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虔就要留在虐待婚姻中吗?

 

文/李文屏

 

 

离异,是造成单亲的原因之一。单亲已属不易,离异则可能非常心酸。打量离异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与有过婚姻伤痛的单亲肢体,在主里切实地成为相爱的弟兄姊妹。

 

「好些离过婚的人都去这个教会。」一位神学院毕业了五、六年的传道人对我说,表情是对「这个教会」的疏离与质疑,而弦外之音,是对「离过婚的人」的疏离和质疑。

 

这是教会里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藏在许多寒暄下,似乎隐而不显,实际却体现在无意间与离异之人拉开的距离中。

 

有流传的数据说,教会的离婚率与世俗无异,大约是50%,但对该数据的準确性不是没有争议1。新数据指出,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中,常去教会的夫妻,其离婚率是38%;很少或不去教会的夫妻,则是60%2。

 

不论是50%还是36%,或是其它,我们都难免唏嘘。婚姻是两个人的舞蹈,不容易,靠一方跳不好;不过走到离异的结局,总是让人感到遗憾,在教会里什至有些「违法」感。然而,当我们愿意越过抽象的数据去了解背后的缘由,或许,对其中一部分离异,我们无需过于难过,什至相反,要为他们感到欣慰。

 

「归类」思维的陷阱

 

为什么一提离婚,教会许多人会马上有些心理距离?这未必是弟兄姊妹故意为之,而是与大脑的运作规律有关。大脑为了高效处理问题而具有一个特点─「归类」,就是把事物放进贴有不同标籤的「盒子」里。

 

归类法让人删繁就简,一眼就有了初步判断,然后立刻启动对这一类问题相关的经验来回应,无需从头来过,因此效率极高。这是「套路」的好处,也是缺点。例如我有一次在野外看见走丢的狗,脑内立刻警灯狂闪,想的是:「是打还是逃?」幸好出现了一个人,与牠互动,人狗两欢,那条狗的表现似乎有资格拿「诺贝尔和平奖」。不幸,牠被我归类,因为牠的同类咬过我。

 

「归类」思维固然效率极高,但弱点亦同时凸显:标籤化,简单化。对待複杂问题的标籤化、简单化,可能意味著武断和偏见。要避免武断和偏见,就需要打破「自动归类」,即「盒子」思维,做些更深入的了解与思考。

 

「离异」正是这样一种複杂的问题,需要避免「非黑即白」的简单化对待。

 

圣经允许的离异

 

关于婚姻和夫妻之道,圣经不乏教导。正因如此,我们一不小心,可能会将自己知道的部分经文变成绝对尺度,用来衡量离异之人。所以更全面地了解圣经教导,成为合宜看待离异的必须。

 

总体来说,离异非圣经所提倡,却也不是不允许。

 

旧约圣经中,离异还不叫离异,叫「休妻」,因为男人在当时的文化中,具有单方面主导婚姻的权力。虽然如此,律法要求丈夫走正式的「法律程序」─要给妻子休书:「人若娶妻以后,见她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不喜悦她,就可以写休书交在她手中,打发她离开夫家。妇人离开夫家以后,可以去嫁别人。」(申命记24:1-2)

 

一定要给休书,是因为在女人难以独立于男人而生活的时代,没有休书的女人很难「正当」地再嫁。

 

新约时期,许多研经者都认为离婚在两种情况下得到明确准许:

 

1.         淫乱:「凡休妻的,若不是为淫乱的缘故,就是叫她作淫妇了。」(马太福音5:32)
2.         不信的一方主动离异:「倘若那不信的人要离去,就由他离去吧!」(哥林多前书7:15)

 

满足这两样明确条件的离异,在教会中争议较少。那么不属这两种情况的呢?譬如家暴。不再被配偶婚内欺凌,是否该为他们感到安慰?

 

36%的基督徒离婚个案及许多非基督徒离婚个案中,有不少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家暴受害者中,女性占85%,构成受害者的大多数3。所以下面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受家暴的女性。

 

受虐是怎样的情况?

 

2012年11月,哈佛大学学士、华顿商学院商业管理硕士、作家、在世界前500强大公司工作过的丝坦娜(Leslie Morgan Steiner),向世界讲述了她的故事4:高学历、养黑拉不拉多犬、开本田Odyssey厢型车的她,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家暴受害者。婚礼前未婚夫就掐她的脖子让她差点窒息,还用她聪明的头来做「鼓槌」敲墙。但她还是嫁给了他。当家暴频率一再升级、施暴方式不断翻新,她还满足丈夫的愿望辞去工作,搬到一个不熟悉的小城;当丈夫不断用枪指著她的头威胁要杀她时,她还是没有离开。因为像许多不离开施虐者的女人一样,她深信他们彼此相爱,从不认为自己是位受折磨的妻子,反而是位坚强的、与一位很有问题的男人相爱的人,世界上惟有她可以帮助丈夫康复、回到正轨。

 

丝坦娜现身说法,是想指出,家暴受害者与种族、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无关。而「温暖迷人」→用策略将妻子与亲友隔离→威胁、控制→暴力这四部曲,是家暴者典型的程序,循环往复,很少真正能改。而如果女人定意离开,70%的家暴谋杀案就在这时发生了,施暴者无法容忍不再能掌控受害者,于是谋杀,或谋杀受害人而后自杀。

 

受虐女性没有离开施暴者,常见原因有:

 

‧        迷惑(施虐者时甜时兇)
‧        恐惧(被威胁)
‧        自责(自己没做好)
‧        羞耻,想保护、帮助施虐者(如丝坦娜)
‧        不知道自己被家暴(如丝坦娜)
‧        害怕离开后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没有经济来源的女性)
‧        怀抱虚假的希望(如丝坦娜,以为先生会改变)
‧        会被杀

 

还有一种原因,是基督徒受虐女性所面对的:以为忍受家暴关系是为主受苦,什至是主的意思。一些传道人和牧师也如此劝导受害者。

 

▲总体来说,离异非圣经所提倡,却也不是不允许。用经文劝慰人时,要避免将自己知道的部分经文变成绝对尺度,用来衡量他人。

 

留在虐待关系中才敬虔?

 

有一点必须先澄清:婚姻中的虐待关系,与一般的夫妻矛盾、口角完全不同。教会不能适当对待受虐的女性,原因之一就是不了解这样的差异。

 

虐待关系的特点,是施虐者会软硬兼施,有意识无意识地用各样手段,来控制、操纵、伤害受虐方,让其身、心、灵受损,什至危及其生命。其虐待行为常週期性出现,极少从实质上改变。

 

婚内霸权

 

但提及离异,人一般想到的就是夫妻不和,而非严重性大大升级的婚内虐待,因而常用指导一般夫妻之道的经文,来劝导受虐妻子「要顺服丈夫」。常引用的经文如:「你们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这样,若有不信从道理的丈夫,他们虽然不听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过来。」(彼得前书3:1)

 

有些牧者和弟兄姊妹什至把这段经文理解为必然发生的因果关系,逻辑是:妻子顺服丈夫才是品行好;品行好的妻子,丈夫一定会被感化;如果丈夫没有没感化,那么一定是妻子没做好。

 

他们非常「看得起」妻子,似乎认为她们的「感化」力量胜过主耶稣,因为耶稣在世行走的时候,也没感化所有的人,至今也没有。

 

其实这是责任界限的模糊,将丈夫该对自己行为承担的责任移到妻子肩上,要妻子为丈夫的灵命和行为负责。可歎的是,许多妻子也这么认为。她们在施虐丈夫手中吃尽苦头,一些不当的教导更让情况雪上加霜。「我揍妳是因妳不顺服我。」有些施虐丈夫还为自己的兇狠行径找到了「神圣的依据」,利用妻子的敬虔来控诉和控制妻子,让她自责和内疚,从而更厉害地操控她。

 

任何关系都是双方的,夫妻关系也如此。圣经其实在鼓励妻子顺服丈夫的时候,也特别吩咐丈夫,对妻子「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彼得前书3:1,7)「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捨己。」(以弗所书5:25)

 

「敬重她」,「爱」她到「捨己」的地步,对于施虐者来说,这些字眼不存在;出于挽救其婚姻的善意而让妻子一味顺服丈夫的牧者和弟兄姊妹似乎也没看到,或者看到了也不太留意。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原则:想真正解决问题,当去掉产生问题的根源。家暴问题不在受害者,而在施暴者。聚焦在受虐妻子「不够忍耐」上,好像「不够忍耐」可以让施虐合理,这实在是南辕北辙,大谬不然。

 

这样的行为在教会外的人眼中看来,难免有「落井下石」、欺弱扶强之嫌。我亲耳听到过不信主的朋友如此议论,实在可歎。

 

婚姻关系中的双方,各有责任,婚姻是共同生活的平等盟约(parity covenant),双方当尽各自的义务。施虐方不尽义务,却要求配偶无条件尽义务,这不仅不合婚姻的盟约精神,更是婚内霸权,是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的懦夫行径。

 

「你们又行了一件这样的事,使前妻歎息哭泣的眼泪遮盖耶和华的坛,以致耶和华不再看顾那供物,也不乐意从你们手中收纳。……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说:『休妻的事和以强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恨恶的!所以当谨守你们的心,不可行诡诈。』」(玛拉基书2:13,16)

 

滥用夫权休妻让她歎息哭泣、在婚姻里以强暴待妻,都是神所恨恶的。一面引用圣经经句,一面虐妻,改变不了虐妻的实质;试图找藉口让这样的行为合理化,不过是神恨恶的「诡诈」,是「灵性虐待」─利用妻子的信仰,或妄用自己的灵性地位,凌辱她。

 

▲许多人以为作为敬虔的基督徒,就要留在黑暗的受虐婚姻中,不能逃离。

 

留在受虐关系中是否为主受苦?

 

不幸身陷虐待婚姻,怎么办?

 

一种观点认为,当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留在婚姻中,为基督受苦,因为圣经说:「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上帝看是可喜爱的。」(彼得前书2:18)

 

没错,被虐待的配偶留在受虐婚姻关系里,忍耐虐待,的确是「受苦」!但到底是不是「行善」?

 

首先,若能让罪人回头,善莫大焉。可惜,对于施虐者而言,受虐者的「受苦」是他们乐意见到的。施虐的特点就是要通过让对方受苦来达到操控的目的,他们软硬兼施,许多时候出于精心的策划和操作。所以受虐者停留在虐待关系逆来顺受,意味著施虐者无需承担任何后果,因而缺乏改变动力。这种阻碍省思和悔改的「顺服」,不仅纵容了其伤害行为,什至让伤害行为变本加厉,而非回头为善。

 

其次,对受虐者而言,留在虐待关系中风险极大,毫无益处。虐待关系不像一般的夫妻矛盾,而是受虐方的人格经常被贬低、身心遭损害和威胁的不平等关系,是施虐方在身体、情感、经济、精神上掌握控制权,而责任却推给受虐方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中,受虐方要维持身心健康都很困难,更谈不上为自己做决定的自由和权力,往往感觉自己正在死去。婚姻已变成控制她们的牢笼,而施虐者是为所欲为的监狱长。这对受虐者也非善。

 

再者,如果有孩子,危害就更大。不仅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以为施虐或受虐是正当和正常的,给了他们变态的婚姻模本,而且孩子也往往成为受虐对象,许多人造成终生心理创伤。有些妻子选择留在受虐关系中,意在为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家」,其实这样的「家」早就不完整,而是病态和破碎的。「家」的含义早就消失殆尽。这对家中的孩子也非善。

 

可见,留在虐待关系中,受虐者的确是继续「受苦」,但未必是「行善」,因为关系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得到益处,反而是让恶得到了滋长,自己也更深地受伤。当事者往往很难看到一个事实:无需承担后果的恶,通常不会终止;所谓「感化」,不过是微风拂过石山,他自巍然不动。

 

圣经说,「那照上帝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为善,将自己灵魂交与那信实的造化之主。」(彼得前书4:19)我们不排除神会对个别的人有特殊的呼召,在家庭里面受苦,但这不会是普遍法则。祂不喜欢人「以强暴待妻」的心,祂也按自己的形象创造女人的初衷,祂对婚姻的美好设计等。让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祂不愿意让所有受虐的妻子一直以「属灵」的名义,俯伏在丈夫的拳头和唾沫之下流泪。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施虐方的确被受虐方的「受苦」而「感化」了,幡然悔悟,成为「善果」。但实际情况却相反。施虐者除非颠覆长年形成的自我心态,相当于要融化长年积累的「万丈冰」,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没有对改变有万丈深的渴望,没有要走万里路的委身,真正做到的人寥寥无几5。基督徒丈夫虐妻而难改的,同样随处可见。

 

曾有一位师母作见證,丈夫是一位魅力型的牧师,在外和蔼可亲,在家却是暴君,自认是教会首脑,是家里的头,她必须对他言听计从。有一个晚上,她在熟睡中被他烫伤,因为那晚她太累了不想与他亲密,他就对她行使「神圣的主权」。这其实就是在身心虐待之外,强加的灵性虐待。

 

有些神学理论为夫权霸凌提供合理化依据,有人把它称为「神学虐待」。「神学虐待」的后果极其可怕。

 

▲留在虐待关系中,对施虐者、受虐者,以及孩子都没有益处,反而是让恶得到了滋长,自己也更深地受伤。

 

律法的总纲与婚姻的淤井

 

耶稣在安息日治病时,被律法师和法利赛人质疑违反「安息」的律法,祂就问他们:「你们中间谁有驴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里,不立时拉牠上来呢?」(路加福音14:5)

 

我们看到,主耶稣实践的不是僵死的条律,而是律法的精髓:爱。「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马太福音5:17)

 

难道耶稣以「违背」安息日的条律来「成全」这条律?这似乎难解。或许,答案隐藏在耶稣的这段话里:「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

 

律法的总纲就是所有律法的精神,执行律法如果执行出它的精髓,才是最好的执行。掉在井里的牲口都要「违背」安息日律法拉牠上来,好体现律法的精髓,神岂不更怜恤陷在虐待婚姻这口淤井里的祂的女儿?

 

门徒如何对待危难?

 

门徒当年也曾面对一些危险的情况,这种时候,主并不让他们待在原地「为主受苦」,而是让他们「逃」往其他地方,继续实践神对他们的呼召。例如「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马太福音10:23)

 

后来使徒们也遵循了这一教导,「那时,外邦人和犹太人,并他们的官长,一齐拥上来,要凌辱使徒,用石头打他们。使徒知道了,就逃往吕高尼的路司得、特庇两个城和周围地方去,在那里传福音。」(使徒行传14:5-6)

 

门徒面对危险可以逃走,好继续实践人生的使命;在危险关系里的女人如果选择「逃离」伤害,什至「逃」命,好继续实现神给她们人生的命定,有什么不妥呢?

 

▲神岂会不怜恤、救援、释放祂陷在虐待婚姻这口淤井里的女儿?

 

那怎么看待「无条件的爱」?

 

越是敬虔的人,有个坎越是不好过:「主不是要我们无条件地爱吗?」她们觉得离开了哪怕是施虐的配偶,就不是无条件地爱了。

 

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其愿意遵主旨意的出发点也很可贵,不过,「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著「无条件的关系」。

 

上帝爱爱祂的人,也爱不爱祂的人,所以阳光雨露赐给天下苍生,但祂并没有与不悔改的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因为人的罪拦在中间:「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上帝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以赛亚书59:2)

 

耶稣因为无条件地深爱世人,道成肉身,捨命救赎所有的人,包括法利赛人。祂如此爱他们,但从来没有与之建立亲近的关系,并且从不假装亲密,什至也不进行表面的安抚。祂对他们的行径和心态看得很清楚,呼召他们悔改,但不与他们为友。(参考马太福音23章)

 

受虐待的配偶,也不必继续与施虐者保持亲密关系。哥林多前书五章11节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这是对基督徒交友的指导,也可成为为处理虐待关系的参考。

 

在虐待关系里逆来顺受,似乎是爱,其实是纵容其恶。「上帝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拉太书6:7)让施虐者对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让上帝制定的种瓜得瓜的规则自由运作,或可唤醒施虐者的良知,改变恶习,成长为更有尊严的人,这才是一种更有意义的爱,用行动提醒迷途之人反思,让其思而知返是更大的善。(参看雅各书5:19-20)

 

没有伤痕的虐待

 

上面谈到的虐待,多在身体上有较明显的虐待标志(包括性虐待、婚内强姦)。还有一类虐待关系相对隐密,属于身体上「没有伤痕的虐待」,如口头虐待,精神虐待,经济虐待,及提到过的灵性虐待(详情可参看「美国家暴热线」6)。

 

身体受虐往往伴随精神、经济、灵性上的受虐,但精神、经济、灵性受虐的人,未必在身体上受虐。这对需要眼见才为实的人来说,这一类虐待很难被发现和證实,因而危害更易集腋成裘,延长和扩大。

 

虽然我称这些家暴形式为「没有伤痕的虐待」,其实它们并非没有痕迹,而是深深刻在受害者心灵的肌理里,体现在脑区细胞的活动、血压等地方。这样的伤害隐蔽而持久,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没有伤痕的虐待」关系未必一定要终结,也更难终结,中间还是有路可以尝试的,但中间这条路曲折幽长,也未必有理想的结果。同身体虐待者类似,要让精神、经济、灵性上的施虐者有实质性改变,同样非常困难。

 


 

温馨提醒

 

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视角来看待虐待关系中的离异。如果你是虐待关系受害者,也考虑离开这样的关系,请谨慎计画。虐待关系本身的特点,使得离异很不容易,可能伴随人身危险。

 

请寻求专业的帮助。

 

在美国的话,可找「美国家暴热线」(www.thehotline.org),「纽约励馨妇幼关怀中心」(https://gohny.org)。

 

台湾地区可联系「财团法人励馨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https://www.goh.org.tw)。

 


 

1.         What is the Actual Divorce Rate? Glenn Stanton, Focus on the Family,
www.focusonthefamily.com/about/focus-findings/marriage/what-is-the-actual-divorce-rate
2.         Divorce Rate in the Church – As High as the World? Glenn Stanton, Focus on the Family,
www.focusonthefamily.com/about/focus-findings/marriage/divorce-rate-in-the-church-as-high-as-the-world
3.         At Least a Third of All Women Murdered in the U.S. Are Killed By Male Partners, Alissa Scheller, Huffpost, www.huffingtonpost.com/2014/10/09/men-killing-women-domesti_n_5927140.html
4.         Why domestic violence victims don't leave, Leslie Morgan Steiner, TEDxRainier
www.ted.com/talks/leslie_morgan_steiner_why_domestic_violence_victims_don_t_leave?language=en
5.         Is Change Possible In An Abuser? www.thehotline.org/2013/09/05/is-change-possible-in-an-abuser?
6.         美国家暴热线,www.thehotline.org/is-this-abuse/abuse-defined

 

 

李文屏,丰荣网刊 ficfellowship.org 总编,本刊执编,自认为是人生旅行者,包括身旅、心旅,灵旅。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陆续上网中)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