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期神国知行-文化 Knowledge & Practice

作者和他的恩赐

 

文╱睿欣

 

 

我曾以神的恩放在品格柜子的上上,当我的身量得越高,就越容易构得上。在我发现神的恩是在那柜子的下下问题不是有没有高,而是愿不愿意弯下身,低下,去取神所的、最上好的礼物。
迈尔(F. B. Meyer)

 

才华?恩赐?

 

三十多年前,我在一个小教会申请受洗,得知一个规定:受洗前必须做见证,但是可以选择上台讲,或写成文章登在教会刊物。我欢喜地选择后者。

 

文章登出来当天,马上有长辈来拍我的肩说:妳很有写作恩赐啊!

 

十几岁的我第一次听到「恩赐」这词,一头雾水。

 

从小写文章被夸,但形容词通常是「才华」。当时想,反正教会里的人会把法律讲成律法,把沟通讲成交通,那么把才华讲成恩赐,也没什么稀奇吧?!

 

从那之后,如果看到某人在某方面有点特殊才华或表现,只要是基督徒,我都会跟他说:你很有这个、那个恩赐。

 

于是周遭充满了有恩赐的人:说话的恩赐,教导的恩赐,做饭的恩赐,跳舞的恩赐⋯⋯在当时的少年团契里,我们还偷偷取笑某长辈有「长气」的恩赐,因为他祷告总是很长,几乎要从创世记祷告到启示录。如果冬天爱宴时不小心点到他谢饭,祷告完,菜上已经浮了一层白油。

 

渐渐在真理上懂事,我才知道恩赐不同于才华或才干。系统神学家古德恩(Wayne Grudem)的简要解释里说:「属灵恩赐是圣灵赋予我们的某种能力,让我们可以用在教会的服事上面。」

 

而神学家巴刻在他的着书《活在圣灵中》也论及:「恩(charismata)是神所予的某些能力,尤其是借着言、行度,把关乎耶基督的真理传递开去,彼此激励,互相服事。」

 

他又说:「原有的天然才干分别为圣,才能成。」

 

一个作者,也在信主之前就展露了文字才,什至出过书、得过奖,但是这样的文字才并不是因受了洗,就主改名「恩」。除非他蒙神予能力,将那才别为圣,开始透文字去祝福教会,被神使用。

 

19世纪英国着名浸信会牧师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曾说:「无有什么属灵恩,它都不是了我可以随自己喜好而使用的西;神将恩托付我的惟一目的,是可以帮助其他基督徒。」

 

用出来的属灵恩赐

 

作者是一个奇妙的身分,除了少数年纪轻轻就一名惊人、出书轰动,直接得到「作家」头衔的人之外。多数人会不断地在这个身分里,像一个学游泳的人,沉沉浮浮;确定,又不确定。

 

自己确定,不敢在人前确定;被人肯定,自己仍然不肯定。渴望定位在这个身分里,又害怕是一件穿起来太沉重的大衣,也怕不合自己的身材。因此总有人想问:我到底有没有写作恩赐啊?

 

关于属灵恩赐,圣经在不同经文里有各种角度的切入。多年研究此主题,并帮助许多基督徒认识、找到自己事奉方向的傅堂恩和傅凯蒂(Don and Katie Fortune),将圣经里提到的属灵恩赐分成三大类型:彰显型恩赐(The Manifestation Gifts);事奉性恩赐╱装备性恩赐(The Ministry Gifts);主导性恩赐(The Motivational Gifts)。

 

根据傅堂恩、傅凯蒂的解释,彰显型恩赐出现在哥林多前书12章7-10节,是圣灵透过信徒所表现出来的超自然能力,以完成神要做的事。比方使人得医治,或是指引方向。

 

事奉性的恩赐(参考以弗所书4:11-12),则是为了某些事奉,神所配给信徒的装备,为要完成某些事工。这两类型的恩赐都不属于我们「拥有」,也随时可以离开我们。

 

只有第三类型的主导性恩赐是个人性的。这类恩赐在受造时所给予,当我们信主时,圣灵会使它们成为一种能力,为要祝福他人,荣耀归于神。每个信主的人都有一种主要的主导性恩赐,和一些次要的主导性恩赐,彼此配合,是推动我们服事生命的主导力量,也会对我们和别人的生命及基督全肢体产生影响。

 

主导性恩赐,根据保罗在罗马书12章6-8节所提到的,共有七种:察验(先知预言)、劝慰、事奉、教导、奉献、管理、同情。对有心投注于文字事奉的人来说,寻求一生的呼召,首先得到关注的是恩赐这个要素。文字恩赐没在保罗的清单上,怎么办?

 

其实保罗从来没说过恩赐仅限于他在圣经里标明出来的这些,有学者则认为这七个主导性恩赐其实提供的是类型,很多恩赐都是从这些恩赐里发展出来的应用。

 

就好像一个有做饭恩赐的人,他通常是有服事恩赐的人;做饭,就成为发展服事恩赐的途径。而有辅导恩赐的人,可能是个有劝慰恩赐的人。

 

有讲道恩赐的人,他可能有教导恩赐,因此讲出来的道条理分明,知识丰富,引经据典。但他也可能有劝慰恩赐,因此会众往往从他的道里,不但听到真理的阐释,也明白如何应用在自己身上。

 

这样看来,文字是一种恩赐,也是一种作者主导性恩赐的发展途径。有人透过文字把从神领受的资讯向世人宣讲,这类的作者写出的文章往往很有启发性,会给人带来觉醒,什至回转。但有人用笔去劝慰读者,以文字使读者得到生命某一方面的解答和成长方式。

 

有人透过推广阅读的事奉让人的生命得粮食,更有人透过文字教导,或是成为一个管理者,协助文字事工的发展。

 

有些作者的文章充满怜悯慈爱,特别能触及一些痛苦的灵魂,他们可能是有怜悯恩赐的人,文字成为他们抚慰拥抱受伤生命的双手。

 

▲充满怜悯的文字能抚慰、拥抱受伤的生命,也是作者使用书写展现他╱她的怜悯恩赐。

 

写出来的恩赐

 

虽然写作是我自幼的最爱,但并非单为爱而写,或因为有点写作才华,所以持续不断地写。

 

更严肃地说,即使年轻时曾经因为爱写也写得不错,所以拿着笔不放,当来到一个年纪,知道人生除了做爱做的事,还有更多责任要承担,有上帝托付的角色要扮演,而时间精力都对自己如此斤斤计较。我开始探索里面那些呼唤自己举起这支笔的声音,到底在讲什么。

 

创作的渴望一直都在,我也喜欢突破不同的框架,尝试新的主题和写作模式,可是里面另有一些驱动自己去创作的动机。本来我以为那可能和神给我的呼召有关,或者和我自己的生命经历有关。直到多年前在教会成人主日学里教了一年的「属灵恩赐」,研读和预备,还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恩赐和事奉关系的过程中,我也在神面前思索自己的主导性恩赐和辅助性恩赐,看到这些恩赐都和我的写作紧紧交缠在一起,影响着我的文字路。

 

看到生命在真理实践中丰盛,并且经历成长,一直是我心里的渴望。从十几岁进入教会,尝试过各种服事,也在主内机构里事奉,无论是当老师、做节目、带小组、陪伴聆听辅导,或是其他的事奉角色,我最关注的,也是最花力气投入的,都跟生命成长有关。

 

面对神学,我总想着怎样转化成平民语言更让人能够理解,而且对自己的生命产生实际的益处。

 

思考真理,我会关注这些对一个成天尿布奶瓶的新手妈妈,一个在家带孙子的爷爷,一个在青春期激素翻腾中愤世嫉俗的高中生,是怎样的体验。

 

碰到问题,我不希望只是看到眼前这个人得到解决的答案,更希望他在挣扎的过程中遇见神,生命的高度得到提升。

 

带人信主,我无法只看到一个人「终于受洗了」就很满足。得生命对我只是个起点,得的更丰盛才叫做上路。

 

陪伴一个人走过病痛、婚变、失业时,我想问的是这些经历让他的生命有了什么样的成长?他身上除了多盖几个恩典的印章,有无身量的变化?

 

有人信主几年,还在原地踏步,我不想怪他,只希望能探索阻拦他成长的原因,希望能提供实际的努力方向和支援,也能给周遭人一些提醒,避免进入冰天雪地的生命季节。

 

我看到的上帝花园都是奇花异草,彼此争相呼喊出祂的荣耀,我相信,只要把生命如种子埋进去,按时浇灌施肥,一定会长出遍地灿烂辉煌。

 

一颗小种子无力地摊在手掌上,我的心,已看到一树红花。

 

▲上帝的花园里都是奇花异草,只要把生命的种子埋下,按时浇灌施肥,一定会长出遍地灿烂辉煌。

 

上帝把劝慰的恩赐一针针缝到我的岁月里,让我总是对生命的成长充满好奇和信心,想要探索,更想要找出成长地图上会经过的城市名字。

 

多年来在教会的服事,让我有机会陪伴人走成长路,虽然这是一件岁月资金投注特别大的工程,当下能看到的都是四季起伏,但只要瞧见一片绿芽,一个新枝,让我兴奋的不是「成果」,而是生命迹象。

 

我发现文字早已成为这个主导性恩赐的发展途径。我写,为了心中面对那些未曾谋面的读者生命能够被开启,被修整,也能在漫漫冬眠期被陪伴,被等候。我希望自己的文字有眼睛,亮晶晶地注视着读者,让他们在阅读文章时,感到自己生命在上帝的大手中拉拔着,会长大。

 

▲陶恕说:「人全部的才华,不过是对最初那个声音的一道回音,对那非受造之真光的一线反射。」

 

活出呼召的恩赐

 

常说上帝有创意,祂下的棋步,真令人猜不着,又不得不折服。

 

从小在学校教育制度里的我,一直不是个好学生,所以从来就不想当老师,也不喜欢当老师,更不认为自己有任何教导的恩赐。自学是我的模式,讨教是我的途径。但正经八百地坐在那里听课,跟大家同一个速度学习,写作业,考试,我感到痛苦万分。

 

我却在还没同意的时候就被喊了「老师」,很多年间,我站在讲台上,都很想跟学生说:不想听的不要客气,随时出去晃晃。可是在帮助人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叫人家「自己去琢磨琢磨」,听来潇洒也颇为残忍。怎么办呢?

 

妳教教我?!对方恳切地要求。

 

于是从教一个,到教一班,变成教一群。我躲到桌子底下也躲不掉老师这个角色,却经验到从大量的阅读资料整理,经过祷告思考,精粹出具体的步骤和引导,可以激励人对成长这件事产生动力。

 

在写作上,虽然仍不爱用文字给人上课,但教导的经验帮助我更严谨地为文章内容做预备,并且有条理地表达思想。于是,文学给予探及灵魂的对话,知识给予拓宽思想的可能。不同的恩赐如火车厢节节相扣,虽然在前面带动的永远是对上帝的顺服,然而祂对每个人在恩赐上的供应,却极其丰富,又独特。

 

陶恕说:「人全部的才华,不过是对最初那个声音的一道回音,对那非受造之真光的一线反射。」

 

任何恩赐若不能成为上帝心意的回声,就只是天地间的噪音一阵。作者除了关注自己会不会写,有没有写作的恩赐,更要探求神放在生命里面的其他恩赐是什么?如何搭配?曾经如何被使用?这些不同的恩赐如同上帝放在作者里面的各样乐器,当它们和谐搭配时,透过文字流露出来的音乐就产生特色,也生发力量。

 

认识恩赐的目的不单是了解自己,更是寻求上帝对我们此生的带领和呼召。这一探索和回应的路程上,了解恩赐只是第一步,慢走,也要用心走。

 

 

睿欣,文字工作者,文章曾散见报章杂志,曾任《宇宙光》杂志、《真爱》家庭杂志专栏作者,现任《北京根基》杂志作者。同时多年经营「私塾夫人」博客,「给我,你的真心」博客,「是祢」博客,并有脸书「抢幸福」专页书写。着书《游子足音》,《理家理心》,《管教的智慧》。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