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祭祖到敬祖】教會篇 飲水思源、薪火相傳

——楊寧亞牧師專訪

 

採訪/韓甲華

 

 

當基督信仰進入中國,不得不碰到「祭祖」這觸及中華文化禮教及社會風俗的核心問題。300多年前,康熙皇帝曾與天主教廷發生激烈禮儀之爭,將所有傳教士陸續逐出中國境外,引發軒然大波的衝突之一就是「祭祖」。時至今日,教會怎麼面對基督信仰本色化的議題呢?


本刊有幸採訪臺灣臺北信義會真理堂的楊寧亞牧師,他以豐富的牧養經驗、中肯平和的態度,從基督信仰的角度深思「祭祖」與「敬祖」的核心問題,並提出真理堂的經驗供眾教會參考。

 

Q:其實,聖經的教導中,對父母十分孝順,對祖先十分尊敬,對家族繁衍的次第(族譜)十分看重,為何「祭祖」卻引發教會與中華文化禮教、民間風俗之間的激烈爭議?

 

A:中華文化博大龐雜,融合了儒、釋、道各家思想,也摻雜了民間信仰濃厚的異教與迷信成分。孝敬父母是從神而來的一般啟示,屬於普世價值。當基督信仰碰上中華文化禮教與民間風俗,其中差異不在於孝道,而是要不要去祭拜那些有形和無形的偶像。天主教、基督教所面對的不是敬祖的問題,而是華人將去逝祖先當成「鬼神」祭拜的爭議。

 

華人深受儒家影響,非常看重孝行,認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觀念根深柢固。在父母生前,將他們偶像化,死後又受民間信仰影響,將他們神化,祭拜求告他們保佑祝福、消災解厄。耶穌曾教導門徒要愛家人,但是不能將家人(包括父母)偶像化,民間宗教更將已故父母及先人當成「神」,是基督信仰難以妥協之處,因此衝突四起。

 

是故,單單講孝道還未觸及問題核心,拜偶像才是爭議根源。

 

▲舊約時代的大祭司進入至聖所前焚香,以嬝嬝香煙祭拜神。

(圖片來源:http://scripturesight.blogspot.com/2014/09/why-did-they-light-incense-in-temple-in.html)

 

Q:為什麼基督徒不拿香敬祖?「香」的意義是什麼?會幕中不是設香壇敬拜神嗎?

 

A:聖經中的「香」代表眾聖徒的禱告,如同馨香火祭升到神前(參考啟示錄5:8;8:3-4),燒香的火祭單單獻給神。有趣的是,大部分民族都以燒香表達他們對神明的祭拜。然而,與舊約中的香,意義截然不同。

 

有的基督徒會說:「我燒香只是表達慎終追遠的心意,並不代表祭拜。」然而,每個人的行為不能僅按照自己的感覺來界定,而攸關緊要的,也要顧及周圍的人如何詮釋。按傳統文化的認知,一般燒香是祭鬼神的行為。就如哥林多前書探討的「祭肉」議題,倘若別人看見你吃祭拜過的食物而被絆倒了,你就最好不吃。

 

我建議用獻花、修訂家譜來表達慎終追遠的敬意,以取代被社會大眾認為是象徵拜偶像的燒香。

 

Q:請問真理堂2014年清明主日崇拜中敬祖的禮儀與意義。

 

A:清明節蘊含著華人共同的情感,教會必須以合宜的方式取代祭祖文化。真理堂於2014年3月30日清明主日舉行特別崇拜,傳遞「慎終追遠,飲水思源」及「承先啟後,薪火相傳」的信息。首先我們回顧整個救恩歷史─從創造、墮落、救贖、亞伯拉罕之約,一直到耶穌,到新天新地,向神表達感恩;接著有兩位弟兄姊妹以感念文,向已回天家的親人表達追思;最後則由老、中、青、幼四代弟兄姊妹舉行點燭禮,象徵領受真光,脫離黑暗權勢,相互勉勵將這真光代代相傳。

 

崇拜結束後,有一位孔孟學會的總幹事興沖沖表示,他很喜歡感念文及點燭禮,且滿懷驚喜詢問:「你們怎麼會選那麼棒的蠟燭顏色?在儒家,紫色是最尊貴的色彩。」確實,在聖經中紫色也是尊貴的顏色。他雖然不是基督徒,對這場「行動的道」比基督徒更有感覺呢!

 

▲2014年清明主日,臺北真理堂姚建德牧師帶領老、中、青與幼,四位不同年代的弟兄姊妹舉行點燭禮,象徵領受真光,脫離黑暗權勢,並勉勵將這真光代代相傳。(照片提供/臺灣臺北真理堂)

 

Q:您在清明節傳遞信息的講道中強調「慎終追遠,飲水思源」,請擇要闡述。

 

A:聖經中也有「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教導。猶太人常在民族節慶述說祖先歷史,當他們講述神如何帶領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又如何帶領摩西出埃及這些歷史時,並不是稱頌前人的豐功偉業,而是傳講先祖的信心,激起後代對神的感恩,學習前人的信心榜樣。

 

基督徒敬祖與儒家所說的「慎終追遠,飲水思源」歸根結柢還是不盡相同,神藉由祖先賜給我們豐盛的恩典,我們感謝祖先,就是感謝神,主軸是尊榮神。「慎終追遠」溯源到最終就是神,我們不可忘記神,不可忘記祂的恩典。

 

神在西乃山頒布的誡命中,「孝敬父母」放在第五誡,在關乎神與人關係的四條誡命之後,意即先有對神的敬虔,才有對人的義。尊榮神之後,更懂得尊榮父母,換句話說,愛神的人生命改變,更有孝順的能力。

 

Q:美國有一份經典的研究報告,追溯兩個家族─愛德華茲(Edwards)與猶克思(Jukes)子孫200年的歷史(請閱框文),令人震撼的是祖先為子孫帶來世世代代或榮譽、或羞辱,迥然不同的人生。請問基督徒要如何處理與祖先之間有益或有害的影響?

 

A:我們要為神藉由父母和祖先賜給我們的一切優良美好的傳承感謝祂,要常常向神感恩又感恩。信心與感恩是雙生子,記得那十個長大痲瘋的病人嗎?他們都得到了醫治,卻只有一位撒馬利亞人回來感謝,耶穌對他說:「你的信救了你了。」(路加福音17:19)感恩生出信心,失去感謝的心就會失去信心,我們為祖先感恩,就不會陷入怨天尤人的苦毒裡,也因著信展開不同的人生。

 

祖先也會將不合神心意的東西傳給後代,許多孩子出現行為問題常常並非獨立事件,很可能上溯至祖宗八代的破口。福音派領袖尼爾‧安德生(Neil T. Anderson)牧師的「第七個釋放禱告」就是要砍斷祖先不好的遺傳和咒詛,靠著十字架的恩典,將咒詛都挪到十字架上除去。

 

家也會傷人,若是將父母當神,就會苛求,倘若父母沒有滿足子女心意,兒女就心生怨尤,傷害父母,自己也受傷。將父母當成神,認為他們絕對不會有錯,當他們做錯事時,子女往往會受不了,被傷害。然而,即使有不合神心意的父母也是恩典,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氣息,不管他們好不好,我們還是要盡孝道,這是神的誡命。

 

將神當作神,而不是將父母當神來敬拜。倘若把神放在正確的位置,看父母就合乎中道了。心中若有神,神藉著父母賞賜的恩典就會更豐盛,福上加福了。

 

▲楊寧亞牧師(右坐二)和四代家人,於家族團聚時細數父母的美好傳承,並將終極的感恩獻給賜恩典的神。(照片提供/楊靖亞)

 

Q:請問真理堂除了清明主日崇拜之外,還有哪些紀念先祖的禮儀與活動?

 

A:我們鼓勵弟兄姊妹在這段清明時節,和家人一起細數祖先的美好品格、他們傳承給後代的祝福,並將終極的感恩獻給創造一切美善的神,祈求神持續祝福我們和我們的後代。

 

在小組裡推動修訂家譜。

 

鼓勵以父母名義設立清寒獎學金來紀念父母。神的誡命是愛神愛人,所有活動都要彰顯對神的敬畏及對人的恩惠。

 

書寫感念文向健在的父母感恩,或是紀念已安息的父母。

 

十多年來,真理堂推動感念文,於父親節、母親節、追思禮拜、結婚典禮、受洗典禮,甚至佈道時宣念。

 

感念文先從感謝神開始,接著照聖經孝順的教導,感謝父母,尤其是還沒信主的爸媽,許多父母頗受鼓勵,大為震撼;當撰寫的時候,親子關係便會浮顯,有些受過家暴的人很難下筆,掙扎了三、四年後才寫得出來,然而寫成後,就行過饒恕的幽谷,邁入被神醫治的坦途。感念文也能造就弟兄姊妹,每當誦唸時,教會裡都聽到一片感動的哭聲。

 

Q:請問弟兄姊妹於家族清明掃墓敬祖時應有的心態?

 

A:不論掃墓或敬祖,每次聚會都是以神為中心的敬拜;我們並非認為做些什麼、燒些什麼,會對逝者有好處,而是像猶太人一樣,對生者有好處,激起他們的信心與愛心,讓感恩與尊榮神的文化,承先啟後,代代相傳,永不止息!

 

▲美國經典的研究報告,追溯兩個家族─愛德華茲(Edwards)與猶克思(Jukes)子孫200年的歷史,證明先祖是否敬虔愛主,對後代影響深遠。

(圖片來源: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41CJCyipfmL._SY344_BO1,204,203,200_.jpg)

 

先祖對子孫影響深且遠

 

猶克思(Max Jukes,真實人物的化名)不愛讀書,忽視基督信仰,只喜歡在朋友中講些無聊的笑話,大部分時光浪費在森林遊蕩、釣魚、打獵、誘捕動物。而比他早十七年出生於牧師家庭的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從小敬虔愛主,進入耶魯大學就讀,畢業後住在美國印第安人地區,於新英格蘭區傳道,他不僅受美國人敬重,更享譽歐洲,受史家稱道:「為歐洲啟蒙的基督教樹立起正教的標準。」


大約200年後溯源這兩人,他們令人震驚的家族歷史如下:


‧猶克思家族有1200人,其中有300個嬰兒夭折,剩下近半是殘障,後代充斥殺人犯、竊賊、乞丐、妓女與牢犯。


‧愛德華茲家族有1400人,沒有嬰兒夭折,普遍健康長壽,後代有一位副總統,多位參議員、眾議員、大使與市長,子孫的職業有醫師、法官、律師、校長、教授、宣教士、牧師、作家及編輯。這家族子孫樂於行善捐獻,並投身、執牛耳於各行各業。

 

(詳情請閱:Jukes-Edwards: A Study in Education and Heredity by A. E. Winship)

 

 

受訪者小檔案
楊寧亞牧師,為臺灣信義會真理堂主任牧師。現任「臺灣基督教聯盟協會」理事長、「愛盟家庭文教基金會」及「愛網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特別重視青年、小組與基督化家庭的事奉,並竭力推動基督教會連結。

 

記者小檔案

韓甲華,曾從事護理專業並於大學任教,現以文字工作服事神。

 

KRC消息

夥伴活動

神國雜誌歷年刊物

神國雜誌欄目分類