa,总人口1.5百万,基督徒26%)20、西南岸的喀拉拉省(Kerala,总人口3千3百万,基督徒19%) 21、及泰米尔纳德省(Tamil Nadu,总人口6千多万,基督徒6%) 22、东北区七省(总人口3千9百万),及南部其他几个省。23

 

但根据最新版Operation World的统计,2000年基督徒总人口达5千3百万,占总人口的5.1%,其中更正教33%最多,天主教29%次之,与上述官方人口普查统计差距颇大。表2与表3列出Operation World 有关印度基督徒占人口的比率及趋势的统计。24 2010及2025年的统计是预测值,我们可以观察到1900年之后基督徒的人口及比率都有增加。2010年基督教人口达7千7百万,占总人口6.3%,预计2025年基督徒人口将突破一亿以上(表1)。2010年更正教人口占基督教总人口的35%,独立教会18%,天主教24%。

 

4. 印度基督徒阶级之分难除
根据政府2006年调查,佛教徒中有约97%为贱民或贱民部落,基督徒中有42%,锡克族38%,印度教31%,伊斯兰教徒1.3%。25 儘管圣经强调信徒之间人人平等,不过种姓制度在基督徒之间仍然存在。婆罗门与贱民信基督教后,仍然保留了原来生活习惯,印度教徒对待他们态度也大不相同。在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省,天主教神父也有不同种姓(婆罗门、首陀罗及贱民),信徒举行仪式与礼拜位置也不同,领圣餐时要婆罗门领后,贱民才可领。26 我们从这里看到一个值得反思的情况,就是印度基督徒之间也有阶级之分,已经违反了圣经原则,如何打破这些藩篱,值得我们省思。

 

表 2 印度主要宗教人口(百万)及占总人口之比例(1900-2025)

 

表 3 印度基督教人口(千)与占基督教总人口之比例(%)(1900-2025)

表2与表3资料来源:Operation World, 7th Ed., 2010 (DVD). 2010-2025为估测数

 

四、结语—领受圣经真理的亮光

 

对于基督徒经常遭受印度教及伊斯兰教极端分子的迫害,以及印度基督徒之间仍然存在著种姓制度文化的阴影,我们可从圣经真理中提供以下四点亮光:

 

1. 基督使人和睦。基督教是使人和平的宗教,圣经上说:「因祂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以弗所书2:14,17)迫害基督徒,自以为替天行道;杀害亲人,还理直气壮地认为是荣誉处决,这些都是无知所酿成的人祸。反观基督耶稣被害时,不是寻求报复,乃是向父神请求赦免杀害祂的人。「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还有,彼得饶恕那些杀害基督的犹太人,说「弟兄们,我知道你们所做的是出于无知,你们的官长也是这样。」(使徒行传3︰17,新译本)这些见證皆表现出宽广的胸襟,盼望神施恩于那些被仇恨綑绑的人,用爱与饶恕来取代冤冤相报。

 

2. 信徒人人平等。印度基督徒受到种姓制度的辖制,还是有阶级之分,我们要强调的是:在基督里,基督徒都是弟兄姊妹,是一家人,以爱相系,彼此是平等的。保罗时代安提阿教会有贵族马念(与分封之王希律同养的马念,使徒行传13:1);腓立比教会也有在官府里服务的基督徒(该撒家里的人,腓立比书4︰22),大家都是圣徒,应该不分彼此。连逃走的奴僕阿尼西母,保罗也说他不再是奴僕,乃是高过奴僕,是亲爱的兄弟(参腓立门书16)。恳求圣灵更多光照,释放印度的基督徒早日脱离种姓制度的捆绑,得著真自由!

 

3. 信基督的才有永生。目前传福音最大的两个拦阻来自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地区。保罗向巡抚腓力斯分诉时说:「但有一件事,我向你承认,就是他们所称为异端的道,我正按著那道事奉我祖宗的神,又信合乎律法的和先知书上一切所记载的。」(使徒行传24︰14)请迫切祷告,恳求圣灵帮助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以及佛教徒等)明白,信基督的才有永生。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4. 相信神的大能。过去看到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势力庞大、信徒日增时,许多基督徒的心中可能不免有些无力感,心中呼叫:「神啊,祢不是说福音要传到地极吗?但看看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情况,何时才能达到呢?」但最近中东地区发生的示威遊行及暴乱,也许给我们一个警讯。我们只要努力去传福音,神有祂的方式,藉由我们的努力,把福音传遍天下。谁能预想到固若金汤、极权专制的伊斯兰教国家政权也可能瞬间瓦解呢?同样的,当神的时间来到,那些笃信印度教的人也必归向基督。阿们。

 

✽本文26个註释受限于篇幅不克刊登,欢迎有需要的读者以电邮向本文作者索取:[email protected]

 

 

作者小檔案

溫英幹,現為臺灣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