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期神国知行-文化 Knowledge & Practice

分歧大选后的合一

 

文/邹键

 

 

2020年11月的大选前至2021年1月尘埃落定,在全美引发空前的撕裂和衝突,基督徒也捲入漩涡中。选前、选中、选后都充满著激动的情绪。在如此分歧的情境下,我们该如何看前面的道路?在此诚挚地给读者一些平衡的建议,和思考的起点。

 

大选前后,各社交媒体平台,充斥著各类新闻、讯息。有些引起我们内心深处善、恶的共鸣;有些激怒人,或是激励人。你我在接收、转传讯息的时候,是否经过深思明辨?在社交媒体上,岂不该鼓励对话,操练尊重、接纳,允许不同的看法?传讯息时要有负责的态度,尽力使社会和谐,一起建立对彼此都好的家园。

 

大家不妨自问:这空前的愤怒,究竟是为哪桩?我们到底是在为谁、为哪一党愤怒?你我支持的这一方真的是正直吗?政策要有果效,需要长远规划,而非著眼当前利益。然而政党真会为全美人民谋求权益,或者只是画出不切实际愿景的民粹主义?所诉求的理念又有多少是符合圣经的教导?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善恶两面。吸引我们的领导者和讯息,会引起我们的共鸣;有些唤起爱心和良善,有些激起自私和仇恨。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当讯息本身以及传播的手段受到操弄,激起的恐怕只是情绪反应,而非深刻的省思与信念。

 

▲许多人当年怀著「美国梦」离开家乡的舒适圈来到美国,如今能享受美国许多福利,乃是前人的建树。

 

你我是哪一派?

 

读者或许多半自认为是比较保守的,我也不例外,不喜欢动荡,喜欢平静。可是如果真的不喜动荡,当初怎么会「冒险」离开中国、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移民来这陌生的美国?

 

在这次选举的纷纷扰扰中,许多人好像忘了在一百年前,华人和女性是没有投票权的,更甭谈对选举有意见了。你我是否想过,我们自己或儿女所得的宝贵教育权,以及许多人所拥有,受到政府补助的健康保险,这些福利和权益是经过多少人争取所得?

 

稍微反思一下,就发现我们之所以选择定居在美国,是因为在这里,有获取最佳资源的平等。这平等从何而来?不也是一群对现状和传统感到不满的人,进而反思该如何改变,什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什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致今日的你我和我们的后代,得以享有这些权利?

 

可能有人会把「自由派」、「保守派」二分为善恶、对错,或者更进一步,宣称「只要是真正的基督徒,就应该是这一派或那一派」。真是如此吗?我不都是对的,而他人或其他群体也不都是错的。第一步,必须要从垂直对立的偏差,转化成平等的心态―

 

 

这个原则适用于许多信仰和社会的难题,例如认识派别的特色:

 

 

你我对「自由派」、「保守派」的认识究竟有多少?我想大多数人所反对的自由,其实是放纵,包括罪恶猖獗、性氾滥、恶意破坏、不遵守法规,或是没有公德心。可悲的是,有权有势者,包括政府,可以放纵而不犯法,如此带来的伤害广而深。这也是耶稣所斥责的。然而不可否认的,在这个自由的国家,每个人都有权利在法律之下自由选择。例如疫情中戴不戴口罩,有人认为自己有权决定,坚决反对由政府硬性规定。对任何社会议题感到不满,选择以示威的方式表达抗议,这也是自由。

 

的确,个人拥有宪法保障的自由权利,但行使自由的同时,是否能让别人也得益处?或者,因一己的自由,却影响,什至伤害别人的自由?使徒保罗曾说过,「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其实「合一」(unity)不见得就是「统一」(uniformity);「合一」可以是在多元性(diversity)中,自由地彼此接纳,建立一个有利于大众的社会。

 

自由派(Liberalism)的名称在西方主要是出自宗教改革和启蒙时代,学者对许多宗教传统提出抗议。然而,如今部分保守基督徒已将这个名称所代表的意义,等同于离开真理。可是如果聆听真诚的「自由派」心声,本意无非是对负面的传统提出反思,从而带来现在所公认的民主和科学进步。

 

林肯总统在著名的盖兹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中,指出这个国家「孕育于自由」(conceived in liberty)。西方教育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反思的培育上,不主张填鸭式灌输。愿意反思的人,必定也勇于认错、悔改。这是真正认识耶稣的起步,也是好团体的基础。反思并不代表全盘排除传统,反而是往往经过整理后,对好传统有更深的委身。只有当多数人都肯反思、检讨、悔改,才能达致建设性的进展。无论个人或政党,百姓或领导者,若不断强调自己的正确,少了谦卑自省,又怎能期待改变,遑论改善?

 

不要给别人贴上左派、右派,自由、保守的标籤,如此只会製造对立。我们是否愿意更深入地思考,「为何对方会这么想?他们的出发点为何?」若能彼此将心比心,少批判多思考,寻求共识,才能为更多的人谋求福利。总而言之,我们都应是正面派、建设派!要守约,也要凡事省思;愿意接纳新的思想、接受改变,也愿意持守以信仰为根基的传统。

 

虽然我们都不完美,但身为基督的跟随者仍应尽力寻求善良、诚实、谦卑。不以党派来划分敌友,不以种族、经济及社会地位来划分界限。

 

▲我们需要敞开心,认真反思,藉著圣经鉴察自己,不要逃避扎心的真理,用神学或哲理来掩饰人性的自私。

 

选择正面建设性的贡献

 

「建设性的保守」是自我节制,忠诚守信用,人前人后一致,服务不以回报为动机。基本上,就是坚守与耶稣的约。这原则不是在字面或理论上,而是源自精神的深处,流露在生命中。当基督徒在心灵里委身真理时,外在的实践就可以是珍惜家庭、忠心努力工作、安分守己、有智慧地管理神所赐的一切资源、关顾社区中有需要的人⋯⋯。这些不仅使我们自己得以平安度日,也是一个好社会的核心。

 

「封闭的保守」,则是无法沟通的固执。「破坏性的保守派」,将连自己都做不到的教条,强压在别人头上。福音书记载,耶稣藉著许多比喻,直指我们的盲点,例如好撒马利亚人和浪子回头。原是社会上最受尊重的「好人」,竟然错解恩慈与怜悯的真义。在圣洁的上帝面前,你我又有何可誇?又有何立足点,能指斥他人的不义?

 

无论是哪个层面的保守,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为何不拆下隔墙,远离破坏性的负面,认同建设性的正面,以结合守约和反思,重建这个社会?

 

大选前后,总可听到这样的说法:某党获胜,这国家就完了。果真如此?过去二、三十年中,美国有不同政党的总统,国家曾经「完了」吗?依我的观察,其实,大部分的人在非大选之年,什少关心政治。当然,政府的政策好坏对我们目前的生活,以及子孙的福祉有影响。然而,我们不也相信「神掌权」?我们不也说「为执政掌权者祷告」?无论谁是这个国家的领导者,身为基督的跟随者,你我所领受的真理和使命没有改变。

 

在此恳切呼籲大家:放下对权力和利益的索取和占据。富足者,当以谦卑的心,把能力赋予(empower)弱势群体。弱者当以谦卑的心,感激别人的牺牲,奋发图强,迎头赶上,努力共同加入贡献者的行列。有人行善事,大家就应当感激,并且效法,无论他是被归类于哪一派的。我们需要敞开心,认真反思,藉著圣经鉴察自己,不要逃避扎心的真理,用神学或哲理来掩饰人性的自私。

 

每一种政治理念都有其正面与负面,没有哪一党派永远好、永远对,都有其限制。无论自认是倾向哪一党,你我可不可以化解目前的对立?重点不是站在哪一边攻击对方,而是以这个理念的优点,去建立你我共存的家园,让各派平等相待。根据2018年的统计,白人占美国人口的78.3%,而他们当中却有多数人,在社会福利议题上,没有以自己的私益来投票,而乐意将此地的资源分享给我们这只有占3%的华人。我们岂不当深深感恩并起而效法。

 

你我应是团结派,不是妥协派。国家、社会、团体都需要团结。美国的开国元老,以「公僕」的精神设计了共和制度,允许不同意见的人彼此制衡,以免走向极端。这是这个国家过去「GREAT」(伟大)的真正依据。若我们加入这贡献的团队,守约、反思、谦卑、贡献、委身,不是也成为了真正伟大的一分子?

 

我们期待被接纳,就应先接纳别人,期待被尊重,就应先尊重他人。操练圣经的教导,而不是随著世俗的潮流。藉由祷告来到神面前,不是求别人改变,而是看到自己需要改变。让我们常常思想福音的真义,无论世上的情况如何,我们都能谦卑活在真理当中,一起建立美好的家园。

 

(本文由郑多加、吴信惠整理自邹键教授之系列讲座视频,并由讲员亲自修订改写。)

 

 

邹键教授,出生于台湾, 13 岁移民美国, Fuller Seminary 哲学博士。受父母都是教师的影响,也热爱教学。曾在社区、教会、育幼院,和神学院教学,也曾任神学院学务长。相信神的呼召是委身于关爱弱势群体,以研究世人的生命故事来跨越隔阂。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