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听你说】

《神国杂志》读者回应

 

 

回应59期〈在政治漩涡中的香港教会〉

 

香港教会目前面对的政治纷扰,有评论员形容为四化:两制一国化、西环(「中联办」1在香港办事处地区)治港常态化、意识形态大陆化、治港班子左派化。香港教会过往未经历过如此窄化的对立面,何去何从?或者从教会历史的回顾中,我们可得启迪。

 

从政教独立至时代对话

 

香港教会必须谨记过去中国教会与社会的互动中,有时只是因迟疑或不愿表态,便会失去世代对话机会。例如在五四运动期间,很多知识分子都争相拥戴理性与科学精神,对宗教开始大举排斥。可惜,教会面对当代的否定论2、蔡元培、胡适的取代论3、陈独秀的选取论4、梁漱溟的二元论5时,大部分退回教堂的四壁内,鲜有积极回应,以致中国知识界所建成的反教坚强堡垒,一直到今天仍有影响力。

 

另一方面,历代教会不少又被教堂外如火如荼的民族主义所驾驭。德国教会便是在二战前陷入了希特勒所煽动的强烈爱国情怀中,以致丧失从圣经而来的批判力,容许独裁者肆意屠杀犹太人。此刻的香港教会,是否随城高唱红歌而轻忽了主导的无神旋律?

 

从中立走向多元的讨论

 

香港回归后,社会屡屡浮现群众鬥群众的思维,很多时候教会领袖为了避免于尖锐对立,避而不谈。然而,这表面的「河蟹」(和谐),只会令大部分抱异议的年轻人流失。真正的和谐,是在多元中鼓励聆听、包容、接纳。教会若在大时代选择沈默,何以还问怎么没有提摩太?不如探究提摩太的师傅保罗在哪里。

 

从顺服到无能者的大能

 

教会即使能分辨何时顺从人,什么情况下顺从神,可是教会无权无势,如何抗命?

 

试看昔日东德铁蹄下的圣尼古拉教堂,由于秘密警察每星期一下午五时开例会,教堂便从1982年开始,乘这空档举行祈祷会。信徒后来更于1989年间,在祷告会后上街示威争取改革,多次遭到镇压,却反而鼓舞了东德各地人民争相参与。最后,这持续的祈祷会与遊行,竟令柏林围墙倒下。

 

教会的实践,在于以弱胜强,守住良知,成为瓦器中的宝贝。(参考哥林多后书4:7-11)

(美国、加州,谭瑞玲)

 


1.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2.         全盘否定宗教,认为是反科学和迷信。
3.         蔡元培以美学取代宗教,胡适以立德─建立品格、立功─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立言─写出不朽的著作影响后世代。
4.         陈独秀提议选取宗教中的仁爱部分,放弃宗教中超自然的部分。
5.         梁漱溟建议选用宗教之伦理感性,同时又收纳科学之知识性。

 


 

《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

 

59期滋恩所写《我们与恶的距离》观后感,深刻、生动,深得我心。它不同于过去一般的电视偶像剧或传统家庭剧,深度探讨当媒体呈现新闻事件时,可能著重于报导事件本身,却常忽略了事件核心中的「人」。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翰福音8:7)想要终结罪,若仅止于扔掷石头在罪人身上,就能根除罪的源头?

 

基督徒与恶的距离,不见得比未信者遥远。在这个世界,恶的阴影势力无所不在,没有人能靠自己的力量完全脱离它的挟制。惟有靠与主耶稣的联合与保守方能得胜。

(台湾、新竹,焦锋)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