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依然行
——“生命力”将恩雨带给傈僳族人
文、供图/王鸥
濛濛细雨一直下著,到处都湿漉漉的。在十分偏僻的山村里,这雨又被称为山雨。虽然是盛夏,却寒意盪漾,我们每天外出都打著伞,甚至从住的阁楼去伙房、去洗漱间、去厕所,我也打著伞,因为怕淋湿了衣服没得换。但当地的大人小孩在山雨中走来走去,却很少有打伞的,有的居然还光著脚……
你有读过《山雨─富能仁传》(Mountain Rain─A Biography of James O Fraser)(团结出版社)吗?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是中国内地会差派的第一位到云南西部拓荒的英国宣教士。书中记录了他初遇傈僳(读音:立素)人的感人情景。1909年的一天,富能仁在集市上看到一群穿着独特的傈僳人从山里来,立即被他们吸引了。“富能仁从第一眼看见这些人起,就从心里喜欢他们”,并“开始全心全意为他们祷告”。他热情地邀请他们去他的福音堂。这些傈僳人“看起来很乐意,一进福音堂就立刻俯伏在地,向这位友善接待他们的白面孔陌生人表示敬意”。就这样,富能仁感到似乎有一种力量吸引他去他们那里,就凭著主的感动跟他们进到了傈僳人居住的深山里。傈僳人信主的故事也就这样从他们和富能仁相互敬爱、彼此喜欢中开始了,从上个世纪延续至今……!
▲雨中院子。
深夜的平安
和富能仁当年一样,“生命力团队”这次也是先到达腾冲,然后到龙陵,又转了一次车。在漆黑的山路上,我生平第一次晕车呕吐。大约在深夜十二点多,我们到达了傈僳人余牧师在七孔河深山里的家。四周黑乎乎的,我们一行还有些眩晕,身著白衬衣、身影健硕的余牧师走到车前和我们握手,蛮有传道人热忱的领导风範,他带着我们走进一个乡村大院。
在手电筒的光影中,我发现院子里站满了人。因为我们与余牧师是初次见面,所以半夜三更突然看见这么多站立的人影,我当时一下有点困惑,直到一位穿着傈僳服装的老奶奶过来和我握手,十分亲切而尊贵地问候说:“火华(平安的意思)!”我才反应过来,原来站立的是余牧师整个家族的人,他们为迎接我们,都没有睡觉,一直等到半夜啊!好感动!我也因此第一眼就从心里喜欢他们了!
从我们到七孔河开始,山雨就一直下;但我们却很感恩,因为这样可以体会当年宣教士们的艰辛。因着感动富能仁的灵感动我们,我们就如同当年的宣教士一样,冒著雨,顶著寒冷,依然欢欢喜喜,前行服事。
当晚住下来,虽然房间天花板上到处是蜘蛛网,而且各种蟲子在飞、在爬,但团队里的孩子和大人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地睡了。
▲王鸥老师在讲解约翰一书。
白日的服事—儿童营会
天亮一起来,我们就投入了为期四天的儿童青少年营会。为了让少儿在信仰上紮根,我们期待这次营会能在圣经的基要真理及生命的实际操练上,真切地帮助到当地教会。
营会的主题是“圣经与名著”,内容选自约翰一书和天路历程(少儿版《小小天路客》),形式既有深入浅出的解经,严肃的讲道和祷告;也有活泼的自创手语舞背经,生动的小小天路客故事讲解和问答,及相应的体验式戏剧排演;还有精彩的绘本故事赏析及小组研讨,以及笑声不断的课间互动和手工感恩卡制作等。
▲营会中专注的孩子们。
几天的营会我们都是在还没建好、仅三面有墙的教室中完成。每一天都下著雨,去厕所或去哪里都得打著伞。我们的教室和大自然完全相通,彷彿就在山雨中上课。
有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冻得不行,我们就一同起来跳跳舞,暖和暖和,再继续进行。彼此相爱中,孩子们的心一天天和我们团队亲近起来,他们的信仰因神的道渐渐地被坚立。
最后一天是有手工制作感恩卡活动。我们本来期待他们用经文和图画表达对父母的感恩,没想到90%的孩子都在他们精美制作的卡片上表达了对我们团队的感恩。我们觉得很感动!
我们还感恩他们在主日汇报展现时,将整篇的圣经伴著手语舞背诵给大人们,也将小小天路客戏剧演绎得很真切,相信带给当地教会的成人信徒许多的鼓励和感动!愿颂讚都归给主!
▲傈僳族老人正在合唱傈僳讚美诗。
真正的「伙伴」
在余牧师家同吃同住的这几日,有许多非常感人的故事:
余牧师家是个大家族,他们四个兄弟都成家了,却和父母一起住在一处大院子里。当地人的早餐时间是十点左右,午餐是下午四点,如果当天做了体力活,那晚上九点至十点的崇拜聚会后会再吃点夜宵。这是我出发前一天才知道的,当时还有些担心会不会适应。但到了当地,我们很快爱上了他们的作息时间,因为发现这样安排,一天有很多时间可以亲近主,可以彼此相交相爱,可以服事,可以休息,日子变得好长似的。早上起来,有时间灵修,然后可以坐在火炉边分享,余牧师笑著说:“这才是‘伙伴’,在火旁边相互陪伴。没有wifi,没有微信,你才能有伙伴。”
是啊,现代人的悲哀就是:人在你身边,心却在虚拟空间里,因为人人都在手机上刷屏呢。我们在火炉边,从余牧师那里学会了第一首傈僳讚美诗:《来就近耶稣》(Come to Jesus)。看见诗歌本上印著的富能仁当年为傈僳族创造的手写文字,心中满了感慨。这文字让傈僳人有了自己的圣经,自己的诗歌本,让傈僳人可以更好地来就近主耶稣!
余牧师不仅教我们傈僳诗歌,还给我们讲了初期宣教士来七孔河传福音的珍贵故事。最初来七孔河的是富能仁的同工杨思惠。他来时刚好遇到过年,傈僳人喝酒拜鬼。他见他们这样行,心里忧伤,不禁当场伤心地哭了起来。余牧师奶奶的大哥胡老大当时是那家的掌门人,一看这个客人这么伤心,很感动,说:“你说要信耶稣,好,我们就跟你信耶稣。”于是请杨思惠讲道,又除掉假神,打破酒缸,全家这样信靠了耶稣。后来在派来的傈僳族同工的帮助下,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七孔河就有240户人家归信了耶稣,信徒达上千人。就这样,福音一代又一代被传递下来,现在全村的人都是基督徒,信仰渐渐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
我从小小的木窗欞望出去:爷爷和奶奶正坐在屋檐下,一人手里捧著一本傈僳文圣经在静静地读。奶奶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茶,递给爷爷,爷爷也喝了一口,在主的话语里他们相濡以沫著……
这样的一幕,见证了人真正的需要其实不在乎多,爱神且爱人如己足矣。
当人诚心渴慕爱神时,也常常会热忱去爱身边的人。我们住在这里的日子,天天感受著余牧师家人热忱的爱。每天他们把最好的做给我们吃,味道很香!比如:上好的牛肉、跑山鸡、自家河塘里的鲜鱼、各种野菜,还有天然的蜂蜜等。当我们感谢他们时,他们却谦卑地说,这都是教会弟兄姐妹的爱心,他们必须要这样接待我们。我们心里真是感恩太多,感动不已!
有一天,家里摆了三张大桌,一大早几个孩子还去自家鱼塘打了好多鱼上来,看来今天要摆设宴席。真的,来了好些老人家,一大家族的人一起欢聚,我们享用了好多炸得黄黄的鲜鱼,非常美味!
饭后大家聊聊,收拾之后,就各自散了。没有人在谈谁挣的钱多、谁当了什么官,或现在流行什么,更没有人吆喝著要打麻将或撲克。忽然,我听到彷彿唱诗的声音,于是顺著声音找过去,发现在爷爷奶奶房间里,四五位老人坐成一圈,每人手捧一本傈僳文诗歌,正在安宁且喜乐地用四部和声唱圣诗呢!
在被油烟长久熏黑的房间里,那优美动听的圣诗和声,那神圣安宁的唱诗者,让我彷彿窥见了天堂荣美的一角!
▲老奶奶将茶递给老爷爷。
爱中的喜乐
在我的记忆中,还有一张喜乐的脸,也是彷彿在天堂里才可以遇见。那是三妹的笑脸!每天清晨,她就忙著给猪餵食,给我们做饭,一直到晚上还为我们做夜宵。我看见她的时候,她总是在笑,总是在做饭,做家务,没有劳累感,没有忧愁和担重担的样子。她一直在劳作,一直在喜乐!她的丈夫三弟,有一天在炉火边,不多的几句话,道出对妻子三妹的深爱。他最后一句是:“其实人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要有爱!”我很感动地回应说:“在这世上,一个弟兄能当著众人说出这样的话是非常难得的。你讲得太好了,这就是一篇最好的道!明天我不讲道了,该你去讲啊!”三弟脸红了,其实他是不善言辞的人,但他的心善良热忱,我们都体会到了。他为了让我们九岁的小队员开心,不辞辛苦地不断晃动铁壶来炒爆米花。
为了让我们服事之外还能有机会去看看他们周围的村莊和风景,最后一天,我们服事完后,他定意要骑摩托车带我们出去兜兜风。
感谢天父的眷顾,我们骑出去不久,雨就停了。那天下午我们遊览了村民们的村莊,才发现他们每天要冒雨开车一阵子才能来参加营会呢!感谢主赐给他们渴慕主道的心!
这样的查经营会对乡民的信仰真的很重要。我们发现当地信徒的信仰很樸实,他们自己住的房屋和生活都很简樸,但却愿意奉献金钱来修建教堂。可以说教堂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築。但相较於教堂的建造,当地信徒的圣经和神学根基却比较肤浅,而且教会里属灵书籍和图书室都非常缺乏。这样的状况急需改变,特别是如今,异端邪教已开始在傈僳地区活动。盼望天父保守眷顾祂的百姓,用真理的道坚固他们,让他们可以胜过那恶者!
▲三妹在油炸小鱼。
带来恩雨给傈僳族人
山雨依然行,终於到了我们离开的时候了,我们和他们都捨不得彼此。走的前一天,三弟对我们说:“感谢你们,因为你们带来了山雨!我们这里都乾旱好长时间了,你们来了,才开始下雨,让我可以把该种的树都种了。明天你们要下山了,雨可能就会停了。”我听了,心里好感动!我还以为这里一直都是这样湿湿的,每天下著雨呢,没想到这是天父奇妙的安排,让我们有机会体会当年富能仁、杨思惠他们宣教士在傈僳人中间服事的不容易,同时也让当地能结束乾旱,得著恩雨。感谢主,我们走的那天,天真的没下雨,让我们可以坐车安全下山。这一切都太奇妙,太美好,惟愿颂讚荣耀都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