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心事重重

纾解全球竞争引发的集体焦虑

 

文/莫非

 

 

我的心啊,真难搞定!


二十一世纪里,每个人好像都有一腔心事。

 

城府深的,心事全埋藏在肺腑间; 胸壑浅的,便藏不住地写满一脸。

 

也难怪,人全身上下最难搞定的,不就一颗心?难搞又难缠。连一本原应是传递神话语的古籍《圣经》,也约有九十三处提到「我的心」。而且多是感叹,呼出:「我的心啊!」好像对自己的心又叹又有寄望。

 

而且多处提到「我的心」时,皆似在一种被动状态,像我的心因什么被搅扰1,我的心因什么快乐2,什么又压制了我的心3,伤破了我的心4,什么又洁净了我的心5等等。好像心是一种感应器官,只能被外界激发,继而被动地呈现感觉。只有少数几处出现提醒,说我们的心要切慕神6,要投靠神7,要趋向神的律例法度8,要等候神9 等。

 

因此,我们大约可以归纳一点,人的心常会跟著环境跑,深受外界事务影响。大部分人没有主动意识要掌控自己的心,不由自主地,会对所发生之事产生反应。世界充满灾难,心就动荡不安,经济不景气,心就随著焦虑。也因此,常会觉得我们的心怎么如此软弱无力?

 

然而人心複杂。爱在心中,诡诈也在心中。同样地,心虽有软弱的一面,但也有其桀骜难驯的一面。有时什至狂傲,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不可一世,人定胜天。

 

这样的心态就相当危险了。因为当人不可一世到一个地步,便觉得可以不再受限,不再遵循一般的规则行事。人变得可以犯规,也可以自创规则。放到我们现在的文化里来理解,便会发现过去许多本来称为诱惑或试探之事,现今居然变成众人允许且豔羡的生活方式。


比如说儒家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示一种大丈夫的气节。现在呢?全被改写。富贵就要淫,有钱能包二奶、三奶,才显得你有办法。贫贱当然要移,人不能老活得窝窝囊囊,让人看不起。威武也可以屈,识时务者为俊傑!至于气节呢?敢问老兄,气节一斤又值多少钱?

 

过去,老祖宗教我们要小心远离诱惑,现全被打成座右铭,雕成奖座,成为众人追求的对象。

 

很明显是人心出了变化。人不甘于生活在限制规範里面,想走出规範,想突破。上进的最高目标是做「人上人」,抱负到最后就成了野心。但这岂是现代才生出的现象?当初亚当、夏娃吃禁果,不就是因为不安分,不愿生活在限制下而挑战禁忌?不就因为想当神而拥有一种不满足的野心?

 

只是好像愈演愈烈,现代随著个人主义的炽热嚣张,不论东西,全世界都在受「竞争」这一观念的影响。抱负过大,竞争心过高,人想做神做的事,不只成为属灵追求的阻拦,也影响我们怎么看这世界、看人。

 

竞争成为全球文化的导向

 

我们现在文化的主导目标,就是彼此竞争,追逐成功。不仅如此,受到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我们还在个人的立点上求取成功。所以个人竞争的追逐影响了全球。

 

最近有本畅销书,叫《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副标题是「把握这个趋势,在二十一世纪才有竞争力」。要注意「竞争力」三字,是现代最受欢迎的字眼。

 

《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汤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号称是「趋势大师」。他说,从前哥伦布想要从西方航行到印度,根据是「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与设定。但现在,他却发现网路化后,世界被铲平了。他说,西方世界很多工作早已外包给印度,不只是各类软体,什至会计,只要有一具平台,规则定义清楚,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宽频和视讯,来运用印度人的脑力。

 

以此类推,只要有宽频,只要有雄心,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不会被边缘化。因为,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小虾米和大鲸鱼可以平起平坐。拜科技之赐,即使在家里开一个工作室,这个人也可以和大企业抢生意。所以他提出一个颠覆的理论:「世界是平的」。


作者还提到一个现象很有意思。他小时候常听爸妈说:「儿子啊,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他则和孩子说:「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跟印度的小孩正等著抢你的饭碗。」

 

这本书因此成为比尔盖兹极力推荐的一本书。他说,这是一本所有决策者、企业员工的必读之书。不同于汤马斯·佛里曼是趋势大师,比尔盖兹则是创造趋势的大师。他推荐趋势大师,而说「抹平的世界,也是无限商机的世界」。这一言论,自然又推动了全世界的文化导向。无形中,这也影响我们看世界、看人生的方式。

 

影响个人价值感和生存意义

 

如何影响呢?竞争已非只限于专业工作职场,现代人什么都用竞争来衡量,包括个人的价值感和生存意义。

 

有一本书叫《这一生,你为何而来?》(“The Highest Goal: The Secret that Sustains You in Every Moment” by Michael Ray)。从书名会让人以为,这是一本谈形而上、人生意义的心灵书籍。但作者却是史丹福企管研究所教授,书中提供的人生意义,是个人的商业创意。所以这一生,你为何而来?我们全是为商业创意而来。


另一本书叫《记得你是谁?》(“Remember Who You Are:Life Stories that Inspire the Heart and Mind” by Daisy Wademan)。看书名也应觉是谈个人价值,如何鼓励人发挥潜力,启发人向上的励志书籍。但作者是哈佛企管教授,书中提供的是管理箴言,针对各种领导状况,提出正确观念和具体忠告。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把对人生充满想像力,作人性启发的童话故事改写,比如说《卖火柴的女孩》,改成:《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卖不掉?》(“Goldilocks on Management” by Gloria Gilbert Mayer & Thomas Mayer)一书。

 

书中解说,不当的营运计画,将造成经营失败。三只小猪和大野狼的故事,变成第一只小猪盖房子所用的材料太廉价,才会被吹倒。第二只小猪违章建築所以不牢,只有第三只小猪因上了资产管理课,才能盖出耐用吹不倒的砖房。

 

可看出现代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基本上用「竞争力」来诠释。个人价值则用市价来评,一个人不管卖的是技术还是人格,他的市场价值便成为他的自我评价和自信。所以年薪13 万美金和年薪3万美金的自信会不会不同?别人看他们的眼光呢?年薪13 万比年薪3万,会不会显得气宇轩昂一些?


然而基督教信仰中强调人的价值,不是建立在你赚多少,而是建立在神创造你这个人的特质上。反过来说,当人病了,老了,没有生产力了,在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上,还是一点不能打折,仍有其重要的生存意义。

 

放眼望去,到底有多少人,是活在被竞争威胁到自我价值的阴影里?

 

用财富来作成功标準

 

在竞争追逐的文化导向里,什么是成功?怎么定义?


「成功」简单地说,就是赚了还要再赚。「成功」就是要比你的朋友有钱。基督教信仰教导:「要爱你的邻舍」,文化中却说:「要比你的邻舍有钱!」

 

因为有钱代表有特权,有成就,有出息。但怎么样算有钱呢?一项调查研究「为什么他们这么辛苦?」结果显示:「商人和工人似乎拼了命要让赚钱速度,跟上主观金钱需求的成长速度」。

 

注意到这里用的是「主观金钱需求」,表示财富不再是为了维持生计,增加享乐,还有许多主观的附加价值。就因为是主观需求,人便永远都觉得不够,慾望也永远填不满。《圣经》上说我们的财宝在哪里,我们的心就在哪里。

 

那么,现代大部分人的心在哪里呢?在被广告时尚牵著走,盲目追逐没个了头。

 

竞争产生焦虑和不安

 

于是,我们发现愈来愈多人,为少数拥有大笔财产的资本主义者工作。结果很多事都无法掌控,天灾人祸又不断,导致文化中普遍没有安全感。英国经济学者陶尼(R. H. Tawney)说:「安全感是最根本的需要,西方文明最大的罪,就是大众并不拥有安全感。」


于是中产、中下阶级都经历焦虑,怎么办呢?许多人努力积累个人财产,努力储蓄,作不动产投资,在退休年金上加倍放款。整个社会努力竞争,就为了消除焦虑感,得到安全感。

 

反过来说,所有人的安全感,都变成用竞争力来衡量。有竞争力就有安全感,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安全感。

 

但竞争是没完没了的。有一句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还有一种说法,「在中国,就算你是百万人中的第一名,另外还有一千三百个和你一样水準的人呢!」永远,有人比你强!结果二十世纪后便出现一种时髦病,胃溃疡。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焦虑是从孩子便开始了。台湾有多少孩子因为怕考不上大学,而生活在恶梦里或自杀?大陆近来也开始出现为孩子即使考上大学,父母却出不了学费而自杀。孩子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点上,帮助孩子竞争便成为许多父母的焦虑。孩子自己也有焦虑和压力,整个文化中都浮荡著焦虑感,相信许多人都深受其苦。

 

竞争会破坏社群关系

 

再仔细想想,竞争绝对不是团结合群的行为。要出人头地,有人便必须踩在别人的头上爬上去。个人成就和社群观念基本上是对立的。因为别人的失败,便是我的成功。

 

而且在个人主义上追求,对社群关系的经营是一种毁灭。成功的人也常有一种特质,意志坚定。当他目标锁定,全部人都得让路。像开车一样,横衝直撞,六亲不认,他才可能成功。但婚姻、亲子和所有相关的人际关系也跟著破裂了。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当人不计代价追求成功时,人际关系破裂其实是他最付不起的代价。许多家庭破裂,就是因为追求工作和财富。这两者间的关联简单而对立。

 

平静安稳「我的心」

 

所以,这些种种告诉我们什么呢?诗人在诗篇中说:「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稳安静。」(诗篇131:1-2)此时,更觉意味深长。


人可以上进,但不要狂傲,眼光过高,追求过大、过高的事。人不可以不安于人的本分,而自己想做神。当一个人狂傲时,什么都想控制,不受关系牵制;会使用权力,但不懂得爱人。就像西方的浮士德,为了追求超越而出卖灵魂。

 

我们不能忘记自己作为人的受造身分,以及作为人的限制。我们不能掌控自己的生命,做自己的主宰,不断抓能抓的,焦虑不能抓的。然而这一切要从保守我们的心开始。如箴言四章23节所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想想看,一生的果效不是由头脑发出,聪明会读书就行;也不是由双手发出,会干活的双手万能。而是由心出发。是心在主导我们的人生走向。


也因此人可以有志气有抱负,但这抱负必须在圣灵的带领下,活在神创造的次序里,爱神和爱人,世界才不会乱,我们的心也才可能平稳安静。

 

因而也可以这么说,二十一世纪每个人的心事,不过就是求颗「平稳安静」的心。岁月本长,忙者自促;天地自宽,卑者自隘。盼唯一能搅动我们心灵涟漪的,唯有圣灵翩然降临的鸽子。只要心无物慾,世界即是霁海秋空。

 

 

作者小档案
陈惠琬,笔名莫非。十八岁由台湾来美。曾任加州休斯飞机公司电脑工程师六年,后专事写作。现定居洛杉机。曾著有散文《不小心,我捡到了天堂》,与小说《六个女人的画像》、《残颜》、《爱在蓦然回首处》等书。是标準的书癡,生活在脑中。本文取材自她的演讲。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