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期神国知行-文化 Knowledge & Practice

【道听图说】图像小说专栏

向世界歌唱

台湾图像小说

 

文╱黄瑞怡

 

 

台湾的图像创作者有时会担心自己的作品是否能被市场接受—根本不用担心,因为世界总有一群你以为小众、但实则庞大的人群。
(阿尼默)

 

台湾土地面积虽小,自然环境丰富,历史文化多元,与国际艺文界接轨多年,有培养一级创作人才的本钱。近年台湾图像小说站上文化风潮浪尖,涨势方兴未艾。图像小说兴起的迹象包括:2019年台北举行了首届「给大人看的漫画―图像小说祭」;经典作品陆续翻译出版(譬如美国宗师史毕格曼、艾斯纳,法国科幻大师莫比斯,日本名家松本一郎……原作是几十年前发表,但繁体中文皆是近几年才出版);台湾与他国创作者频繁互访,到本土作品夺得国际大奖……可见端倪。

 

▲图片来源:https://images.app.goo.gl/t7NtRE5gNKQLEH766

 

当兼具「识字力」与「识图力」的Z世代(出生于1995年到2012年)开始进入职场,他们对图像小说的鉴赏力与购买意愿,比起习惯阅读纯文字小说的传统世代高许多,进一步保障为成人创作的图像小说市场。未来台湾的图像小说,有可能成为更成熟也更多元的重要次文化。

 

本文引介几位代表性的创作者,他们的作品上得了国际台面,也将在相当程度上引领往后的作家与作品。

 

日风老街鱿鱼羹——阮光民

 

生长于云林斗六,中学后才来北部念书工作的阮光民(1973-)是从日系漫画工作室里脱胎而出的本土画家。他曾在着名的赖有贤工作室工作多年,打下坚强实务基础。从乡镇到都市的生活背景,长年在不同城市间通勤观察百态,以及为了维持生计游走设计和广告界,这些人生经验与历练丰富了他的创作。

 

《东华春理发厅》(2009)是阮光民的成名作。利用通勤时间构思,下班后夜里一笔一画勾勒,熬了三年才完成。故事契机来自他在通勤途中看到街边一家店名「东华春」老式理发厅,开始浮想联翩:假设东华春各代表一个人,这三人会有甚么样的关系?

 

▲阮光民的《东华春理发厅》。(图片来源:https://gnn.gamer.com.tw/detail.php?sn=73688

 

在阮光民编织的故事里,陈振「东」在妻子秀「春」怀孕时开了小理发店。独子陈小「华」十岁时,陈振东抛妻弃子离家,从此音讯全无。20年后小华独自经营着理发厅,从未听闻的同父异母妹妹从天而降―爸爸过世前将19岁的玉兰托付给他。让情况更复杂的是,小华聘任不久的助手是个刚出狱的假释犯。

 

从上一代恩怨到下一代牵绊,几个主角得决定是留在原有轨道,或者试着原谅,试着接纳,试着走入对方的世界?

 

故事开场时调皮街坊小孩被小华戏弄,以为理发厅闹鬼;其实不妨说这是一个从至亲过错幽灵里走出来,让彼此关系在阳光下新生的故事。短短一册,阮光民展现了「少就是多」的功力,借着对话和独白推进情节,生动造型表现角色特性,背景细节带出时代氛围。

 

《用九柑仔店》(2016)系列缘起更贴近阮光民自己的童年。小时在斗六乡下,父母工作忙碌,他在外公经营的「柑仔店」(旧式杂货店)度过数不清的课余时光。《用九柑仔店》主人翁杨俊龙是外公带大的,祖辈病重回乡探亲,之后决意放弃都市金饭碗,回来接掌老店。俊龙的动机就像第一册标题:守护暖心的所在―想让这个永远为老顾客留一盏灯的小舖继续发光。

 

▲阮光民的《用久柑仔店》。(图片来源: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1901939

 

随着故事发展,俊龙守护的不仅是柑仔店核心价值,还想方设法在大卖场与便利商店夹击里突围。他将杂货铺多角经营,小镇手作传统(古方酿酱油、拒绝农药的果园、布袋戏),庙口人情风俗,以各种方式连结和推广。在尝试和努力中,俊龙与老邻居、旧同学、新伙伴间的关系,也经历挑战和更新。

 

阮光民从台湾乡土和生命经验挖掘出让自己也让他人感动的题材。画面处理善用日漫流畅切换于写实、唯美、夸张搞笑页面。文字生动,日常对话里不时冒出让读者沉思的金句。他对庶民日常―理发厅、杂货店、餐厅,庙口市集―观察入微,情景交融,能在人物聚散遇合中,不着痕迹地向愈合推进。

 

阮光民两部代表作得奖实至名归,也创下本土漫画改编成黄金八点档连续剧的纪录,启动了图像小说与其他媒体(电视、电影、舞台剧)结合的潮流。

 

欧风家常台菜——小庄

 

小庄(本名庄永新,1968-)和阮光民年龄相近,求学背景类似,但艺术风格截然不同。阮光民是日本路线,小庄受欧洲法义漫画家影响深厚。小庄多年过着斜杠人生,既是知名广告导演,也是得过金漫奖的杰出漫画家,代表作品包括《广告人手记》(1997),《80年代事件簿》(2013),《老爸练习曲》(2018),《潮浪群雄:那些做电影的人》(2022)。

 

▲小庄和《老爸练习曲》。(图片来源: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24075

 

长年在快节奏的广告世界拼搏,并没有消减他漫画创作时慢工出细活的耐心。小庄擅长非虚构图像小说,尤其是回忆录类型。作品细致地呈现一特定专业(如广告或电影),或关键历史时期(台湾80年代)。

 

作品组织方式类似札记或短文,每篇只有十页上下,如《80年代事件簿》的〈我和我的80年代〉,〈棒球热〉,〈二水的钢琴课〉,〈超合金机器人〉,〈李小龙〉,〈升学压力〉……勾勒以小观大的时代集体记忆。

 

《老爸练习曲》的篇名:〈凝视〉、〈出生〉,〈战备漫漫长夜〉,〈尿布〉,〈洗澡〉……则从自己初为人父经验传递了跨越时空的亲情。小庄说到这部作品:「手绘很像写信,写给孩子的情书,记录下也许没甚么大不了的点点滴滴,汇聚成独一无二的回忆,告诉他初为人父的我们其实很慌张,也还像个孩子,只能为了不搞砸新生命硬着头皮刚强起来,然后好像在跌跌撞撞之中我们有了一辈子的交集,人生就是不断地练习。」

 

小庄文字平实亲切,不时闪现哲理。绘画风格带着法国着名插画家桑贝(《小淘气尼古拉》插画者)的幽默风采,还有电影不同运镜的角度变化,赋予读者轻松不肤浅,看一次入戏,看两次更有收获的阅读体验。

 

阮光民和小庄两者相似之处是从生活出发,记录并省思台湾都会与乡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愿景。阮光民述说有本土情感底蕴的故事,小庄在真实的历史事件、职场起伏、生活琐事里捕捉灵光。他们最近为《天桥上的魔术师》(吴明益原着)以台北中华商场为背景的经典短篇小说集,绘制了不同版本的图像小说,加上公视改编的电视剧叫好且叫座,合力将图像叙事再次推进主流市场。

 

无边界艺术诗——阿尼默

 

如果说品味小庄和阮光民的图像小说,像是享受道地路边摊或精致家常菜,那么翻开比他们年轻一些的阿尼默(1977-)的书,更像乡间漫步时不经意喝到手捏陶杯装着的好咖啡⸺不规则造型的陶杯越看越有趣,咖啡苦涩里有着果香。

 

▲阿尼默的《小挽》。(图片来源: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48663623

 

视觉传达设计系毕业的阿尼默,转入纯美术领域之前,担任过剧照师、美术指导、动画导演与纸媒插画家。他的物质欲望极低,生活朴素单纯,进入深耕创作状态可以一个月不出门。32岁出国深造,不是去大部分人熟悉的英美加,而是直飞冬季酷寒、语言难通的东欧捷克。为甚么放下一切去这么辛苦的地方?他说为了让自己「像从没学过画画那样重新开始。」

 

▲高艺术浓度的《小挽》全彩图画。(图片来源: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3371

 

或许因为异乡生活深刻经验过语言限制,阿尼默第一本图像小说《小挽》几乎没有字,纯粹以高艺术浓度的三百多幅全彩图画引导,延展,撞击读者的眼睛和心灵。许多单幅画让人想要裱框起来挂墙上,但连结起来是有头有尾的纸上默片。《小挽》奇特的书名,奇异的画风,得花心思琢磨才能明朗的情节,不见得所有读者第一眼就能拥抱,但值得打开眼睛,沉淀心情,慢慢进入书里集结的三个故事:

 

〈旱溪〉:公车撞到自行车,乘客纷纷下车。十岁男孩为避开围观伤亡者的群众走迷了路,歇脚时意外撞见路边暴毙野狗。

 

〈家蚊〉:拼命产卵的母蚊对照婴儿早夭的人类母亲,生物繁衍本能和亲心伤逝在画面里反覆对唱,旋律从撕裂到渐渐和谐。

 

〈缎带〉:逝去爱情像血红缎带,不仅缠绕在女子黑发上,也缠绕在心底和每一步。

 

挽歌似影如诗,悼念生活里或大或小与死亡遭遇,不同角色摸黑走心灵迷宫,逝去尘事落入土壤,滋润下一个种子发芽。

 

评论说得中肯:「本书表现了高度艺术性,以及近三百页连环图所传达的复杂情感与浓烈情绪,让人钦佩作者精湛的绘图技巧与叙事本领,仿佛看了一部三小时的电影,而且几乎不需要台词与旁白。」

 

《小挽》2020年一举荣获义大利波隆那国际书展(全球四大国际书展之一)拉加兹奖(Ragazzi Award)新增的青少年漫画类首奖。评审赞誉「如视觉具象的诗歌,传达的意念跨越国界和语言籓篱」,无异议将首奖颁发给阿尼默,更指出这个奖也是「给予台湾其他优秀作品的肯定,扩大台湾的能见度。」

 

▲《小挽》获得「如视觉具象的诗歌,传达的意念跨越国界和语言籓篱」的赞誉。(图片来源: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3371

 

阿尼默接受播客《阅读随身听》访谈时说:「我刚好很幸运拿到这个奖,可是必须要,在我之前有很多很多有才华的前辈,在前面帮我们铺了很多路,最后由我代替大家拿了这个首奖,这是由大家一起走出来的。」

 

向世界唱出恒久的感动

 

生长于「婆娑之洋,美丽之岛」的我,阅读台湾图像小说,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本文介绍的这几位创作者年龄和我相去不远,他们记录的历史、社会、生活情境……是我熟悉的故乡点滴。但这些作品精彩处,不仅是重现记忆,不仅是勾起怀旧惆怅伴随温馨甜蜜,而是借由图像小说文图相乘的力量,激发读者对自己活过的岁月,对身在其中受大环境影响不自知的成长过程,沉潜思考,进而提问―明天还有哪些可能?

 

阮光民、小庄,还有阿尼默,都不单是图像小说家身分。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投入,无论出于自愿还是生活需要,不减损他们创作漫画时的专注,纸面上透出骨子里对艺术,对家园的热情。这份深刻的情感让他们的作品活起来,让他们的作品不只是浮光掠影翻阅后了无痕迹,而是恒久的感动。

 

人性里有对良善执拗的渴念,人心默默想望透光的故事。小庄惟一虚构性作品《窗》,开卷那只翱翔白鸽,〈流光似水〉(《天桥上的魔术师》图像版)里只有两个小孩能看到,流淌过台北黑夜里的光河;阮光民版《天桥上的魔术师》首篇魔术师取下左眼「如同一枚初生的乳白色星球」;阿尼默《小挽》〈旱溪〉里男孩直面死亡惊惧后,以泥土覆盖流浪狗尸体,插上树枝和养乐多瓶,流露出孩子对生命―即便是逝去的生命―敬惜温柔。这不都是对光的憧憬和思念?深爱台湾的创作者,方能写绘出有深刻乡土情怀的图像作品,情感如泪水溢出灵魂深处,濡湿每一字句每一笔画。那么若有与上主葡萄枝紧紧联系的创作者,一定也会在图像小说中流露葡萄汁液甜蜜吧!

 

圣经里、生活里,我们是否还有许多故事值得说?台湾撮尔小岛的零星创作者,勇敢面向世界歌唱;愿祂在你我的故乡,在世界各个岛屿都兴起舞动双彩笔,能写能画的图像小说家,在变动的时代传扬不变动的信息。

 

 

黄瑞怡,台湾大学图书馆学学士,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语文教育博士,专攻儿童青少年文学。多年在南加公私立中小学任职,现任优曦基督教学校国际学生部主任,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资深同工及教师。文章散见台湾,北美基督教刊物。近八年为台湾《校园》杂志「尴尬少年游」及「恶水筑书桥」两个专栏作者。曾参与远东广播公司童话系列讲座。跟随自家两个爱阅读的大孩子继续拓展阅读视野。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