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期神国管家 Kingdom Stewardship

【天国领导力】系列3

带领别人 建造生命,成为鼓励者

 

口述╱陈德坚‧整理╱林敏雯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发现生命意义后,就要带领自己走上活出生命呼召之路。这条生命旅途不容易,需要鼓励、带领我们的导师和帮助者,就是爱的天使。如果愿意从内里产生改变,进而形诸于外,我们也可以成为这样的鼓励者,发挥影响。

 

提到「带领」,脑中浮现的是什么画面?是带领者在前面走,被带领者在后头跟?那么一旦带领者不在了,被带领者如何继续往前?耶稣对门徒的带领,并没有在祂升天后结束;就算没有耶稣在身旁的耳提面命,门徒依然在祂的带领下,实践使命。

 

▲在活出生命呼召的道路上,带领者的角色是陪伴、支持、鼓励。

 

「带领」并非控制,而是建造(build up)─建造被带领者,使其生命成长,活出呼召。这是领导力第三阶段的关键词。建造的最终目标,是盼望被带领者成为下一个带领者,持续鼓励、影响人,活出基督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有「领导学之父」美誉的本尼斯(Warren Bennis)教授曾说,「成为领袖,和成为你自己,其实是同义词。」(Becoming a leader is synonymous with becoming yourself.)因此,活出上帝眼中真实的自己,就是一个领袖。

 

本文将从带领者的角色、眼光、模式,来探索如何建造别人,成为你我期盼的鼓励者。

 

最佳配角,仆人领袖

 

曾否参加旅游团?或看过当地导游带团游览名胜?在新的地方,全体团员坐上巴士前往景点,这是导游事先规划的路线,也是团员都愿意参与的行程。到达目的地后,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文化历史的导游,会详细介绍,并推荐几个值得多花时间驻足欣赏的点。接着是自由活动,团员按着导游提供的资料,自己探索、享受美景、美食。借由旅行经验,团员对此地有更清楚的认识,留下美好回忆,激发喜爱旅游的心,将来能呼朋唤友再次出行。

 

导游是旅行团的带领者,好的导游却只扮演支持者的角色,让团员成为这趟旅行的主角。到达景点不是旅游的目的,让团员享受这段经验,并受启发愿意向人推荐,是旅行更大的收获。

 

一个好的导游,通常是:喜欢旅行;对路线、景点熟悉;乐于分享旅行的美好。具有天国领导力的带领者,也喜欢活出生命意义的旅程;知道别人对自己帮助的宝贵;乐于分享神在生命中的作为,期盼他人受激励,找到意义,活出呼召。这样的带领者,就是「仆人领袖」。

 

以「鼓励」着名的圣经人物里,首推巴拿巴;他的别名「劝慰子」,什至胜于本名约瑟。当其他门徒尚对保罗怀着疑惧时,巴拿巴主动接纳这位「前基督徒逼迫者」,引荐他与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见面,为他背书,开启保罗事奉之途。

 

在安提阿教会成长过程中,巴拿巴找到保罗一起服事、建造教会,为此后的宣教之旅铺路。为了一度跌倒的马可,巴拿巴不惜与保罗力争,什至分道扬镳。而马可得到鼓励、建造,重回服事行列,最终成为于保罗有益的同工。

 

圣经提到巴拿巴和保罗这对宣教伙伴,初时把巴拿巴的名字放前面,后来就是保罗的名字放前面。单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巴拿巴带领保罗到一个阶段后,扮演支持者的角色,支持保罗活出他的生命呼召。

 

恩典眼光,看主所看

 

巴拿巴所做的「劝慰」,难道只是说说赞赏、肯定的话?他从保罗和马可身上看到什么,以致愿意力排众议,陪伴、建造别人不看好的人?耶稣所召的12个门徒,哪个是符合众人心目中理想领袖的模式?祂从这些无知小民身上看到什么,什至托付他们建立教会、传扬福音的使命?

 

带领者需要看到人的价值和优势,即便需要付出代价,也在所不辞。但如何能有这样的眼光?

 

耶鲁及哈佛大学教授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提出「推论阶梯」(Ladder of Inference)理论,说明人如何一步步从观察到的事实、数据,加上自己的经验,透过选择性地赋予意义并做出假设,得出结论和决定,所形成的观点、信念,成为行动的基础。

 

(供图:陈德坚)

 

「眼见是实」,真是如此?我们不都戴着滤镜,看到的不是片面就是扭曲的所谓的「事实」?根据偏差的「事实」加上选择性的诠释,做出的假设和结论,不就可能带着偏见与歧视?许多时候,我们觉得很难鼓励人,是因为带上了旧人/属世界的滤镜,看缺点多于优点。基督徒重生后,应主动换上全新的耶稣滤镜,就是恩典眼光,看人看事,结果截然不同。

 

「推论阶梯」不只是「换位思考」。在思考之前,我们已经不自觉地根据心中的滤镜,选择、过滤了数据。若要真正了解对方,更需要「换位观察」。我们所看到的,经过内心价值、意义的过滤,成为下意识的假设,通过心中的决定,一步一步强化或减弱信念,这即是圣经所说,信心可以逐渐成长。重点是属灵的眼睛─基督价值观。行动实际上是信念表达的最后一步。史丹利(Andy Stanley)牧师建议这样祷告:求主让我看见耶稣所看见的,因而有力量行出耶稣要我所行的。WWJD(What Would Jesus Do,耶稣会如何做)始于SWJS(See What Jesus Sees,耶稣会怎么看)。

 

巴拿巴全力推荐保罗,与他同工,也是因他以不一样的滤镜看见了不一样的保罗。其他门徒只看见迫害基督徒的人,巴拿巴却以上帝给他的眼光,看见蒙上帝使用、将福音传给外邦人的使徒。巴拿巴成全人、鼓励人的价值观,进一步推动他的选择和行动,与保罗同工。这对应了本系列上一篇:行动(源于)选择(源于)价值观/内心争战的行动模式。

 

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守时的同事,带领者若用一般的眼光,可能无意中过滤了其他的优点,下意识只「选择」观察他迟到的事实。如果迟到的现象没有转变,什至会在推论阶梯向上走,认定他的不守时,就是不尊重人,什至认定这是一位不好的同事。这种信念会向下强化滤镜,下一次看到又迟到,就再次强化信念:此人不可教。结果导致沟通、信任的裂痕。

 

要打破上面自我应验的负面预言,成为鼓励人的领导者,需用恩典眼光的滤镜,进行观察。一旦认定上帝将我放在职场与他合作,有重要的原因,就是将上帝的光(通过我)照在人前,成为见证。我可以选择从对方的角度看迟到的事实:是否有原因导致他不能准时?是家里其他人非常需要帮助,以致不能兼顾?还是工作习惯让他没意识到迟到对项目和其他人的影响?「换位观察」后,我们的假设和结论就会截然不同,就会以同理心来帮助他解决迟到背后的原因。若要更进一步帮助他成长,就需让他看见基督徒领导者如何以耶稣的爱和恩典来帮助他人。

 

带领年轻一代也是一样,许多时候就社会现象和他们争论,都在行动和信念的层面(例如,不同意他们出去示威,什至对抗维护秩序的公权力)。可能没有想过,不同世代在「观察」层次,看到的是不同数据。眼中的滤镜已经在个人心中产生不同的意义和假设。若停留在行动上的争吵和对立,难以进入理性讨论。

 

一旦换成耶稣的眼光看待这些社会现象,用主的智慧、恩典和怜悯彼此相待,才有化解矛盾,加深了解的可能。如圣经所说:律法只能让人知罪,惟有耶稣基督的爱和恩典,使人悔改。

 

爱和宽容难道不会造成放纵?我相信「人种什么就收什么」,若在恩典和宽容下,对方选择不改变,环境也会让他尝到挫折。通过加深与年轻一代的了解,就能建立彼此的信任,以致将来他们从鼓励和信任中,明白律法和恩典并行的重要性,再次回到上帝面前。

 

发掘特长,适时带领

 

若说领导是影响而非控制,那么是否有模式可循?以下是以工作和关系为纵横座标的「情境领导」(Situational Leadership)四式:

 

S1 指令式:多指导,少支持―给予明确清晰的指令;

 

S2 教练式:多指导,多支持―给予指令的同时还要说明原因;

 

S3 支持式:少指导,多支持―多给鼓励但少交代工作;

 

S4 授权式:少指导,少支持―带领者放手、放心,交由被带领者发挥。

 

这四个模式不见得需要循序渐进,评估以何种模式带领时,更多是看带领者与被带领者的关系、信任度,以及被带领者的意愿与进程而定,因此是「情境」领导。例如:若跳过教练式、支持式,从给予指令(S1)直接进入放手(S4),反而可能变成放任,而非授权。这些过程,父母作为家庭中的领导者,也可同样应用。

 

过程中需要发掘被带领者的特长,提供适当的资源(例如教导技能、给予练习的机会、适时放手等等),在鼓励和支持下,最终被带领者也能成长为带领者,继续发挥影响力。

 

我和20位义务同工与教练,2021年1月到3月间培训了22位高中生,学习Amazon AI赛车,并从中教导领导力。

 

Nathan是内向、安静的学生,原本对AI的领域完全陌生,不过他很喜欢动手的项目。开始的几个礼拜,教练同工们清楚地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如何做,同时传达培训的目标:不仅学习AI,也学习领导力。这是「指令式」带领。

 

(供图:陈德坚)

 

看到Nathan每次做好作业,学习兴趣很高,我开始邀请他进行分享。我给他一个框架─真实地分享学习的经验,无论成功或失败。不习惯在人前发言的他,第一次的分享并不完美。然而教练们给他肯定,代替指点、批评。教练和学生都抱着彼此学习的态度,不以提问为耻,营造出安全的「作真实自己」的环境,给Nathan和其他学生很大的鼓励。这是「教练式」带领。

 

Nathan对AI的认识增加,主动做本地赛车服务器,教练团队认可并支持。他做得相当好,反过来培训大家。这是「支持式」带领。暑假教练们计画给Nathan和其他几位优秀学生独立进行AI项目的研究,我们在背后支持。这就是「授权式」带领。期待Nathan和学生们成为带领下一批高中生的助理教练。

 

Nathan没有变,仍是内向、安静,愿意多做少说,并非什么都懂;Nathan变了,他主动询问其他同学是否需要帮忙,主动要求做项目,主动要求分享。有整个教练团作爱的天使,赋能(empower)予他,他成长了。虽然他还不在「领导」的位置,内心已经成为一位领袖。

 

在主面前,一同成长

 

认识了如何发挥领导力,至终要把人带领到哪里?其实是帮助他人回答这三个问题:

 

我是谁─寻找自己的身分定位,关乎存在感;
我有用吗─寻求自己对世界的影响,关乎价值感;
我可爱吗─寻求世界对自己的看法,关乎安全感。

 

若是由带领者来定义「标准答案」,谁能保证方向正确?我们是神所造,祂也按个人独特的生命呼召我们。带领者的任务,是如歌罗西书1章28节所说:「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

 

再看巴拿巴。他成为保罗、马可的鼓励者,是看到他们在神国度里的潜力。当他把这两位带领到神面前时,神就在他们的生命中行大能,透过他们做大事。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要发挥影响力,我们要了解自己,带领自己,然后成为他人的鼓励者,正如我们也期待有「巴拿巴」的鼓励一样。林丰梁长老常说,他期望自己成为找到下一个保罗的巴拿巴。我们生命中遇见的导师、属灵领袖,身体力行主耶稣教导,作真实的仆人领袖。他/她们的生命见证,必定鼓励我们勇敢前行。

 

这样的过程看似循序渐进,却不一定就是康庄大道。遇到挫折,什至跌倒,又该如何?如何通过周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s)加强和修复与团队成员的信任关系?下期文章中将与读者分享,如何在失败中看到希望。

 

▲当我们以上帝的眼光,看见人的价值和潜能,便可成为「巴拿巴」,带领人在主里一同成长。

 


 

思考与行动

 

•   本文是否帮助您改变了看人看事的眼光?在情境领导、仆人领导上有何学习?
•   您是否愿意成为爱的天使,带领别人?遇到什么挑战?又有何成长?欢迎联系[email protected],分享经历。
•   请观察周遭是否有人需要爱的天使,求神赐下恩典眼光,带领和鼓励他人,一同来到神面前,发现生命意义,活出生命呼召。

 

 

陈德坚,现于Oracle电脑公司任职资深电脑云端设计师。曾任CA(Computer Associates)公司中国南方区技术总监,及CA美国总部的亚太区策略联盟总监。Executive Leadership 领导力硕士,斯坦福大学 Dr. B.J. Fogg 教授认证的 Tiny Habit Life Coach。国际真爱家庭协会展翅青少年团契的辅导老师及总教练。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