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代方式,传永恒真理

——当今中国高校宣教的挑战、策略与方法

 

文/宣教士

 

 

中国今日的高校学生,已经是1995年后出生的年轻人,是在祖父母及父母两代人众星拱月、娇生惯养出来的一代,也是在电视、网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环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这样的校园学生群体,如何把福音传给他们?

 

一、校园宣教的挑战

 

九五后一族

 

1995后出生的学生,QQ(大陆2000年后流行的即时电脑通讯软件)、微信(WeChat,大陆2010年后流行的智能手机APP)理所当然成为这一代人首选的沟通方式。这与传统的沟通方式—面对面、语音电话、书信来往—截然不同,它不需见面、不需说话、即时传输文字资讯。这个时代的学生是自我中心的,虽然有很多手机上的朋友,却不懂如何与人面对面沟通。

 

品格缺失的一族

 

中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国强制施行一胎化政策,造成一个独特的群体:独生子女家庭。2009年,《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的一篇论文1指出:

 

“独生子女家庭比例渐渐增长,在城乡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计划生育家庭团体,其中包括了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家庭为中国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为人口的稳定发展和优生优育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计划生育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本身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缺少儿时与同伴相处的经历,抚养、教育成本大、效果差;长久的独生子女政策,孩子更易被过分宠爱和溺爱,从小缺乏应有的磨难和挫折教育,不利于其成长和社会化。”

 

1995年后出生的这个独生子女群体,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将近十五年之后,此时,家庭经济环境相对比较富裕了,等他们上大学的时候(2013-2016年左右),国家环境可以说是今非昔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国民的道德水准与之不成比例。

 

不久前一篇网站的文章2,反映出中国教育环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一位溺爱女儿的母亲为了照顾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女儿、女婿和孙子,甘愿辞掉退休后就职的一份自己喜欢、收入不错的工作,到美国照顾孩子,反被孩子冷落。她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我真不明白女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无情无义,冷漠得不可理喻!是我的家庭教育失败了吗?如果说是我文化不高,不会教育子女,那么女儿的公公、婆婆,一个是政府官员、一个是同济大学教授,怎么他们的儿子也是如此?国庆那天,我亲家在电话中说:你辛苦了,我们都被独生子女害了。我们让他们自己请保姆,你回来过你自己的日子,别理他们了……”

 

结果不论是没有学历的单身母亲,还是具有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一流,但都没有令他们满意的生命品格。

 

 

无从选择的一族

 

这些孩子是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切为了考试成绩而努力。他们缺少真正的家庭之爱,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要求,放弃、抹杀了自己的梦想,一切都必须顺从父母安排。从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到毕业后找什么工作,都由父母决定。而父母的依据是:大学毕业后,这个学科、专业是否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好是可以考取公务员,拿到铁饭碗。

 

例如我们关怀的一个大一男生,喜欢文科的心理学,父母却帮他选择理科的机器人科系,认为将来机器人在中国有发展,可以找到工作。这实在是与他本人的兴趣南辕北辙。

 

放纵迷茫的一族

 

对很多孩子而言,读书是为了父母而读,上大学也是为了家长而上。所以到大学后,离开了父母的束缚,就开始一段无人管辖、没有目标、放纵迷茫的生活。

 

2011年11月21日,上海《澎湃新闻网》的一篇调查,题目是〈高校『脱机自习室』:有人离开手机十几分钟就熬不住〉,说的就是学生们可以多久不使用手机:

 

“20日上午,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四楼『脱机自习室』,不少学生正安静地专心看书,门前的桌上摆著写好编号的布袋,每个布袋都放着一部手机。所谓『脱机自习』,就是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看书自习。

 

『脱机自习室』活动进行了近一周,有近200名学生前来体验,效果如何呢?根据学生进入『脱机自习室』前上交手机和离开时取回手机的时间,工作人员专门整理每天能够在无手机状态下坚持最久的学生名单和时间表,其中单次自习时间最长的达530分钟,也有同学仅坚持十多分钟就取回手机的。”

 

放纵迷茫的一族,实际上根本就是没有自由的一族。他们无法拒绝诱惑而被束缚—被自己肉体和眼目的欲望束缚,被自己没有控制能力而束缚。他们心中的痛苦如何可以在团契中得到帮助?

 

没有梦想的一族

 

在团契和在校园里,我有机会和这些九五后的学生交流,每当问到他们将来的目标是什么,绝大多数都会回答说:“不知道!”

 

在大陆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儿时的梦想,例如想当个音乐家、画家、作家、科学家等等,都被父母的决定替换掉了。学习专业若是让将来可以赚大钱、一辈子有稳定工作,才是父母认可批准的。另外一些人,因著父母可以支持他们的生活,对前途、对未来的工作也不担心,反正找不到工作就成为“啃老族”。

 

二、宣教的策略

 

这样的九五后群体,对于爱、梦想、信仰和未来,没有盼望和追求,无法选择自己的方向,失去人生的目标和动力,陷在自我中心、利己主义的生活中。如何把神的爱、神赐下的盼望和改变生命的大能,带到这一个群体之中?

 

我们居住的地区有将近五万校园学生,分布在五所学校。我们现在可以接触的同学中,持续来聚会的只有五、六十人左右,也就是每一千学生,只有一个来到团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99.9%的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没能接触福音,或没有认识耶稣!

 

经过仔细的观察思考,和同工一起在祷告中寻求,神赐下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主耶稣有关新皮袋和新酒的比喻。当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特别问到为什么他的门徒不禁食?主耶稣回答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马太福音9:14-17)

 

我们思考、祷告、寻求什么是这时代的新酒?什么是可以为新酒而缝制的新皮袋?

 

比较上世纪八○年代到1995年之前出生的孩子,在上学这段时期(2006-2011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对单调,无论教会团契有什么活动:培训、讲座、聚会、郊遊等等,都愿意来参与;如果有餐食提供,来的就更多了。

 

2013年之后,智能手机广泛流行,手机上网,WIFI网路已经普及到宿舍和校园,网上购物、餐馆外卖、娱乐聊天的APP免费下载使用,让以前需要外出办的事情,如今在手机上足不出户就可以办到了。同时父母家庭收入增加,同学们的经济能力也提高了,想吃想用的,可以在宿舍里用手机的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等APP叫外卖;想逛商店就在手机上面的淘宝网、天猫网、1号店、京东网购物,快递直接送到宿舍;想看娱乐节目,就在手机上的爱奇艺、土豆网看电影和综艺节目;聊天就在微信群里……,似乎一切需要都可足不出户而得满足了!

 

另外同学们也在赚钱卖东西,利用APP的功能,开设微店卖东西。兼职的同学也不少,有的做中小学生补习培训班的兼职老师,有的在附近餐馆打工。

 

同时学校的社团这几年有越来越多的趋势,有的学校号称是“百团大战”。有的社团是要求参加的,有的可以奖励一点学分。同学们,特别是新生,社团对他们而言很新鲜,也想在社团中结识更多的人,同时锻炼自己的技能。

 

以上这些就是这个时代的新特点,用老的眼光、旧的思维、传统的教导模式逼着他们来教会聚会,已经不能再吸引他们了。团契对他们而言,有什么吸引力呢?如何帮助他们离开诱惑,自发自愿地追求信仰、得到耶稣?如何为主得着这一时代的校园?

 

组织架构更新

 

以前的架构是,由教会全职同工带领各个小组辅导(非学生)来管理团契,然后由辅导带领全组一起查经聚会。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在小组里面,因着有大哥哥大姊姊的服事,自己不需要参与,多数人比较消极被动,也无法影响不信主的同学,造成毕业离开之后,生命还是在吃奶的阶段,不能蜕变成为主的门徒。

 

经过一次外出学习和实际观摩当地校园事工,我们的同工团队看到他们的团契完全由学生带领,团长由学生们每年竞选产生。因此,作为已经毕业的专职辅导,我们的主要工作不是带领小组敬拜、查经讨论,而是辅导关心组长的生命成长。

 

回来之后,我们一起祷告,求神指引我们寻到团契的新方向:一个由学生主导、委身教会、爱主爱人、 作主门徒、热心传福音与宣教的团契。

 

具体的实施方法

 

1、团契的目标:生命建造的四垒。第一垒:认识基督,委身教会。第二垒:爱上基督,委身门徒。第三垒:服事基督,委身事奉。第四垒:传扬基督,委身使命。这四垒的概念,参考了美国马鞍峰教会华理克牧师的著作《直奔标杆》一书提到的方法。

 

2、加强祷告会:现在的团契强调祷告!特别是强调不祷告就不动圣工,加强对辅导和组长参加祷告会的要求。周三祷告会的出席率从以前的两三个人到现在近二十人。另外也增加主日清晨祷告会,主要服事同工提前四十分钟到教会祷告,全体会众在聚会前十分钟到,由祷告服事同工带领大家一起祷告。

 

3、团契新架构:这次选出一位大三的同学担任校园团契团长,负责推动团契所有事工;小组长负责关怀组员;全职同工和辅导全部作为辅助同工。

 

4、活泼的敬拜:成立敬拜团带领敬拜,使用各种乐器,如吉他、电子琴、电子鼓,一起带领会众敬拜神。敬拜团的使命来自诗篇九十六篇1节:“我们要向耶和华唱新歌,全地都要向耶和华歌唱!”

 

5、有主题有系统地释经讲道:讲道内容依据上面提到的生命四垒阶段而准备。

 

6、每月专题时间:我们安排每月最后一个周五为专题时间,配合学生关心的议题,比如学习与娱乐的平衡、同性恋、婚姻交友、工作面试等,进行讨论。

 

7、真理应用讨论:根据主日讲道的经文和内容,增加生命反思、真理应用的讨论问题,由讲员准备预查资料,更加详细地解释经文,带出生命反思、真理应用的讨论。

 

8、经文预查:周三祷告会之后,进行小组长预查,之后由各小组长在周五的团契聚会中带领查经,与主日资讯同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9、点心时间:主日聚会完毕,增加点心时间,各个小组尽量留住学生,根据生命反思、真理应用的问题,讨论主日资讯的内容,同时也增加组员之间的互动、了解,分享主爱。

 

10、胸牌佩戴:为了帮助大家互相认识,特别为每个学生设计佩戴的胸牌,增加彼此认识的机会和参与感。

 

11、新来宾卡:为每一位新来宾建立档案,便于之后的关怀和跟进。新来宾在主日聚会后立即让相近的小组认领,立刻就加入并参与小组活动,及时得到组员的关怀。

 

12、对新来宾传福音:我们特别期待和鼓励同学们邀请他们的学友、室友来聚会,每次有新来宾,我们会后安排专人传讲福音,已经有好几位当场接受主耶稣为他们的救主。

 

以时代方式,传永恒真理

 

服事这一代的校园学生,需要从神而来的使命和异象,同时掌握时代的趋势,敢于挑战自己,不断创新变化,适应校园的需要,把千古不变的福音用适合现代学生的方式,道成肉身地体现在校园团契之中。

 

这次团契的调整开始于秋季入学的九月,团契出席人数保持在五十至六十人之间,虽然与之前的七十至八十人相比(因有近二十位毕业生毕业离开),略少一些,因着团契的转型,也有几位同学不认可团契方向而离开,但绝大多数选择留在团契,一起成长。学生也不断带同学进来,我们也主动去传福音。

 

相信只要我们有一颗顺服主大使命的心志, 及时把握时代改变的脉搏,不拘泥于家庭教会传统体制下的习惯和文化,靠著圣灵的引领和大能,大胆调整团契的方向,就能为主得着这一代的校园,做主耶稣基督良善忠心的仆人。

 


 

註1: 黄润龙《中国独生子女:数量、结构及风险》
註2: 读写微课程海教院,〈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来源:http://mp.weixin.qq.com/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