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期神国家人 Kingdom Families

圣乎?俗乎?谁说了算?

 

文╱苏文安

 

 

教会围墙,是否界定圣俗之别?到底何谓「圣」?何谓「俗」?谁说了算?四个场景,四度省思,告诉我们:若基督徒将生活二元化为「属灵的」与「属世的」,将潜藏多少危险!―让我们试着从圣经全面教义来寻索答案。

 

场景1 宾州兰卡斯特城

 

农庄大院中,鸡在飞、狗在叫、猫在跑、马在吃草。身着黑衣,戴着宽边帽和白头巾的小男孩小女孩,奔逐嬉戏。古朴屋舍的烟囱冒出炊烟缕缕,群鸟掠过天际。乡道上蹄声嘚嘚,黑帽黑裤蓝衣蓄胡的阿米什(Amish)男人,驾着方方正正的黑色马车,悠然朝家园而去。绚烂晚霞下,一长串来自各处各方、红绿金银白各色各样的大小汽车,无可奈何地跟在马车后面,以不到十哩的时速缓缓前进。

 

「真实世界」的现代人,遇到「世外桃源」的慢节奏,竟是如此无奈与难耐。别忘了,汽车里这些频频看表的人,可都是自愿花钱花时间来观光探奇的呢!

 

省思一:是圣是俗,非关外在

 

主的儿女是否「分别为圣」,必定跟吃甚么、穿甚么、住甚么、用甚么有关吗?难道一定要离群索居,或复古怀旧到足以成为观光探奇标的,才够属灵吗?昔年施洗约翰住在旷野,吃蝗虫野蜜、穿骆驼毛的衣服;耶稣却常住民宅,穿着跟当时民众相似,有时更接受邀宴或自己与门徒举行晚宴,享用丰盛饮食。

 

以外在有形的细节来操练敬虔态度,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有益。例如教小孩或初信者祷告时闭目合掌,又如全家在餐馆吃饭时公开低头祷告,或参加主日敬拜时穿着整洁端庄等。

 

然而,若习惯性地一味以外在观感判断是否「分别为圣」,不免本末倒置。是否合乎「圣徒体统」,不但会因国家、民族、地域有所不同,甚至对同一位敬虔爱主的人、同一个追求圣洁的教会来说,也会因环境、心态、时代的转移而有所改变。所以,才有「当德国姊妹将啤酒当茶喝时,美国姊妹因她们的『堕落』而流泪祈祷,弄糊了脸上浓妆」这样的描述。

 

因此「分别为圣」最恒久、最可靠的准,是凭着清的良心,从圣受真理的亮光,信靠服。

 

正如彼得前书3章15节所教导:「只要心里尊主基督圣,有人心中盼望的由,就要常作准,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阿米什人在衣着和生活型态上,从现实世界分别出来。这是圣俗之分的惟一标准吗?

 

场景2 芝加哥郊外,格兰岱岗公路上

 

礼拜天从教会回家途中,伟明偏过头和妻子丽馨对望了一眼,示意「妳问吧!」这对夫妻都为四岁的儿子恩恩刚才的举动大惑不解。

 

丽馨正要回头问恩恩:「你为甚么在礼拜堂门口向里面鞠躬呢?」话还没出口,看似昏昏欲睡的恩恩忽然直起身来,皱着小眉头忧心忡忡地问:「礼拜堂里面都开灯和暖气了吗?要不然主耶稣会感觉好黑好冷喔!」

 

伟明和丽馨先是失声而笑,随即又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两人心中浮现一连串问题:我们到底做了、教了甚么?儿童主日学到底上了甚么?以至于这个从满月起就在教会出入的孩子,居然以为主耶稣只住在礼拜堂,而且一个礼拜才见祂一次面?

 

省思二:强分圣俗,错乱虚假

 

某教会停车场出口一侧,竖着一块大牌子:「你现在正要进入宣教工场!」

 

多么有力的提醒啊!基督徒的主战场,不在教会围墙内,而在家庭、学校、公司、社区中。在教会受造就得装备,为要「出去,使万民作主的门徒」,而非单单享受查经听道、敬拜赞美、彼此关怀之乐。

 

某主日在教堂门口,招待同工对叼着香烟的慕道友说:「朋友,这是圣殿,不能抽烟。」一旁的长老对同工说:「弟兄,你应当对他说,圣殿正在冒烟!」没错,并不是进到礼拜堂,我们才成为「圣」。使我们称义成圣的,不是地点,而是内在于生命的主耶稣。

 

可曾听基督徒将生活二元化―「属灵的」与「属世的」?凡与教会相关的活,如关怀、探访、祷告、读经、小、主日敬拜等,才是属灵,其他都是属世。于是你我或有意或不知不觉间,成了两面人。

 

在与基督徒相处的场合,表现得敬虔、庄重、谦和(当然也有伪装久了过于疲惫,最后连在教会中也「按捺不住」的情况)。在路上开车横冲直撞、在商场信口开河、写研究报告灌水剽窃、对配偶儿女讥刺怒駡、背地里对牧长同工论断定罪……却仿佛理所当然。圣俗二元的观念成了伪善的生活型态,对自己、对儿女、对未信主亲友,皆有极大杀伤力。

 

愿彼得前书1章15节的警戒:「那召你的既是圣,你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提醒你我作个全天候、全时间的基督门徒!

 

场景3 19世纪末丹麦小镇,古老民宅的盛宴席上

 

极品雪莉海龟汤、鹅肝松露鹌鹑煲、糖渍樱桃兰姆糕、干邑白兰地咖啡……一道道赴席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尝所未尝的经典法式美食,摆在精致闪亮的餐具中,端上布置优雅的长桌,让12位老先生老太太迫不及待地把食物送进口中。在刀叉盘碗清脆碰撞声里,其中11位不时互望,以眼神彼此提醒:不可脱口赞叹这出神入化的厨艺。

 

在吞咽品咂的空档,偶尔可以听见含糊地呢喃着诸如「拒绝享乐对我们的灵命有益」之类的言语。只有那位非属同一小教会的老将军,不知情地用大量最强烈生动的形容词,不住口地歌颂这一席超凡佳肴,弄得同席者尴尬万分。

 

这是1987年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中的场景。那群极端保守的老信徒,恪守已过世数十年的老牧师教导,高举清心寡欲、拒绝一切舒适享受。在盛情难却、不得不参加隐姓埋名多年的名厨芭比的飨宴时,便相约「假装我们从来没有味觉,绝对不说出任何与吃喝有关的话,以免有损圣洁。」问题是这顿「盛餐」实为人间极品,要忍住啧啧称奇简直是一大酷刑,形成了「既吃得感动莫名,又得拼死不赞一语」的奇特张力。

 

讽刺的是,这批老信徒大半辈子恩怨纠缠,其实早已貌合神离,彼此犹如刺蝟般,动辄钢毛直竖、针锋相对……

 

▲电影《芭比的盛宴》提醒:当敬虔成为生命内涵,任何手所做之工,岂非皆为圣?
(图片来源:https://formationreimagined.org/movie/babettes-feast/

 

省思三:心若属主,全人皆圣

 

保罗于哥林多前书教导:「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凡事我都可行,但无哪一件,我不受它的制。」

 

真正将生命主主的人,就不需要在每日的生活细节上,圣俗之辨而紧张兮兮。将心主,常存良善的机和心志,食衣住行育皆圣。偶仍会犯,但随有圣灵光照,得以日日更新而化。

 

反之,若只维持敬虔外貌,却无敬虔实意,岂非就像表里不一的法利赛人?看似「圣」得不得了,其实骨子里求虚荣、争权位、图私利、耍心机,「俗」不可耐!

 

基督徒的休闲娱乐,一定要到世界上寻找,接受错误价值观与低俗道德标准的洗脑?为甚么不能在基督徒所制作的产品、所策划的活动中,玩得尽兴?

 

为甚么通俗文学作品可以让包括基督徒在内的广大读者一口气读完,而许多所谓「基督教文字」却让人一读就打瞌睡?

 

以敬虔为内涵的任何娱乐、文字、影艺、科技成品,包括餐点,就一定不能带有任何「享受」?生命的创造主,是如此有创意,如此注重美观精致,你我又当如何如何敬虔地在手所做的任何工作,反映出这样的特质?

 

若画地自限、将影响力最大的传媒、教育、体育、艺术、电影、文学等领域拱手让给世俗,就怪不得许多人只把信仰当作死后上天堂的保险,和生活中严肃沉闷的例行公事,而不是安身立命之道,和今日人生之光了。

 

场景4 费城,宾州大学外公寓中

 

2005年,刚获得法学硕士的黄奇苇正坐在书桌前写见证,为该怎么做中程及长程生涯规划困扰着。一直自问:到底要接受加州的工作机会,还是留在东岸?―

 

我很清楚自己在大校区的事奉很有果效,也知道自己喜欢东胜过西岸,但在不明白上帝的旨意,不知道要我继续留下,或去别处?若要留下,在岸能做甚么?一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道要申一年只收一、两个学生的大法学博士?我没有事前划,会有机会

 

而加州的工作是我梦寐以求的,他不只期待我负责法律事,也希望培养我成公司高阶经理人。

 

我知道将是生命中重大的抉,和牧师谈了,也不断祷告求上帝我清楚指示。我不断不断地思量,不知怎么的,一想到要去加州,心中便有很不平安的感;而想到留在城,又烈地感受到自己将面很多外来的探⋯⋯

 

在与两位祷告伙伴同心合意祷告后下了决心,是的,我做了和我勇往直前个性完全相反的决定—留下来申法学博士!确信上帝与我同在,并不需要畏惧探,我源源不的平安。

 

在此之前两年才重新坚定信仰的黄奇苇,当时在宾大校园先锋教会,与平均信主不到两年的几位小组长,服事国际学生,其中不少信主、受洗。几位和她一起服事的同学,毕业后继续服事。你能说奇苇当时的选择,不是「圣」工吗?

 

省思四:圣俗之分,不在职分

 

「惟有你是被拣选的族,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那召你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书2:9)

 

「信徒皆祭司」,是许多基督徒接受的信念。遗憾的是,在实践层面上,教会圈中以「全职」、「带职」来区分「圣品」、「俗品」的情况,仍然普遍。不但信徒常以为自己做的是「世俗的行业」,连传道人也以为只有在教会、福音机构全职,才是「圣职」。这样的二分法,带来甚么影响?

 

有基督徒认为:「圣工需要拥有某些特殊资历的人才能做」,怪不得多数信徒属「啦啦队」而非「球员」,「坐渡船」袖手看船夫使尽力气操劳,而非齐心协力「划龙舟」。

 

自911之后,「无限战争」观念兴起,已没有所谓「前线」、「后方」;战争很可能随时就在身边爆发。属灵争战尤其如此,怎能不「人人皆兵」呢?

 

又如,误以为全职传道人既是圣职人员,就必须「圣洁无瑕」。怪不得多数牧者必须在信徒面前戴起面具、全副武装,无法透明活出真我,也无法让身边的人看见软弱而及时规劝提醒,以致一出事就不可收拾。

 

若说「像主耶稣就是『圣』」,那甚么才算「像主耶稣」?就是「为羊舍命」。因此奇苇看自己为「小组牧人」:依据羊群需要做事业上的抉择;为了更有效牧养,时时检讨调整自己的时间管理、金钱运用;学习如何又快又好地做菜,好款待组员。

 

「人若自,脱离卑的事,就必作重的器皿,成,合乎主用,预备行各的善事。」(提摩太后书2:21)是「圣」是「俗」,不在于薪水是否由教会付,而在于愿不愿意被基督宝血洁净自己合乎主用。

 

全职传道人在福音总体战中当然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基督徒父母、子女、配偶、朋友、上司、属下、老师、学生、医师、员警、法官、律师、服务业者、艺人……又何尝不能因为学效基督,在每天的生活中成为主「贵重的器皿」?

 

主耶稣成为完完全全的人,为要把人完完全全带到天父面前。你我是否也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完完全全进入人群,成为像主耶稣的好牧人,使周围的人得生命,并且得更丰盛的生命?

 

「道」(圣)成了「肉身」(俗),却充充满满「有恩典有真理」(圣)。有圣的生命、圣的性情,就能使脚掌所踏之地所到之处,和见证所接触到的每块心田,无论原本多「俗」,皆成为「圣」。在真理亮光中,「圣」不只是形容词,更是生命影响力;「圣」不只让我们面对环境、超越环境,更能让我们创造环境!

 

 

文安,国际真爱家庭协会副会长、《真爱》家庭杂志和《神国》杂志总编辑。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