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研经】
戏说圣经
口述指导/林尔文教授
整理撰文/潘晓玫
“戏剧神学”是一种新的系统神学架构,由戏剧的角度剖析圣经,重新诠释基督信仰。
它最基本的假设是:圣经是一部正常完整的戏剧作品,有一位惟一的创作者………
Hans Urs Von Balthasar,1905-1988 的《神剧论》。
新世代信徒vs.传统神学
他手持平板电脑,当中收录上百部影片、上千首乐曲;头戴耳机,随时收听线上广播与App介绍的新音乐。她听到“系统”就头痛,却能有条不紊地整理脸书上数百个朋友;听到“神学”就倒胃口,却甘心乐意花一整个周末在贫民区发放三明治、与幼童玩游戏。他能在万人注目的球场上跪地祈祷,大方高调地配戴使用有耶稣称号的手环、戒指、咖啡杯,但你不见得能在查经班上留得住他,留住了,也难保他不会昏昏于睡,毫不留情地对你打两个呵欠。
她总是进行超连结思考,一页跳到一页,脑中充满剧情、音乐、图像和影片。他彻底享受敬拜赞美,因为能解读音乐旋律,有如侯鸟读隐形的南归航线。她熟捻火星文,一分钟能对八个朋友发出十六条简讯,百倍于我们的聪明,却无法解读传统神学架构,因为传统神学,说的不是她的语言。
传统神学将基督信仰分门别类:圣经论、神论、人论(罪论)、基督论、救恩论、圣灵论、教会论、末世论,在宗教改革前后蓬勃发展、代代相传,是所有神学课程的基础入门。只不过每一论都道貌岸然,沉甸甸的,对新新人类来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系统神学如此诠释信仰,在经历过巨大的传播革命后,与千禧世代似乎分处两个平行世界,难有交集,新世代信徒对基督的爱真真切切,但却因这一层隔阂,难以一窥信仰全貌。
戏剧神学的基本假设
要怎么向新世代信徒解释神学呢?
问:“你看过美国影集《实习医生》(Grey's Anatomy)吗?”
(他们眼睛一亮,心想:“哇,难以置信,牧师终于说些我听得懂的东西,不再形而上,虚无飘渺,不知所云。”)
《实习医生》以医院为背景,一位年轻女医生为主角,描述外科医生如何从实习开始一步步往上爬,剧情紧凑曲折,高潮迭起。自2005年播出以来广受欢迎,每季结束后,数着日子苦等下一季上映的影迷,恐怕比等候耶稣再来的信徒更加迫切想望呢!
你知道这出剧是谁创作的?演员?导演?编剧?是,也不是。这些年下来,《实习医生》有十多名编剧,一串导演,数不清的演员,但它的的创作者(Creator)名叫香达莱姆(Shonda Rhimes),这出戏因她的构想从无到有,她是执行制作,也属编剧团队,你从没在荧幕上见过她,她却是这出戏创始成终的灵魂人物。
第八季末尾,女主角年少甜美的异母妹妹艾莉遭遇空难,虽与男友史隆大夫难分难舍,却只能在荧幕上咽下最后一口气,多少人抽光整盒面纸,也擦不尽满眶热泪。看戏的全然投入,很少人想过所有剧情方向,演员生杀大权,都握在这看不见的创作者香达莱姆手中。
“戏剧神学”,从某个角度而言,与上述描述颇有相通之处。
“戏剧神学”是一种新的系统神学架构,由戏剧的角度剖析圣经,重新诠释基督信仰。它最基本的假设是:圣经是一部正常完整的戏剧作品,有一位惟一的创作者,纵使因为编剧团队与编辑团队时空交错,呈现的手法和技巧颇有不同,但所要传达的主要意念却前后呼应、完整连贯。
▲以医院为背景,一位年轻女医生为主角,描述外科医生如何从实习开始一步步往上爬的《实习医生》。
▲演员生杀大权,都握在看不见的创作者手中。
正如《实习医生》每季每集都由不同编剧写出剧本,但他们全听命于创作者香达莱姆,因此逻辑一致、剧情连贯,阐述香达莱姆的思想理念。“戏剧神学”假设圣经的创作者是神,编剧团队有众多被圣灵推动的先知、使徒,编辑团队则包含无数听命于圣灵、编纂正典的神学家。这庞大、跨时空的制作团队因着听命于三一真神,成品剧作—圣经—由神亲自定稿,是一部有始有终的完整作品。
再以《实习医生》为喻:每一集有如圣经中的一章,每一季有如经书中的一卷,观赏某季某集,可能在片头片尾见到某位特定编剧的名字。但无论还能演多少年,结局将如何收场,我们都不怀疑它将是首尾连贯,属于香达莱姆的一部剧。同样的,圣经每章每卷或有不同作者,但“戏剧神学”相信整本圣经惟一的创作者是神,其他作家,都是听命于神的仆人。
经文中的戏剧元素
为何选用戏剧的角度剖析圣经?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世代如此贴近戏剧,好也罢,坏也罢,千禧世代在摇篮里就眼望卡通人物,喝着戏剧的奶水长大。戏剧之于他们,如同游牧之于圣经时代的犹太百姓,倘若神能用千百种放牧羊羔的比喻来类比他对世人的种种心意,我们也当用最贴近新世代的语言,阐述他的奇妙作为。
更何况,圣经中戏剧元素十足,俯拾皆是。
名导昆丁塔伦提诺最新编导的电影《恶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获奖无数,是他所有影片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他精雕细琢,从动笔到上映超过十年。这部片虽严重偏离史实,学界批判毫不留情,但剧情张力十足,观众连眨眼都舍不得,深怕片刻便闪失一句好词、一段伏笔。
电影中有段出名的戏中戏:冷血的纳粹高官齐聚剧院观赏纳粹爱国(屠杀)电影首映,是第一层戏;出水芙蓉似的犹太美女全家死在纳粹手下,她冷眼旁观,暗中安排火烧剧院,是第二层戏;而我们这些观众聚精会神地在银幕前担心计谋败露,为这位可怜可爱的年轻女子直冒冷汗,险些从椅子上跌下来,是第三层戏。
类似这样精采铺陈的戏中戏,两千年前使徒保罗就已经看出端倪:“我想神把我们使徒明明列在末后,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哥林多前书4︰9)短短几句话,精简勾勒出一出戏中戏:神自己好比编导,安排角色,排定演员出场顺序;使徒是演员之一,饰演定死罪的囚犯,出场顺序列在末后﹔世人和天使是观众,也是戏中戏的旁观者。
使徒上场时,或许不知这位编导究竟要如何安排他们的出场和结局,但是显而易见,这位神圣的创作者是按照他心意,字斟句酌,历经数千年方完成这部旷世巨构。至终,我们都清楚所有演出、剧本安排,其实都写在圣经里头。后人读经,便好像是读这位神圣创作者写成的杰作。
▲耶稣用许多故事及比喻帮助门徒认识神的国:好撒马利亚人、浪子回头、牧人寻迷羊等等。这些鲜活生动的故事让历代基督徒大受激励,难以忘怀。
戏剧故事传递信仰
大家都喜欢戏剧故事。耶稣用许多故事及比喻帮助门徒认识神的国:好撒马利亚人、浪子回头、牧人寻迷羊等等。这些鲜活生动的故事让历代基督徒大受激励,难以忘怀。
多少人可以背颂强调人际关系的第五到十诫?恐怕不多,但却能轻易对孩子述说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多少人可以列举诗篇中关于神慈爱的诗句?恐怕不多,但却能将浪子回头故事铭记在心。实际上,若没有好撒马利亚人,我们就不知道何为爱邻舍﹔若没有浪子回头,我们就难以想像父神长阔高深的慈爱。
一幅图或戏剧给人的印象强过千言万语。圣经故事,也比道理教义更深入人心!
在纸笔稀少的年代,故事是传递信仰的主要媒介,摩西五经在正式书写前已经是历经世代的口传历史。老约翰在拔摩海岛也是将他“所听所看”的一幕幕戏剧忠实记录,倘若这神圣启示是老约翰读了类似先知书信的论理著作后,再要求他重新整理写出,恐怕难以记忆,遑论完整传递。“以戏剧故事承载基督信仰”这概念并不陌生,也常是我们认识圣经,明白真理的入门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戏剧神学”立足于福音派的正统思想,以戏剧诠释基督信仰,并非随意撷取圣经片段章节,任意塞进新创的神学框架中,以圣经服务神学。相反的,“戏剧神学”盼能服务圣经,强调回归传统,关注圣经整体性,希望见树又见林。“戏剧神学”的模型架构可用以下两表简要说明:
戏剧神学的模型架构
戏剧元素 |
戏剧神学理论 |
导演 |
神 |
剧本 |
圣经 |
男主角 |
耶稣基督 |
女主角 |
神的子民 |
反派演员 |
撒但 |
观众和配角 |
天使与世人 |
上下幕 |
新旧约 |
序 |
创世记 |
大结局 |
启示录 |
分类 |
书卷简称 |
戏剧神学内涵 |
创世记 |
创 |
序幕 |
五经律法 |
创出利民申 |
基督作一切万有的源头 |
历史书 |
书士得撒撒王王代代拉尼斯 |
神与人联结的历史 |
诗歌 |
伯诗箴传歌 |
神与人互动经历中的智慧诗歌 |
先知书 |
(五大先知)赛耶哀结但 |
低潮中的责备、审判、警诫与劝勉,盼望中的安慰、复兴与应许 |
福音历史书 |
太可路约徒 |
基督耶稣的降生、为人生活、钉死与复活;以及基督徒的延续与传讲,基督身体的扩增与扩展 |
书信 |
罗林(前后)加弗腓西帖(前后)提(前后)多门来雅彼(前后)约(一二三)犹 |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作基督团体的彰显 |
启示录 |
启 |
结局 |
宏观圣经这出神圣戏剧,神亲自导演,圣经为剧本,耶稣基督为男主角,神的子民为女主角,撒但为反派,天使与世人为观众和配角。
在此架构下,新旧约为上下幕,创世记作序幕,反派率先登场,开始引诱女主角﹔五经律法为男主角出场埋下伏笔﹔历史书与诗歌淋漓尽致地描述女主角的外在生活、内心世界,反派继续引诱离间,并且常常成功﹔大小先知书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低潮,女主角在审判中困顿度日,先知则吹号等候男主角上场。
下幕一揭开,福音书中男主角登场,与女主角相遇﹔新约书信描述女主角人格尚未成熟,反派无所不用其极,暗谋拆散这对佳侣,但男主角深深爱恋,循循善诱,一路同行;启示录的结局中,反派大败出场,男女主角终于“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有趣的是,在圣经这部神圣戏剧中,导演神有时像香达莱姆全然隐身幕后,有时像希区考克在萤幕上悄然现身,片刻即逝,有时更像伍迪艾伦跳入片中又导又演,大声疾呼。
大家应当并不意外,犹太教圣经与更正教旧约编排方法全然不同。犹太教圣经第一部分始于摩西五经,第二部分紧接着书、士、撒(上下)、王(上下)等四卷,第三部分同样有四卷书,是赛、耶、结,加上编成一卷的十二卷小先知书,第四部分“圣卷”则包含旧约其他所有书卷,最后以历代志收尾。这种编排方式看得出犹太教认为其信仰经典仅止于旧约,始于摩西五经,终于历代志,一气呵成,有始有终。
但更正教圣经旧约编排以创世记为首,终于小先知书中的玛拉基书,结局并不完整,无法作为正常创作的收尾。因为对更正教来说,旧约只是引子,新约方显出高潮,最终以启示录收尾。
戏剧神学解开信仰难题
以戏剧诠释信仰,许多信仰奥秘显而易见,许多信仰难题迎刃而解。
比方说,保罗以夫妻关系比喻基督与教会,并说这是“极大的奥秘”。单只研读保罗书信,果真似懂非懂,觉得这奥秘确实不容易明白。但在38页的“戏剧神学”模型架构下,我们能轻易看清耶稣基督(男主角)对神子民(女主角)的心意。
“戏剧神学”联想举隅
例1
《诗经》关鸠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基督仿佛诗中描述的君子,为淑女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只希望能琴瑟友之(培养感情)、钟鼓乐之(娶回家门)。神的子民,真真正正是这位造物主眼中的瞳仁,他付上极大代价,方能在结局中与教会,也就是他的新娘终成眷属。
例2
基督徒常常无法理解苦难,但若以戏剧的角度思考,也能豁然开朗。戏剧重对比、张力,雨果所著《悲惨世界》之所以传颂千古,就是因为它的对比鲜明、张力十足:贵族安逸生活对比小民饥寒起盗心,凶恶罪犯对比慈悲神父,慈善家市长对比病危妓女,历经沧桑的父亲对比不知世事的纯真少女。种种对比张力安排不胜枚举,再将整部动感十足的小说植于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一部动人传奇。
戏剧神学以古典方法迎接新兴挑战
明明知道《实习医生》提倡婚外性行为、同性恋、强烈的人文主义,把惟一的基督徒医生描述得处世笨拙、情绪不成熟,什么许多基督徒仍然乐此不疲地一集接着一集,又津津有味地跟同事朋友讨论剧情?这就是戏剧的魅力。
相信许多牧者及教会领袖都已注意到媒体与世代的转变,开始正面迎接挑战,试图理解千禧世代,积极使用网路及多媒体吸引年轻信徒。但需谨记在心的是,倘若教会仅为迎合年轻人口味,聚会只剩下音乐影片声光特效,加上少许讲员个人对人生现象的解读,再引几节圣经经文支持自己的论点,那参加一场聚会与看一集《实习医生》有何差别?《实习医生》岂非也是音乐影片声光特效,片头片尾加上女主角格蕾医生对人生现象的解读,再引一些论点支持自己的想法?
当然圣经论点和《实习医生》的意识形态南辕北辙,但对早已习惯自由多元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两种论点都能在生活中并存,走调的聚会与《实习医生》都不过是娱乐一场,差别可能是《实习医生》还好看一点,因为男的帅、女的美,专业制作很能打败教会业余同工。我们应当吸引年轻人,但却不当捐弃信仰精髓,“戏剧神学”盼望协助教会在这两难中取得平衡。
韦柏教授(Robert E. Webber, 1933-2007)所著《新锐福音派》(The Younger Evangelicals)一书,描述他生前对新世代教会最后的观察。此一书名旋即成为新世代福音派信徒的通称,意即年轻福音派信徒,泛指公元两千年后活跃的年轻信徒。韦柏教授指出,新锐福音派思想家对许多议题的看法,因处境的转变,已与上世纪的福音派有迥异之处。
▲《悲惨世界》之所以传颂千古,就是因为它的对比鲜明、张力十足,整部小说植于法国大革命的时代,造就一部动人传奇。
当代社会快速变迁,新世代身处多元化网路世界,他们思考反映的方式和速度都与以往大不相同,校园和学术环境更充斥自由主义色彩。福音派面对这样的处境,能像鸵鸟一样存着眼不见为净的侥倖心态吗?还是应该积极运用新世代能够理解的方式,直接面对这些学术界的挑战?
真理越辩越明,相信福音派的正统神学思想是不怕接受挑战的,也正是存着这样积极正面的想法,“戏剧神学”的雏形便应运而生了。
“戏剧神学”鼓励人重新思考神怎样传达他的启示,认为整本新旧约圣经是神给人的一出完整剧本,在这个前提下解释圣经各卷难题,或重新诠释圣经,将神学用戏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神学架构,符合新锐福音派思想家的信仰特征,在创新的模式下坚持传统的主张,回归古典基督教的根基,重拾基督信仰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