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祭祖到敬祖】教会篇 饮水思源、薪火相传

——杨宁亚牧师专访

 

采访/韩甲华

 

 

当基督信仰进入中国,不得不碰到“祭祖”这触及中华文化礼教及社会风俗的核心问题。300多年前,康熙皇帝曾与天主教廷发生激烈礼仪之争,将所有传教士陆续逐出中国境外,引发轩然大波的冲突之一就是“祭祖”。时至今日,教会怎么面对基督信仰本色化的议题呢?

 

本刊有幸采访台湾台北信义会真理堂的杨宁亚牧师,他以丰富的牧养经验、中肯平和的态度,从基督信仰的角度深思“祭祖”与“敬祖”的核心问题,并提出真理堂的经验供众教会参考。

 

Q:其实,圣经的教导中,对父母十分孝顺,对祖先十分尊敬,对家族繁衍的次第(族谱)十分看重,为何“祭祖”却引发教会与中华文化礼教、民间风俗之间的激烈争议?

 

A:中华文化博大庞杂,融合了儒、释、道各家思想,也掺杂了民间信仰浓厚的异教与迷信成分。孝敬父母是从神而来的一般启示,属于普世价值。当基督信仰碰上中华文化礼教与民间风俗,其中差异不在于孝道,而是要不要去祭拜那些有形和无形的偶像。天主教、基督教所面对的不是敬祖的问题,而是华人将去逝祖先当成“鬼神”祭拜的争议。

 

华人深受儒家影响,非常看重孝行,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观念根深柢固。在父母生前,将他们偶像化,死后又受民间信仰影响,将他们神化,祭拜求告他们保佑祝福、消灾解厄。耶稣曾教导门徒要爱家人,但是不能将家人(包括父母)偶像化,民间宗教更将已故父母及先人当成“神”,是基督信仰难以妥协之处,因此冲突四起。

 

是故,单单讲孝道还未触及问题核心,拜偶像才是争议根源。

 

▲旧约时代的大祭司进入至圣所前焚香,以袅袅香烟祭拜神。

(图片来源:http://scripturesight.blogspot.com/2014/09/why-did-they-light-incense-in-temple-in.html)

 

Q:为什么基督徒不拿香敬祖?“香”的意义是什么?会幕中不是设香坛敬拜神吗?

 

A:圣经中的“香”代表众圣徒的祷告,如同馨香火祭升到神前(参考启示录5:8;8:3-4),烧香的火祭单单献给神。有趣的是,大部分民族都以烧香表达他们对神明的祭拜。然而,与旧约中的香,意义截然不同。

 

有的基督徒会说:“我烧香只是表达慎终追远的心意,并不代表祭拜。”然而,每个人的行为不能仅按照自己的感觉来界定,而攸关紧要的,也要顾及周围的人如何诠释。按传统文化的认知,一般烧香是祭鬼神的行为。就如哥林多前书探讨的“祭肉”议题,倘若别人看见你吃祭拜过的食物而被绊倒了,你就最好不吃。

 

我建议用献花、修订家谱来表达慎终追远的敬意,以取代被社会大众认为是象征拜偶像的烧香。

 

Q:请问真理堂2014年清明主日崇拜中敬祖的礼仪与意义。

 

A:清明节蕴含着华人共同的情感,教会必须以合宜的方式取代祭祖文化。真理堂于2014年3月30日清明主日举行特别崇拜,传递“慎终追远,饮水思源”及“承先启后,薪火相传”的信息。首先我们回顾整个救恩历史─从创造、堕落、救赎、亚伯拉罕之约,一直到耶稣,到新天新地,向神表达感恩;接着有两位弟兄姊妹以感念文,向已回天家的亲人表达追思;最后则由老、中、青、幼四代弟兄姊妹举行点烛礼,象征领受真光,脱离黑暗权势,相互勉励将这真光代代相传。

 

崇拜结束后,有一位孔孟学会的总干事兴冲冲表示,他很喜欢感念文及点烛礼,且满怀惊喜询问:“你们怎么会选那么棒的蜡烛颜色?在儒家,紫色是最尊贵的色彩。”确实,在圣经中紫色也是尊贵的颜色。他虽然不是基督徒,对这场“行动的道”比基督徒更有感觉呢!

 

▲2014年清明主日,台北真理堂姚建德牧师带领老、中、青与幼,四位不同年代的弟兄姊妹举行点烛礼,象征领受真光,脱离黑暗权势,并勉励将这真光代代相传。(照片提供/台湾台北真理堂)

 

Q:您在清明节传递信息的讲道中强调“慎终追远,饮水思源”,请择要阐述。

 

A:圣经中也有“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教导。犹太人常在民族节庆述说祖先历史,当他们讲述神如何带领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又如何带领摩西出埃及这些历史时,并不是称颂前人的丰功伟业,而是传讲先祖的信心,激起后代对神的感恩,学习前人的信心榜样。

 

基督徒敬祖与儒家所说的“慎终追远,饮水思源”归根结柢还是不尽相同,神藉由祖先赐给我们丰盛的恩典,我们感谢祖先,就是感谢神,主轴是尊荣神。“慎终追远”溯源到最终就是神,我们不可忘记神,不可忘记他的恩典。

 

神在西乃山颁布的诫命中,“孝敬父母”放在第五诫,在关乎神与人关系的四条诫命之后,意即先有对神的敬虔,才有对人的义。尊荣神之后,更懂得尊荣父母,换句话说,爱神的人生命改变,更有孝顺的能力。

 

Q:美国有一份经典的研究报告,追溯两个家族─爱德华兹(Edwards)与犹克思(Jukes)子孙200年的历史(请阅框文),令人震撼的是祖先为子孙带来世世代代或荣誉、或羞辱,迥然不同的人生。请问基督徒要如何处理与祖先之间有益或有害的影响?

 

A:我们要为神藉由父母和祖先赐给我们的一切优良美好的传承感谢他,要常常向神感恩又感恩。信心与感恩是双生子,记得那十个长大痲疯的病人吗?他们都得到了医治,却只有一位撒马利亚人回来感谢,耶稣对他说:“你的信救了你了。”(路加福音17:19)感恩生出信心,失去感谢的心就会失去信心,我们为祖先感恩,就不会陷入怨天尤人的苦毒里,也因着信展开不同的人生。

 

祖先也会将不合神心意的东西传给后代,许多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常常并非独立事件,很可能上溯至祖宗八代的破口。福音派领袖尼尔‧安德生(Neil T. Anderson)牧师的“第七个释放祷告”就是要砍断祖先不好的遗传和咒诅,靠着十字架的恩典,将咒诅都挪到十字架上除去。

 

家也会伤人,若是将父母当神,就会苛求,倘若父母没有满足子女心意,儿女就心生怨尤,伤害父母,自己也受伤。将父母当成神,认为他们绝对不会有错,当他们做错事时,子女往往会受不了,被伤害。然而,即使有不合神心意的父母也是恩典,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气息,不管他们好不好,我们还是要尽孝道,这是神的诫命。

 

将神当作神,而不是将父母当神来敬拜。倘若把神放在正确的位置,看父母就合乎中道了。心中若有神,神藉着父母赏赐的恩典就会更丰盛,福上加福了。

 

▲杨宁亚牧师(右坐二)和四代家人,于家族团聚时细数父母的美好传承,并将终极的感恩献给赐恩典的神。(照片提供/杨靖亚)

 

Q:请问真理堂除了清明主日崇拜之外,还有哪些纪念先祖的礼仪与活动?

 

A:我们鼓励弟兄姊妹在这段清明时节,和家人一起细数祖先的美好品格、他们传承给后代的祝福,并将终极的感恩献给创造一切美善的神,祈求神持续祝福我们和我们的后代。

 

在小组里推动修订家谱。

 

鼓励以父母名义设立清寒奖学金来纪念父母。神的诫命是爱神爱人,所有活动都要彰显对神的敬畏及对人的恩惠。

 

书写感念文向健在的父母感恩,或是纪念已安息的父母。

 

十多年来,真理堂推动感念文,于父亲节、母亲节、追思礼拜、结婚典礼、受洗典礼,甚至布道时宣念。

 

感念文先从感谢神开始,接着照圣经孝顺的教导,感谢父母,尤其是还没信主的爸妈,许多父母颇受鼓励,大为震撼;当撰写的时候,亲子关系便会浮显,有些受过家暴的人很难下笔,挣扎了三、四年后才写得出来,然而写成后,就行过饶恕的幽谷,迈入被神医治的坦途。感念文也能造就弟兄姊妹,每当诵念时,教会里都听到一片感动的哭声。

 

Q:请问弟兄姊妹于家族清明扫墓敬祖时应有的心态?

 

A:不论扫墓或敬祖,每次聚会都是以神为中心的敬拜;我们并非认为做些什么、烧些什么,会对逝者有好处,而是像犹太人一样,对生者有好处,激起他们的信心与爱心,让感恩与尊荣神的文化,承先启后,代代相传,永不止息!

 

▲美国经典的研究报告,追溯两个家族─爱德华兹(Edwards)与犹克思(Jukes)子孙200年的历史,证明先祖是否敬虔爱主,对后代影响深远。

(图片来源: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41CJCyipfmL._SY344_BO1,204,203,200_.jpg)

 

先祖对子孙影响深且远

 

犹克思(Max Jukes,真实人物的化名)不爱读书,忽视基督信仰,只喜欢在朋友中讲些无聊的笑话,大部分时光浪费在森林遊荡、钓鱼、打猎、诱捕动物。而比他早十七年出生于牧师家庭的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从小敬虔爱主,进入耶鲁大学就读,毕业后住在美国印第安人地区,于新英格兰区传道,他不仅受美国人敬重,更享誉欧洲,受史家称道:“为欧洲启蒙的基督教树立起正教的标准。”

 

大约200年后溯源这两人,他们令人震惊的家族历史如下:

 

犹克思家族有1200人,其中有300个婴儿夭折,剩下近半是残障,后代充斥杀人犯、窃贼、乞丐、妓女与牢犯。

 

爱德华兹家族有1400人,没有婴儿夭折,普遍健康长寿,后代有一位副总统,多位参议员、众议员、大使与市长,子孙的职业有医师、法官、律师、校长、教授、宣教士、牧师、作家及编辑。这家族子孙乐于行善捐献,并投身、执牛耳于各行各业。

 

(详情请阅:Jukes-Edwards: A Study in Education and Heredity by A. E. Winship)

 

 

受访者小档案

杨宁亚牧师,为台湾信义会真理堂主任牧师。现任“台湾基督教联盟协会”理事长、“爱盟家庭文教基金会”及“爱网全人关怀基金会”董事长。特别重视青年、小组与基督化家庭的事奉,并竭力推动基督教会连结。

 

记者小档案

韩甲华,曾从事护理专业并于大学任教,现以文字工作服事神。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国杂志历年刊物

神国杂志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