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站上我的肩膀

庞康妮忆人生道上众师徒

 

采访/林敏雯

照片提供/庞康妮

 

 

今天,有幸成为一名传道人、宣教士、教育工作者,不能忘记是站在许多人的肩膀上而成就的。若有机会,我愿继续让别人也站上我的肩膀,传下生命传承的接力棒。

 

▲庞康妮与夫婿成为彼此最好的朋友,同工同乐,也相互鼓励、安慰、劝诫。

 

家族传承的好榜样

 

首先是伯父、伯母,他们为我的基督徒生命打下稳固基础。伯父幼年信主,及长在美国中西部传福音,后与伯母赴西印度群岛宣教。虽然见面机会不多,短短相聚时光,我总是留意听他们述说神在宣教工场的作为,观察他们敬虔的态度,在心中留下深远影响。

 

伯父母从宣教工场退休后,即使经济资源有限,仍资助我进入圣经学院,这股助力让我踏上服事神的路。他们谨慎使用时间、金钱,所言所行,无不让人感受这份正直源自与神的亲密关系。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为神做工除了做对,更要追求卓越,做到最好,这些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胆量。

 

活出主爱的好丈夫

 

丈夫庞卫道也是我生命传承的模范。他表里如一,真诚待人,始终不曾戴上虚伪面具。他不会强迫我︰“你一定要做这件事。”只是温柔建议︰“想想看。”他每天晨更祷告,这些建言都是从神领受的,正因为他如此亲近神,让我乐意讨他喜悦。丈夫爱神胜于爱我,他勇于指出我的错处,是妻子最好的引导。

 

传道人为了避免偏待会友,往往无法和他们成为知交,也多少感到一点孤立。因此婚姻生活三十五年中,卫道和我成为彼此最好的朋友和同工,在不破坏对辅导对象的保密原则下,相互鼓励、安慰、劝诫,也尊重对方中肯的意见。

 

▲庞康妮回忆,在台湾宣教时,庞博士固定与翻译同工见面,在无形中用生命培育人才。

 

潜移默化的好老师

 

卫道常有机会旅行各地讲道,认识了几位很谈得来的牧师朋友。他也深受导师伟克博士(Dr. Wilcox)影响,热爱学习,广泛涉猎各样知识。他的英文会话学生告诉我,庞博士对任何话题都言之有物。他教学认真,理论与实践并重。一位学生在圣诞卡中写道︰“庞博士在神学书中让我看见耶稣。”

 

卫道办公室的门永远对学生开敞着。在华颂圣经书院(Hobe Sound Bible College)任教时,曾有女留学生因与美籍男友的感情问题,经常找卫道哭诉。到一个地步,他需要每天带两条手帕,预留给这位学生用。如今卫道已去世十多年,学生和会友仍对我说︰“他拨出时间和我谈话”,“他花时间在我身上”,“他对我好像一位父亲”。

 

在台湾宣教那几年,卫道固定与他的翻译同工见面,这是较具体的培育、教导。此外,他对人的影响都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的。丈夫以生命成为我和学生的榜样。曾有人这么说︰“庞博士身上带着基督的香气。”

 

生活见证,服事甘苦

 

在台湾宣教时,教会有个年轻人思理与女友论及婚嫁。因为双方都不是在基督化家庭长大,思理很希望了解,到底什么是以“基督为我家之主”的婚姻、家庭生活,便请求与我们同住。

 

那段时间中,思理观察到─庞博士花时间晨祷,庞师母下厨做饭;我们之间以礼以爱来应对进退,各自为主日讲道、主日学授课来准备,以及如何将主日敬拜放在首位。起居如常,不因客人在而有任何改变。

 

思理是否学到“基督化家庭”了?我不敢说。只知道他后来结婚了,如今仍有个健康快乐的家庭。

 

然而,并非每次服事都有圆满结局。卫道和我结婚之初,在纽约州一个小镇牧会。一天,发现阿李醉倒在牧师寓所旁的空地上。因为酗酒,阿李已经被家人扫地出门,无处落脚。卫道便把他接进家里,希望能给予一点帮助。于是阿李搬进地下室,与我们一起生活了约六个月。

 

这期间,阿李决志信主,戒了酒,找到工作,开始固定上教会。他彻头彻尾的转变,大家有目共睹,甚至小镇警长都来询问卫道究竟用了什么方法,他还想把所有酗酒的人都送过来改造一番。

 

我们对阿李的未来满怀希望。谁知一个晚上他没有回来,接连几天音讯全无。原来,他又回去喝酒了。听到这个消息时,真是晴天霹雳啊!多年后,辗转听说阿李已回归正路,只是我至今未能亲自证实。

 

▲年轻的思理(右一)有段时间特别与庞牧师、师母同住,从他们的日常起居中体会什么是以“基督为我家之主”的婚姻与家庭。

 

竭诚为主,身体力行

 

赴台宣教前,曾和卫道一起服事于华颂圣经书院,我担任教育系主任十五年,也任职华颂基督教学校(幼稚园到高中部)校长十五年。期间与许多老师及实习老师建立密切的关系。

 

向来的信念是为主献上最好的,对自己、对老师、对整个学校的要求同样高。从观察和经验中我体会到,多数教师都希望能达到校方的期望,只是要得到所期待的结果,必须尽到督察的责任。

 

教学计划停滞?我和老师一起讨论,看如何推动进度。教室公告栏久久不更新?我把设计书借给老师,一起脑力激荡,激发创意。老师们看到我在要求他们之前,自己先做到,也看到我下的工夫和心力绝不比他们少,他们也就乐意合作,尽心尽力而为,自信心增长,越教越起劲。

 

▲庞博士在世时,办公室大门永远对人敞开。学生和会友至今仍说﹕“他花时间在我身上”,“好像一位父亲”。


愉快的合作关系并不代表没有冲突。曾有一位老师申请改教别的年级。她教学极为杰出,一直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喜爱,相信一定能胜任,把新的班级带得很好。

 

然而盘算全局后,我认为她留在原来的级别对整个学校会是最好,因此拒绝了她的请求─那真是一场意志拔河赛。最后,她终于放下自己的意思,接受派任。因为她甘心顺服,维持了和谐,为其他老师和学生树立了好榜样。

 

当然也曾遇到老师不愿努力达到目标,在尽我所能帮助他之后,结果仍差强人意时,也只好不续聘。我会这样对他说︰“我相信神对你有更好的安排,也对学校有更好的预备。”

 

处在主任、校长的职位,指正是必须的。我采用“三明治”领导模式─鼓励、指正、期待。我会告诉老师们巡堂时观察到的好现象,让他们知道自己受重视。每周一次的全校礼拜时间,我和老师们常常一起编话剧,这些欢笑时光,都留下了无数甜美的回忆。

 

我也愿提供肩膀

 

我对这些同奔天路的人有多少影响,固然无法衡量,能确信的是我竭尽所能把成为一位称职、合神心意的老师的秘诀,倾囊相授。从事教育工作这么久,老师的汰换率很低。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忠心服事,是我教职生涯中最大的激励。

 

在那些年中,大概有109位教育系学生完成学位、实习,其中多数还在教学领域。想想分散各地的学校里,在许多年轻学子和未来基督徒领袖的生命中,他们仍持守当初所领受的原则和方法,继续发挥影响力。

 

回想几十年前我在当实习老师时所遇到的那位老师,从她那里,我学会如何作个好老师。当年少不更事的我站上她的肩膀,眼界更宽广,服事更开阔。如今若有一点经验、一点知识、一点专长,我的肩膀也愿成为别人的驻足之处,提升他们的生命境界。

 

 

受访者小档案
庞康妮博士(Dr. Connie Palm),从事教育工作数十载,曾与夫婿庞卫道博士(Dr. Edward Palm)在台湾宣教十年。现居南佛州,小烛光事工(One Small Candle)负责人。

 

作者小档案

林敏雯,投身文字事奉,专注写作与编辑。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